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話語帶給孩子力量還是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年前,和一位許久沒見面的學妹相約下午茶。記憶中總是充滿活力和歡笑的甜美女孩卻變得有些沉默,與從前不太一樣了。


問她「這幾年過得如何」,在一番欲言又止後,她緩緩告訴我,現在定期諮商,但一切都在慢慢變好當中。


原來,她從小就在責罵聲中長大:事情做不好就被罵,課業若表現不如理想更是會被狠狠教訓。長大後與父母的相處情況也未見改變,不順父母的意還是會被罵。印象中從沒聽過父親對她有哪些正面鼓勵。


隱性壓力點點滴滴地累積,終於在近四十歲的時候爆發。


我一邊心疼地聽她訴說,一邊想到前陣子看到的女高中生新聞。我忍不住開始反思,我打造的「家」對我的兩個孩子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我希望為孩子建立的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讓孩子能沐浴在愛裡並建立正向的自我價值感,以正向話語建立孩子的心靈支柱。


這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但需要貫徹「溫柔且堅定」的原則,還需要以客觀的角度先過濾原生家庭的影響後再執行。


因為體會到不容易,所以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怎麼以正面的思考方式向孩子傳遞內心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減少誤會和衝突。


舉個例子來說,小寶妞上學期參加了學校的演說比賽。當幫她查詢名次時發現,雖然得到佳作,但總共也只有七名參賽者。當本來就沒有什麼信心的她頻頻問我是不是倒數的名次時,我選擇告訴她:是第五名哦,得到佳作獎呢!


雖然倒數第三和正數第五在此指的是同一個名次,但是以負面消極的話語陳述會消磨掉孩子的勇氣,貶低孩子的自我。


如果希望孩子能越挫越勇,就不要以負面的方式評斷他。「不是失敗,只是還未成功而已」。比起咎責和抱怨,需要著重的更應是如何調整、修正,下次才能更進步,表現地更好。


為了養成正面話語的習慣,有幾點建議給大家參考:


1️⃣減少使用「否定用語」

比起「不要」做什麼,不如說明「可以怎麼做」。


還記得兩個孩子幼兒園時期,每到下雨天我怕他們弄濕弄髒,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不要踩水」。孩子聽到後不但沒有聽從,反而更常故意用力踩水坑。


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無效後,隨著怒火越來越旺,我的聲音也越來越大聲,但這般負面的命令語氣除了令人生厭,也推開孩子的心。


後來當我開始改對孩子說「看到水坑就繞過去」時,孩子故意踏水的情況反而漸漸減少了。


2️⃣話到舌尖記得「先停三秒」

話說出口前先想一想,有沒有更正面的表達方式呢?


你說出口的話是希望達到什麼目的?希望孩子改善?還是只是為了平復自己激動的情緒?


