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死如歸的忠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王對迦特人以太說:「你是外邦逃來的人,為甚麼與我們同去呢?你可以回去與新王同住,或者回你本地去吧! 你來的日子不多,我今日怎好叫你與我們一同飄流、沒有一定的住處呢?你不如帶你的弟兄回去吧!願耶和華用慈愛誠實待你。」 以太對王說:「我指着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無論生死,王在哪裏,僕人也必在那裏。」 大衛對以太說:「你前去過河吧!」於是迦特人以太帶着跟隨他的人和所有的婦人孩子,就都過去了。—撒母耳記下‬ ‭15‬:‭19‬-‭22‬


在大衛與拔示巴犯下通姦罪後,我們在聖經中可以發現,真如耶和華透過先知拿單對他說的話:


你既藐視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為妻,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撒母耳記下 12:10


大衛當王之前的逃亡是在義中受逼迫,但在當王之後的逃亡,卻是被罪追趕。前者是在躲避自己的親王,後者竟是為了躲避自己的兒子。上帝的話應驗了,即便祂已赦免大衛的罪愆,但罪所伴隨的影響卻會長久影響大衛。


但在預備逃亡時,一個迦特人—以太,誓死效忠自己的王。他本身是從外邦投降大衛,進而跟隨大衛回到耶路撒冷,便成為大衛的部下。


跟隨大衛的風光時期,人們都會認為這是一個良策,合理的行為。但在大衛敗落之時,還繼續選擇跟隨,甚至堵上自己的生死,這就顯明了何謂「忠誠」。看起來是非理性的行為,卻表達了自己願意相信大衛和他的上帝。我們在路得記看到如出一徹的描述(得1:16-17)


我們依然看見大衛的心是柔軟的,他沒有為了增添兵力好對抗押沙龍,就不許自己的人離開。他明白自己目前的遭遇,是因為過去的愚昧所導致,他正在承受上帝的管教,但因為他過往因上帝的同在而有智慧的帶領,已經得到了人民的信賴。因此,大可回迦特老家的以太,選擇繼續效忠國王,並以生命為證,把全家都帶上了。


看見聖經中忠誠的例子,總是讓人感動。上帝對大衛也是忠誠的,但他卻辜負了上帝在他身上的帶領,因此有無辜的孩子因而為此犧牲(大衛和拔示巴生的第一個兒子)。這帶我們看見一個終極忠誠的榜樣,耶穌基督為了世人辜負上帝的聖潔、因罪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便犧牲了自己,滿足了神公義的忿怒,這樣的忠誠,其流出的寶血遮蓋了我們無法面對上帝的罪惡,使得人和神的關係因此被恢復(和好)。


耶穌是這樣的王,祂比大衛更值得跟隨,比任何領袖更值得信任,因為祂忠誠地愛我們,並用十字架證明這一切。祂為的得不是要因此交換我們的忠誠,而是要證明祂值得忠誠地跟隨。


我們今天願意停下腳步思考目前正在跟隨的對象,是否值得我們的忠誠嗎?

avatar-img
38會員
94內容數
靈修早安文、聖經學習、釋經福音講道、神學研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銀山愛說話 的其他內容
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 他發旺如野地的花, 經風一吹,便歸無有; 它的原處也不再認識它。 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 從亙古到永遠; 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 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 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詩篇‬ ‭103‬:‭15‬-‭18‬ 如果能形容人的一生,你會怎麼形容?
一個人可以很像基督徒,卻不是基督徒。 上教會不會使你成為基督徒。給奉獻、服事、在台上唱歌彈琴也不會。只要這個人的身分不是神的子民,任何行為都無法替自己爭取到這個身分。 如何成為神的子民(兒女)?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 ‭10:9‬
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張開, 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 燔祭,你也不喜悅。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 ‭51‬:‭15‬-‭17‬
如果上帝和我們收氧氣費,我們付得起嗎? 陽光、空氣,沒有一天我們不需要,甚至我們可以一天不喝水,卻不可能兩分鐘沒有氧氣。這麼重要的維生物質,上帝是無條件的提供給世人。
上帝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破敗; 你向我們發怒,求你使我們復興! 你使地震動,而且崩裂; 求你將裂口醫好,因為地搖動。 你叫你的民遇見艱難; 你叫我們喝那使人東倒西歪的酒。 你把旌旗賜給敬畏你的人, 可以為真理揚起來。(細拉) 求你應允我們,用右手拯救我們, 好叫你所親愛的人得救。
吃飯在聖經中常常有屬靈的意義。律法教導以色列人在吃的時候要分別為聖,要吃潔淨的,不潔淨的不可碰。這不只為了健康,更是代表他們是被神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的。
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 他發旺如野地的花, 經風一吹,便歸無有; 它的原處也不再認識它。 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 從亙古到永遠; 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 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 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詩篇‬ ‭103‬:‭15‬-‭18‬ 如果能形容人的一生,你會怎麼形容?
一個人可以很像基督徒,卻不是基督徒。 上教會不會使你成為基督徒。給奉獻、服事、在台上唱歌彈琴也不會。只要這個人的身分不是神的子民,任何行為都無法替自己爭取到這個身分。 如何成為神的子民(兒女)?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 ‭10:9‬
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張開, 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 燔祭,你也不喜悅。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 ‭51‬:‭15‬-‭17‬
如果上帝和我們收氧氣費,我們付得起嗎? 陽光、空氣,沒有一天我們不需要,甚至我們可以一天不喝水,卻不可能兩分鐘沒有氧氣。這麼重要的維生物質,上帝是無條件的提供給世人。
上帝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破敗; 你向我們發怒,求你使我們復興! 你使地震動,而且崩裂; 求你將裂口醫好,因為地搖動。 你叫你的民遇見艱難; 你叫我們喝那使人東倒西歪的酒。 你把旌旗賜給敬畏你的人, 可以為真理揚起來。(細拉) 求你應允我們,用右手拯救我們, 好叫你所親愛的人得救。
吃飯在聖經中常常有屬靈的意義。律法教導以色列人在吃的時候要分別為聖,要吃潔淨的,不潔淨的不可碰。這不只為了健康,更是代表他們是被神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大衛被他兒子押沙龍追殺時,大衛的信仰與依靠上帝的態度。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即使生活遇到逆境,依然可以信靠上帝,他將施恩與開道。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人壽有時而盡,神的旨意永恒不變。在面臨紛紜複雜的人事糾葛之際,神的啟示是否仍然在自己心中?屬神的子民,是否已經詭隨世俗、不再堅定走神所定的道路?神的話語是信還不信?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詩篇》131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也是大衛王堅定仰望信靠神的詩。雖然簡短卻字字珠璣;全詩僅三節,卻含藴深刻。所謂「上行之詩」,是赴耶路撒冷朝聖者在神前的禱告,本詩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大衛將自己完全交託耶和華。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大衛被他兒子押沙龍追殺時,大衛的信仰與依靠上帝的態度。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即使生活遇到逆境,依然可以信靠上帝,他將施恩與開道。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人壽有時而盡,神的旨意永恒不變。在面臨紛紜複雜的人事糾葛之際,神的啟示是否仍然在自己心中?屬神的子民,是否已經詭隨世俗、不再堅定走神所定的道路?神的話語是信還不信?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詩篇》131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也是大衛王堅定仰望信靠神的詩。雖然簡短卻字字珠璣;全詩僅三節,卻含藴深刻。所謂「上行之詩」,是赴耶路撒冷朝聖者在神前的禱告,本詩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大衛將自己完全交託耶和華。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