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雪西逆走...其之一,迢迢林道登中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活動時間:202304.02~04.07(6天)

天氣:前面2天好天氣,然後就霧.雨.殘雪哇啦哇啦~

參加隊伍:嘟嘟登山社

路線行程:
1:大雪山林道230林道-約林道18K紮營
2:拔營-約林道26K(中雪山登山口)-中雪山-林文安紀念碑(來回)-28K營地
3:匹匹達山-匹匹達山下營地(超廢的一天)
4:營地-大雪山-奇峻山營地-奇峻山-頭鷹山-大南山西鞍營地
5:大南山西鞍營地-火石山-下翠池-翠池
6:翠池-雪山主峰-369山屋(最後一眼)-雪山東峰-大水池登山口


raw-image


雪山西稜逆走重點摘要:

水源、水源、還是水源:乾季水源比較煩惱,林道上水源通常沒問題,上去往大雪山的路後,就要考量逐水草而居(還有受限營地大小)。


前言的閒聊廢話:

這年的清明假期,本來是有人提議想走能安,於是小夥伴們打算自組來個豪華版能高安東軍,但是我們都很散,也不努力招生,就這樣勇者與他的小夥伴們湊不到人成團去打怪,小夥伴1號Amelia上網看到行程,揪了我(小夥伴2號)說不然我們跳團去參加雪山西稜。本來這一年都沒打算要高山縱走的本原蟲,想想跟商業團有吃有住免背重裝不用煩惱水源也不錯,錢花下去對自己的腳負擔也比較小。(啊~勇者呢?勇者就這樣被小夥伴放生了。對了,還有小夥伴3號Su,因為她走過雪西而且記憶不太美好,她不想重溫甘苦行程)
我們是參加嘟嘟登山社,優點就是錢花下去,免背帳篷、免背公糧免自己煮食,每天努地走到營地後就等著耍廢吃飯睡覺就好。缺點就是我們這隊人數對於雪山西稜來說略多,若要安排每天走的路程差不多就有困難,西稜的營地通常有點小,撐個兩三頂帳篷就差不多,我們隊伍就會受限於營地(還有很重要的水源)而調整行程,導致某天走一走就躺在草地上睡大覺,某天走到要翻過去,很不均勻。

在出發前一個月,先是久未降雨,乾季情況明顯,雪西路線陸續傳來缺水情報。出發前一天,還來了一波鋒面和寒流,平地下雨不斷,雪山主峰那邊卻下雪!情報傳來說圈谷雪有到腳踝,缺水狀況可能緩解了,但雪況未知,大家討論是不是要取消。由於我們是逆走,前兩天是走在230林道上,還不用擔心雪的問題,領隊反而擔心若是雪融又來一波低溫導致結冰,走在雪山圈谷那邊危險,反正最後就是協作們會沿途和369那邊的駐守人員聯絡了解實況,不行就到大雪山後撤退。
好,出發前的拉拉雜雜總算聊完。


雪山西稜逆走

Day1:登山口土地公

第0夜住在大雪山林道上的民宿(這附近有鳶嘴稍來等很多中級山可以走,不少遊客山友會住在林道上的民宿,我們還遇過整團外國人的賞鳥團)

8:16 抵達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小雪山旅遊資訊站,這邊有洗手間,把握最後可以上人工廁所的機會,接下來幾天都要野放了。此地海拔2560M。

raw-image


登山口的230林道,就在小雪山旅遊資訊站前,最顯眼的入口旁有土地公和地藏王並列。柵欄前有小告示板請登山客自行上網填報入山通知。

raw-image


走雪西的人,通常都會對鎮守的土地公與地藏王菩薩參拜,請求保佑或是感謝行程順利走出來。

raw-image


對了,這條230林道據說蠻容易看到帝雉的,我們也有看到出來散步的帝雉,但是我來不及拍照,帝雉就跑下林道旁的山坡了。

raw-image


230林道雖有些路段的草較高些,但是路徑都蠻清楚的,這幾年雪管處似乎都有派人固定除草,不像以前聽說要撥草前進的狀態。有幾處則有碎石坍過,快步通過即可。

raw-image


11:29 走來到約9K處的大崩塌,路旁標示著請高繞(約20分鐘)的指示

raw-image


走向斷崖處探看一下,嗯嗯~雖然隱約看得到路跡,但覺得踏點不小心就會產生砂石滑落,當然是走高繞啦!

