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年幼時期的負面回憶用可可愛愛的方式呈現
雖是慢節奏作品,孩子純真的善意與表現卻能讓人感到其中趣味
是部溫暖且使人會心一笑的小品電影
下文包含劇情內容,請斟酌是否繼續閱讀
請先深呼吸,閉上眼,想像自己回到國小二年級。坐在你隔壁的內瑪札迪已經是第三次沒有把回家功課寫在作業簿上,被老師罵得哭出來,老師警告:如果還有下次,就要把他退學。結束一整天的課程,你回到家,發現自己把內瑪札迪的作業簿帶回家了,在電話不普及的年代,你甚至不知道他家住哪裡,此時,你會如何應對?
主角阿哈瑪德為此焦急如焚,但功課還沒寫完,媽媽不停使喚,他不斷重申自己必須將作業簿歸還給內瑪札迪,否則會出大事,但是媽媽從來沒把他的「大事」當一回事,完成作業之後還得去買麵包。主角只能以那水汪汪的雙眼訴說千言萬語,最後放棄說服媽媽,自個兒踏上那遙遠的旅程。
他只知道同學內瑪札迪住在很遠的波士提,一路上荒煙蔓草,他只能趕緊奔跑,期望送完作業簿之後還趕得及去麵包店買麵包。整段過程,他遇到好多大人,沒人仔細聽他說話,有些人甚至連他的聲音都聽不見。我一邊焦急,一邊回想起年幼時期與大人溝通時,很多重要心思在心裡反覆輾轉,在他們眼中卻如此不值一提。那是我們最原始的純粹童真,卻在一次又一次不被重視的過程中逐漸磨滅。
如果是你,會願意來回輾轉找尋根本不知道在哪裡的同學家嗎?
但阿哈瑪德是如此溫暖。
隨著太陽逐漸西下,他遇到一位善良的老木匠,雖然老人家走得很慢,路上又長篇大論說著當年勇,甚至引他繞了一圈抵達另一位內瑪札迪家,但他是第一位願意帶領主角走上一段有確切旅程地點的角色,甚至送了他一朵泉水旁的小花。
天黑了,還是沒能找到同學內瑪札迪,阿哈瑪德很崩潰,都要哭出來了,但他選擇將內瑪札迪的作業簿收進衣服底下,偽裝出已將作業簿歸還的假象,沒讓老人家知道。
夜裡狂風大作,彷彿阿哈瑪德的心情。但即使環境再怎麼惡劣,他依舊本著那份純真的善意做出最後的努力。
隔天老師開始逐個檢查作業,每檢查一個,內瑪札迪的心裡就焦急一分,心虛得把頭低到不能再低。阿哈瑪德遲到了,原因為何劇情並沒有明說,但從他與老師的對答中可以推敲,他早上似乎又去了一次波士提,也許想趕在上學前將作業簿還給內瑪札迪。
終於檢查到內瑪札迪的作業,原來昨晚阿哈瑪德熬夜替他把作業完成了,最後的畫面停留在夾在作業簿裡那朵來自老木匠的小花。那是溫暖與善意的傳遞,透過畫面也送到觀眾心裡。
這一幕與我記憶裡的影像交疊,我記起從前因為壓力太大,獨自在餐廳裡一邊哭著一邊吃飯的情景。有個女孩走到我身邊,拍了拍我的肩膀,什麼也沒說,只是送給我一朵小白花。世界如此荒涼,感覺人生快要毀滅的時刻,我非常感謝那位女孩送來溫暖,看似微不足道,卻有意義非凡的記憶重量。
正如阿哈瑪德,世界上還是有人不論年紀,也保持著相同的純粹善意,那我們何不也成為其中之一呢?隨著時間久遠,那段記憶逐漸糊化,感謝這部片,又讓我回想起曾經的暖意,還有我與自己的約定:不論如何,盡己所能,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這是我第一次觀賞阿巴斯的作品,對於這位導演並不瞭解。觀賞時,我完全投入阿哈瑪德找朋友家的過程,跟著一起焦急,沒有思考影像更深層的表達。對於一部表達童真的電影,為什麼色調會偏灰暗而不鮮明呢?為什麼周遭的環境如此荒涼寂寥呢?
寫作觀後心得時,我記得孩子們的表情與眼神,卻忘了他們的名字。找回他們名字的過程中,我意外讀到同一部電影的分析文〈深情的凝視:《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寫得著實詳盡且有理,提供了更深入的視角去認識這部電影以及導演阿巴斯,非常推薦大家一讀。
沒錯,這不只是一部關於童真的電影,當我們為阿哈瑪德追尋內瑪札迪家的過程憂心緊張時,深埋內心的關愛之情就自然而然被這個故事勾起。這不是從阿哈瑪德的角度觀看的故事,而是從我們這些被社會毒打而逐漸冷漠的「大人」視角,觀看阿哈瑪德穿著那件紅色背心,懷抱最純粹的溫暖善意,克服一切艱難的過程。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我們也把那份溫暖帶回這荒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