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那裡來?我們要往那裡去?―丹布朗的「起源」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年來有三位暢銷作家,他們的小說襲捲全世界,早一點的是「哈利波特」,讀者老少通吃,最大功勞是讓小學生也勇於嘗試看六七百頁厚厚密密麻麻的純文字書,建立閱讀的信心,另外一位是「暮光之城」,打動了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堅定嚮往永恆愛情的幻想;另外一位就是我最近才看完作者的最新創作「起源」,丹布朗以「達文西密碼」吸引傳統文字愛好者及習慣看類型小說的普羅大眾,也創下美國歷史上小說銷售的最高紀錄,他的作品知識含量很高,除了情節緊張生動,宛如令人喘不過氣的好萊塢大卡司大製作的動作片,內容更包羅萬象五花八門有趣的知識。

    因此,看他的書有多重享受。他的作品常常碰觸到當代兩個最關鍵的體系—宗教與科學,這兩種看似對立矛盾的體系左右了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以及邁向未來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這本書的企圖更大,探討許多哲學與宗教一直想解答的問題—人類從那裡來?演化或上帝創造?人類將往哪裡去?是如宗教預言的末日?還是有個光明燦爛的未來?

    精彩故事當然少不了陰謀、謀殺、追兇、推理、在逃亡與不斷衝突中,真相抽絲剝繭,最後驚訝之餘卻又有恍然大悟的合理性。這次故事發生地點場景是設定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圍繞著巴塞隆納最重要的觀光景點,高第所蓋的建築物。巴塞隆納始終是世界觀光客人數排行前幾名的城市,而據統計,每年造訪巴塞隆納的觀光客超過一半是為了看高第的建築而去的。

    今年過年假期,我們全家人也到巴塞隆納看高第的作品,所以讀起這本書來非常有親切感。比如說,書本故事的尾聲,也應該會是將來拍成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男主角羅柏蘭登(與達文西密碼同一位主角)與神父在聖家堂碰面,丹布朗這麼描述著:

    「今天,聖家堂是活的。

    深紅、金黃、紫色—炫目的色彩光束照進彩繪玻璃窗,讓建築內的茂密柱子森林宛如著火。比傾斜的樹狀柱子相形見絀的數百位遊客朝天仰望發光的廣大穹頂,敬畏的耳語製造出令人安心的背景雜音。

    蘭登穿過教堂前進時,目光忙著吸收一個接一個的有機形狀,最後上移到構成圓頂的細胞狀網格結構。有些人宣稱,這個中央天花板宛如透過顯微鏡看到的複雜有機體。這時看到它隨著光線發亮,蘭登不得不同意。」

    「樓上的主聖堂裡,蘭登與貝尼神父道別之後逗留片刻,平靜地跟其他幾百人坐在長椅上,看著彩色光線隨著太陽緩緩落下爬過高聳的柱子上。

    他想著世界上所有宗教,它們共同的起源,最早代表太陽、月亮、海洋與風的神明。

    大自然曾是核心。對我們所有人皆然。

    當然,一致性很久以前就消失了,分裂成無數迥異的宗教,各自宣稱是唯一的真理。

    不過今晚,坐在這座非凡聖殿裡,蘭登發現自己被各種信仰、膚色、語言和文化的人群圍繞,每個人都以共通的驚訝感望著天上……欣賞最簡單的奇蹟。

    陽光照在石頭上,

    這時蘭登看到自己腦中的一連串影像—巨石陣、阿旃陀石窟、阿布辛貝神廟,奇琴伊察—人類的祖先們曾相聚在這些神聖的土地上欣賞同樣的奇景。」

    為什麼引述這麼長的兩段話,而沒有提到書裡最令人好奇的兩個大哉問:「人從那裡來?人要到那裡去?」因為我不能破梗,要讓大家親自去看這部精采的小說。

    不過有句類似他書裡的結論,我在此再引述一小段,書中被謀殺的科學家的祈禱:「願我們的哲學跟上我們的科技。願我們的同情心跟上我們的力量,也願愛而非恐懼成為改變的動力。」

