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人喝采,他卻困在無數屍骨砌成的高台——《奧本海默》的勝利與詛咒

當眾人喝采,他卻困在無數屍骨砌成的高台——《奧本海默》的勝利與詛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以下內容包含劇情暴雷,請斟酌是否繼續閱讀



勝利的幻象

奧本海默站在台上,掌聲雷動,眾人因勝利而為他歡呼,但他眼裡閃過的卻是無數死者的幻影。

現在,我成為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戰爭之中,沒有勝利者,奧本海默的這句話不是驕傲的宣言,而是深沉的罪惡自白。

你賦予人類自我毀滅的力量,這個世界卻毫無準備。

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學家們對於終於成功研發出原子彈都是十分雀躍的,然而實驗成功的興奮,很快就被廣島、長崎人民的哀號聲給吞沒。

raw-image

原子彈不只是戰爭的終結者,更是人類進入「自我毀滅時代」的起點。毀滅性武器帶來的是恐怖平衡,各國政府不敢輕舉妄動,因為由核爆引來的一連串反應,連帶炸毀整個地球的機率「並不為零」。

明知可能毀滅世界,奧本海默仍選擇繼續研究。一是因為不能輸給納粹,一是因為生而為人那最無辜,卻也最危險的動力——好奇。

盜火者的審判

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被宙斯鎖鏈綑綁,受到永恆的折磨。而奧本海默領導的團隊,為人類帶來核之火,他的審判卻來自政治與良知。

一開始,奧本海默只是想探索未知與宇宙真理。慘劇發生之後,他從死神變成和平的簇擁者,不再投入氫彈的研究。

raw-image

科學的進步是否總是伴隨著道德的詛咒呢?除了普羅米修斯,我也想到伊卡洛斯——那個飛向太陽、終究墜落的年輕人。奧本海默與他不同,他在接近太陽之前,看見了火焰背後的毀滅,選擇停下腳步。但這並不代表他就得到了饒恕,反而因此成為政治清算的對象。

政府卻容不下奧本海默,戰爭時,他是英雄;戰後,他成了政治鬥爭的棄子。被剝奪安全許可、還被誣陷是共產主義者、被關在小房間裡不公開透明的羞辱等等。這些並沒有阻止他繼續提倡國際和平,反對核武擴散。

他知道人類不該重蹈覆轍,卻已無法阻止核武競賽的開始。

和平的重量

當年的政治角力已成歷史,但核武的陰影仍未消散。近來世界局勢劍拔弩張,我們是否比當年的世界更接近和平?又或是隨著科技進步,離毀滅更近了一些?

raw-image


我們對戰爭的遺忘,從來都不是因為它過去,而是因為我們選擇不再直視它。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對所有擁有「改變世界能力」的人的警示。受到眾人喝采,卻困在屍骨砌成的高台上,這真的是作為一個人類所渴望的榮耀嗎?

伊卡洛斯因為有了雙翼,所以嘗試挑戰太陽;世界強國的領導人,有了核武器的力量,如果企圖挑戰神祇力量,掌控人民生死,焚毀的可不只是自己的翅膀,還會拉著千萬無辜百姓與他陪葬。

看完《奧本海默》,我久久不能平靜。不是因為劇情驚人,而是因為,它讓我看見了一種我原本以為離我很遠的東西。我們是否都忽略,如今安穩到近乎無聊的日常,其實是前人從瓦礫與焦土中換來的和平?

歷史的煙硝輕描淡寫卻又無比沉重,而我們,正活在歷史之中。

avatar-img
Yuni同學,我很好奇
9會員
54內容數
我是在人生這堂課中陪你學習思考成長的好同學Yuni 很高興跟你分享我的課堂筆記 希望能為你帶來一點點正面的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改編自小說、由奉俊昊執導的《米奇17號》,講述一名不斷被複製的太空人,與「另一個自己」共存的故事。 但如果記憶相同、選擇不同——他還是你嗎?
3/5米奇17號
想像自己回到國小二年級,坐在你隔壁的內瑪札迪已經是第三次沒有把回家功課寫在作業簿上,被老師罵得哭出來,老師警告:如果還有下次,就要把他退學。放學後,你發現自己把內瑪札迪的作業簿帶回家了,在電話不普及的年代,你甚至不知道他家住哪裡,此時,你會如何應對?
探討普遍存於人性的孤寂,說不清的孤獨在此片具象呈現。 看完很阿雜,心情不舒服。但夏天很適合,保證降溫的透心涼。 本片節奏慢,著重其藝術性,需沉下氣觀賞,方能體會箇中滋味。
4/5東尼瀧谷
改編自小說、由奉俊昊執導的《米奇17號》,講述一名不斷被複製的太空人,與「另一個自己」共存的故事。 但如果記憶相同、選擇不同——他還是你嗎?
3/5米奇17號
想像自己回到國小二年級,坐在你隔壁的內瑪札迪已經是第三次沒有把回家功課寫在作業簿上,被老師罵得哭出來,老師警告:如果還有下次,就要把他退學。放學後,你發現自己把內瑪札迪的作業簿帶回家了,在電話不普及的年代,你甚至不知道他家住哪裡,此時,你會如何應對?
探討普遍存於人性的孤寂,說不清的孤獨在此片具象呈現。 看完很阿雜,心情不舒服。但夏天很適合,保證降溫的透心涼。 本片節奏慢,著重其藝術性,需沉下氣觀賞,方能體會箇中滋味。
4/5東尼瀧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