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溫冷冽的周六清晨,為了女兒要參加一個營隊,老木透早5:30就強迫起床,要送女兒到台北車站東3門。
很多人都跟我說孩子這麼大了,讓她自己搭乘捷運去台北車站就好了!
如果只是坐捷運就好了,麻煩的是台北車站那個地下迷宮。搭捷運到台北車站不難,但要從這全台北市最大的地下迷宮走到東3門那才是難啊!
所以不放心的老母,還是起得比雞早,陪她從地下三層浮上了地上,一陣亂迷路後,確定將她送到台北車站東3門。
我從來都不知道週末清晨的台北車站是這麼的熱鬧啊!
各個門都有一堆旅行旗幟,一堆集合的人,簡直比菜市場還熱鬧,我們根本不知道去哪裡找不曾見過面的主辦人啊!
後來我才知道主辦方傳來的簡訊很清楚的標示他們遊覽車的車號,車子真的好好地停在東門,至少確定不會被丟包。
這時來了兩個年輕小帥哥,看來也是跟他們一樣的營隊,我毫不猶豫地把女兒託付給這兩個小帥哥,再三跟女兒叮囑:跟好他們、跟好他們,媽媽退場了⋯⋯⋯
台北車站來過無數次,但是很少在附近閒晃,通常都是以功能性的轉車為目的。這次我隨意走在台北車站的鄰近巷弄間,發現果真車站附近真的是移工朋友聚會的好地點,車站旁的小巷裡充斥著不同的文字、食物圖片,連國旗都插上了,瞬間在台北車站附近感受到濃濃的「異國風情」。
走出台北車站沒多久看到了跟主幹道忠孝東路平行的北平東路,想著今日就來認識一下這條常常在陳情抗議遊行路線裡被提及的這條道路吧!
北平東路是以中山北路交界為起點,對面就是孫中山到台灣時曾經下榻的「逸仙公園」。
說起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台北市中心道路的命名真的挺有趣的。1947年一位來自上海的建築師鄭定邦受命為台北市的街道命名。在那個蔣家天下的威權時代,不知是否為了討好蔣氏政權,他拿出一張中國地圖浮貼在台北市的街道上,然後再把中國地圖上的地名依照東西南北的方位一條一條的畫在台北市中心的街道上。
所以在台北市裡有西藏路、寧夏路、廣州街、潮州街…等各式中國省城的路名,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這條北平東路,因為中國叫北京,早已經不叫北平了。
北平東路並不長,從逸仙公園開始走,三月裡週六早上的清冷空氣還算舒適,走沒多久就發現這家饒富時間感的招牌,一家開在四樓的燙髮專門店。很台式的菜市場名,提供很台式的服務,能開在四樓做生意,阿美阿姨的技術應該很厲害!
接著看到了一大片空地,裡面有舊式防空洞遺跡及毛小孩公園。北平東路夾在忠孝東路及市民大道兩條主幹道之間,市民大道以前是火車鐵軌,鐵路地下化之後釋出大量空地,我個人是很高興這兒還能保留這些空地,沒長房子出來。
也因為鄰近北市交通心臟—台北車站,北平東路也是許多遊覽車繞進北車接人的暫停道路。週六早上遊覽車一部一部的穿梭在這條路上,挺有活力的城市脈動。
北平東路真的不長,倏忽我就到了小農市集—「希望廣場」。現在是雲林縣的特產展,早上七點多,小農們還在備攤,可以看到殷勤認真生活的台灣人民為了生活在拚搏著,其實看了挺感動的!
接著就是北平東路的盡頭:華山1914—樟腦蒸餾所遺蹟。以往到華山1914都是從三創的方向進去,這次從北平東路方向進去倒是看到了以前沒看到的景點,也很有收穫!
我造訪的這區叫做:紅磚六合院。不是三合院,是六合院,以前是做樟腦蒸餾的工業,建於西元1917年,也是華山園區歷史第二悠久的區塊。曾經因為毀損嚴重而在1960年時重新修建。
特別喜歡這建於日治時期的混合風格磚造建築,我覺得建築主體的白漆與磚紅色搭配著木製門窗特別的協調,尤其是半圓形的地面窗特別顯眼。我到訪的週六清晨這棟建築並沒有開放內部參觀,但是光光在外面拍建築美照,找一個角落靜靜坐著發呆就很舒適了!明明可以在路口就看到台北車站的屋頂,在這個週六的早晨裡,這裡的時空結界隔絕了市中心的嘈雜喧鬧,讓人可以有個安定心靈的角落。
北平東路,一條夾在兩條車潮洶湧大路間的平行小路,保留著市中心的大片空地與歷史遺跡,有空的話建議您來走走。喜歡熱鬧的人可以在下午過後來,看到這個啤酒廣告可以讓我想見這裡熱鬧的夜間畫面;喜歡靜謐的人可以跟我一樣選個冷門時段來看看,找個角落發發呆!
同場加映
其實北平東路還沒走完我就被華山市場的阜杭豆漿人潮給吸引過去。阜杭豆漿的厚燒餅夾蛋真是一絕,但是看了這排隊的人龍我是說什麼都不會想去排的。
今天我選的是阜杭豆漿樓下附近的蛋餅店。這家蛋餅店的蛋餅充滿滿滿的蔬菜,煎到脆脆的蛋餅皮搭配滿滿的蔬菜與雞蛋肉排,其中的九層塔更是畫龍點睛的美味關鍵,辣椒也很香,真心推薦給不想排阜杭豆漿的人列入備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