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9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想真正想釐清往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除了需要在淨土三經中參究之外,個人強烈建議先研究一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所留下來的語錄中,有關「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的那一段開示。

raw-image


 吾人的生死關頭,即是一生業力現前時,如人負債,強者先牽。而所謂「業力最大,心力尤大」,是因為業無自性,全依心而轉,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祖師開示。簡單講,若所修淨業,是一生業力最強者,則淨業先牽,必生淨土;若否,則需強大的心力,例如觀經下品下生章,在臨命終時,業力現前的當下,能依善友開示十念念佛,這就是所謂心力大於業力。

 若平時不修善業,這樣的心力是很難提起的,不妨思惟自己在病重時,能念佛的心力?睡夢中念佛的心力?若苦樂交迫時念佛的心力?種種境界現前時是否還能念佛?因為這都是考驗業力與心力的時候。也許有人說,只要相信阿彌陀佛,佛一定會慈悲加持,令我的心不亂,不用擔心。這沒錯但對一半,佛一定會慈悲加持,但你有沒有能感的因緣,提起心力的十念念佛是「能感」,能在業障現前時不忘提振心力念佛,佛一定會慈悲加持,若忘了、提不起心力,這個叫臨命終時心顛倒,是不是生死大事還是要再慎重考量思惟一下呢?

 還有,我們強調能否往生全由「信願」之有無,一心不亂關乎的是品位之高下,所以不要以達不到一心不亂來貼標籤,一心不亂是念佛功夫,因極深信願而念佛所證,而雖然一心不亂是功夫,細想這段經文,真正強調的還是信願堅固。

avatar-img
逸蓮精舍~念佛人的家
10會員
73內容數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退緣」,在佛經中,在祖師的開示裡,可能我們都聽到耳熟能詳了,娑婆退緣偏盛,生淨土則永階不退,這對於真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講,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前面我們談到,可能百日精進所築下的基礎,就有機會因為三天的懈怠而退失,因此不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裡也另外要強調,生淨土就是去學佛去修行的,把無量壽經仔
 念佛一開始的狀態是,妄心完全不受控,想念佛的心時常被拉走,完全由妄心作主,此時暫時還不要靜坐念佛,盡量經行念佛,使用佛珠或計數器計數,訂定每日功課並且不要缺課。然後盡可能的參加念佛共修,平常自己一個人時,可以借助念佛機來當助緣,簡單講就是要堅持要有耐心,做蓮池大師所講的「旋收旋散,旋散旋收」的工夫
 昏沈掉舉散亂  五停心觀是進入正修行之前的功課,不管多麼天縱英才,「心」都必須先經過一定程度的淨化與調整,才能承載道業,順利入道,否則就只能在妄念裡轉圈圈。但依智者大師天台止觀的對治,與五停心內容稍有不同,我們是依智者大師的版本。
 妄想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 蓮池大師云:「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
 正知正念  如果對淨土法門已經生信發願,卻還找不到入門處,那不妨先來了解一些基礎念佛行門的知識。  首先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知正念。正知就是信願,又稱之為慧行,正念即是念佛,又稱之為行行,詳細的解釋已經太多就不贅述。因信願而念佛是我們淨土門的正知,因念佛而滿所願並證所信,即是淨土門的正念。
 他力念佛?  在淨土法門裡,確實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我們凡人才有機會得以往生佛國淨土,因此稱之為他力法門,但不應該把所有修行與佛法都貼上他力與易行的標籤,然後還推給佛說祖師說,這種論調在我們這些傳統的念佛人看起來,真的是太過驚悚。從開始修行直至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前,都是自力在修行,在這段期
 「退緣」,在佛經中,在祖師的開示裡,可能我們都聽到耳熟能詳了,娑婆退緣偏盛,生淨土則永階不退,這對於真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講,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前面我們談到,可能百日精進所築下的基礎,就有機會因為三天的懈怠而退失,因此不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裡也另外要強調,生淨土就是去學佛去修行的,把無量壽經仔
 念佛一開始的狀態是,妄心完全不受控,想念佛的心時常被拉走,完全由妄心作主,此時暫時還不要靜坐念佛,盡量經行念佛,使用佛珠或計數器計數,訂定每日功課並且不要缺課。然後盡可能的參加念佛共修,平常自己一個人時,可以借助念佛機來當助緣,簡單講就是要堅持要有耐心,做蓮池大師所講的「旋收旋散,旋散旋收」的工夫
 昏沈掉舉散亂  五停心觀是進入正修行之前的功課,不管多麼天縱英才,「心」都必須先經過一定程度的淨化與調整,才能承載道業,順利入道,否則就只能在妄念裡轉圈圈。但依智者大師天台止觀的對治,與五停心內容稍有不同,我們是依智者大師的版本。
 妄想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 蓮池大師云:「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
 正知正念  如果對淨土法門已經生信發願,卻還找不到入門處,那不妨先來了解一些基礎念佛行門的知識。  首先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知正念。正知就是信願,又稱之為慧行,正念即是念佛,又稱之為行行,詳細的解釋已經太多就不贅述。因信願而念佛是我們淨土門的正知,因念佛而滿所願並證所信,即是淨土門的正念。
 他力念佛?  在淨土法門裡,確實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我們凡人才有機會得以往生佛國淨土,因此稱之為他力法門,但不應該把所有修行與佛法都貼上他力與易行的標籤,然後還推給佛說祖師說,這種論調在我們這些傳統的念佛人看起來,真的是太過驚悚。從開始修行直至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前,都是自力在修行,在這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