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習慣?

如何改變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書中展示了習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們如何能通過理解習慣的三部分迴路——暗示、慣性行為和獎賞——來改變它們。

習慣的形成是一種迴路過程,開始於一個暗示,引發一個慣性的行為,最後是一個獎賞,這個獎賞會強化這個迴路,讓某個行為成為自動反應。Duhigg強調,要改變習慣,核心在於保留暗示和獎賞,但將中間的慣性行為替換為一個更積極的行為。這便是所謂的「黃金法則」——如果暗示和獎賞保持不變,我們就能改變慣性行為,進而改變習慣。

在書中,Duhigg提供了許多的研究和案例來支持這一理論 ,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對無名戒酒互助社成員的研究。無名戒酒會(Alcoholics Anonymous, AA)是一個自助團體,成立於1935年,旨在協助那些與酒精成癮掙扎的人們達到並維持清醒。AA透過互相支持的模式運作,成員分享他們的經歷、挑戰和勝利,建立了一個基於誠實、自我反思和互助的團契。AA的核心是12個步驟,提供了一條系統化的方式來協助酒精成癮者接觸喝酒的習慣。這項研究發現,AA之所以能幫助人們戒酒,是因為它讓參與者識別出促使他們酗酒的暗示和獎賞,並幫助他們找到新的慣性行為來滿足相同的渴望。

Duhigg透過各種案例說明了這一點,包括從咬指甲到戒菸成功的人。這些例子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已戒菸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與吸菸相關的暗示和獎賞,並選擇了具有相同回報的新慣性行為來取代。比方說,當感受到想要咬指甲的暗示是,捏一下自己的手臂並拿出紀錄表打一個勾,或是想要吸菸時以口香糖替代等。

然而,改變習慣並非總是順利,特別是當面對壓力和挑戰時,新的慣性行為可能會失效。例如,戒酒成功的人可能因為失去親人,因為情緒嚴重受打擊而恢復喝酒的習慣,此時,群體的支持和信仰的力量變得尤為重要。Duhigg指出,只有當新的慣性行為與其他因素如信仰和群體支持相結合時,這些新的習慣才能夠持久。信仰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不一定是對上帝的信仰,而是對於事情可以變得更好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是無名戒酒互助會成功的秘訣之一,也是改變習慣時一個重要的支持力量。這個對AA的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強調:成功改變習慣的關鍵不僅僅在於替換慣性行為,還需要在群體中培養出信仰——信仰事情會有所改變的信念。

Duhigg強調,習慣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這意味著,要想真正改變一個習慣,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新的行為來取代舊的慣性行為,同時保持暗示和獎賞不變。此外,也提到了團體的力量以及如何在團體中培養信仰,甚至只有兩個人的小組也能夠使改變變得更加可能和持久。

因此,要養成一項習慣,加入一個具有共同目標的團體是一個不錯的做法。我目前每天養成寫作的習慣,也是加入了朱騏老師的三十天線上寫作挑戰,透過每天必須要將所寫文章的連結放在群組上,這樣的壓力反而讓我養成了習慣。可見得透過團體的力量,或是公開承諾這種方式,讓自己產生一定的壓力,也是改變習慣的動力,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2會員
43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