    偉大的代價,是責任。人身為萬物之靈,人有能力改變世界,人也的確改變了世界,因此人要承擔起該有的責任。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曾經有朋友表示,他已經找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可以當作埋骨之所,當平常工作壓力很大很疲累的時候,只要想起死後可以埋到那個地方,就又可以振奮起來。這個地方,兼具想像與實際。 這個令人嚮往的世界,不管是精神世界還是實體空間,兩者應該有互為表裡相互影響之處。對於我來說,我喜歡波赫士所說的:「想像天堂是圖書
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對抗負面情緒首先是要主動把心思轉移到比較開心的事情上,若是能夠提醒自己常常這麼做,就能把通往正向的神經迴路變得比較大條,也就是會愈來愈容易提取。對了,我們無法主動遺忘不愉快的事,因為愈是努力要遺忘,往往就是把我們要忘記的事情再回憶一次,那麼通往那個記憶的神經迴路就會愈大愈容易被提取。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曾經有朋友表示,他已經找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可以當作埋骨之所,當平常工作壓力很大很疲累的時候,只要想起死後可以埋到那個地方,就又可以振奮起來。這個地方,兼具想像與實際。 這個令人嚮往的世界,不管是精神世界還是實體空間,兩者應該有互為表裡相互影響之處。對於我來說,我喜歡波赫士所說的:「想像天堂是圖書
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對抗負面情緒首先是要主動把心思轉移到比較開心的事情上,若是能夠提醒自己常常這麼做,就能把通往正向的神經迴路變得比較大條,也就是會愈來愈容易提取。對了,我們無法主動遺忘不愉快的事,因為愈是努力要遺忘,往往就是把我們要忘記的事情再回憶一次,那麼通往那個記憶的神經迴路就會愈大愈容易被提取。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第一本長篇小說就是哈利波特,印象中某天午覺睡醒的我問爸爸在笑什麼,爸爸說:「這個人的名字唸起來好好笑,『阿不思 • 鄧布利多』。」   我不明所以,但跟著笑了,「把拔在看什麼我也要看。」我說。
Thumbnail
原文撰於2018/08/19,原標題是閱讀之旅 - 哈利波特,但我相信沒有人會想看哈利波特的閱讀心得,這邊文章是紀錄我與哈利波特相識的過程。 我非常期待這篇,想說的事太多了,擔心自己無法好好描述,盡量用圖文呈現。
Thumbnail
重溫了 Dan Brown 的《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二十年前,這些以 Robert Langdon 教授為主角的懸疑小說,轟動美國,二十年後再看,吊科技、藝術、宗教書包的情節已然知曉,就像重讀《西遊記》一樣,勢必得讀出新意。這回,我發現作者真夠格當預言家,他完全預示了美國當今「陰謀論」
Thumbnail
先誰先後,沒有規定,純粹商業考量。我講的是書及電影。絕大多數的人,是只看電影,看得爽就好,也有一票人是只看書。更有些時候,書已經大賣特賣了,後面上映的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吸引大票讀者再乖乖買票進場看電影。相對的,先看電影才去看書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
麥康納是筆名,取自《Interstellar》和 《True Detective S1 》的主角馬修麥康納。目前寫的內容剛好是初發生的遙遠歷史--上古漢語,跟尚未到來的臨近未來--科幻。蠻兩極化。
Thumbnail
大家也許發現我甚少閱讀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内地作家更是罕見。這次會選擇此書,純粹是我喜愛的演員推介的緣故😚。 話說我過往接觸的華文小說大多以鄉村小鎮作故事背景,我作為一個城市人實在毫無代入感。這本書卻聚焦在一個被遺忘的殘舊城市,當中一群在社會之中不上不下的小人物,這倒是一種新鮮感。
Thumbnail
喜歡奇幻小說的人,不妨來閒聊一下我看過的奇幻小說,這次是《哈利波特》系列。除了介紹裡面有趣的情節和人物,還會分享吐槽一些情節問題,希望大家也一起來分享!
