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城的文章一向很有趣,見人所不能見者。文章提及兩件事,證實:
1. 政治主張可以說,不能做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28日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馬英九 有任何權利表達 他對南海的 立場 ,「美國只是不同意這一項 行動 」,因為美國認為會升高而不是降低緊張。」
2. 去太平島,靠飛機,所以要有人護航。若美國不同意馬去太平島,是誰護航?
「「中華民國」要用 得罪美國或美國不贊成的方式 捍衛太平島主權,即使不是適得其反,至少也是捨本逐末。」
馬英九為何要前往太平島? 張國城@想想論壇 20160129
馬總統在1月28日前往太平島視察,美國一反八年來對他的情義相挺,罕見地表達不滿。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游詩雅(Sonia Urbom)在27日受訪對此表示,對於馬英九總統計畫前往太平島,美方感到失望。此行動不僅極無助益,也無法為南海紛爭的和平解決做出貢獻。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28日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馬英九有任何權利表達他對南海的立場,「美國只是不同意這一項行動」,因為美國認為會升高而不是降低緊張。
馬英九為甚麼要前往太平島?
有評論認為,馬英九前往太平島是為了海牙國際法院即將審查菲律賓所提的仲裁案,在該仲裁案中認為太平島無法自力供應人類生活。這一仲裁案對中華民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中華民國不是聯合國承認的政治實體,因為連作為訴訟主體的資格都不具備,所以不可能在法庭上反駁菲律賓的主張。這點不是馬英九還是任何其他人前往可以改變。
也有評論認為,馬英九是為了捍衛我方在太平島的主權。但是我方在太平島的主權並不是單靠中華民國現有的實力就可以捍衛,我方在該島的主權能不能維持,端視所有區域內國家有沒有改變現狀的作為;而唯一能約制區域內國家去改變現狀威脅太平島安全的國家只有美國。「中華民國」要用得罪美國或美國不贊成的方式捍衛太平島主權,即使不是適得其反,至少也是捨本逐末。
有評論認為台灣若不採取此一行為,會喪失對南海議題的發言權。但這點其實也不是透過元首前往會有效果,中國國家主席也沒有前往永暑礁的記錄,日本首相也無人踏上過釣魚台,不會有人認為中日兩國在這兩個區域爭端中被邊緣化。是否會被邊緣化,仍取決於「是否具有正常的國際地位與在相關國際組織中的完整發言權」。不然陳水扁在2008年也曾去過太平島,對台灣在這一區域的聲索權和發言地位,可有任何的明顯的幫助?姑且還不論陳當時前往,美國並無如這次直接反對的態度。
那麼,馬英九的目的可能是甚麼?
馬要為自己卸任後尋找舞台。國民黨的慘敗讓他至少在未來四年內,對台灣島內事務影響力有限,中國是他認定自己唯一的舞台,一如新黨在國會席次萎縮後,首腦人物紛紛將事業重心移往海峽對岸是同樣的邏輯。而要找到舞台,就是尋求卸任後與中方繼續合作的契機,南海和東海是最好的題目。
馬是國際法博士,卸任後以發表研究的形式,對釣魚台和南海問題附和中國在此兩議題上的國際法論據,是維持中國對他好感與信任的好方法,若機會成熟,甚至可以出席一些在中國舉辦的這類會議或論壇,要比直接評論台灣政治和兩岸關係來的政治風險小。
馬若在「民族大義」上積極表態,對中共當局來說就多了一張牌,因為對釣魚台事務和南海事務就可以由馬代言「中國人的態度」(這也是馬優為之事),不必由習近平親自上陣,中方的決策縱深也可以增加。事實上,中華民國外交部在馬政府八年執政期間對此兩區域主權的主張依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幾乎完全相同,換句話說,早已鋪陳;事實上馬也已經說的非常露骨,他指出「北京繼承中華民國的南海主權,內容當然一樣…兩岸有很多共同的歷史和血緣」,顯然他是不排斥「兩岸共護祖產」的邏輯,這和中方統戰的新定調「兩岸一家親」是完全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