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機甲動畫常見的三大命題:以 EVA、水星的魔女、勇氣爆發為例

2024/04/0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嘿各位!

四月動畫放送結束,個人最痴狂的《勇氣爆發》之後將會出一篇單獨的介紹文,但在此之前先來點不一樣的過過乾癮(?)

選擇這三部的原因,除了因為我基本上就只看過這些(欸),也因為它們在機甲動畫中,正好各有其特殊性。《EVA》作為個人最喜歡的一代經典,地位無庸置疑;《水星的魔女》是新世代風格的鋼彈後繼者;《勇氣爆發》則在玩轉典型要素時,仍保有傳統的敘事方式。

和過往的介紹文稍微不同,這篇會嘗試統整、比較這三部作品的要旨。有點類似文本分析,但礙於觀賞過的作品數量和篇幅限制,決定以淺談的方式,和大家聊聊個人觀察到機甲動畫中常出現的三大命題。




※以下將討論到三部作品的關鍵劇情,尚未觀賞的讀者請斟酌是否繼續閱讀。

raw-image


一、機械生命的獨特性:機甲是否有靈魂?

這是多數機甲動畫首先碰到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機甲身為它(無機物)/他(有自主意識)/牠(半自主意識),將如何回應駕駛員的問題與要求。

其中一種常見的解套方式是,在機甲內搭載 AI 系統,猶如另一個隱身的駕駛員。原本的駕駛員透過與 AI 對話以操作整副機甲,甚至由機甲主動預判駕駛員的後續動作和需求。

例如在《水星的魔女》中,阿斯提卡西亞學員中的學生,所駕駛的機甲只是純然的工具性存在,靈敏度和功能多樣性都侷限於硬體設備和駕駛員的軟體技術。然而,蘇萊塔的風靈格外與眾不同,有著超乎水準線以上的表現,卻只能在蘇萊塔本人搭乘時發揮作用,只因風靈有著截然不同的配備:在操作系統的位置上,放入人類的靈魂。

這種互相綁定的附屬關係,不管是在《EVA》的初號機真身,或《勇氣爆發》的 Bravern 設定上,也有同樣的呈現。

如果把三者放到「人類-非人」的光譜上,風靈大概會居於最左側、Bravern 其次、初號機是最接近獸化/無自主意識的狀態,但無疑都各有一份能獨立思考的靈魂。

從劇情設計上來看,這使他們有別於其他的機甲,以開創獨特的故事線;從情感上來說,滿足了觀眾在代入機甲動畫主角時,追求的那份「專屬感」──正因有靈,所以不僅是我選擇了機甲,亦是機甲選擇了我,我們將成為彼此的唯一。

raw-image


二、源頭的想像:機甲從哪裡來?

既有靈,則靈自何來──關於機甲的源頭想像,幾乎是尾隨自主意識/靈魂的叩問一併襲來。

前面已簡單提過風靈的來頭,是將一個完整的人類靈魂.艾莉克特數據化之後,覆蓋掉機甲的操作系統而生,因此到了動畫後期,甚至會出現艾莉克特以極其原貌的思維自主創造、遵從、執行命令,甚至最終脫離了機體也依然存在。換句話說,「風靈」此一機甲在《水星的魔女》中,其實只是人類靈魂的載體。脫離人魂的風靈,終究只是一塊無數巨甲嵌合的工具機,與其它機甲無異。

《EVA》中,所有的人造人 Evangelion 都是巨大外星生物「莉莉絲」的部分複製體,但這並不是組成初號機的全部,不是碇真嗣初次坐上即適配、綾波代打卻遭排拒的原因,更不是讓初號機在碇真嗣昏厥的瀕危時刻,能無視耗竭的電力發出獸吼的動力──而是因為它啣碎了碇唯的靈魂。

《勇氣爆發》更不用說,在迴圈般的世界線中一再為愛重生的史密斯,最終如願與機人合而為一,成為嶄新的 Bravern。與其他一心求死、在死亡驅力下行動的機人不同,Bravern 因為是組合了機人之姿和人類之魂,懷抱著人類時期的強烈願力,壓過敵人克努斯的求死心,而成功吸納其外殼轉生。(詳細分析推薦看 PTT 鄉民的這篇解釋,非常精采)

raw-image

所以,從上一命題的「機甲是否有靈」,到這一問的「機甲從何而來」,我們可以發覺,大部分的機甲動畫依然是人類本位的敘事方式──機甲的靈魂終歸來自於人類,自主性與否的可能性,始終握在人類的掌心裡。

