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跑鞋品牌on進入日本市場的歷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之前整理跑鞋品牌「HOKA」進入日本市場的歷程,開始注意跑鞋在日本市場的動態,所以又發現了跑鞋品牌「on」。(聽說在慢跑界也是無人不知的品牌。我是以前都沒有聽過...)

後來在網路上查了on進入日本市場的歷程,感覺更適合台灣團隊在進入日本市場時的參考。(因為行銷預算低,一年只有幾百萬日幣) 而且恐怖的是,跑鞋要面對的競爭者是像「Nike」「Adidas」這些超級知名大牌。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進入日本市場?

這篇文章是整理日本媒體訪問on日本代表的報導,來了解on進入日本市場的歷程,讓大家作個參考。

on來自瑞士的跑鞋品牌

首先,先簡單介紹「on」。on是來自瑞士的跑鞋品牌,成立於2010年。2021年在美國上市,市值約104億美金,2013年進入日本市場。下面把「HOKA」「on」做簡單的比較。

raw-image

on進入日本市場的操作

按照on日本代表「駒田博紀」(其實剛好在今年離職了...) 的說法,on進入日本市場分成三個階段:

  • 2015年-2018年「生存期」
  • 2019年-2020年「重建期」
  • 2021年-2023年「飛躍期」

上面不是寫on從2013年就進入日本了嗎? 怎麼沒有"2013年-2014年"的期間?

故事是這樣...

其實on最一開始是找代理商DKSH作日本的推廣。 (也是來自瑞士的公司,可能因為都是瑞士企業,所以on找DKSH協助進日本市場) 而當時在DKSH裡的負責on推廣的就是後來的日本代表「駒田博紀」。

當時DKSH撥給on的推廣預算只有數百萬日幣 (200萬台幣以下,不要說在日本,在台灣應該也做不了什麼事?) 所以駒田選擇的推廣方式是...自己跳下來參加鐵人三項比賽,透過SNS跟部落格,分享穿on跑鞋參加比賽的內容。

就這樣從2013年-2014年,透過這個方式,在鐵人三項的社群裡開始有了知名度...只是知名度 (還) 不等於營收...一年後,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DKSH決定解除跟on的代理合約。

雖然DKSH跟on解除了代理合約,但駒田覺得on在日本市場還是有機會,所以自己直接跑去跟on談,後來on決定自己設立日本法人,也任命駒田為on日本代表。所以on在2013年就一度嘗試進入日本市場,但對駒田來說,真正的開始是2015年on成立日本法人開始。

on在日本市場開拓的三個時期

  1. 2015年-2018年「生存期」: 不斷開發「實體店」,增加營收

這段期間叫「生存期」,為了讓on在日本可以活下來,這段期間on不斷地開拓實體店,增加營收。(on最開始把銷售主力放在線下) 3年下來,銷售on的實體店數達到500家 (主要以關東地區的運動用品店為主),營收也成長了10倍。

但是行銷上,其實跟最開始沒有太大的變化。同樣是找機會接觸跑步的社群,參加各種比賽,透過比賽的過程,在SNS上分享、互動,增加品牌認知度;也在各種比賽擺設攤位,直接面對消費者銷售on、也透過這些擺攤的機會,直接跟消費者互動。

同樣的行銷手法,加上總公司資金的加持後,多了媒體以及通路商的推波助瀾,所以讓on在這段期間有爆發性的成長。

  1. 2019年-2020年「再重建期」: 專注在協助實體店銷售

這段期間叫「再重建期」,相較於「生存期」時大量地開發新實體店,這段期間on專注在如何幫現有的實體店增加營收。因為on開始發現,雖然開發了很多新店,但有些新店下了第一次單之後,賣不出去或賣的太少,就沒有再下後續的單了。

所以on開始專注在協助既有合作的實體店銷售。具體來說,成立了「技術代表」的部門,專門到訪每一個銷售on的實體店,檢示店裡的風格跟on符合、店員是否了解on產品的特色、擺放的方式合不合適等,分享其他業績好的店家銷售的技巧,從各種方面來協助實體店銷售。

「在讓消費者愛上on之前,要先讓店員愛上on」。雖然透過線上影片等也可以說明,但on堅持讓「技術代表」跑遍500家店舖,一家一家說明。

raw-image


  1. 2021年-2023年「飛躍期」: 讓品牌認知度再提升

經過了「生存期」的實體店開放、「再重建期」的店舖銷售重整後,2021年-2023年是「飛躍期」,on要讓品牌的知名度再上一層樓,目標是擠進跑鞋的五大品牌 (前面有Nike, Adidas, Asics...)。

而方向是拓展「慢跑」以外的市場,例如推廣「休閒鞋」以及「登山鞋」等的鞋種跟定位,主打的是on本身原有的高機能,另外是重操「生存期」的舊業,積極地開發這些定位的實體店,並透過教育這些實體店的店員,進而推廣到一般的消費者。

從on的進入日本市場操作,學到什麼?

