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法來求懺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罪從心起將心懺,需要以正法來求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需要以正法來求懺悔。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從個人的煩惱業障乃至天災人禍、社會動亂等等,皆是人心所招感。貪心招感水災,傷害生靈、殺業太重則招感刀兵災,所以欲消災解難,必須由自心做起。若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不知慚愧懺悔、檢討自心,反而互相指責抱怨、推卸責任,甚至怨天尤人,那麼災禍不但無法免除,社會將更加不安。」

佛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罪從心起將心懺,「懺」是懺除我們過去所造的惡業,「悔」是悔改,未來更不再造。

「懺悔」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門,若修持得力,可以快速懺除多生累劫的惡業。懺悔是要以「自淨其意」為前提,就像《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裡的俞淨意公一樣,知道自己所犯的過錯,馬上修正,從哪裡開始修正呢?從改正自己的念頭做起,所以他為自己取名「淨意」。​

佛法告訴我們要生慚愧懺悔心,並非要我們坐困於罪惡感當中,終日惶惑懊惱,無以自處;而是要我們隨時覺察、覺照,同時保持覺性,修正自己的行為。如果能夠隨時自我警醒,善加守護自己的身口意,必定能減少過失的發生;反之,如果遇到緣境時不知檢討反省,人生又豈會有更深的體會和提升?​


本文目錄:

1.善惡業由心所造,當真心求懺悔

2.懺悔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2-1一念真誠懺悔,超越五百世

2-2令正法普傳,廣修懺悔

2-3真誠懺悔的力量

3.以正法來求懺悔


善惡業由心所造,當真心求懺悔

地震餘生的警示-當時常懺悔彌補!

清道光三十年間,曾發生一起規模約7.5級的大地震,當時四川西昌全城簸搖動盪、屋宇倒坍。寧遠府知府牛樹梅被坍塌的泥土壓在地底,幸運獲救只傷到腳跟,但他兒子卻不幸罹難。他悲慟欲絕,又目睹昔日的街巷,如今木石充塞,百姓死傷不計其數,想起自己就任以來,勤勉謹慎、體恤百姓,為官廉潔從無做違心之事,竟遭此等大殃? 內心不覺生起一股怒氣。

牛樹梅執筆揮毫一張疏文,焚燒給當地供奉的城隍爺,質問城隍爺為何受到萬民的景仰與香火,卻沒有加以保佑,以致野殍遍地,如天因罪降災,難道全城都是罪人嗎?當夜,牛樹梅夢到城隍爺入夢迎請他到宮殿中,慈悲地對他說:「先生以文字相責,可惜不明瞭鬼神之道,所以請君來談,以釋疑謗。」

「今此一災難,冥冥之中天地已經進行了五十年的調查紀錄,舉凡浩劫生成,無非是眾人積孽所致,因此調查間凡不應遭受災禍者,皆有因緣遷移到別處,新造孽者又將其移過來,絕不會枉顧善人。」城隍爺又說:「有三戶人家,沒有在短期內遷走,依舊安然無恙。一家是某街的節婦,三世孀居;一家是某醫生,生平不賣假藥,有請看病者,即使深夜下雨、街道泥濘,也即刻前去,盡心醫治;一家是賣油糍的老婦人和她的小孫子,先生回去查訪就能找到。」

「先生的兒子前生業重,是無法逃免的,就連先生本也在劫數之內,因為居官廉慎,所以災殃化小,只傷了足跟。」到此牛樹梅夢醒,他到處尋訪果然找到節婦、醫生和老婦人,老婦人自述賣油糍時常常會佈施金錢給老弱殘疾,在地震的前兩天生意突然變好,他們連夜趕工,後來被壓在房舍下三天,是靠油糍充飢活下來的。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共同造做惡業的人將招感災禍劫,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一切災禍劫都是自心感果。」如私利私欲、貪心熾盛的人一多,將招感水災;瞋怒暴躁,將引發火災;痴心不改,一直做違背道德真理的惡事,將帶來風災;而驕慢不平,怨氣埋藏在心裡的人多了,地震將至。

