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峰會顯示國際秩序多極化前景依舊混沌不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張登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中國時報 2024/5/9 版A10

 

中法兩強落實在建交60週年之際由習近平訪法,初看是中方實現2023年4月馬克宏總統訪華的回訪,這應該是早按進度今年要安排的。但此行引起關注,首先在於近年因俄烏戰爭、美歐合作對華「去風險」、歐盟以調查抵制中國電動車銷售,與北京施壓友台東歐小國等事,而使中歐關係深陷危機。其次,雖然疫情後與北京來往的歐美總理級政要不少,但馬克宏是當中極少數支持世界多極化、直言西方勢力可能趨向沒落、歐盟應強化戰略自主,又提出法軍可能進駐烏克蘭抗擊俄國侵略的高聲量領袖。雖然在台灣來看,不欣賞這個不安分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屢屢「疑美論」發作,但必須客觀地看到,法中的互動其實是國際秩序繼續深度變遷的寫照,不宜以國、以人廢言。

 

中法此次峰會達成的聲明或合作文件,除了關於以巴衝突的部分是呼應安理會近期多次表決的意旨而顯與美、以立場迥異,其他多屬低政治領域合作的意向宣示,加上在庇里牛斯山滑雪名勝托馬萊山口特別招待習近平夫婦,現階段巴黎與北京友好的象徵性遠高於實質。雖或有助於緩和歐盟戰略自主削弱、全面倒向華府的走向,卻難扭轉中歐貿易衝突、中俄經貿合作以及中美對抗的大勢。

 

但是約當峰會前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副手、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代表(相當於歐盟外長)、西班牙籍的歐洲議會前議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 Fontelles),5月3日在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的一場題為「世界面臨戰爭挑戰」的演講,也部分呼應了馬克宏近年不少與美國主流有所出入的重要觀點,值得對馬克宏總統有成見的人士參考。波瑞爾的講題,開宗明義自然是談距離歐洲不遠的烏俄之戰與以哈衝突。前者構成歐洲的「生存威脅」,後者衝擊了歐洲的價值信念。不過他還從歐方的角度闡述了以下數點,值得我們省思。

 

首先,波瑞爾的看法略同馬克宏的顯然是美國霸權的終結。(原文是America has lost its status of a hegemon.)與此相關的是戰後國際秩序的基礎流失,後冷戰的體系不復存在。多極化的世界不僅是進行式,甚至變得更加碎裂(fragemeted),致使過去全球的互賴變成對抗的武器,國家間更少合作、更多衝突;尤其是原本以為應該淘汰的爭奪領土空間與勢力範圍的衝突。

 

其次,在這樣的景象的深層,不同於「中國達峰論」(China peaks)看衰北京的主張,波瑞爾引用也很有爭議的GDP購買力評價衡量美中歐實力,認為過去30年中國經濟規模全球佔比從6%升至20%,歐洲從21%降至14%,美國則從20%降至15%。伴隨著金磚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興起,世界多極化是難以否定的事實。

 