因此,就算前兩大命題的主詞都是「機甲」,箭頭真正指向的,卻是身為人類的「駕駛員」。即便湊齊了解開謎題的關鍵,如何打開最後一層機器與人類共享的潘朵拉之盒,仍舊端看駕駛員的抉擇。一如《EVA》每一版的結局,世界將同溶於 LCL 液之中、僅存必要的人類、或創造一個沒有 EVA 的世界重新開始,全部掌握在碇真嗣的一念之間。(當然,這其中還涉及導演庵野的個人生命思索,但在此暫不討論)

相較之下,從起初便開宗名義將機人們設定為奇葩外星生命的《勇氣爆發》,猶如變形金剛系列的美式設定,加上亦可駕駛、卻不由駕駛員主宰故事節奏的異樣日式風格,使其從今日的機甲動畫之中脫穎而出。

raw-image


三、不可取代的「適配度」:機甲與駕駛員對彼此的意義

於是至此,將機甲與駕駛員視為兩個互相牽涉、共鳴(或共拒)的存在,或許更能闡釋他們對彼此的意義。



從外觀上來看,「鐵包肉」一樣的結合方式,最直觀聯想到人的雙層面向,即面外的武裝面具、和面內的柔軟本心,比較社會學的詮釋是生活的前臺與後臺。

機甲負責展演駕駛員強大、堅不可摧、所向無敵或近乎無敵的樣貌,因其背負著觀眾的期待,在以盼望為燃料的舞臺表演之上不容失敗,機甲無表情的外殼正好武裝了這點;而內裡的駕駛員無論如何掙扎、痛苦,都只有同在駕駛艙的系統能實時接收,即便旁人能透過監控自遠方窺看,也對這份難受無能為力。

《勇氣爆發》中,碧勇初次搭上 Bravern 時的機內全裸造型(?),算是惡搞地呼應了一點;而《EVA》則更極端些,直接讓碇真嗣溶解於極高溫的 LCL 液之中,他必須主動產生「想恢復原狀」的念頭才能自我拯救,暗喻內在意志的重要性。

raw-image

機甲動畫中常見的「適配度」一詞,不僅用於說明機甲與駕駛員在生理上的合適程度,結合前述的靈魂討論,其實同樣是在討論靈魂的位置,但並不全是「兩條」靈魂是否契合,更接近「一個人」如何成為「完人」的過程。

或許,機甲與駕駛員分別扮演著,要成為一個完人的外在動力與內在動力,這兩者必須相互匹配、相互接納,才能很好地融為一體。宛如超我與本我必須經過漫長的青春期,不斷磨合、協調,才能找到各自適合的平衡點,形塑出獨有的自我。

raw-image


小結

而在動畫故事之中,機甲的意志,由早期附屬於駕駛員,轉變成本次介紹的三作漸進呈現的各自獨立、但依然彼此相攜的關係。

儘管在敘事上仍主要採取人類本位,然而敘事的主要對象,從較為集中、單一的駕駛員作主體,變成加入了機甲/機器人本身的靈魂論,以及非人的它,如何看待駕駛員的戰鬥態度、當前局勢,甚至是整個戰鬥的意義。

不過,回歸我們看機甲動畫的初心,相信許多人迷戀機甲的一大原因,即是它擁有一副龐然、帥氣的外殼,並乘載著將駕駛員帶上天際的英雄使命。日本靜岡因鋼彈成為模型之都後,便像是所有機甲的故鄉,在一副副等比縮小的塑膠軀殼中,藏有同生共死的宇宙浩瀚──這大概是收藏者們的共同想像。

曾有人問過,像是鋼彈或 EVA 那樣子,搭載駕駛員的巨大人型機器人有可能實現嗎?老實說,以現階段的技術來說,至少短期內都不可能。

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保持想像就可以了。雖然很俗濫,不過千年以來,想像力一直都是最易得、最輕便、也最能橫跨時空的推進燃料。

只要持續想像,我們的指尖就能觸及星際。

raw-image



以上!

換了一種風格的作品介紹,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呢?如果覺得這種方式很有意思,或者有其他想推薦的作品,都歡迎留言告訴我~~幫我節省想主題的時間哈哈哈(偷懶鬼

1.2K會員
46內容數
觀賞動畫、漫畫的心得隨筆。只是想推廣愛作,一起沉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