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太平洋拔地而起的稜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砂卡礑三雄

千里眼山又名石硿山,北倚清水大山,南下立霧山,西臨砂卡噹溪,東麓蘇花公路盤旋曲折,山形崢嶸,與清水大山和立霧山同屬中央山脈北段脊嶺之南湖大山支脈東伸稜線,至曉星山折轉東南支稜接清水大山,南連千里眼山、立霧山,迤邐而下立霧溪口,岳界稱之為砂卡礑三雄。整塊山體由大理石所構成,幾乎從海平面拔地而起,其東側面臨海峭壁聳立、斷崖如削,在短短的4公里距離,岩崖峭豎陡落於太平洋海濱,共同建構了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奇景。西側則隔砂卡礑溪對望白髮山、三角錐山。

由清水大山眺望千里眼山及立霧山

由清水大山眺望千里眼山及立霧山

蘇花公路觀景台眺望清水山

蘇花公路觀景台眺望清水山

千里之行

一般山友挑戰砂卡礑三雄,大多安排三日時間,第一日由太魯閣遊客中心起登走得卡倫步道接砂卡礑林道登立霧山後宿大同部落民宿,第二日拂曉出擊單攻最遠的清水大山,第三日攀登千里眼山後下山。但因為每座山總爬升均在1千公尺以上(清水大山甚至要爬升2300公尺),連續三日高強度的攀登,對體能是極大的挑戰,也無充裕的時間觀賞磅薄大景,所以本隊分別規劃三次活動(同禮步道順登立霧山氣勢磅礴的清水大山),逐次造訪這三座隱身在黑暗部落的大山。(註: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同禮部落位處偏遠物資運送不易,曾因電力系統到不了被稱為「黑暗部落」)

首日由台北搭272次自強號火車至新城站,再搭計程車至太魯閣遊客中心,11:10由遊客中心起登(映如攝)

首日由台北搭272次自強號火車至新城站,再搭計程車至太魯閣遊客中心,11:10由遊客中心起登(映如攝)

raw-image
由園區內徤行木棧道至得卡倫登山口團拍。

由園區內徤行木棧道至得卡倫登山口團拍。

前二次都是走得卡倫步道至同禮部落,這次改走冷門的恐龍背上流籠中繼站後接砂卡礑林道(入口處管理處設有警語,安危自負)

前二次都是走得卡倫步道至同禮部落,這次改走冷門的恐龍背上流籠中繼站後接砂卡礑林道(入口處管理處設有警語,安危自負)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此路段均為巨石樹根路面,且較坡度較陡,走起來較為吃力,難怪是冷門路徑。

此路段均為巨石樹根路面,且較坡度較陡,走起來較為吃力,難怪是冷門路徑。

raw-image
步道上可以俯瞰立霧溪

步道上可以俯瞰立霧溪

raw-image
流籠中繼站吃午餐(為了慶祝隊長生日,特地背蛋糕上來)

流籠中繼站吃午餐(為了慶祝隊長生日,特地背蛋糕上來)

剛剛起登的太魯閣遊客中心就在腳下

剛剛起登的太魯閣遊客中心就在腳下

raw-image
接回得卡倫步道,還有2公里才接上砂卡礑林道(新興攝)。

接回得卡倫步道,還有2公里才接上砂卡礑林道(新興攝)。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同禮部落

大禮與大同部落,為太魯閣族原住民保留地,座落在砂卡礑溪溪谷與清水大山之間的平緩台地上,部落對外唯一的聯絡道路即為大同大禮步道。漫步在原始山林中,只有滿天星斗及層層山巒相伴,享受遠離塵囂、反璞歸真的生活,可說是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raw-image
沿林道步行200公尺,再由左側叉路直下,可以抵達大禮部落(新興攝)。

沿林道步行200公尺,再由左側叉路直下,可以抵達大禮部落(新興攝)。

raw-image
穿過一片居民種植的桂竹林

穿過一片居民種植的桂竹林

世外桃園

世外桃園

大禮部落

大禮部落舊稱「赫赫斯」(Xoxos),意為多蛇之地,海拔915公尺,居民以務農為生,以竹子和木頭為建材,打造成的竹屋,足具特色。部落遺留著老舊教堂及舊派出所遺址、小學地基,遙想當年部落群聚熱閙的景象。