raw-image


高繞,當然就是要繞高高,一開始就要陡上

raw-image


中途有下去過溪溝,然後繼續拉繩上去碎石坡

raw-image


還要繼續爬一段後再下落差,上上下下幾回合,如果是重裝大背包,這段高繞路其實不好走,但是安全多了。

raw-image


12:20 繞下來後過一處大的芒草石堆,就出來到平緩林道,寬敞且鋪著松針。我們人多,拉繩要排隊慢慢來,告示板雖說是高繞20分鐘,但我們實際走了40多分。時間剛好在此吃午餐(12:20~13:00午餐小歇)

raw-image


午餐後繼續背包上肩,行走在大致上平緩,但時有高高低低起伏的230林道。

raw-image


14:42 經過12.5K處,看到路旁杜鵑花開了耶~雖然我最後當放棄分辨是哪種杜鵑了。

raw-image


除了杜鵑外。也看到一點不一樣的花,不過高海拔的春天大概要再一個月,花開的種類會比較多吧!玉山櫻草(左)與玉山小蘗(右)

raw-image


15:26 要爬一下過亂石堆的大倒木枯木

raw-image


林道14.5K~15.5K多的路段起伏雖不大,但是芒草比人高啦!

raw-image


然後就是上上下下一直在爬亂石堆,爬到覺得有點累。過一處亂石堆溪溝可看到溪溝裡有充沛的水。

raw-image


16:11 走過溪溝水源到前方平緩的林道,協作們就已把帳篷放置在營地,大家領帳篷選地方搭建好自己晚上要睡的地方囉!

raw-image


第一天晚上吃的菜還不錯,番茄炒蛋、煎香腸、炒高麗菜、滷肉、還有炒筊白筍之類,管飽。(走雪山西稜時,正是全台蛋荒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山上居然天天有蛋吃,喊說比平地還讚啦!)
當晚在帳篷中,我們擔心沿途水源還有雪況的問題,林道上有訊號,Amelia就上FB社群看最新消息,也發文問問新情報,還真的得到雪山那頭要走過來山友留言的最新資訊耶!(結論:上網喇賽也是有用的)

raw-image


Day2:漫長230林道繼續踢

第2天早上摸黑起床整裝,收帳篷,優點就是可以馬上等著吃早餐,然後5:00出發繼續摸黑走林道。
5:19 抵達17K的廢棄工寮遺址,黑暗中還是看得出一些水泥矮牆還有廢棄磚頭、板子等。

raw-image


6:35 經過21.1K的合流登山口,看起來合流山的路徑是從林道左側叉往下。天亮在寬敞的林道,大家排成一排團照啦!

raw-image


陽光出來,照耀在林道的落葉路上,走起來就不冷了。

raw-image


林道還是有些舊的崩塌處,所以也不全是平緩大道,有時要或上或下或過石頭溪溝(有活水源)。

raw-image


8:10 經過林道25K牌子,往前幾步看到倒下來已廢棄的舊木頭電桿,上面還有編號(二0一)。

raw-image


必須翻越過亂石堆

raw-image


來到26K營地以及早期留下來的防止森林火災鐵牌,旁邊有幾頂未收的帳篷,不知道帳篷主人是去走中雪山,還是繼續前進,因為後來在我們的營地,有遇到帶著約小學生年紀去造訪排名第一的大雪山神木回程的一家人(羨慕啊~我夢幻中的大神木)。此處26K營地也是很多人會利用的營地,雖然路旁沒有顯而易見的水源,但是隱約有聽活水流聲。

raw-image


26K營地繼續往前走幾步,最顯眼的就是這棵高到筆直的白木,大家也忍不住跟大枯木合影。

raw-image


8:36 大白木往前走一小段,就是中雪山登山口,來回約5~6小時多,中雪山是今日最重要的行程,回來就是要前往林道上預定的營地紮營,而且看來時間足夠,我們就說想順道去林文安紀念碑。因此在這邊先小歇且拿整裝小背包,依據路程時間判斷,要在中雪山上面吃午餐。