這本真的是,怎說好,生活中甜美的小驚喜。 好看程度大約是是:如果年末回顧我要選出五本2024年看過最喜歡的書,這本必定榜上有名。就是這麽好看! 很老實說,一開始想看這本書,只是因為我最近在狂嗑跩妙,又聽說這本有提到很多《哈利波特》的拍攝花絮,才有點心動(然後Emma還幫這本書寫了序omg)。
Thumbnail
【書評|10年前讀什麼】 從本篇開始,我會回顧2014年的暢銷書 挑幾本我覺得有趣的書,帶各位回顧10年前,大家都在讀什麼樣的書。 首先是《愛德華的神奇旅行》,10年前熱銷的原因居然是《來自星星的你》 這部也10年了啊......
的確,真正的閱讀是重讀,真正的書寫亦是重寫。必然是複讀與複寫,在無數的「已發生」上行跡,且終會無數次地,被往後的所覆蓋。於是在此,由書中一再出現的關鍵詞語之一,「現代」或「現代性」,召喚起波特萊爾,這位無非對「現代性」最有洞見的靈魂之一:「你的腦袋有無以數計的念頭、影像與情緒,一層層地堆疊其上,溫緩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第一本長篇小說就是哈利波特,印象中某天午覺睡醒的我問爸爸在笑什麼,爸爸說:「這個人的名字唸起來好好笑,『阿不思 • 鄧布利多』。」   我不明所以,但跟著笑了,「把拔在看什麼我也要看。」我說。
Thumbnail
原文撰於2018/08/19,原標題是閱讀之旅 - 哈利波特,但我相信沒有人會想看哈利波特的閱讀心得,這邊文章是紀錄我與哈利波特相識的過程。 我非常期待這篇,想說的事太多了,擔心自己無法好好描述,盡量用圖文呈現。
Thumbnail
重溫了 Dan Brown 的《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二十年前,這些以 Robert Langdon 教授為主角的懸疑小說,轟動美國,二十年後再看,吊科技、藝術、宗教書包的情節已然知曉,就像重讀《西遊記》一樣,勢必得讀出新意。這回,我發現作者真夠格當預言家,他完全預示了美國當今「陰謀論」
Thumbnail
先誰先後,沒有規定,純粹商業考量。我講的是書及電影。絕大多數的人,是只看電影,看得爽就好,也有一票人是只看書。更有些時候,書已經大賣特賣了,後面上映的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吸引大票讀者再乖乖買票進場看電影。相對的,先看電影才去看書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
麥康納是筆名,取自《Interstellar》和 《True Detective S1 》的主角馬修麥康納。目前寫的內容剛好是初發生的遙遠歷史--上古漢語,跟尚未到來的臨近未來--科幻。蠻兩極化。
Thumbnail
大家也許發現我甚少閱讀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内地作家更是罕見。這次會選擇此書,純粹是我喜愛的演員推介的緣故😚。 話說我過往接觸的華文小說大多以鄉村小鎮作故事背景,我作為一個城市人實在毫無代入感。這本書卻聚焦在一個被遺忘的殘舊城市,當中一群在社會之中不上不下的小人物,這倒是一種新鮮感。
Thumbnail
喜歡奇幻小說的人,不妨來閒聊一下我看過的奇幻小說,這次是《哈利波特》系列。除了介紹裡面有趣的情節和人物,還會分享吐槽一些情節問題,希望大家也一起來分享!
這本真的是,怎說好,生活中甜美的小驚喜。 好看程度大約是是:如果年末回顧我要選出五本2024年看過最喜歡的書,這本必定榜上有名。就是這麽好看! 很老實說,一開始想看這本書,只是因為我最近在狂嗑跩妙,又聽說這本有提到很多《哈利波特》的拍攝花絮,才有點心動(然後Emma還幫這本書寫了序omg)。
Thumbnail
【書評|10年前讀什麼】 從本篇開始,我會回顧2014年的暢銷書 挑幾本我覺得有趣的書,帶各位回顧10年前,大家都在讀什麼樣的書。 首先是《愛德華的神奇旅行》,10年前熱銷的原因居然是《來自星星的你》 這部也10年了啊......
的確,真正的閱讀是重讀,真正的書寫亦是重寫。必然是複讀與複寫,在無數的「已發生」上行跡,且終會無數次地,被往後的所覆蓋。於是在此,由書中一再出現的關鍵詞語之一,「現代」或「現代性」,召喚起波特萊爾,這位無非對「現代性」最有洞見的靈魂之一:「你的腦袋有無以數計的念頭、影像與情緒,一層層地堆疊其上,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