如果我們生氣地問孩子「你幹嘛打人」時,孩子聽到的只有被質問,可能會產生委屈感,而不一定會解釋。


如果改成問孩子「你可以說說這麼做的原因嗎」,因未感到被責怪或被評斷,孩子會比較有意願溝通。


3️⃣減少責罵

請用「有效的溝通」取代責罵。


罵孩子是為了宣洩憤怒?抑或是為了嚴正的提醒?你罵孩子的內容他不一定會記得,但是他會記得你盛怒的表情。


不是不能教育孩子,而是要選擇有效的方式溝通。


讓我們一起用正向的話語滋養珍愛的孩子,透過持續練習內化成為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晚享用熱騰騰的味噌湯時,隔壁桌一對父子的對話傳入耳中⋯
「作文」是現在小學生普遍的罩門。很多小學生沒辦法順暢地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最近突然意識到兒子真的長大了,開始有小少年的模樣。比起來參與活動的一年級小男孩們,兒子的臉上已明顯不見稚嫩。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還是以為爸爸媽媽在乎的是成績不是他呢?
藉由工作坊的各種活動練習,再次重溫初心,更重要的是,再度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育兒時最重要的事:好好照顧自己!
【好書推薦 — 控制不住怒氣怎麼辦?】
今晚享用熱騰騰的味噌湯時,隔壁桌一對父子的對話傳入耳中⋯
「作文」是現在小學生普遍的罩門。很多小學生沒辦法順暢地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最近突然意識到兒子真的長大了,開始有小少年的模樣。比起來參與活動的一年級小男孩們,兒子的臉上已明顯不見稚嫩。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還是以為爸爸媽媽在乎的是成績不是他呢?
藉由工作坊的各種活動練習,再次重溫初心,更重要的是,再度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育兒時最重要的事:好好照顧自己!
【好書推薦 — 控制不住怒氣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與一位朋友之間的友情變化,當初的親近漸漸變得疏離。感受到這段友情的消耗,以及保護自己的重要,也提到了成長中的痛楚和對真正友情的認識。
這是昨晚的故事,在我心裡一直有一個100分女孩,之前一直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直至前幾天表達自己感情的這種感覺一直不斷的推著我前進,於是我鼓起勇氣表達了,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沒有失敗的感覺,反而讓我覺得自己成長了。 「說出來會尷尬嗎?」我這樣問,她說:「我們都是成熟的大人了。」 退回友情的界線,
我是L,繼學姊後我與班上一個女生W走的近,W不在我的好友圈中,但她個性好、長相好、成績好,似乎任何優點在她身上皆可見。 會與W交集,源自於她陽光外表下,其實也有顆受傷及想被瞭解的心,W的家庭有個情勒父親及柔弱母親,每每吵架都是W最難受也最想逃脫的時候,不知為何我們總是有種奇妙的默契,在她需要被
Thumbnail
原來還是會難過的⋯⋯ 以為已經習慣,其實只是假裝忽略,啊!還是沒這麼大愛呢。
Thumbnail
昨天跟好友一家人聊天時,聊到她16歲的女兒從14歲開始隻身在英國留學,雖說是住宿學校,孩子一樣要自己面對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應接不暇的問題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面對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有思鄉之苦,心理要承受的變化跟壓力讓我感到難以想像 但讓我最替好友開心的是,孩子經過兩年
昨天跟好友一家人聊天時,聊到她16歲的女兒從14歲開始隻身在英國留學,雖說是住宿學校,孩子一樣要自己面對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應接不暇的問題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面對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有思鄉之苦,心理要承受的變化跟壓力讓我感到難以想像 但讓我最替好友開心的是,孩子經過兩年的淬煉,
別擔心,這不是那種18+的故事,這是關於我朋友,在那個家,遇到了很讓她壓力的事。可是後來沒有抑鬱,反而學習另一種成長的故事。基本也在鼓勵我的故事。 故事 我的朋友,就叫她小美吧。小美,一個如玫瑰般嬌豔的女孩,卻生長在一個充滿荊棘的環境中。 寬敞的祖宅裡,與父母、祖父母同住,看似幸福美滿,卻暗藏著
Thumbnail
他,還記不記得當年那些小事,於我無所謂,可能我們並無緣分當朋友吧。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與一位朋友之間的友情變化,當初的親近漸漸變得疏離。感受到這段友情的消耗,以及保護自己的重要,也提到了成長中的痛楚和對真正友情的認識。
這是昨晚的故事,在我心裡一直有一個100分女孩,之前一直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直至前幾天表達自己感情的這種感覺一直不斷的推著我前進,於是我鼓起勇氣表達了,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沒有失敗的感覺,反而讓我覺得自己成長了。 「說出來會尷尬嗎?」我這樣問,她說:「我們都是成熟的大人了。」 退回友情的界線,
我是L,繼學姊後我與班上一個女生W走的近,W不在我的好友圈中,但她個性好、長相好、成績好,似乎任何優點在她身上皆可見。 會與W交集,源自於她陽光外表下,其實也有顆受傷及想被瞭解的心,W的家庭有個情勒父親及柔弱母親,每每吵架都是W最難受也最想逃脫的時候,不知為何我們總是有種奇妙的默契,在她需要被
Thumbnail
原來還是會難過的⋯⋯ 以為已經習慣,其實只是假裝忽略,啊!還是沒這麼大愛呢。
Thumbnail
昨天跟好友一家人聊天時,聊到她16歲的女兒從14歲開始隻身在英國留學,雖說是住宿學校,孩子一樣要自己面對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應接不暇的問題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面對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有思鄉之苦,心理要承受的變化跟壓力讓我感到難以想像 但讓我最替好友開心的是,孩子經過兩年
昨天跟好友一家人聊天時,聊到她16歲的女兒從14歲開始隻身在英國留學,雖說是住宿學校,孩子一樣要自己面對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應接不暇的問題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面對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有思鄉之苦,心理要承受的變化跟壓力讓我感到難以想像 但讓我最替好友開心的是,孩子經過兩年的淬煉,
別擔心,這不是那種18+的故事,這是關於我朋友,在那個家,遇到了很讓她壓力的事。可是後來沒有抑鬱,反而學習另一種成長的故事。基本也在鼓勵我的故事。 故事 我的朋友,就叫她小美吧。小美,一個如玫瑰般嬌豔的女孩,卻生長在一個充滿荊棘的環境中。 寬敞的祖宅裡,與父母、祖父母同住,看似幸福美滿,卻暗藏著
Thumbnail
他,還記不記得當年那些小事,於我無所謂,可能我們並無緣分當朋友吧。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