人生既是祝福,也是詛咒
時隔約一年沒有到兩廳院看表演,此次受友人邀請一同前往觀賞演出,但必須承認的是,一開始受邀的當下,這部當代舞蹈劇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程度的興趣,這也許跟過往的觀演經驗有關,個人對於這類較抽象與意象化的表演往往較易分神,而多少有些望而卻步的心態,但這猶豫不決的情況,就在仔細從頭到尾的看完演出介紹後而有了轉機,也許是被宣傳片中,舞者行雲流水的肢體語言打動、或亦是一直以來對於人類社會反思相關創作或題材較易產生共鳴,於是我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開演前三十分鐘在一樓大廳有導聆,我參加的這場是由某位影評人大概講述演出的故事架構呈現方式和介紹創作者背景,以及個人推薦的觀演方式等,但個人認為導聆雖然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幫助觀演者更加了解演出內容的整體輪廓,但因為藝術本身就是比較偏向主觀的一種概念,每個人觀演前後多少都會有不一樣的期待、想像、感受與體驗,導聆其實就可以自行斟酌參加。
上圖有我認為是此次導聆的亮點的部分,看得出創作者本身確實是位「身經百戰」的人才(笑),但我認為這也是大部分立志投身藝術產業的創作者們所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撇除家裡有礦的極少數不說)。
以下簡單把表演拆成舞蹈、劇本、效果三部分來分享。
參與演出的七位舞者真的都相當的專業,除了本身的肢體動作相當流暢到位且張力十足以外,還需要擁有高超的節奏掌握能力和肢體協調技巧,因為表演時必須一邊動作一邊說話,而且說實在話,九十分鐘的抽象演出,我相信總是會有那麼幾個瞬間容易讓人不小心進入待機模式(可能只有我?)(笑),但是每每在這些瞬間出現時,又總是會不知不覺被眼前舞者那行雲流水、時而剛硬有勁;時而又柔韌如絲的動作給吸引,我想這大概就是舞蹈動作經由專業舞者呈現出的魅力所在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舞者群中,有兩位是來自臺灣的舞者,演出中的各種雙人舞蹈可說是精彩絕倫,與其說是舞者的動作配合的天衣無縫,不如說是相得益彰,舞蹈動作的契合度已到達一種你中好像有我;我中好像又有你的境界,以一個普通觀演者的角度來說,個人覺得無論是舞蹈的編排到舞者本身將舞蹈動作融合劇本後的演繹,也算是相當值得一看。
這部分大概是吸引我來看劇的主因,本劇英文名稱「Story, stoy, die.」源自用來訓練表演或創作者的一種團體說故事遊戲,類似故事接龍,無法接續者出局。七位舞者分別演繹七種不同的生命樣態與訴說著各自的人生故事,特別的是,故事的敘述方式並非按照傳統的起承轉合架構進行,而是如夢境般的破碎片段,搭配走走停停的劇情節奏與轉場,呈現一種跳躍性的說故事方式,整部劇的台詞雖然不多,但從中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歷經了觀察、體驗過一番世俗的人情冷暖後,試圖將作品轉化成對當代文明社會病態現象的一種隱喻。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社群媒體的興起與其迅速傳播的特點,人們開始更加在意自己能不能被喜歡「Be likeable」、能不能被群體接受,而為了獲得這些關愛與關注,人們往往活在為博取認同,所營造出的假象中,甚而不自知,就像小白鼠不斷重複地踩著滾輪原地跑動,直到死去為止。
當今社會,外在與表面的事物真真假假,已難以辨別,也許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謊言與被欺騙的世界,然而可悲的是,往往無法從追求被愛與認同的渴望中脫離而自我欺騙,劇中的各種台詞將人們內心深處的各種矛盾、掙扎、懷疑與恐懼化成一種對自我內心詰問的獨白,試著想想從小到大甚至到老,應該多少都有活在別人期望之中的一些時刻,家人、老師、老闆、戀人、同儕、朋友甚至是網友,活在各種外在社會與他人所加諸的各種包袱與評價之中,每個人看似都用盡了全力試圖抓住個什麼,深怕自己被淹沒在這茫茫人海之中,好似那無形的救生圈能夠作為自己曾經存在過的證明似的,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將重心拉回自己本身,誠實的面對自己、傾聽自己的內心,而非一再的譁眾取寵與討好他人,只為了讓自己被看到、被認可與被喜愛呢?
我認為此作除了充分地展現出創作者對於人性觀察後的深刻體悟外,生而為人的各種內心焦躁、不安與掙扎也透過戲劇的呈現方式赤裸揭露,不得不說,當劇中的各種意象與真實世界的內心想法或人生經驗發生重疊而產生共鳴之時,當下除了感覺有如當同棒喝,細思極恐後更是有令人不寒而慄之感。
雖然效果並非本篇想要分享的重點,但相信一部好劇也是需要搭配好的音效與燈光效果或戲劇效果才能完整呈現,首先讓我印象較深刻的大概是燈光效果的搭配與運用,因為此劇有滿多走走停停的轉場切換需求,壘同的場境結構,利用看似無奇的燈光轉換,將觀影者的觀影意識切換於虛實之間,反倒是多了一份真實感,還記得有一幕,舞者在聚光燈下不斷的原地奮力奔跑,口中不斷地重複低語著.......................................................「Repeating~Repeating~Repeating~Stop!」,在聚光燈照射下所呈現的光圈,也彷彿是一種象徵人們被無形地監視與束縛著,無法逃脫而不斷惡性循環的額外隱喻,另外我觀察到有幾個場境,當演出者在舞台上表演的同時,燈光投射在演出者身上後所產生在舞台布幕上的身影,似乎讓人產生一種影子與現實情境的行為不一致的效果,就像是影子遊戲一般,雖然單看影子的話會覺得是隻孔雀或小狗,但實際上卻是運用人的手部姿勢變化搭配光線所操作出的幻影罷了,影子所代表的即是虛假的表象,有時候我們所看到與聽到的外在表象並非都是最真實的。
音樂跟音效方面來說,印象中大部分都是節奏較緊湊的純鋼琴聲,偶有穿插象徵世俗的藍調或爵士歌曲,感受上大概就像上一秒還沉浸在各種抽象隱喻的表演中,下一秒又立刻被震耳欲聾的槍聲、咆嘯的人聲以及音樂劇般通俗的歌曲拉回現實世界的感覺。
由於這次的觀演一開始的設定是陪看性質,也算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嘗試與認識抽象演出的機會,於是購票時選擇了三樓的座席,同行友人則因為本身是專業舞者背景,有觀摩舞蹈動作的需求而選擇了位於一樓的座席,至於實際觀演後與友人應證得出的結論也確實是高樓層座位區,視野上能看得更寬廣與全面,但演出者的肢體細微動作與臉部表情就相對比較模糊,而低樓層區則剛好相反,以上小小的選位心得補充,分享給國家戲劇院的觀演初心者。
我明白 我們做為人類的存在 就是一個無止境的掙扎
我們每個人都用盡了全力 而我知道你也全力以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