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3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念佛的速度

 可能很多道場,很多大德法師都有各自的解釋,有一個大方向,就是你當下的情況是什麼,就用什麼法藥來對治降伏,依這個原則來調適就不會出錯。

 這裡特別要提一下追頂念佛,它最簡單的分辨方法,一是速度快到接近有某些字念不清楚的速度,二是除念佛外很難產生妄念,所以在調適的過程中短暫使用,還是很好的。

raw-image


 在主流的淨土開示裡,非常容易看到「如果XXXX,即使日課十萬也沒用」之類的開示。XX是負面詞彙就不明講,這裡有幾個盲區。一是念佛可以除罪,只要還有在「真心」念佛,不犯五逆,一定有用。二是日課十萬一定是追頂念佛,如果說日課十萬還一直打妄想,那麼一定有其一是在打妄語,真的!日課十萬妄念是很少的,一直打妄想就一定不是在修日課十萬。

 另外我個人比較反感的一點,是祖師大德最多也只紀錄日課十萬句佛號,近代有許多號稱十幾萬,甚至喊到二十萬的,也有人說一天念十萬真的不難之類的,這真的不是很可信的資訊。其實我們可以直接用數字來算,日課十萬需要的念佛速度是一小時六千句佛號不休息,如果號稱十四萬句一天,大約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用這個速度念,才可能圓滿,那麼您可以試一小時看看,或者先試一分鐘一百句佛號看看,自己再決定要不要相信。

 就我自己而言,最適合的念佛速度介於一小時三千句到四千五百句之間,視實際的煩惱妄想,來決定念佛速度的快慢。


avatar-img
逸蓮精舍~念佛人的家
10會員
73內容數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關念佛,若要再精進,其修行的道理就與止觀有蠻大的互通性,建議有善知識隨時指導比較穩妥,就不繼續多聊了。  在社群網站,有關佛法的貼文,猜測已經是走向顧客導向,這將是泡沬化的開始,如同道場如果以接眾為主,總要熱熱鬧鬧的,那麼離道就會愈來愈遠。例如有許多專題的弘法社群,流量是官網的好幾倍,但貼
 盲點  如果要挑起淨土行者的煩惱,就會以一心不亂來難為你;如果有心要拉人進來搞小圈圈,就會說觀經的十念必生,那麼我們在這二個極端,如何思惟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呢? 從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原文來推敲,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往生比較符合上輩,中輩往生特別提到化佛來接引,下輩往生則於夢中,由這些細節,應該就足以
 農曆正月二十一日,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  我心中曾經的精舍行門,入門的修習條件,必須從阿彌陀佛聖誕日起,至蕅益大師圓寂日止,將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的定課習慣養成,我從2023年的彌陀聖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起算,這一期大約是六十三日。念佛是淨土行者最重要的行門,而每日固定的念佛功課
 想真正想釐清往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除了需要在淨土三經中參究之外,個人強烈建議先研究一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所留下來的語錄中,有關「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的那一段開示。
 「退緣」,在佛經中,在祖師的開示裡,可能我們都聽到耳熟能詳了,娑婆退緣偏盛,生淨土則永階不退,這對於真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講,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前面我們談到,可能百日精進所築下的基礎,就有機會因為三天的懈怠而退失,因此不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裡也另外要強調,生淨土就是去學佛去修行的,把無量壽經仔
 念佛一開始的狀態是,妄心完全不受控,想念佛的心時常被拉走,完全由妄心作主,此時暫時還不要靜坐念佛,盡量經行念佛,使用佛珠或計數器計數,訂定每日功課並且不要缺課。然後盡可能的參加念佛共修,平常自己一個人時,可以借助念佛機來當助緣,簡單講就是要堅持要有耐心,做蓮池大師所講的「旋收旋散,旋散旋收」的工夫
 有關念佛,若要再精進,其修行的道理就與止觀有蠻大的互通性,建議有善知識隨時指導比較穩妥,就不繼續多聊了。  在社群網站,有關佛法的貼文,猜測已經是走向顧客導向,這將是泡沬化的開始,如同道場如果以接眾為主,總要熱熱鬧鬧的,那麼離道就會愈來愈遠。例如有許多專題的弘法社群,流量是官網的好幾倍,但貼
 盲點  如果要挑起淨土行者的煩惱,就會以一心不亂來難為你;如果有心要拉人進來搞小圈圈,就會說觀經的十念必生,那麼我們在這二個極端,如何思惟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呢? 從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原文來推敲,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往生比較符合上輩,中輩往生特別提到化佛來接引,下輩往生則於夢中,由這些細節,應該就足以
 農曆正月二十一日,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  我心中曾經的精舍行門,入門的修習條件,必須從阿彌陀佛聖誕日起,至蕅益大師圓寂日止,將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的定課習慣養成,我從2023年的彌陀聖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起算,這一期大約是六十三日。念佛是淨土行者最重要的行門,而每日固定的念佛功課
 想真正想釐清往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除了需要在淨土三經中參究之外,個人強烈建議先研究一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所留下來的語錄中,有關「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的那一段開示。
 「退緣」,在佛經中,在祖師的開示裡,可能我們都聽到耳熟能詳了,娑婆退緣偏盛,生淨土則永階不退,這對於真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講,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前面我們談到,可能百日精進所築下的基礎,就有機會因為三天的懈怠而退失,因此不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裡也另外要強調,生淨土就是去學佛去修行的,把無量壽經仔
 念佛一開始的狀態是,妄心完全不受控,想念佛的心時常被拉走,完全由妄心作主,此時暫時還不要靜坐念佛,盡量經行念佛,使用佛珠或計數器計數,訂定每日功課並且不要缺課。然後盡可能的參加念佛共修,平常自己一個人時,可以借助念佛機來當助緣,簡單講就是要堅持要有耐心,做蓮池大師所講的「旋收旋散,旋散旋收」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