善惡業由心所造,災禍劫都是眾人的共業積聚形成,然而共業中亦有別業,如能時常懺悔業障、行功積德、修身養性,方能從浩大惡劫中免脫出來。若能弘揚因果正道,勸化他人,改過向善的人多了,自然就能化消災劫,因此在這個災厄連連的時代,佛法甘露是多麼重要—沒有任何恆久的幸福安樂能偏離佛法真理。

惡業由心所造,如能時常懺悔業障、行功積德、修身養性,方能從浩大惡劫中免脫出來。

惡業由心所造,如能時常懺悔業障、行功積德、修身養性,方能從浩大惡劫中免脫出來。


懺悔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古德云:「凡夫無過,聖人過多。」為什麼反而聖人過多?這似乎不合情理啊!但因為一般人靈明覺性不夠,心粗、身也粗,總認為自己這輩子沒做過什麼錯事,哪裡需要懺悔?殊不知凡夫眾生的身、口、意三業未清淨,內心的貪、瞋、痴、慢、疑、邪見,種種無明煩惱沒有淨除,使得經常在無意間或無知中造作許多罪業而不自知,如懈怠心、分別心、貢高我慢心……無一不是病,無一不需懺悔。​

一念真誠懺悔,超越五百世

在宋朝,有一位高峰禪師,他為了對治昏沉,特地到懸崖邊打坐用功,以此來警醒自身,只要一打瞌睡,就會落崖而死。但因昏沉習氣使然,仍不自覺地打瞌睡,以致跌落懸崖,幸蒙韋馱菩薩出手相救。於是起了驕慢心,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修行真不錯,竟能讓韋馱菩薩來護法,這一念頭方起,韋馱菩薩就對禪師說:「我韋馱五百世不護你的法。」​

高峰禪師聽了心裡非常地難過,後來一想,我修不修行與韋馱菩薩護不護我的法,有何相干?於是當下又再發起慚愧懺悔心,在崖邊繼續用功。不料仍然抵不住昏沉習氣,再度跌落懸崖。此次又蒙韋馱菩薩相救,禪師就問韋馱菩薩:「您不是五百世不護我的法了嗎?」韋馱菩薩告訴禪師:「你一念的真誠慚愧懺悔,已經超越五百世!」可見懺悔多麼重要且殊勝。​

發自內心真誠的慚愧懺悔,重要且殊勝!

發自內心真誠的慚愧懺悔,重要且殊勝!


令正法普傳,廣修懺悔

千年前,印度的那爛陀寺戒賢論師,一生致力於弘揚佛法,他德高望重、名震天竺,普遍受到當地人的禮敬與愛戴,但到晚年突然身患怪病,病情每況愈下,痛苦到無法忍受的程度,四肢與軀骸像是被火炙燒著,動一下都疼痛難忍。

雖然他一直對佛法保持高度的信念,然而至此也不免對人生厭倦,企圖絕食自殺。正當他起這一念棄世的念頭時,文殊菩薩在虛空中現出,放光加持戒賢論師,對他開示「你想捨棄這個色身嗎?你在過去世中曾當過一國之主,昏庸、暴虐不堪,致使人民遭受許多痛苦,所以招感這樣的苦報。本來你將在因緣成熟時,墮入地獄受苦,但你今生弘揚佛法,立下大功德,因此地獄業報轉成今世的小小病苦,你應當忍受,現在你必須省察宿世的罪業,至心懺悔、甘心忍受,並再廣宣經論,罪業自然能滅除。如果只是厭世自殺,苦報還是不會了結的。」

文殊菩薩又對他開示:「三年後,有一位大唐僧人,因愛樂佛法,前來拜你為師,你將《瑜伽師地論》等教法傳授給他,將正法普傳到沒有聽過的地方,屆時你的病將好起來。」

說完之後,菩薩法身霎時消失,而戒賢論師如醍醐灌頂,心生慚愧,雖一生修持佛法,但在遭遇極大的病苦時,還是無法全然地保持正念,深信因果業報、纖毫不差,一切的逆境都是過去生的惡業,堅定信心廣修懺悔,還起了惡念,感得菩薩現身提點。從此以後,他除了講修經教,就是懺悔宿業,身體一天天的好轉,三年之後,大唐僧人-玄奘法師前來 (今是玄奘法師圓寂紀念日),戒賢論師將《瑜伽師地論》傳授給他,從此完整的經典流傳於中國,戒賢論師的病也不藥而癒了。 

