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4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老實」念佛

 如果確實是老實念佛的人,需要的開示與佛學知識真的不必太多,老實人的念佛感應與往生事蹟,相信大家都聽得很多了;聰慧利根的念佛人自己知道如何念佛成就,不需要一般人操心;而中等根器這最廣大的一群,最愛好為人師又不能老實念佛,最要命的是沒有修學次第的概念,常常都是把自己與別人搞得昏頭轉向,還自己以為度眾生無量,想到這一點心情就有點沈重。

raw-image


 念佛能老實,確實一路念佛程度的提昇都不必打閑岔。但如果很愛指導人的,最好自己先驗證一下,在境界提昇的過程,是不是真的有一些轉折,所對應的開示法語也不同。例如「不能專要它專,不能念要他念」,這就是一開始妄想煩惱作主時,所依循的對治原則。例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這就是在妄想煩惱與自己心力互相拉扯、互有勝負時期,所依循的對治原則。再進階,念佛心力漸增,就是「一句佛號念誦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原則。

 念佛法門相較於其他止觀禪修,是很安全、幾乎不可能出什麼事,例如一開始煩惱正盛,直接教以都攝六根,那麼最多就是六根都攝不了、妄念相繼不斷而已,不會再更差了。所以,若是念佛很久都沒什麼進步,就要注意一下,有些「自力」的部份要留點心,就這麼稍微改變一下觀念,可能程度就上去了,或者會愈念愈歡喜也說不定。

 很多祖師大德的開示,都有相對應的根機,不要拿來當聖旨亂教人,這和庸醫照抄醫經藥方治人一樣危險。


avatar-img
逸蓮精舍~念佛人的家
10會員
73內容數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念佛的速度  可能很多道場,很多大德法師都有各自的解釋,有一個大方向,就是你當下的情況是什麼,就用什麼法藥來對治降伏,依這個原則來調適就不會出錯。
 有關念佛,若要再精進,其修行的道理就與止觀有蠻大的互通性,建議有善知識隨時指導比較穩妥,就不繼續多聊了。  在社群網站,有關佛法的貼文,猜測已經是走向顧客導向,這將是泡沬化的開始,如同道場如果以接眾為主,總要熱熱鬧鬧的,那麼離道就會愈來愈遠。例如有許多專題的弘法社群,流量是官網的好幾倍,但貼
 盲點  如果要挑起淨土行者的煩惱,就會以一心不亂來難為你;如果有心要拉人進來搞小圈圈,就會說觀經的十念必生,那麼我們在這二個極端,如何思惟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呢? 從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原文來推敲,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往生比較符合上輩,中輩往生特別提到化佛來接引,下輩往生則於夢中,由這些細節,應該就足以
 農曆正月二十一日,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  我心中曾經的精舍行門,入門的修習條件,必須從阿彌陀佛聖誕日起,至蕅益大師圓寂日止,將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的定課習慣養成,我從2023年的彌陀聖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起算,這一期大約是六十三日。念佛是淨土行者最重要的行門,而每日固定的念佛功課
 想真正想釐清往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除了需要在淨土三經中參究之外,個人強烈建議先研究一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所留下來的語錄中,有關「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的那一段開示。
 「退緣」,在佛經中,在祖師的開示裡,可能我們都聽到耳熟能詳了,娑婆退緣偏盛,生淨土則永階不退,這對於真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講,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前面我們談到,可能百日精進所築下的基礎,就有機會因為三天的懈怠而退失,因此不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裡也另外要強調,生淨土就是去學佛去修行的,把無量壽經仔
 念佛的速度  可能很多道場,很多大德法師都有各自的解釋,有一個大方向,就是你當下的情況是什麼,就用什麼法藥來對治降伏,依這個原則來調適就不會出錯。
 有關念佛,若要再精進,其修行的道理就與止觀有蠻大的互通性,建議有善知識隨時指導比較穩妥,就不繼續多聊了。  在社群網站,有關佛法的貼文,猜測已經是走向顧客導向,這將是泡沬化的開始,如同道場如果以接眾為主,總要熱熱鬧鬧的,那麼離道就會愈來愈遠。例如有許多專題的弘法社群,流量是官網的好幾倍,但貼
 盲點  如果要挑起淨土行者的煩惱,就會以一心不亂來難為你;如果有心要拉人進來搞小圈圈,就會說觀經的十念必生,那麼我們在這二個極端,如何思惟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呢? 從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原文來推敲,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往生比較符合上輩,中輩往生特別提到化佛來接引,下輩往生則於夢中,由這些細節,應該就足以
 農曆正月二十一日,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  我心中曾經的精舍行門,入門的修習條件,必須從阿彌陀佛聖誕日起,至蕅益大師圓寂日止,將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的定課習慣養成,我從2023年的彌陀聖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起算,這一期大約是六十三日。念佛是淨土行者最重要的行門,而每日固定的念佛功課
 想真正想釐清往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除了需要在淨土三經中參究之外,個人強烈建議先研究一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所留下來的語錄中,有關「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的那一段開示。
 「退緣」,在佛經中,在祖師的開示裡,可能我們都聽到耳熟能詳了,娑婆退緣偏盛,生淨土則永階不退,這對於真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講,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前面我們談到,可能百日精進所築下的基礎,就有機會因為三天的懈怠而退失,因此不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裡也另外要強調,生淨土就是去學佛去修行的,把無量壽經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