這邊開始是開放申論題,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這邊同樣按照我們的經驗,分享看完之後的感想、跟自己有學習到的部分。可能也可以跟HOKA的感想對比一下。

1.進入日本市場的經營都是需要時間
on最開始進日本市場時找的代理商DKSH從2013年開始推廣,2014年就解除合約...有嘗試過日本市場的團隊看了是不是蠻有感覺的?從HOKA跟on的歷程來看,第一個感想是市場的經營都是需要時間的,基本上如果是看業績,前兩年應該都會蠻想退出的。

而且也不是說,那我就等兩年,兩年後就一定有結果,重要的是 (或者說難的是) 這兩年要累積什麼東西,讓兩年後可以漸漸看到成長。

2.組織/關鍵人物的背景影響品牌/行銷的走向
跟HOKA比較起來,on的行銷手段或開拓日本的方式有些不同。HOKA的話,可能因為Deckers過去也在日本經營過其他品牌,在公關上比較有組織,所以從最初期公關稿的發佈、媒體上就有一定的曝光;而且在進入日本市場的前三年,就開始與馬拉松界的知名人物、選手合作、代言。

on的話從上面的說明可以看出,把比較多的資源放在店面的開拓、教育,(在prtimes上)沒有發什麼公關稿,也沒有跟日本選手作代言合作。這可能也是跟on日本代表駒田過去的背景是在代理商工作有關,比較熟悉通路銷售領域的操作。

3.參加當地展會的充分準備
這邊一個小插播。在另外一篇報導裡,有提到on在2013年參加日本當地的展會,整個展會下來只賣出17雙鞋子,所以後來代理商就決定解約不玩了。駒田回想起來,覺得自己太天真,以為只要把攤位布置好,產品擺上去,就會有人來買。

2015年捲土重來,再次參加同一個展會,駒田把on的品牌故事、想要傳達給消費者的訊息都準備好,事先也通知記者,而且直接請on的創辦人從瑞士飛來到日本參加展會,直接講給大家聽。