日治初期,居住在此地的頭目哈鹿閣那威(Holok-Naowi),西元1896年參加新城抗日事件,隨後出任太魯閣總頭目,令日本人無法進入太魯閣地區長達18年,直到1914年日人派兵征討,哈鹿閣率族人奮勇抵抗,最後寡不敵眾,為顧及全族人命脈,棄械投降隔年抑鬱而終。(摘錄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簡介)

raw-image
叉路取左至大禮部落造訪網紅的教堂

叉路取左至大禮部落造訪網紅的教堂

raw-image
部落隱身山林間的小屋

部落隱身山林間的小屋

同禮步道

連結大禮部落及大同部落的路徑有同禮步道及砂卡礑林道,其中同禮步道為部落間聯絡的山徑,路面窄狹,起伏也比較大,砂卡礑林道則是昔日為伐木而修建,雖然路程較長,但路面寬闊平緩,走起來相對輕鬆。

圖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圖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raw-image
raw-image
這次不折返砂卡礑林道,改走同禮步道至大同部落(這條步道起伏較大,若要節省體力,還是走砂卡礑林道較為輕鬆)

這次不折返砂卡礑林道,改走同禮步道至大同部落(這條步道起伏較大,若要節省體力,還是走砂卡礑林道較為輕鬆)

raw-image

大同部落

大同部落舊稱「砂卡礑」(Skadang),意為臼齒,海拔1128公尺,日據時期曾設有駐在所、蕃童教育所,管理附近之太魯閣族部落,至1945年始廢止,為通往清水大山的必經之路。目前居民種植玉米、青椒、高麗菜、四季豆、甜柿、雪蓮等作物。 近年大同大禮居民組成「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以「與自然協調、對環境友善」為前提,致力部落的營造。(摘錄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簡介)

彩虹屋(映如攝)

彩虹屋(映如攝)

在彩虹屋為隊長慶生

在彩虹屋為隊長慶生

為了要看太平洋日出,翌日3點起床,3點半起登,上稜線後可以看到花蓮巿夜景(映如攝)。

為了要看太平洋日出,翌日3點起床,3點半起登,上稜線後可以看到花蓮巿夜景(映如攝)。

遠眺立霧山與月牙彎

遠眺立霧山與月牙彎

raw-image
眺望塔山及豬股山

眺望塔山及豬股山

等待太平洋日出

等待太平洋日出

raw-image
日出東方(映如攝)

日出東方(映如攝)

raw-image
raw-image
太平洋日出的磅礡大景

太平洋日出的磅礡大景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千里眼山三角點(海拔1624 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4290,山頂無展望)

千里眼山三角點(海拔1624 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4290,山頂無展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下山途中經過網美石拍照

下山途中經過網美石拍照

raw-image
下山時才發現這片魔法森林

下山時才發現這片魔法森林

raw-image
raw-image
眼前正對三角錐山

眼前正對三角錐山

raw-image
回到彩虹屋,老闆娘煮了方便麵給大伙補充體力

回到彩虹屋,老闆娘煮了方便麵給大伙補充體力

raw-image
raw-image
回程由砂卡礑步道下山,一路陡下

回程由砂卡礑步道下山,一路陡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三間屋

「三間屋」,這裡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因過去有三間屋舍而稱「三間屋」,但太魯閣族人卻稱這裡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仔細觀察這裡,陽光並不充足,陰濕的環境正是適合姑婆芋的生長,過去應是長滿姑婆芋而得名。(摘錄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簡介)

終於來到砂卡礑步道的終點-三間屋(映如攝)

終於來到砂卡礑步道的終點-三間屋(映如攝)

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摘錄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簡介)

圖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

圖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摘錄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簡介)

立霧發電廠引立霧溪水發電的輸水管

立霧發電廠引立霧溪水發電的輸水管

大褶皺

砂卡礑溪河床隨處可見充滿紋理的巨石,這些岩石遠在數十到數百萬年以前,都被深埋在超過十公里以上的地底下,在地層深處的高溫與高壓作用之下,岩石是半流體的狀態,且相同成分的礦物會聚合在一起,形成層層顏色分明的現象。由於臺灣受到板塊運動劇烈的影響,地殼快速隆起,地底下的熔岩很快被推擠上來,快速冷卻,隆起的岩石再經溪水切割,於是美麗的褶皺就這樣形成了。(摘錄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簡介)

raw-image
raw-image

五間屋

五間屋距步道入口約1.5公里處,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斯維奇」(Swiji)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包括稜果榕、幹花榕、雀榕、水同木等,由於此地榕樹族群數量相當多,因此太魯閣族人也以「斯維奇」為地名。此處為平坦的河階地形,至今仍有太魯閣族人在此農耕,以種植山蘇等作物為生,過去因有五間房舍,也稱為「五間屋」。(摘錄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簡介)

離出口最近的五間屋,遊客很多

離出口最近的五間屋,遊客很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搭計乘車至佳興冰菓店吃慶功宴,結束二日千里之行