最後,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normative power),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波瑞爾坦承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嚴重的質疑。疫情之初美歐承諾向發展中世界援助疫苗,卻因本國優先拖延甚久,倒是中俄疫苗先馳得點。因應暖化減排的義務分配,令許多工業化不久的國家不滿。譴責俄國侵略的「戰爭罪刑」鐵口直斷,對短時間造成不成比例傷亡的以哈戰爭卻支吾其詞。於是許多避險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意即西方集團既然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不同於波瑞爾建議未來歐洲要兼顧「原則、合作與實力」,北京清華大學國關名家閻學通近日在匈牙利智庫多瑙河研究所演講,認為在美國放棄全球化下,中國要縮小在科技與數字領域的差距相當不易,更別說塑造有利北京的全球秩序,能避免美國布置的新冷戰已屬上算。若考慮到美國獨佔的全球鑄幣權就更是如此。國際秩序前景混沌不明,歐、中識者能慎重以對,我們也應該見賢思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登及的沙龍
26會員
101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張登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2023/4/28 從韓國與紐西蘭這樣的西方盟國的情況可以看出,懷疑論的對象不是盟國民眾而是政府,因為政府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追求自利,也值得盟友警惕。正直而明智的懷疑論不僅不會淪為「制衡不足」,還能爭取避險時間和空間,使盟友認真尊重和照顧。
Thumbnail
2023/4/28 從韓國與紐西蘭這樣的西方盟國的情況可以看出,懷疑論的對象不是盟國民眾而是政府,因為政府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追求自利,也值得盟友警惕。正直而明智的懷疑論不僅不會淪為「制衡不足」,還能爭取避險時間和空間,使盟友認真尊重和照顧。
Thumbnail
2024/0223 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來以抽象又不乏洞見的大會主題著稱。當今世界包括美國,幾乎是人人恐懼、人人不滿。三大不滿集團包括:跨大西洋夥伴、專制集團、全球南方。報告認為要求最多相對收益的是「專制集團」,美國認為自己過去主導做餅,現在卻能分得的越來越小...
Thumbnail
2024/0223 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來以抽象又不乏洞見的大會主題著稱。當今世界包括美國,幾乎是人人恐懼、人人不滿。三大不滿集團包括:跨大西洋夥伴、專制集團、全球南方。報告認為要求最多相對收益的是「專制集團」,美國認為自己過去主導做餅,現在卻能分得的越來越小...
Thumbnail
2020/2/24 權力移轉是當前西方國際秩序的物質性裂隙。觀念性的裂隙如果放任漂流,則會導致秩序的「西方缺位」,也滑向地緣政治與大國對抗。這將使氣候、公衛、軍控、網安等強烈要求跨國合作的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難以治理。一旦有任何角落出現異常,公眾的廉價對策,就是尋找「他者」來卸責甚至落井下石。  
Thumbnail
2020/2/24 權力移轉是當前西方國際秩序的物質性裂隙。觀念性的裂隙如果放任漂流,則會導致秩序的「西方缺位」,也滑向地緣政治與大國對抗。這將使氣候、公衛、軍控、網安等強烈要求跨國合作的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難以治理。一旦有任何角落出現異常,公眾的廉價對策,就是尋找「他者」來卸責甚至落井下石。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1/09/24 新三國同盟背棄貿易規則與價值數百億的契約,引起政治自由主義起源地法國嚴重抗議。美英大約認為惜惜拍拍,過氣的巴黎對「背後插刀」也無可如何,最好還是一起派艦對抗中國,比較有存在感。如果華府與倫敦如此想,人們怕是要認為拜登外交與川普大同小異。
Thumbnail
2021/09/24 新三國同盟背棄貿易規則與價值數百億的契約,引起政治自由主義起源地法國嚴重抗議。美英大約認為惜惜拍拍,過氣的巴黎對「背後插刀」也無可如何,最好還是一起派艦對抗中國,比較有存在感。如果華府與倫敦如此想,人們怕是要認為拜登外交與川普大同小異。
Thumbnail
2021/07/03 此時美國可能被迫要接受中方的核心利益與部分規則,而淪為僅在美洲稱霸;全球則進入一種多極的鬆散秩序。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的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03 此時美國可能被迫要接受中方的核心利益與部分規則,而淪為僅在美洲稱霸;全球則進入一種多極的鬆散秩序。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的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9/24 新三國同盟背棄貿易規則與價值數百億的契約,引起法國嚴重抗議。美英大約認為最好還是一起派艦對抗中國,比較有存在感。如果華府與倫敦如此想,人們怕是要認為拜登外交與川普大同小異。結果除了加速伊朗參加上合組織,拜習會遙遙無期,大概就是使國際秩序更內縮,成為只講實力,不講規則的叢林了。
Thumbnail
2021/09/24 新三國同盟背棄貿易規則與價值數百億的契約,引起法國嚴重抗議。美英大約認為最好還是一起派艦對抗中國,比較有存在感。如果華府與倫敦如此想,人們怕是要認為拜登外交與川普大同小異。結果除了加速伊朗參加上合組織,拜習會遙遙無期,大概就是使國際秩序更內縮,成為只講實力,不講規則的叢林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