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屍到底》談如何成為不斷跌倒又不斷站起來的建築屍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有到戲院看《一屍到底》的觀眾,相信一定都有在導演(第2次)向男主角說:「還有你這屁孩!排練的時候意見一堆!這是老子的電影!!」時一起放聲大笑。


  我們為什麼會想走到電影院看電影呢?除了暫時讓感官在黑壓壓的電影院內專注眼前的屏幕之外,還有和身旁一起觀看的觀眾們一同大笑、驚嚇、感動等感受。電影所拍出的、所呈現的,都是被設計好的。而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設計、不同的運鏡,進而產生不同的表現效果;就像書法能從字的軌跡便看得出是哪位書法家的風格,不同導演藉由不同工具、媒材、技巧,也讓運鏡表現出導演的個人特色(語言)。


  不過鏡頭只是表象,而非真實,或說非真實的全貌,因為它只說了他想說的,只讓我們看了他想讓我們看的。重要的是鏡頭的後面,那看不見的、超過可視視角的部分,如同高達美(H.G.Gadamer,1990-2002)批評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的現代哲學是「存有的遺忘」,因為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之後,並沒有再談我思之前的「未思」。《一屍到底》正是試圖拍出影像的「未思」,讓鏡頭前的觀眾能夠看見拍攝前及拍攝現場,同時多方面進行眾多事項且又相互配合,只為了共同完成鏡頭畫面那平時看不到的部分。這有點像日本廣告常常在正式廣告之後,又接著播放拍攝過程,但不同的是,《一屍到底》不是僅播放帥氣、漂亮的演員的拍攝過程,更大一部份是其他相關幕後工作人員一同參與的過程。


  一部戲之所以連戲,除了劇情的前因後果外,演員的表情、入戲的程度、及化妝師、收音師、導演、助理導演、丟道具的、特效的等工作人員的相互配合更是不可或缺。所以電影絕對不只是老子(導演)的電影,而是參與製作過程的所有人的。《一屍到底》讓我看見共同完成一件事、1+1>2的力量,以及一遇到狀況便要想盡辦法馬上排除的3C能力,即合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及創造與創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到底為什麼這群幕後人員能夠持續燃燒熱情呢?其實不管從事各行各業,都必須思考─「我的動力是什麼?」的問題。除了觀眾購票進場支持外,我想就是拍攝過程中那化不可能為可能、如同見證奇蹟的感動吧;如同建築業的感動也是來自從無到有、從紙上建築到真實建築的完成。在這個講求「協作」的時代,各行各業都不可能獨立而不需依靠他人完成工作,就像我們吃進嘴的這一口蘋果,除了是從種植的農民、批發的中盤商到消費者等產銷過程,更多的是看不見的過程,如運送蘋果的車,也有生產汽車的設計師、製造商、銷售員,車的汽油又有鑽探石油的工具、人員、處理原油的過程等,這都還只是運送過程,更不要說農人使用的農具、農藥、吃的、用的、穿的、玩的背後都是人們協作的結果。


  建築業不是只有建築師、還有業主、監造、承造、所有參與其中的技師、匠師、大包、小包等專業分工。一棟建築的完成,如同呈現在觀眾眼前的鏡頭,是被設計好的,但在鏡頭之外,建築的大部分,如隱蔽管線、鋼筋水泥、都市設計審議、變更設計、工讀生熬夜趕圖的淚水及工人的汗水、生活、家庭等,觀眾是看不到的,但那才是建築業的日常、建築業的核心。


  建築師有可能設計建築業的日常給觀眾看嗎?或者說就算觀眾看見了建築業的日常,又能改變什麼呢?就像工地監工的林立青在《做工的人》說:「畢竟法律是保護有東西可以保護的人。他們這樣的生命不值得社會憐憫。寧可就這樣地過下去,直到再也沒有對象。」林立青透過文字,讓鏡頭後的真實有呈現的可能,讓我們看見建築表面之下的工地文化與生活。雖然他的理解也永遠不會是工地的全貌,但是至少他試圖讓一般人理解做工的人,進而有可能改變做工的人的文化與生活。


  鏡頭前都是光鮮亮麗的,即便選擇用鏡頭紀錄幕後、或用文字描述做工的日常,都還是被設計過的、還是與真實有著一段距離。我們或許永遠無法思考「未思」,如同無極而太極的「無極」,道的源頭永遠是不可思的、是無限的。重要的是理解人的有限性,即便無法看見真實的全貌,也有接近部分真實的可能。當我們凡事都試圖理解、思考那看不見的部份,才有打開各行各業對話與理解的可能。我們的人生都是一鏡到底的,他人看得見的是幕前,我們大部分獨處或自我理解的則是幕後。有些鏡頭或許不盡人意,但是過去就過去了,攝影機還在運作,在喊卡之前,都還有扭轉的可能,而最完美的鏡頭就留給幕後的自己吧。

