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峰會顯示國際秩序多極化前景依舊混沌不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張登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中國時報 2024/5/9 版A10

 

中法兩強落實在建交60週年之際由習近平訪法,初看是中方實現2023年4月馬克宏總統訪華的回訪,這應該是早按進度今年要安排的。但此行引起關注,首先在於近年因俄烏戰爭、美歐合作對華「去風險」、歐盟以調查抵制中國電動車銷售,與北京施壓友台東歐小國等事,而使中歐關係深陷危機。其次,雖然疫情後與北京來往的歐美總理級政要不少,但馬克宏是當中極少數支持世界多極化、直言西方勢力可能趨向沒落、歐盟應強化戰略自主,又提出法軍可能進駐烏克蘭抗擊俄國侵略的高聲量領袖。雖然在台灣來看,不欣賞這個不安分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屢屢「疑美論」發作,但必須客觀地看到,法中的互動其實是國際秩序繼續深度變遷的寫照,不宜以國、以人廢言。

 

中法此次峰會達成的聲明或合作文件,除了關於以巴衝突的部分是呼應安理會近期多次表決的意旨而顯與美、以立場迥異,其他多屬低政治領域合作的意向宣示,加上在庇里牛斯山滑雪名勝托馬萊山口特別招待習近平夫婦,現階段巴黎與北京友好的象徵性遠高於實質。雖或有助於緩和歐盟戰略自主削弱、全面倒向華府的走向,卻難扭轉中歐貿易衝突、中俄經貿合作以及中美對抗的大勢。

 

但是約當峰會前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副手、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代表(相當於歐盟外長)、西班牙籍的歐洲議會前議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 Fontelles),5月3日在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的一場題為「世界面臨戰爭挑戰」的演講,也部分呼應了馬克宏近年不少與美國主流有所出入的重要觀點,值得對馬克宏總統有成見的人士參考。波瑞爾的講題,開宗明義自然是談距離歐洲不遠的烏俄之戰與以哈衝突。前者構成歐洲的「生存威脅」,後者衝擊了歐洲的價值信念。不過他還從歐方的角度闡述了以下數點,值得我們省思。

 

首先,波瑞爾的看法略同馬克宏的顯然是美國霸權的終結。(原文是America has lost its status of a hegemon.)與此相關的是戰後國際秩序的基礎流失,後冷戰的體系不復存在。多極化的世界不僅是進行式,甚至變得更加碎裂(fragemeted),致使過去全球的互賴變成對抗的武器,國家間更少合作、更多衝突;尤其是原本以為應該淘汰的爭奪領土空間與勢力範圍的衝突。

 

其次,在這樣的景象的深層,不同於「中國達峰論」(China peaks)看衰北京的主張,波瑞爾引用也很有爭議的GDP購買力評價衡量美中歐實力,認為過去30年中國經濟規模全球佔比從6%升至20%,歐洲從21%降至14%,美國則從20%降至15%。伴隨著金磚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興起,世界多極化是難以否定的事實。

 

最後,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normative power),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波瑞爾坦承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嚴重的質疑。疫情之初美歐承諾向發展中世界援助疫苗,卻因本國優先拖延甚久,倒是中俄疫苗先馳得點。因應暖化減排的義務分配,令許多工業化不久的國家不滿。譴責俄國侵略的「戰爭罪刑」鐵口直斷,對短時間造成不成比例傷亡的以哈戰爭卻支吾其詞。於是許多避險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意即西方集團既然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不同於波瑞爾建議未來歐洲要兼顧「原則、合作與實力」,北京清華大學國關名家閻學通近日在匈牙利智庫多瑙河研究所演講,認為在美國放棄全球化下,中國要縮小在科技與數字領域的差距相當不易,更別說塑造有利北京的全球秩序,能避免美國布置的新冷戰已屬上算。若考慮到美國獨佔的全球鑄幣權就更是如此。國際秩序前景混沌不明,歐、中識者能慎重以對,我們也應該見賢思齊。

