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的港劇《新聞女王》中的許詩晴,不避諱談及自己利用美貌、身體換取利益,也以此為傲。但很有趣的是她並不是以菟絲花自居,而是以自己懂的利用優勢為榮。這是也是一種能力,是清晰的認知自己的籌碼並加以利用。
綜上所述,女性並沒有一個模板化的樣子來應對社會。不論是男是女都可以挺直腰板面對挫折與質疑,也可以在成為社會期待的模樣之前,先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當我們開始陷入一個既定的模板認為身為一個生理男性生理女性應該如何時,其實就是一種暴力和物化。社會是由人構成的,我們在成為社會角色的同時,也應該讓自我完整。
綜觀東西兩方的知識,會發現心理學的發展是在向東方「安身立命」靠攏:經過現象的研究,去找出一套通用的方法,諸如成長型思維、阿德勒的課題分離、正向心理學等。不過二者還是可以看出明顯的差別,東方的敘說方式是屬於故事,用比較柔和的方式讓大眾接近;西方的語調更像是在呈現一份報告,藉由讓讀者看見自己身上的「優缺點」,再進行系統性的論述(可能成因、如何改變),不過相對的在這些論述中少見「道德」的成分。由此可以看出東西兩方對於「人」發展的共識:使人安身立命。
撰者:黃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