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旅途中接住我的書1-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登出夢醒日記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raw-image



如果可以把這場夢稍稍截成幾個段落,有好幾個墊高自己的閱讀時光,一直是給自己很大的布施。

過去這修行十五餘年的路,一直都是用考研究所一樣的心態在學習著,

這條路砸了上百萬後的年月,累積整面的身心靈書牆清了又清只剩幾本陪伴,在幾次的靈魂暗夜洗滌後,最後的時光遇到莫子,磕磕絆絆搖搖晃晃,總算走到這片沙灘,

其實已經可以甚麼都不用寫了,輕盈的沉浸海中就好,偶爾午夜夢迴想起過往的自己,角色仍然想要紀錄些甚麼,如同童話故事中留下麵包屑給孩子回家的夜一樣。



即使一切都是場夢,沒有山頂也沒有高低,但回想起來角色在這場旅途中總是做了些澆灌,有些枝枒開了花,於是才能一步步走來這裡。還是提筆揮灑一些吧,寫給以前的自己,於是整理了少少的書單,不知道能不能給過往的自己做點紀念。



那是2017年,在一段整整八年付出了所有心力與金錢的情傷後,生命重重的將角色甩在地板上抬不起頭。至今回想起來,那可能是第一次跌落生命的谷底。尤其是還要面對著,所有的親友、當時參與的法門同修所有的質疑、極為疲憊的身體、掏空的錢包跟心靈。


活屍兩個字可能描述當時的自己十分貼切,為了一個外在伴侶的愛,其實早已失衡了整整八年,當時為了留住伴侶的愛,犧牲了自己所有玩樂跟興趣,只為了陪伴彼此不安全感的寂寞。所以當她提出分手的時候,早已失衡的自己當然跌得七葷八素,一知道口口聲聲說不想結婚的她,曾經的海誓山盟在分手後不到三個月就速嫁他郎,角色要說沒有悔恨、沒有悲傷是不可能的。



也因為夠痛,才發現原來傳統佛教法門中,打坐跟參與千百場種種法會並沒有使我從傷痛裡清醒,於是那是角色第一次將注意力轉向新時代的身心靈書籍。

因為作者拜倫凱蒂,那是角色第一次發現,原來可以學習看見腦海中的念頭並且去翻轉它,等於就是轉變了世界,對當時的角色來說是一個很深的震撼,於是最初的新時代之旅,剛剛踏上療癒師學習的旅程之後,開始了整整四年的信念拆解。這本書在打破自己許多制約與社會框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對於剛上路探索意識的旅人來說,這本書成為了很棒的敲門磚,是一個協助登山者的拐杖,當第一次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就一直不停地被敲打一些根深蒂固,看似很重要但社會中極少被探索的議題。這段話敲進了當時那個為了愛極度犧牲的自己。


對於這個世界是否真實、對於腦袋能力過於強大需要一個「答案」的角色來說

這本書所提出的功課,很適合哪些想要做作業跟邏輯反轉的人們

如果一下子無法將這個世界當成一場夢,至少可以先從質疑腦海中的訊號開始覺察

透過一念之轉這本書,給當時最初踏上身心靈揚升之旅的書蟲來說,一天天轉念的作業累積也成為了後來得以不解釋的前期作業也說不定

將書中幾個喜歡的段落節錄下來,是當時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提醒。


「爲了得到愛,你會做哪些平時你不願做的事?有個年輕人第一次在女朋友家過夜,她第二天早上爲他準備了她最喜歡的早餐——燕麥粥。他沒提起他討厭燕麥粥,因爲他不希望兩人之間出現不和,尤其是在他們剛剛發生性關係之後。

他沒有質疑過「告訴她眞相會讓她不高興」這個想法。結婚後,她經常做燕麥粥,他也繼續吃著。他想,,果現在承認自己討厭燕麥粥,肯定會讓她更不高興,因爲那表示他長期以來都不誠實。

他寧願繼續吃燕麥粥,也不願面對他認為妻子知道眞相後會對他產生的看法。所以,二十三年後,燕麥粥仍是他常吃的早餐。


你的生命中有這樣的燕麥粥嗎?爲了得到愛,你會做哪些平時你不願意做的事?我向一些朋友提出這個問題,其中一位列出以下清單:

