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我是一個喜歡一個人旅行的人嗎?
我說是的,但那時我還回答不出為什麼喜歡一個人旅行。直到有一次在日本搭著搖搖晃晃的電車,在那個當下,周圍沒有人說中文,車廂內沒有跑馬燈,我必須自己聽車內的日語廣播,才知道當下到了哪一站。那時,我忽然明白了,我愛的是一個人旅行的清醒感。
一個人旅行意味著必須自己規劃旅遊的行程,包含選擇交通方式,如果要過夜的話,也包含選擇什麼樣類型的住宿。一路上吃的喝的要自己決定,想去哪些景點也是自己決定。
由於能自由規劃自己出門的行程,即使是趟「說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是沒有既定行程表的旅行,也至少要把該搭的車、該住的地方決定好。而這就得讓自己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記得至少要在幾點讓自己安全的到達某個地方。
這種清醒讓人不會渾渾噩噩的行走在路上,不會想說身旁還有旅伴或者帶頭的朋友而過度依賴他人。這種清醒讓人可以正視自己想要的事物,不需要配合同行的旅伴的喜好,只需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吃自己想吃的東西。
好幾次我在一個人旅行的時候,看到眼前的美景時,會突然有種無法與人分享的憂傷,很想要身旁有個重要的人與自己共享眼前的美好。
以前有一次我一個人前往大連,當時因為待在內陸地區太久,一直想去個有海的地方。我一站上大連的海岸線,真的非常開心,發了個照片給某個朋友,卻似乎被誤會是一種炫耀,那時我忽然明白,有些旅途當下的衝動與感動,是很難與不同時空的人共享的。
於是我後來很少這麼粗魯的把我在旅程中看到的景色分享給朋友,而是只自己一個人在旅途中享受那當下的孤獨。
如果有想要與人分享的心情,或許還是有部分的情感夾雜的炫耀吧,所以當我停止與人分享的行為之後,確實也讓自己更能專注在旅行的當下。而且既然是自己一個人的旅行,本就該讓這旅行維持著一個人的節奏,一個人在路上思考、感受、體驗。後來,也就習慣了這種一個人獨旅的步調,讓自己清醒而專注的活在自己當下的那個時空之中。
不過,相反的是,和父母無須炫耀,在旅途中向家人分享景點,有種報平安的感覺,感覺蠻不錯的。
這幾年科技變得很快,手機相機變好,電量也很充足,再隨著網路技術、影音、社群媒體的普及,在旅途中上傳限動甚至影音也變成一件很普通且幾乎不會多花錢的事情。以前我會帶著單眼出門,但現在的我一個人旅行時都是拿著手機拍照,因為知道父母親在家喜歡看我的限動,所以我走到哪些特別的地方也習慣隨手一拍丟上限動,幾乎每則都有回應的就是家裡的父母,這時覺得遠方有重要的人在看著自己是蠻溫暖的。
把自己照顧好,也得好好專注在當下,保持清醒,更是讓不在身邊的家人知道自己正在努力的、享受著的、開心的、好好的「活著」。
爸爸說過,雖然自己沒去過日本,但因為我去了日本,讓他感覺他好像去過了。
我感覺我眼前所見的一切,我感受到的一切,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所享有,而是有親愛的家人與我共感。
這種與家人之間的羈絆,也是一個人旅遊時特別能感受到的清醒。和朋友出去時需要和朋友說話、互動,也會比較沒時間觀照內心的自己和內心裡重要的人。
開始以方格子記錄日本留學生活之後,於我自己而言,也是擁有一個抒發的管道,讓我能整理思緒。
一個人離家,一個人旅行,多了很多想東想西的時間,避免想法失序的最好辦法就是寫作吧!
而我自己也很喜歡寫,不論是輕鬆單純的旅行誌,還是心情抒發的文字,或是認真探討知識或技術的小小論文,對我而言都是各自不同的腦內疏通。
一個人出門時的搭車時間,常常被我拿來變成閱讀與寫作的時間,這篇文章寫於火車上。而一個人搭火車,一個人寫作,也是一個人的清醒,我果然還是很喜歡這種清醒的時刻,彷若靈魂正紮紮實實的存在於這一刻,隨著軀殼去到將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