過去所造重罪 必當以正法來懺悔彌補

過去所造重罪 必當以正法來懺悔彌補


真誠懺悔的力量

清朝的玉琳國師,相貌十分莊嚴,一見就使人心生歡喜,然而國師的前生據記載是一位外相醜陋不堪的僧人,雖博覽群書、深入經藏,寫得一手好字,出坡做寺務也十分勤快,在僧團中當屬優秀,但其醜陋的面貌,卻帶來許多的挫折與不便。曾有一富家千金,非常欣賞法師的字畫,千方百計欲見上一面,沒想到真見到面,反而被嚇得幾乎暈厥。

當時,寺廟中有位很會修福的居士,常常護持僧團、法師們的資具用物。一次,這位居士帶來許多僧鞋、缽和袈裟,恭敬地捧給法師,親手替每一位法師穿戴上去,然後請法師坐好,一一頂禮;當輪到玉琳國師的前生應供時,居士竟說:「法師,我不能跟您頂禮,因為您長得實在是……。」居士別過了臉,不忍心看著他。

國師前生受到了莫大的打擊,跑去找師父訴苦說:自己要入涅槃,不想再活於世上! 老師父有智慧,當然曉得事情原委,就對他開示:「你不要起惡念啊! 惡念一定會結下惡果,你翻開你蒲團下的磚頭看看。」國師照做,發現底下有一條毒蛇,老師父繼續開導他:「瞋恨心會讓你投胎變成這條毒蛇,你自己長這樣,一定有前業,要好好懺悔。」於是他到佛前懺悔,發願要生生世世恭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懺悔,祈願來世修得相好莊嚴;當他發願迴向,再去看那條毒蛇,毒蛇已經捨報了。一念真誠的發願,斷絕投生惡道的因。

佛法告訴眾生,凡事皆有因由,不會有人無端受苦,世事並無不公,只是常人智慧未開顯,看不明白,佛法不只教導我們遏止痛苦,還教我們如何修積光明勝妙的來世。如在受痛苦時帶著真誠的懺悔心,會比帶著怨尤心,惡業消得快,再用行功立德、供養三寶,虔誠發善願的方式,那扭轉乾坤的力量,真的是令凡人的思想難以想像,不可思議!

清朝玉琳國師的前生-佛前懺悔,虔誠發願,感得來世莊嚴的善果。

清朝玉琳國師的前生-佛前懺悔,虔誠發願,感得來世莊嚴的善果。


以正法來求懺悔

佛法中的懺悔法門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當我們今生遭遇挫折或不如意時,學佛之後,就要有清明理智去分析,這是過去所為,如今苦果現前,應生起懺悔心,反省檢討、慚愧懺悔,並及時改過!如此一來,才能於諸逆境中不起怨懟煩惱,才會有機會隨緣了舊業、解冤結。」​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

佛經典籍記載諸多雖因無明、愚痴、愛染和瞋恨造下無量的罪業,卻經過懺悔而解脫的公案。佛陀的弟子 周利槃陀伽記性很差,教祂偈頌,教第二句時,第一句就會忘記,前後教三個月都記不起來,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教不會,佛陀就教祂:「邊掃邊念『掃塵除垢』,用心地掃除塵垢吧!」

雖然「掃塵除垢」只有四個字,但對 周利槃陀伽來說,還是非常的困難,念「掃塵」就忘「除垢」,念「除垢」就忘記「掃塵」。但 周利槃陀伽仍舊聽從佛陀的話,每天從早掃到晚,以掃地的因緣,祂終於證悟阿羅漢的果位。

懺悔法門非常重要、極其殊勝,是學佛修行人一生的課題。懺悔是不能離開本心,心是萬法的根本。離心求懺悔,等於緣木求魚終不可得。

佛法中的「懺悔」,是指能承認錯誤,並且負起全責的一種修行法門。懺悔正確態度是不貳過,並時時提醒自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種方法與一般世間所謂的反省悔過略有差異。​