搭計乘車至佳興冰菓店吃慶功宴,結束二日千里之行

航跡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raybirds的沙龍
48會員
72內容數
這是一個中年大叔的登山日誌。作家詹偉雄曾說:生命邊界之外自有奇特的壯麗與深邃,值得人們勇敢追尋,不問年紀。個人雖然沒有過人的登山技能及體力,但希望在登山安全自己負責的前題下,安步當車的浪跡台灣的美麗山林,站在脊樑山脈上,俯瞰這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
Straybird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加里山,以其酷似富士山的外型聞名,被譽為「臺版富士山」,是臺灣小百嶽之一,也是苗栗縣的主要河川中港溪和後龍溪的發源地。本文詳細介紹加里山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登山步道資訊(包含初級、進階和挑戰路線),以及春季賞花(一葉蘭、杜鵑花)的最佳時節。
Thumbnail
2025/04/06
加里山,以其酷似富士山的外型聞名,被譽為「臺版富士山」,是臺灣小百嶽之一,也是苗栗縣的主要河川中港溪和後龍溪的發源地。本文詳細介紹加里山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登山步道資訊(包含初級、進階和挑戰路線),以及春季賞花(一葉蘭、杜鵑花)的最佳時節。
Thumbnail
2024/10/27
合歡越嶺舊道是一條充滿歷史韻味的高山縱走路線,從埔里出發,途經霧社、合歡山,最終抵達花蓮天祥,橫跨中央山脈北段主脊壯麗的自然美景。步道沿途多奇峰竣嶺、峭壁峽谷與斷崖美景,無論您是登山愛好者還是喜愛自然的旅人,合歡越嶺道都將為您帶來無比震撼的視覺饗宴與豐富多樣的荒野體驗,可以說是脊梁山脈旅遊之經典路線
Thumbnail
2024/10/27
合歡越嶺舊道是一條充滿歷史韻味的高山縱走路線,從埔里出發,途經霧社、合歡山,最終抵達花蓮天祥,橫跨中央山脈北段主脊壯麗的自然美景。步道沿途多奇峰竣嶺、峭壁峽谷與斷崖美景,無論您是登山愛好者還是喜愛自然的旅人,合歡越嶺道都將為您帶來無比震撼的視覺饗宴與豐富多樣的荒野體驗,可以說是脊梁山脈旅遊之經典路線
Thumbnail
2024/10/21
霞喀羅古道蜿蜓在霞喀羅大山北端的山谷中,橫跨在新竹五峰鄉的清泉與尖石鄉的秀巒之間,是泰雅族人昔日通行的社路。古道全長22公里,每年深秋以楓紅聞名,吸引眾多山友前來賞楓。本文綜整個人三次以不同行程造訪古道的體驗 ,分別由歷史沿革、賞楓祕笈、交通資訊與行程規劃等面向,提供各位格友秋季賞楓的最佳攻略。
Thumbnail
2024/10/21
霞喀羅古道蜿蜓在霞喀羅大山北端的山谷中,橫跨在新竹五峰鄉的清泉與尖石鄉的秀巒之間,是泰雅族人昔日通行的社路。古道全長22公里,每年深秋以楓紅聞名,吸引眾多山友前來賞楓。本文綜整個人三次以不同行程造訪古道的體驗 ,分別由歷史沿革、賞楓祕笈、交通資訊與行程規劃等面向,提供各位格友秋季賞楓的最佳攻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背倚半屏山黃金稜線、面望岬灣地形豐富的北海岸,不到一小時就能登頂的南子吝登山步道擁有國家級的風景,是東北角海岸線的絕美景點。
Thumbnail
背倚半屏山黃金稜線、面望岬灣地形豐富的北海岸,不到一小時就能登頂的南子吝登山步道擁有國家級的風景,是東北角海岸線的絕美景點。
Thumbnail
雪山西稜縱走涵蓋了火石山、博可爾大草原、圓柏聖殿、翠池和雪山山脈等景點。這片風景優美的地區是適合登山和健行的最佳之處,讓遊客感受臺灣的自然之美。文章中記錄了旅途中的各個景點及其特色,詳細描述了每一個地方的風景,歷史和地理特點。
Thumbnail
雪山西稜縱走涵蓋了火石山、博可爾大草原、圓柏聖殿、翠池和雪山山脈等景點。這片風景優美的地區是適合登山和健行的最佳之處,讓遊客感受臺灣的自然之美。文章中記錄了旅途中的各個景點及其特色,詳細描述了每一個地方的風景,歷史和地理特點。
