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話語帶給孩子力量還是創傷?】

2024/03/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年前,和一位許久沒見面的學妹相約下午茶。記憶中總是充滿活力和歡笑的甜美女孩卻變得有些沉默,與從前不太一樣了。


問她「這幾年過得如何」,在一番欲言又止後,她緩緩告訴我,現在定期諮商,但一切都在慢慢變好當中。


原來,她從小就在責罵聲中長大:事情做不好就被罵,課業若表現不如理想更是會被狠狠教訓。長大後與父母的相處情況也未見改變,不順父母的意還是會被罵。印象中從沒聽過父親對她有哪些正面鼓勵。


隱性壓力點點滴滴地累積,終於在近四十歲的時候爆發。


我一邊心疼地聽她訴說,一邊想到前陣子看到的女高中生新聞。我忍不住開始反思,我打造的「家」對我的兩個孩子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我希望為孩子建立的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讓孩子能沐浴在愛裡並建立正向的自我價值感,以正向話語建立孩子的心靈支柱。


這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但需要貫徹「溫柔且堅定」的原則,還需要以客觀的角度先過濾原生家庭的影響後再執行。


因為體會到不容易,所以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怎麼以正面的思考方式向孩子傳遞內心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減少誤會和衝突。


舉個例子來說,小寶妞上學期參加了學校的演說比賽。當幫她查詢名次時發現,雖然得到佳作,但總共也只有七名參賽者。當本來就沒有什麼信心的她頻頻問我是不是倒數的名次時,我選擇告訴她:是第五名哦,得到佳作獎呢!


雖然倒數第三和正數第五在此指的是同一個名次,但是以負面消極的話語陳述會消磨掉孩子的勇氣,貶低孩子的自我。


如果希望孩子能越挫越勇,就不要以負面的方式評斷他。「不是失敗,只是還未成功而已」。比起咎責和抱怨,需要著重的更應是如何調整、修正,下次才能更進步,表現地更好。


為了養成正面話語的習慣,有幾點建議給大家參考:


1️⃣減少使用「否定用語」

比起「不要」做什麼,不如說明「可以怎麼做」。


還記得兩個孩子幼兒園時期,每到下雨天我怕他們弄濕弄髒,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不要踩水」。孩子聽到後不但沒有聽從,反而更常故意用力踩水坑。


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無效後,隨著怒火越來越旺,我的聲音也越來越大聲,但這般負面的命令語氣除了令人生厭,也推開孩子的心。


後來當我開始改對孩子說「看到水坑就繞過去」時,孩子故意踏水的情況反而漸漸減少了。


2️⃣話到舌尖記得「先停三秒」

話說出口前先想一想,有沒有更正面的表達方式呢?


你說出口的話是希望達到什麼目的?希望孩子改善?還是只是為了平復自己激動的情緒?


如果我們生氣地問孩子「你幹嘛打人」時,孩子聽到的只有被質問,可能會產生委屈感,而不一定會解釋。


如果改成問孩子「你可以說說這麼做的原因嗎」,因未感到被責怪或被評斷,孩子會比較有意願溝通。


3️⃣減少責罵

請用「有效的溝通」取代責罵。


罵孩子是為了宣洩憤怒?抑或是為了嚴正的提醒?你罵孩子的內容他不一定會記得,但是他會記得你盛怒的表情。


不是不能教育孩子,而是要選擇有效的方式溝通。


讓我們一起用正向的話語滋養珍愛的孩子,透過持續練習內化成為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