raw-image


中雪山

8:55 揹著攻頂小背包,踏上往中雪山,一開始就是樹根和松針地毯的陡坡,陽光照在松針上,陡陡的爬著,藉著停腳拍照時喘息。

raw-image


沿著陡坡走上到一處稜線時左轉,此處有圍繩子,途經的箭竹林中有的也有圍繩子。領隊對大家解釋,雖然我們網上看起來路都很清楚,但中雪山的山徑有部分容易誤判,尤其是下山回程或是起霧時,衝太快沒有轉稜或是箭竹林被鑽出洞而誤以為往那走,所以中雪山也是發生好幾起迷路事件甚至山難(嗯嗯~林文安前輩就是在中雪山遭遇山難的),在我們此行的前一陣子,雪管處正好請人來容易迷路的點架設圍繩避免登山客誤入。

raw-image


10:02 穿過一處大岩石及年代久遠的倒木樹幹上長滿翠綠的苔癬

raw-image


來到一處小空地,蠻具標誌性的倒木大樹根+大樹的組合,也很適合拍美照,在這邊小歇也滿足大家拍拍拍的慾望。上山的路徑則是從大樹旁的箭竹林鑽入。

raw-image


鑽入箭竹林後,來到一處大碎石陡坡,順著碎石坡和箭竹林的交界處往上爬(樹上有著略大的猴板凳)

raw-image


10:50 來到比較空曠大岩塊處,有陽光照進樹林,還可以坐在石頭上曬曬太陽

raw-image


11:30 繼續往上走,除了樹根陡坡外,有幾處是攀爬的岩壁,有前人架扁帶輔助

raw-image


站在岩塊上剛好有處展望,看過去的山頭,比對一下似乎是加里山?

raw-image


11:45 上來到山頂有處小空地,就是中雪山了,走了兩天林道後的唯一進帳。中雪山,H3173M,三等三角點(No.6511)。中雪山的山頂有手機訊號,有塊造林鐵牌。在中雪山的山頂時剛好是中午,其實天氣不錯,也有陽光,可是四周被樹木包圍住,沒有展望啊~(後來走完整個雪山西稜行程,後面因為天候關係,其餘的山頭都沒展望,嘆~)

raw-image


林文安紀念碑

11:58 部分山友留在中雪山頂,想前往紀念碑的,則出發鑽入基點再往前的箭竹林中,樹幹上還掛著往"志摩山"的路牌。之前查過由中雪山基點處前往紀念碑大約是單程15分鐘的距離。
12:08 想不到鑽出箭竹林後,就是接連要爬大岩壁!

raw-image


12:13 爬上兩段垂直岩壁後,來到 一處大岩石堆疊的亂石堆,上去稜線處可看到岩石中立了個石碑,就是紀念碑。

raw-image


林文安於1974年5月遇難於中雪山南的稜線上,一年後(1975年)全國山岳界組隊登中雪山,並於殉難處立碑紀念。這石碑一面寫著:故林文安先生登山遇難 民國六十四年五月廿日。另一面則是:中華民國山岳協會有志岳友建碑紀念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廿二日立。

raw-image


在紀念碑的亂石堆繼續往前,則是前往志摩山的路線,稜線上有處展望頗佳,右側後排那個雙尖頭的同學,不覺得很眼熟嗎?小劍劍!就是你吧!

raw-image


12:55 從中雪山的山頂開始往下,要一路下到登山口。
一路上會看到不少聳立的大杉樹,還有腳下有雲朵

raw-image


可以看到可能走錯路之處,都有拉著紅旗繩索圍起來,盡量減少走中雪山山友的迷路機率。

raw-image


14:17 總算陡陡的下來回到林道上,稍微休息一下,也要把小攻頂包塞回大背包。15:00 認命的背起大背包繼續踢林道。不過今日就是走到林道上的營地就能下課啦!走一走就起霧了,什麼風景都沒了,雖說是一直都在走林道,還是可以希望不要朦朧美。