2018/10/5

5會員
527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 詩兇 》-從秋夜的一場離奇懸案談起他的畫展相當成功,可以說名利雙收。賞畫賢達絡繹不絕,尤其那幅「悲鬱女子」迴響尤甚;頓時讓這位畫壇新人名聲大噪。   某日,一位老人當著記者面前控告畫家謀殺他的女兒,說那幅畫裡的悲鬱女子正是多年前某個深夜車禍橫死的女主角,該案肇事者旋即逃離所以至今仍未破案,隨行警察只好將他暫時收押,此案於當晚的新
Thumbnail
avatar
麻吉
2023-11-01
【展覽體驗設計分支計畫┃策展觀點】從北師美術館《酷共生》看單一展品物件/元素散置的設計巧思在展覽設計中,通常會建議單一展品的多項關聯物件/元素、或是同一創作者的系列展品,都要盡可能地擺放在鄰近位置,以利呈現展品的從屬或群集關係,這樣符合直覺的設計較能夠有效引導觀展者依序觀覽。然而,這樣的大原則並非不可撼動,但什麼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又可以創造怎樣利大於弊的效益...
Thumbnail
avatar
UX.Debugger 體驗設計除錯計畫
2023-09-17
新詩集《從心集》(《三零六擊》)(十四) by 劉有恒 ~~~~~~~〈那狩獵時光的獵戶〉〈我是一個任性的小傢伙〉〈沉淪新詩集《從心集》(《三零六擊》)(十四) by 劉有恒 ~~~~~~~〈那狩獵時光的獵戶〉〈我是一個任性的小傢伙〉〈沉淪黑暗的路西法〉〈曾經的廢墟〉〈自己手所作的〉〈局面〉〈放一些自在進來〉〈燈芯這個卒子〉〈信天翁之逍遥遊〉〈曉林暗雲浮〉〈在前一秒之前〉〈陰影線〉〈只要一杯清水就好〉 別要怪我了
avatar
Huuhang Luu
2022-01-22
新詩集《從心集》(十) by 劉有恒 ~~~~~~~〈錦緞上的比翼圖案〉〈蒼狗〉〈心上人在舞團——依《詩經陳風宛丘》錯䆁新詩集《從心集》(十) by 劉有恒 ~~~~~~~〈錦緞上的比翼圖案〉〈蒼狗〉〈心上人在舞團——依《詩經陳風宛丘》錯䆁的隨想〉〈一道迷惘的門〉〈打盹吧時光〉〈帶來一個夢〉〈末班車離去以後〉〈落後的光〉〈那年她還小〉〈鳳兮鳳兮〉〈花不會沒有開〉〈遲暮〉 新詩:〈錦緞上的比翼圖案〉 心是可以指望的
avatar
Huuhang Luu
2021-12-28
生活壓力伴侶關係:從疫情談起 -鄧惠文醫師,課程摘要 《如何在生活壓力與另一半相處的關從五月份疫情升級到第二級,那一段時間我也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的WFH(work from home),少了很多通勤的時間,一早上梳洗過後,打開電腦就可以工作。 原本是晚上下班後才有夫妻相處的時間,有三週以上兩人工作的時間重疊,一天到晚相處的我們,從早餐、中餐、晚餐都一起吃飯,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看著彼此話
Thumbnail
avatar
江小茹
2021-09-11
釀投稿|時代記憶的虛實光影:從《天橋上的魔術師》⼀窺魔幻寫實劇的現在與未來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avatar
讀者投稿
2021-07-09
失敗得漂亮一點 從《等待果陀》的那棵枯樹談起《等待果陀》的舞台上只有一棵光禿禿的樹,賈柯梅蒂在創造這棵樹的過程中一改再改,但還是覺得不滿意,最後因為沒時間,呈現在舞台上的只是一棵將就的、暫時性的、「依然屬於失敗」的樹。他有一件作品被拍出1.43億美元的天價,打破世界紀錄。但這種讓多少人羨慕的成功,對他來說,依然只能算是「漂亮的失敗」而已。
Thumbnail
avatar
王溢嘉
2020-12-27
【活動記實.7/5(日)《從樂活到善終:王英偉醫師的全人健康照護》新書分享會】7/5(日)《從樂活到善終》新書分享會,因傳主王英偉醫師的好人緣,讓各界的貴賓和長官都前來參加,靜思書軒信義店的現場,湧入了100多位讀者。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攝/張秋燕 他不只是一個醫生,也是醫學生的教科書。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醫師,擔任現場主持人,回憶20年前到花蓮時,就遇到王英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0-07-09
《空橋上的少年》從醫師作家到作家醫師蔡伯鑫說,他並沒有想要藉由《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提供給讀者一個出口,或許人生本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出口。這本小說對他而言,如同書裡旅行線的曼陀羅、也如同醫療線裡的日間病房,既是一個最好的地方、一個烏托邦,也是一個隱喻的空間,在這樣重現與閱讀的過程中,他期待能讓每個孤單的人在此重新連結。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0-03-20
少了一個何老師之後,你家可能仍在《還願》: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家庭悲劇你說「何老師去死!」,但就算沒了蛇當藥引,故事難道就不會發生嗎?——「輕則一日、重則七日」,釀成女兒紅的家庭結構需要我們一起關心留意。
Thumbnail
avatar
家安老師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