avatar-img
22會員
96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登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2024/3/14 國際品牌顧問公司品牌財經發布了「2024全球軟權力指標報告」,美、英在報告高居前兩名。中國從去年的第5名超車德日,進至第3。美國的影響力、熟悉度高居第一,但以巴衝突的外交政策,衝擊了國際友善認知,有的分項得分滑落到百名之外。失分嚴重到影響排名的主要包括俄國、以色列與烏克蘭。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2024/3/14 國際品牌顧問公司品牌財經發布了「2024全球軟權力指標報告」,美、英在報告高居前兩名。中國從去年的第5名超車德日,進至第3。美國的影響力、熟悉度高居第一,但以巴衝突的外交政策,衝擊了國際友善認知,有的分項得分滑落到百名之外。失分嚴重到影響排名的主要包括俄國、以色列與烏克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可能三黨不過半。歐洲金融圈擔心,極右派勢力若掌權,可能會引爆歐債危機! 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韓國對中出口年減19.9%,創下近40年來之最! 謝金河: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AI核心地位,也把台灣地緣風險下降很多。這是台灣的空前機會,必須隔除中國供應鏈!
本報導有前後矛盾之處,如南非與巴西尚未決定,就說是,從而是中俄主導的抗衡西方抗衡陣營的成功而拒絕參加。另外,一處寫沙烏地阿拉伯,一處寫沙特,判斷是編譯時的疏失。 俄中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 逾90國將參與    聯合 20240611 瑞士10日
因為法屬玻利尼西亞易與太平洋基地網路,法國也是印太國家,具有戰略利益。這是在法國在2023年〈七年建軍法案〉中確認的。 法國防長香格里拉講話點名美印澳日是盟友    法廣 20240602 香格里拉對話今天落幕。法國防長勒克努重申法國在印太地區
Thumbnail
日本、韓國與中國睽違4年後首度舉行三國峰會,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將加速協商,以達成自由、公平、全面、高品質與互惠的FTA。三方同意,明後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之年」,加強文化及人員交流。 但,北京力推,韓國因已吃過中國大虧,意興闌珊!韓中簽FTA變毒藥,順差變逆差!台灣受惠供應鏈重組,人均GDP超韓!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两会解读 #中国发展 2023年的全球发展态势,喜忧交织,忧多于喜。   ——全球经济亮点有限,多种风险并存。美国经济韧性虽超过预期,但压力依然沉重。中国经济出现趋势性好转,也依然面对诸多挑战。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双重夹击下,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近期前景黯淡。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能两种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可能三黨不過半。歐洲金融圈擔心,極右派勢力若掌權,可能會引爆歐債危機! 韓國貿易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去年韓國對中出口年減19.9%,創下近40年來之最! 謝金河: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AI核心地位,也把台灣地緣風險下降很多。這是台灣的空前機會,必須隔除中國供應鏈!
本報導有前後矛盾之處,如南非與巴西尚未決定,就說是,從而是中俄主導的抗衡西方抗衡陣營的成功而拒絕參加。另外,一處寫沙烏地阿拉伯,一處寫沙特,判斷是編譯時的疏失。 俄中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 逾90國將參與    聯合 20240611 瑞士10日
因為法屬玻利尼西亞易與太平洋基地網路,法國也是印太國家,具有戰略利益。這是在法國在2023年〈七年建軍法案〉中確認的。 法國防長香格里拉講話點名美印澳日是盟友    法廣 20240602 香格里拉對話今天落幕。法國防長勒克努重申法國在印太地區
Thumbnail
日本、韓國與中國睽違4年後首度舉行三國峰會,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將加速協商,以達成自由、公平、全面、高品質與互惠的FTA。三方同意,明後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之年」,加強文化及人員交流。 但,北京力推,韓國因已吃過中國大虧,意興闌珊!韓中簽FTA變毒藥,順差變逆差!台灣受惠供應鏈重組,人均GDP超韓!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两会解读 #中国发展 2023年的全球发展态势,喜忧交织,忧多于喜。   ——全球经济亮点有限,多种风险并存。美国经济韧性虽超过预期,但压力依然沉重。中国经济出现趋势性好转,也依然面对诸多挑战。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双重夹击下,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近期前景黯淡。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能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