你有發現嗎?做錯事後,雖然經過無數次的反省悔過,仍然無法減輕愧疚感。但用佛教的懺悔法門來反省,效果大不相同。兩者主要差異在於心理上的過程不同,懺悔首要必需先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找出心不安的原因,從中找到解決不安的方法,而不只有一昧地悔過。透過佛法正確的懺悔次第,而徹底解決自己所犯的錯及感到慚愧的原因,再行懺悔,就能坦然安心地放下。​

依止正法才能真懺悔。

依止正法才能真懺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果的沙龍
2會員
36內容數
李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為了讓自己無論在身、心、靈上都能獲得平靜,帶來幸福安樂,我們要認識什麼是障礙?該如何清除或消除障礙、障害,這個過程簡稱「除障」。障礙大致可分為:內在障礙、外在障礙、生活中的障礙、靈性上的障礙。以佛法消除內在、外在、靈性的各種障礙,讓修行者可以學習、轉化或超越這些困難、違緣。 本文目錄:
Thumbnail
2025/04/04
為了讓自己無論在身、心、靈上都能獲得平靜,帶來幸福安樂,我們要認識什麼是障礙?該如何清除或消除障礙、障害,這個過程簡稱「除障」。障礙大致可分為:內在障礙、外在障礙、生活中的障礙、靈性上的障礙。以佛法消除內在、外在、靈性的各種障礙,讓修行者可以學習、轉化或超越這些困難、違緣。 本文目錄:
Thumbnail
2025/03/30
參加薈供法會有哪些好處?薈供法會備辦供品上供諸佛;修法祈請諸佛加持下施物,再將下施物施食於有情眾生,接受佛法加持。一場如法的薈供功德,能給行者帶來下一世的衣食無憂。盡力備辦供養三寶、三根本聖眾,也會令傳承上師、諸佛菩薩、勇士、空行護法聖眾充滿歡喜,賜予我們加持,結下甚深的因緣,積聚廣大的福慧資糧。
Thumbnail
2025/03/30
參加薈供法會有哪些好處?薈供法會備辦供品上供諸佛;修法祈請諸佛加持下施物,再將下施物施食於有情眾生,接受佛法加持。一場如法的薈供功德,能給行者帶來下一世的衣食無憂。盡力備辦供養三寶、三根本聖眾,也會令傳承上師、諸佛菩薩、勇士、空行護法聖眾充滿歡喜,賜予我們加持,結下甚深的因緣,積聚廣大的福慧資糧。
Thumbnail
2025/03/16
蓮師心咒: 嗡啊吽 班札 咕嚕 貝瑪 悉地吽。蓮師開示:「在末法的五濁惡世中,蓮師心咒是最合適眾生修持。」此咒總攝佛陀三藏十二部經典、顯密八萬四千法門的精髓,總集上師、本尊、空行的甚深心要。持 蓮師心咒 可以得到諸佛和 蓮師無上的加持。「蓮師心咒」最簡易而具足威德,特別契應現代眾生的因緣。
Thumbnail
2025/03/16
蓮師心咒: 嗡啊吽 班札 咕嚕 貝瑪 悉地吽。蓮師開示:「在末法的五濁惡世中,蓮師心咒是最合適眾生修持。」此咒總攝佛陀三藏十二部經典、顯密八萬四千法門的精髓,總集上師、本尊、空行的甚深心要。持 蓮師心咒 可以得到諸佛和 蓮師無上的加持。「蓮師心咒」最簡易而具足威德,特別契應現代眾生的因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二、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日想觀」,行者若「自見業障輕重之相
Thumbnail
二、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日想觀」,行者若「自見業障輕重之相
Thumbnail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陀正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從自心著手,時時反省、慚愧懺悔,自身能消災免難,大則至家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Thumbnail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陀正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從自心著手,時時反省、慚愧懺悔,自身能消災免難,大則至家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Thumbnail
Truly repent from the bottom of heart which all sins arise from. Your repentance should also depend on the Dharma.──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Thumbnail
Truly repent from the bottom of heart which all sins arise from. Your repentance should also depend on the Dharma.──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