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後現代絕對美學】,實踐【共和國的無限品味】- 波特萊爾詩藝,於當今的大破大立啟示

挑戰【後現代絕對美學】,實踐【共和國的無限品味】- 波特萊爾詩藝,於當今的大破大立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一萬台幣的作家全集

法國文壇至高榮譽的【七星】,五月十六日重新出版了兩大冊的【波特萊爾作品全集】,有幸躬逢其盛,於第一時間於書店景仰觀望。

一如以往,【七星】叢書都是於書店最顯眼處,深鎖於炫耀式的書架之中。擁有此書系,在法國為身份地位象徵 - 這兩本中小開本書籍,要價 5250 台幣,為一般的【惡之華】普及版的 250 台幣不到,貴了 21 倍。

raw-image

除了驚人的三千三百六十多頁外,本新編的全作品集,特色在於以編年時序的方式,不分類別,收錄波特萊爾的所有作品,如其評論和詩作,可能因為同時發表於報章,將一起呈現。而其終身傑作 - 【惡之華】,更以編年手法,收錄了多種相同或相異的版本,如許多詩集的作品,先刊出於報章,然後於1857年結集出版,遭受檢察官控告妨礙風化,1861年再出因官司判刑而大幅改編的版本。此新版全部收錄各個版本的變化,最後還有其生前未發表的作品。

【七星】更另外出一套【波特萊爾書信集】,售價達五千台幣。(也就是說,一套【七星】波特萊爾全集,可能需要一萬台幣。)


波特萊爾的街頭詩篇衝擊

今天波特萊爾的作品全集,重新整理出版,有其強大的文化與美學意義 - 法國文化界逐漸跳脫五十年的後現代美學經院宰制,重新回歸法國大革命後的藝術精神歷練 - 藝術自主,如何與人民自主,作為一體兩面。

當今平反波特萊爾的美學政治性,【顛覆藝術純粹性】,當屬兩位似被島國學界忽略的思想家,阿甘本的文藝理論,與洪席耶的文學理論,試簡述如下:

raw-image

一、阿甘本主導班雅明遺稿,【波特萊爾】的出版。班雅明於流亡自殺之前,將遺稿交給巴代伊,然卻塵封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數十年。最後有阿甘本主持整理遺稿計畫,於其中發現,班雅明的【靈光】 aura 理論,竟可能來自波特萊爾。

波特萊爾拋棄當時流行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漂亮菁英美學,主張【丟掉靈光】,詩人回到街頭,與市民一起呼吸,生活,丟掉藝術家神聖光環,主動成為一個平凡、平等的市民意識。

二、洪席耶於新世紀回歸班雅明思想,對抗後現代「為藝術而藝術」純粹美學。洪席耶一反學界對波特萊爾的紈褲貴族子弟解讀,花花公子的政治不正確,深入挖掘,波特萊爾如何在其詩藝,發展一種「共和國的無限品味」,這也就是為何他要深入巴黎最陰暗的街道,於妓女、乞丐、流浪漢之中,發現一種平等性,與超越的精神洗禮,共振人類三千年藝術的「悲愴形態」。


波特萊爾的文字魔性在於,每個時代都可以找到其時代的關鍵啟示,於當今民主危機之中,更可能是一種放棄純粹菁英烏托邦,追尋一種沉浸於街道的,精神超越試煉。


【延伸閱讀】

此為個人長期的閱讀計畫一部分,希冀實踐洪席耶「感知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個人理解實踐方向為-民間自發人民自主藝術共感知識共享

最新思潮解讀連結:

(後有十二本新書解讀連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avatar-img
陳潔曜的沙龍
324會員
242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法國兩大文學獎,今天揭曉!非洲文學逆勢崛起,囊獲兩大獎! 照片中,右邊三本,為獲得今年龔固爾文學獎之阿爾及利亞作家—Kamel Daoud,之三本著作。 右邊兩本,為獲得荷多諾獎的盧旺達作家—Gaël Faye,之兩本著作。
沙特:「傅柯是個反動人士。」「他創造了一種新意識形態,成為中產階級對抗馬克思的最後堡壘。」 傅柯:「可憐的中產階級啊!他們不知道若沒有我當作堡壘,他們將會喪失多少權力!」
「論述的絕對至上,我覺得是一種濫用。」 - Georges Didi-Huberman 【誰是 Didi-Huberman?】 法國邊緣爭議美學家,喬治·迪迪–裕柏曼(Georges Didi-Huberman),新世紀以來,不斷挑動法國後現代學界的神經。
法國兩大文學獎,今天揭曉!非洲文學逆勢崛起,囊獲兩大獎! 照片中,右邊三本,為獲得今年龔固爾文學獎之阿爾及利亞作家—Kamel Daoud,之三本著作。 右邊兩本,為獲得荷多諾獎的盧旺達作家—Gaël Faye,之兩本著作。
沙特:「傅柯是個反動人士。」「他創造了一種新意識形態,成為中產階級對抗馬克思的最後堡壘。」 傅柯:「可憐的中產階級啊!他們不知道若沒有我當作堡壘,他們將會喪失多少權力!」
「論述的絕對至上,我覺得是一種濫用。」 - Georges Didi-Huberman 【誰是 Didi-Huberman?】 法國邊緣爭議美學家,喬治·迪迪–裕柏曼(Georges Didi-Huberman),新世紀以來,不斷挑動法國後現代學界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