Thumbnail
南橫三星,包含塔關山、關山嶺山以及庫哈諾辛山,自2009年南橫公路中斷後便無法輕易探詢,在歷經13年直到2022年南橫公路修復完成後才又再度開放。三座山的登山口皆位在南橫公路上,從梅山口方向進入依序是庫哈諾辛山、塔關山,過了隧道後則可見到關山嶺山登山口以及整段南橫公路的最高點埡口。
Thumbnail
南橫三星,包含塔關山、關山嶺山以及庫哈諾辛山,自2009年南橫公路中斷後便無法輕易探詢,在歷經13年直到2022年南橫公路修復完成後才又再度開放。三座山的登山口皆位在南橫公路上,從梅山口方向進入依序是庫哈諾辛山、塔關山,過了隧道後則可見到關山嶺山登山口以及整段南橫公路的最高點埡口。
Thumbnail
巫山原名為斯其野山,海拔1389公尺,是一座山形特別、尖聳突出的山峰。巫山的景色壯麗,山巒起伏,峰巒疊嶂,與雲霧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自然美景,無論是由烏來端或三峽端登山口起登,都要耗費相當體力,穿梭在路跡不明的大片芒草、刺藤中,小心橫渡多處塌陷的斜坡,才能一覽獨立於插天山稜線之外的絕美風光。
Thumbnail
巫山原名為斯其野山,海拔1389公尺,是一座山形特別、尖聳突出的山峰。巫山的景色壯麗,山巒起伏,峰巒疊嶂,與雲霧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自然美景,無論是由烏來端或三峽端登山口起登,都要耗費相當體力,穿梭在路跡不明的大片芒草、刺藤中,小心橫渡多處塌陷的斜坡,才能一覽獨立於插天山稜線之外的絕美風光。
Thumbnail
海外登山-馬來西亞的京那巴魯山,平安歸來的心得 包含神山的登山路線、裝備、當地代辦以及鐵鎖棧道的相關經驗 Mt. Kinabalu 4095.2m,東南亞第一高峰,常跟台灣的玉山以及日本富士山並稱一神二玉三富士,由於高聳的海拔,沿路的林相變化大,從滿佈豬籠草到裸露岩石峭壁都可以看見。
Thumbnail
海外登山-馬來西亞的京那巴魯山,平安歸來的心得 包含神山的登山路線、裝備、當地代辦以及鐵鎖棧道的相關經驗 Mt. Kinabalu 4095.2m,東南亞第一高峰,常跟台灣的玉山以及日本富士山並稱一神二玉三富士,由於高聳的海拔,沿路的林相變化大,從滿佈豬籠草到裸露岩石峭壁都可以看見。
Thumbnail
🛤️D1 塔塔加鞍部登山口▸孟祿亭▸前峰登山口▸西峰觀景台▸排雲山莊 海拔約為3,952公尺,為台灣第一高峰,展望良好,自峰頂眺望,四方群峰盡在眼底,溪谷、草坡、森林、翠嵐,一覽無遺。全峰為毳碎裂崩解的頁岩構成,裸岩重疊。玉山主峰不僅是台灣、東北亞第一高峰,也使臺灣島成為世界地勢高度第四高的島嶼。
Thumbnail
🛤️D1 塔塔加鞍部登山口▸孟祿亭▸前峰登山口▸西峰觀景台▸排雲山莊 海拔約為3,952公尺,為台灣第一高峰,展望良好,自峰頂眺望,四方群峰盡在眼底,溪谷、草坡、森林、翠嵐,一覽無遺。全峰為毳碎裂崩解的頁岩構成,裸岩重疊。玉山主峰不僅是台灣、東北亞第一高峰,也使臺灣島成為世界地勢高度第四高的島嶼。
Thumbnail
千里眼山北倚清水大山,南下立霧山,西臨砂卡噹溪,東麓蘇花公路盤旋曲折,山形崢嶸,與清水大山和立霧山同屬中央山脈北段脊嶺之南湖大山支脈東伸稜線,岳界稱之為砂卡礑三雄,整塊山體由大理石所構成,幾乎從海平面拔地而起,其東側面在短短的4公里距離,岩崖峭豎陡落於太平洋海濱,建構了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奇景
Thumbnail
千里眼山北倚清水大山,南下立霧山,西臨砂卡噹溪,東麓蘇花公路盤旋曲折,山形崢嶸,與清水大山和立霧山同屬中央山脈北段脊嶺之南湖大山支脈東伸稜線,岳界稱之為砂卡礑三雄,整塊山體由大理石所構成,幾乎從海平面拔地而起,其東側面在短短的4公里距離,岩崖峭豎陡落於太平洋海濱,建構了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奇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