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於正2雜談已經慢慢發展成獨立的系列文
因此建立專區放置正2雜談系列文章
在搬動整理舊文的時候,
如果有一些新的東西,
也會一併更新上去。
本文:
每日觀察、紀錄及交易指數已經超過20年,
指數每年的漲幅,
選擇以每年度開年(1月2日)到當年最高點計算,
可看到近20年來,每一年都是正的,
也就是說,每年的1月2日買進,
一定有賺,
回測紀錄如表格,
近20年來,
當年最高點,
比開年的價位還高20%的,
共有9次,
其中包含特例,一是2009年的QE,
是接在2008的金融海嘯之後,
那年指數最高漲73%。
另外就是2020、2021的疫情及無限QE。
若以此觀之,
指數每年漲20%,
差不多就滿足了,
要再超漲,可能要有更多的動能,
或稱資金面灌入,
但是QE或疫情不是每年有的。
指數每年的最高點,比當年1月高20%,
應該是合理的期待。
只不過今年(2024)漲得太快了,
開年17939,
3個多月漲到20883,
指數第1季已經漲了16%,
雖然指數多單持有者笑呵呵,
但也讓人展望今年,
指數是否已經差不多了?
樂觀來看指數今年漲20%的話,
最高可能到21500左右,
那麼KPI就達標了,
指數每年漲10~20%,
換成正2就是18~42%,
那就可以滿足了。
正2今年開年是152,
最高是206.6,
漲幅35.92%,
可以了。
今年指數展望的天花板,
約莫訂在20~22%,
大約是21500~21800,
因此還是8字箴言,
「大跌買進,長期持有」。
●●●
展望寫完,來分享一些SOP及系統化的東西,
長年進行投資理財的研究及實戰,
分析得出投資理財系統化課程,
以及投資理財SOP,
散見於文章及網站中,
會逐漸充實,讓其更有條理。
以投資理財這件事而言,
訂出4個SOP,
「大量閱讀」,
「建立認知」,
「實戰投入」,
「檢討策進」,
如此不斷循環。
首先大量閱讀:
強如巴菲特、查理蒙格,
即使已經年過90,
富可敵國,世界首富,
每天仍然大量閱讀,
而現在已經不是民國五、六十年,
聽收音機報價的年代,
有太多的管道,包含書報雜誌、訂閱、
投顧、社群、YT、PODCAST等可以吸收資訊。
「建立認知」:
依我整理的投資理財系統化課程,
總共建立投資四大流派:
「價差交易」、「價值投資」、
「股債平衡」、「固定收益」;
投資人無論怎麼選,
大概都在這四個框架內,
而四大流派各有不同的認知,
指數正2投資我列為價值投資。
想選擇這樣的流派,
要在大量閱讀之後,
建立此流派的認知。
散戶初學的問題就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聽債券好就買債券,
聽AI好就買AI,
聽航運好就買航運,
聽半導體好就買半導體,
沒有流派,也沒有認知。
另一個常見的是,
明明說要長期價投,
結果小賺就想賣掉;
明明做短線應該嚴格停損,
結果下跌就說要改長期價投,
其實只是看新聞衝動買入,
被套住不想實現虧損。
「實戰投入」:
有實際交易過的人,
才能真正感同身受,
無論紙上模擬做得再好,
或是虛擬交易金額多大,
都比不上真金白銀投入交易,
七位數以上的資金,
六倍以上的槓桿波動,
不是靠紙上談兵可以體會的。
「檢討策進」,
例如「菲式思考」一書所提,
每一筆交易都要寫進出場的理由,
為何進場?
為何出場?
為何賠錢?
為何賺錢?
例如「巨人思維」一書,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都在市場交易加研究十七小時以上,並且持續十年,這種人在股市賺不到錢的機會趨近於零。」
「我即使是賠一元也會找出原因,到現在都還是…」
投資人如果每筆交易都能檢討,
找出原因並且改善,
長久下來一定賺錢。
回過頭來,
以此SOP來看正2,
首先大量閱讀,
建立對正2的正確認知,
再來實戰投入,
然後檢討策進。
比如原本想分享的,
上週的下跌段,
之前已寫過,已放棄做空,
若在上週大跌時,
有人見獵心喜,找點來放空,
那麼昨天(4/24),
就要吃500點的軋空,
這500點軋空在任何一個交易系統,
都是很痛的。
經過檢討後,
才發現不要亂空指數,
以免徒增虧損。
以上是本文分享的內容。
正2文章雜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