看到這邊覺得很緊張,我們7月也要在日本參加展會,但是認真程度很像還不夠,可能要再更積極地準備。

raw-image


以上是這次的整理跟分享。比起HOKA,似乎更貼近台灣團隊進日本市場時,會面臨的課題,跟可以執行的操作。希望可以給大家當參考。

22會員
25內容數
從「日本裡面」,分享日本商業資訊與進入日本市場的經驗,讓海外的團隊對日本市場有更多的認識。比較操作性的內容,適合針對B2C的實體產品市場,剛起步要進入日本市場的團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前陣子在日本參展時,一位在展會上認識的「先輩」傳授的。覺得太驚為天人了,非得要在這邊分享一下。整個教學的重點就在於在參展時,請跟附近攤位的人混熟! 原因是...
感覺大部分的商業文章在介紹品牌的進入市場策略時,大部分都是著重在「行銷」。但其實真正執行起來時,東西可能還沒開始賣,在「物流」要怎麼處理就卡關了。尤其是到日本(國外)市場,因為資訊太少,光自己摸索就要摸半天(如果有辦法自己摸索的話),或者是採用土法鍊鋼的方式一單一單送,但很沒有效率 (很累)。
這篇文章探討了日本與臺灣的電商市場情況,提供了市場規模的比較、樂天市場的流通金額對比、以及群眾募資平臺的比較。文章在提供數據的同時也提出了對進入日本電商市場的建議。
大家有聽過「HOKA」這個品牌嗎? 我是沒有。但前幾天去表參道時,看到一個很明顯的招牌,再進去店裡一看,似乎是給「馬拉松」專用的運動鞋。「馬拉松」不是很冷門的運動嗎? 這樣也可以在表參道開店?
這篇文章是整理一些 台灣團隊 (實體產品) 透過亞馬遜 進入日本市場的報導。目前大部分的內容來自於亞馬遜的官網。將會是一個動態的文章、持續的更新、也看看這些報導的團隊,後續如何進化。
之前寫了「在日本經營電商,要不要開公司」的文章。一旦決定要來日本開公司,第一件事很快的馬上就是「決定辦公室」要設在哪,這邊文章提供一個簡易的「商業地圖導覽」,讓大家下次來玩的時候可以順便考察一下。
是前陣子在日本參展時,一位在展會上認識的「先輩」傳授的。覺得太驚為天人了,非得要在這邊分享一下。整個教學的重點就在於在參展時,請跟附近攤位的人混熟! 原因是...
感覺大部分的商業文章在介紹品牌的進入市場策略時,大部分都是著重在「行銷」。但其實真正執行起來時,東西可能還沒開始賣,在「物流」要怎麼處理就卡關了。尤其是到日本(國外)市場,因為資訊太少,光自己摸索就要摸半天(如果有辦法自己摸索的話),或者是採用土法鍊鋼的方式一單一單送,但很沒有效率 (很累)。
這篇文章探討了日本與臺灣的電商市場情況,提供了市場規模的比較、樂天市場的流通金額對比、以及群眾募資平臺的比較。文章在提供數據的同時也提出了對進入日本電商市場的建議。
大家有聽過「HOKA」這個品牌嗎? 我是沒有。但前幾天去表參道時,看到一個很明顯的招牌,再進去店裡一看,似乎是給「馬拉松」專用的運動鞋。「馬拉松」不是很冷門的運動嗎? 這樣也可以在表參道開店?
這篇文章是整理一些 台灣團隊 (實體產品) 透過亞馬遜 進入日本市場的報導。目前大部分的內容來自於亞馬遜的官網。將會是一個動態的文章、持續的更新、也看看這些報導的團隊,後續如何進化。
之前寫了「在日本經營電商,要不要開公司」的文章。一旦決定要來日本開公司,第一件事很快的馬上就是「決定辦公室」要設在哪,這邊文章提供一個簡易的「商業地圖導覽」,讓大家下次來玩的時候可以順便考察一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若你決定使用瑞士半價卡在瑞士旅遊,長距離移動的日子不妨可以考慮Saver day pass,可以將它當成是STP的一日券,但是沒有參觀博物館的優惠,僅是交通上可以不限次數搭乘火車及公車,但不包含纜車。
Thumbnail
在瑞士的大眾交通,最方便的一定是火車了,搭配區域性的電車、公車,就可以很順利的完成主要景點的旅遊。 常用的瑞士旅遊交通票券是半價卡Swiss half fare card和瑞士通行證Swiss Travel Pass (STP),內文會比較STP和半價卡的區別,以及我在選擇票券時的考量~
Thumbnail
近期發表在《自然化學》 (Nature Chemistry)期刊的文章報導了一種新技術,可使用廢棄PVC水管合成口服抗皮膚癌藥Vismodegib [Nat. Chem.,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462-8]。
Thumbnail
陰錯陽差之下,答應朋友要再來一次,所以2024年我分別在1月和3月到瑞士旅遊,研究旅客常使用的兩種交通票後(半價卡和STP),發現分別在1月和3月購買兩次上述的票券實在是不太划算,Swiss pass的半價卡年票但是搜尋關鍵字得到的分享都很少,因此這篇文章整理了半價卡年票的使用方式以及購買資格。
Thumbnail
Day3 (3) 吃 吃 吃 旅行中吃什麼,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尤其當我發現美食居然和旅行的回憶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後,我更不想用著隨便的態度看待旅行中吃過的每一口食物 我一直相信,看過的美麗風景或許會有被遺忘的時候,但是那殘留在舌尖上的美好滋味卻會永遠深深刻畫在味蕾的深處,然後,有一天悄悄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瑞士新蘇黎世德語日報NZZ報導,阿斯匹靈在疫情之下,似乎快變萬靈丹了。一開始是拿來當止痛藥,而現在被當成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預防醫藥,在疫情之下,發現它可能可以降低染病後變成重症的風險。但是保健的劑量是多少呢?
