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公分厚的虛擬化

2024/04/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年以前應該還盛行紙本書吧"

這句話的精準度本身就有問題,我有點不確定從何時在哪個地方由我口中冒出的這句話會合理;但那指腹滑過書頁,偶爾指尖被紙張的尖端劃破的感覺還存在著,是屬於這專屬於手指的肉體記憶。

如果身為個體的誕生時間更晚,那可能對於上面這些文字的感受不會太深,因為對這些個體而言,文字的載體,可能更是一種深色的金屬外殼,邊緣由偉大的工業設計師所描繪過的完美圓角矩形所鑄造。

身為一個理應追求最新軟體發展資訊的人,我在硬體的變化掌握上反而是落後的,直到2024年我才真正開始使用電子書、電子書閱讀器。


契機

這是靈魂所預想的大逃避行動,在動身前所作好的規劃;

分手、搬家;

上下班的時間從原本的15-20分鐘,化成一條1小時的路線。

一年以上的習慣就此改變,心情有點複雜;

思索過接下來半年到一年要重回捷運, 公車與人摩肩接踵,

我很想要利用這段時間讀些甚麼,是填補空白也是種想抓住時間的企圖。

什麼都好,所以我開始尋覓電子書。


閱讀器從Uh姐手中買下來的,

沒有什麼紀念或著是帶有感情的回憶在裡面,

她的半衝動性購物對國家的消費多少帶來正面的影響;

這是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因為我記得那晚我花了一個多小時站在店裡等她試完KOBO的電子書閱讀器。


Virtual Bookshelf

既然要買書,那不妨試試看電子書吧!

以前的夢想是擁有一間大書房,整排的木質書櫃上放滿我喜歡的奇幻、科幻作品;

現實是房間不夠大,口袋不夠深,還有,會買到雷書;

這年代將一本帶有重量的紙本書放回自己的書架上不再是那麼帶勁的事了。


"迫於現實,將書架跟那些空間留給有價值的東西吧"


價值,泛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正面意義和有用性。可視為是能夠公正且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的總額。 (引用自維基百科)


主體是我,而有價值的紙本書在我的定義中會是具備原則性、紀念性意義的書籍,

例如:

  • 經典的小說: 飛越杜鵑窩、月亮與六便士、異鄉人
  • 經典的奇幻小說: 迷霧之子 (山神是我看完死亡之門後再度刷新對奇幻熱忱的作者)
  • 探討神話英雄背後邏輯的教科書: 英雄的旅程 (這本拆解很多希臘羅馬英雄旅程所代表的意義,非常推薦)
  • 幾本咖啡相關知識的書籍 (我腦波一度很弱的買了一堆)
  • 一些小說家的代表作 (幾本就夠了,擁有全套村上春樹的行為我認為是不理智的)
  • 工具書: 演算法入門的書、精通Python (這塊很相對,如果不走數據分析領域的純工程師可能認為這是垃圾)


太多了,但整體來說這些書必須是每過一段時間會拿起來翻翻,偶爾從中刷出一些新的想法,或是為一個亙古存在的思維再度讚嘆;至於那種會不斷推陳出新的知識型書籍就比較尷尬,能不要持有實體會比較好。


我胡亂的在KOBO官網上逛書,然後又跳到其他網路書店,

不留神就開始看起那些商業跟心理類型的書籍。


10年前我對這種類型的書籍是很不屑一顧的。

為了教授商業思維、營運管理或是發展最棒的人生管理方式就出了好幾本厚厚的書,然而翻完後會發現好像要講的重點是一張A4紙就可以解決的;關鍵字像是框架、系統感覺都是為了賣錢堆積起來的話術。

我會在誠品的書位上拿起這些書,翻完目錄後又放下它。


現在我的觀點稍微不同了,

這些書可能有50%是有內容的,另一半跟原本我想得有些接近(笑);

我覺得他們也算不錯(像是原子習慣、第二大腦);

他們喜歡將那些秘訣轉成某種四到五個字的咒語,讀者透過反覆的閱讀將這些字刻進腦髓裡;日後讀者是否會真的實踐,還是在聽到某些英文字時才會反射性的想起書中所講的PARA、CODE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On the Shelf

最後我買了這幾本:

  • 追獵死亡商人 (德國記者撰寫,講述神秘軍火商以及當前中美角力的故事,個人很喜歡)
  • 打造第二大腦 (同我前面所述,50%吧)
  • 快照行動 (山神產量很高,但並非每本都是實體書非買不可,我決定中短篇的小說能隨身攜帶看就好了)
  • 從匯率看經濟 (工具知識書,講授最基本的匯率觀念)
  • The great and secret show (Clive Barker,Pin head的創造者)
  • Imajica (同上)
  • Everville (同上)
  • AI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 (傳記類,純粹想看她的歷程)


頁數最多的應該還是Clive Barker的書,這些在台灣都沒有中譯本,因為比較冷門;

作者邪幻的故事以前就很吸引我,但唯一幾本有翻成中文的真的很鳥(血之書、詛咒遊戲),

直接閱讀英文的流暢感受在不強求逐行逐字的解讀下我覺得還比較好。


使用大概快一個月的時間,在習慣之後,比較能享受它的便利性了,但身為一個紙本書的原生世代,多少還是會懷念揮動手根手指來回翻頁的感覺,電子書閱讀器讓個人的習慣從垂直再水平的視線移動搭配那手持的份量感,全數轉成了水平的由上至下的模式,沒有多餘的重量,彷彿閱讀這件事情也化成羽毛。

戳一下就可以翻頁,遇到不會的單字可以長按來查看字義,這些都是以前無法想像的;遇到短時間需要移動時,按一下背板的按鈕進入休眠,隨手一塞就可以走了,無比瀟灑。



在車上

如果你也乘坐捷運通勤,那你可能也看過他。

一個四眼田雞站在搖晃的車廂中,將他背包反背在身前。

從那黑色的後背包中掏出藏藍色的扁平板子。

那不是手機,但與其他人沒什麼不同,他也沒有什麼表情,只是聚精會神地看著,不時手指按壓、滑動。




(野鬼,筆於2024-04-04)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