raw-image


16:00 經過28K營地後,再往前走一些,避開林道上雜草叢生處,接近28.5K處,就是我們第2晚的營地囉!(此處前後都有水源)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1會員
116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第三天行程遇到了本次行程最艱難的挑戰,但在隊友們同舟共濟的努力下,終究克服了重重難關。此外,文章也分享了大雪山稜線等山上的景觀和名稱的由來。在這二天的山行中,山行者經歷了許多充實的挑戰,也越挫越勇。第四天則是相對輕鬆的行程,也展望了接下來的行程。感受到山行的辛苦付出後,將會得到更多的美好。
Thumbnail
第三天行程遇到了本次行程最艱難的挑戰,但在隊友們同舟共濟的努力下,終究克服了重重難關。此外,文章也分享了大雪山稜線等山上的景觀和名稱的由來。在這二天的山行中,山行者經歷了許多充實的挑戰,也越挫越勇。第四天則是相對輕鬆的行程,也展望了接下來的行程。感受到山行的辛苦付出後,將會得到更多的美好。
Thumbnail
雪山西稜,自武陵農場大水池登山口出發,經雪山東峰、主峰、翠池、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及中雪山,最後銜接西勢山(230)林道,出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亦有山友反向攀爬,選擇逆行挑戰。本文介紹逆走方式,並提供了整段行程分配及道路環境等資訊外,還介紹中雪山及林文安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雪山西稜,自武陵農場大水池登山口出發,經雪山東峰、主峰、翠池、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及中雪山,最後銜接西勢山(230)林道,出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亦有山友反向攀爬,選擇逆行挑戰。本文介紹逆走方式,並提供了整段行程分配及道路環境等資訊外,還介紹中雪山及林文安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雪劍縱走為雪山主峰經翠池、完美谷、大劍山下至油婆蘭營地出防火巷登山口之路線,過雪山主峰之後大致沿其西南稜行進 劍山(小劍山)由於路途遙遠、上上下下、假山頭多且多箭竹林、岩稜斜壁,被岳界封為「四大鳥山」之一。通常來過的人就不會想來第二次了,不過上述地形多發生於佳陽山前,佳陽山為抵達劍山之必經山頭
Thumbnail
雪劍縱走為雪山主峰經翠池、完美谷、大劍山下至油婆蘭營地出防火巷登山口之路線,過雪山主峰之後大致沿其西南稜行進 劍山(小劍山)由於路途遙遠、上上下下、假山頭多且多箭竹林、岩稜斜壁,被岳界封為「四大鳥山」之一。通常來過的人就不會想來第二次了,不過上述地形多發生於佳陽山前,佳陽山為抵達劍山之必經山頭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在匹匹達草原乘著陽光睡覺,看著水池中美麗的大雪山倒影,懶散的下午,終於老天看不下了,隔天一早馬上來個突然下點小冰刨,喜迎(?)白忙大雪山,果真如原住民形容的:含淚泣別大雪山啊~(誤)。恍如走不完的石瀑上坡下坡與橫渡,奇之奇峻山,無鷹也沒藍天的頭鷹山,總算可以安睡在大南山西鞍。
Thumbnail
在匹匹達草原乘著陽光睡覺,看著水池中美麗的大雪山倒影,懶散的下午,終於老天看不下了,隔天一早馬上來個突然下點小冰刨,喜迎(?)白忙大雪山,果真如原住民形容的:含淚泣別大雪山啊~(誤)。恍如走不完的石瀑上坡下坡與橫渡,奇之奇峻山,無鷹也沒藍天的頭鷹山,總算可以安睡在大南山西鞍。
Thumbnail
雪山西稜顧名思義是雪山主峰西分的支稜,稜頗長,分支山頭也不少,一般多由武陵農場登山口進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來,此處在朋友邀約下,則是從大雪山林道走到雪山下武陵農場的雪山西稜逆走,本以為妥當的4月天,遇到雪山殘雪大雪山下冰雹,走一趟下來覺得HP和MP都快要歸零了Q_Q(幻想的雪劍行程直接從名單上劃掉)
Thumbnail
雪山西稜顧名思義是雪山主峰西分的支稜,稜頗長,分支山頭也不少,一般多由武陵農場登山口進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來,此處在朋友邀約下,則是從大雪山林道走到雪山下武陵農場的雪山西稜逆走,本以為妥當的4月天,遇到雪山殘雪大雪山下冰雹,走一趟下來覺得HP和MP都快要歸零了Q_Q(幻想的雪劍行程直接從名單上劃掉)
Thumbnail
應朋友邀約,臨時決定上山賞雪。 在殘雪未盡之前,誤打誤撞走進大屯山主峰步道。
Thumbnail
應朋友邀約,臨時決定上山賞雪。 在殘雪未盡之前,誤打誤撞走進大屯山主峰步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