Thumbnail
在自由的移動中,爬山涉水感受大自然,是瑞士生活的基本方式,購車也成了追求自由的選擇。在全球汽車工業發達之外,近20年有越來越多的瑞士人反其道而行,主張無車生活,並以公民的力量將生活範圍設為無車區。目前在瑞士共有九座無車城,最為國際遊客熟知的就是馬特洪峰所在地「策馬特」。
Thumbnail
2011瑞士輕量大麻合法後,加上各式產品問世,接受度大增。據媒體報導瑞士在2045年,會將近有一半的人至少吸食過一次大麻,而經常吸大麻的人數也將增加。輕量大麻被視為與菸酒等量的成癮物質,人們也在資訊透明下,思考應該如何適量使用。而大麻不是萬靈丹,無法治癒疾病,也不是每個人都會上癮。
Thumbnail
這次來瑞士短短的六天五夜,我們立志要攻下兩座山峰,除了歐洲之巔少女峰外,另一座就是瑞士地標『馬特洪峰』了,但是常出來玩的都知道,這些大自然的美景,並不是你想要看就看得到的,除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因子都符合外,近年來還有一個新名詞,叫做『人品』,揪~竟,這兩座山峰能不能都讓我們看到呢?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若你決定使用瑞士半價卡在瑞士旅遊,長距離移動的日子不妨可以考慮Saver day pass,可以將它當成是STP的一日券,但是沒有參觀博物館的優惠,僅是交通上可以不限次數搭乘火車及公車,但不包含纜車。
Thumbnail
在瑞士的大眾交通,最方便的一定是火車了,搭配區域性的電車、公車,就可以很順利的完成主要景點的旅遊。 常用的瑞士旅遊交通票券是半價卡Swiss half fare card和瑞士通行證Swiss Travel Pass (STP),內文會比較STP和半價卡的區別,以及我在選擇票券時的考量~
Thumbnail
近期發表在《自然化學》 (Nature Chemistry)期刊的文章報導了一種新技術,可使用廢棄PVC水管合成口服抗皮膚癌藥Vismodegib [Nat. Chem.,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462-8]。
Thumbnail
陰錯陽差之下,答應朋友要再來一次,所以2024年我分別在1月和3月到瑞士旅遊,研究旅客常使用的兩種交通票後(半價卡和STP),發現分別在1月和3月購買兩次上述的票券實在是不太划算,Swiss pass的半價卡年票但是搜尋關鍵字得到的分享都很少,因此這篇文章整理了半價卡年票的使用方式以及購買資格。
Thumbnail
Day3 (3) 吃 吃 吃 旅行中吃什麼,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尤其當我發現美食居然和旅行的回憶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後,我更不想用著隨便的態度看待旅行中吃過的每一口食物 我一直相信,看過的美麗風景或許會有被遺忘的時候,但是那殘留在舌尖上的美好滋味卻會永遠深深刻畫在味蕾的深處,然後,有一天悄悄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瑞士新蘇黎世德語日報NZZ報導,阿斯匹靈在疫情之下,似乎快變萬靈丹了。一開始是拿來當止痛藥,而現在被當成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預防醫藥,在疫情之下,發現它可能可以降低染病後變成重症的風險。但是保健的劑量是多少呢?
Thumbnail
在自由的移動中,爬山涉水感受大自然,是瑞士生活的基本方式,購車也成了追求自由的選擇。在全球汽車工業發達之外,近20年有越來越多的瑞士人反其道而行,主張無車生活,並以公民的力量將生活範圍設為無車區。目前在瑞士共有九座無車城,最為國際遊客熟知的就是馬特洪峰所在地「策馬特」。
Thumbnail
2011瑞士輕量大麻合法後,加上各式產品問世,接受度大增。據媒體報導瑞士在2045年,會將近有一半的人至少吸食過一次大麻,而經常吸大麻的人數也將增加。輕量大麻被視為與菸酒等量的成癮物質,人們也在資訊透明下,思考應該如何適量使用。而大麻不是萬靈丹,無法治癒疾病,也不是每個人都會上癮。
Thumbnail
這次來瑞士短短的六天五夜,我們立志要攻下兩座山峰,除了歐洲之巔少女峰外,另一座就是瑞士地標『馬特洪峰』了,但是常出來玩的都知道,這些大自然的美景,並不是你想要看就看得到的,除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因子都符合外,近年來還有一個新名詞,叫做『人品』,揪~竟,這兩座山峰能不能都讓我們看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