我為他熨襯衫。

我做美味的晚餐,並且假裝我喜歡做。

我假裝無論他說什麼都不會傷到我。

我假裝他說的話讓我比實際感覺到的更難受。

我假裝我總是很在乎他說的話。


列出那些要不是爲了得到愛,你根本不願意做的事,然後想像自己逐項唸給另一半聽,並且問他(她):「這樣做有用嗎?這是你喜歡的嗎?」


「如果你愛我,就會照我的要求去做」 這是真的嗎?一群馬首尾相接地在原野上吃草,輕輕地用尾巴爲彼此拂去臉上的蒼蠅;夜晚來臨時,牠們站著睡覺,把頭放在彼此的肩膀上休息。

平靜地相互回報看起來就是這個樣子,但「文明」的人類卻學會用回報來互相折磨——「如果我爲你做了些什麼,你就欠我人情;如果我給你我的愛,你最好也用愛或某種同等價值的東西來回報我。」


爲了維持這段關係,你在我面前必須小心翼翼,盡量不惹我生氣。愛似乎消失了。它去了哪裡? 透過質疑「如果你愛我,就會照我的要求去做」這個想法,你會找到答案。大部分人從有記憶開始就相信這個想法。


小孩子認爲自己的玩伴應該想要玩他想玩的遊戲,如果對方不願意,他們就會大吵一架,然後兩個人都氣急敗壞地跑去跟大人抱怨:「我不要再跟他當朋友了!」

這個小孩完全表現了「是朋友就該聽我的,做我想做的事」這樣的信念,他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他的父母說他們愛他,而且當他乖乖聽話時,用讚美來獎勵他;當他不順從時,他們就懲罰他。

既然他的父母相信「順從是愛的表現」,他怎麼可能去那些未經質疑、跟需求有關的信念,讓我們開始追求愛與認可。


難怪我們即使贏得某人的愛或認可,那些念頭還是會再次出現。我們還沒學會如何質疑自己想從愛裡得到什麼、質疑自己的信念;我們不知道自己可以只是單純去愛,可以直接說出自己想要的,沒有附帶條件。



從極度被制約的家庭跟修行法門成長的角色來說,或許五雷轟頂都不及描述當時閱讀到此段的心情,對於愛的觀點如此被粉碎,為了得到愛我所付出的實在太多太多,那樣的失衡對照著書中的對比,發現原來我並不是在愛我的伴侶,而是在用各種交易,期待著我想要的,隨著筆記越做越多,不僅僅是愛情,甚至對於上帝對於菩薩與天使,內在也是充斥著非常多的條件交換而從未被覺察。


那樣的頭腦反思,是第一次使自己安靜下來,想要了解自己内在更多信念的契機。




受傷的感覺或任何形式的不舒服,不會是他人造成的。不可能有我之外的人可以傷害我, 只有當我相信了一個充滿壓力的念頭時,我才會受傷。因為相信自己的念頭,我成了那個傷害我的人。

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表示我不必讓他人停止傷害我,我自己就是那個可以不再傷害我的人,這是我做得到的事。


轉念作業讓我們終於可以用簡單的理解來面對自己的念頭。如果出現痛苦、憤怒和挫敗的感覺,我們就知道該做轉念作業了。我們要麼相信自己的想法,要麼就是去質疑它,沒有別的選擇。質疑自己的想法是比較仁慈的路,轉念作業總是會讓我們成為更充滿愛的人。


你能爲自己和他人做的一件最充滿愛的事,便是問自己:「現在這一刻,我在管誰的事?」比方說,「他爲何煩惱是誰的事?」答案顯然是「他的事」。「我感受到什麼、我是否覺得被愛是誰的事?」很明顯地,那是我的事。最深、最全然的愛,是和某人在一起,卻不在心理上干涉對方的事。


他應該做什麼、他一旦了應該有什麼感覺、他應該愛誰、他應該如何看你——這一切都是他的事,不是你的。


了解這一點,當有人默默或大聲地對你說「少管閒事」或「走開」時,你可以把這樣的話視爲 善意的忠告、視爲愛。



每次複習到這個段落時,總讓我聯想起登出鍵這本書裡面關於上「與我無關」的這個練習,在華人教育裡面,尤其如果身為女性總是被教育成要很有禮貌,要很貼心、禮貌、不可以對他人說不才是好人,於是這樣的成長過程也變成我們害怕和他人切割,成為了沒有邊界感的人生。


raw-image


(與我無關的練習類似的延伸閱讀: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當下說不的力量,這本書也是在當時起了一個提醒的作用。當開始對夢中的故事說不,於是也才能開始漸漸拿回自己的力量。)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提醒,是關於為什麼當我們遇到一些悲傷的事情特別容易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總是在管別人的事情,而沒有人和自己在一起,但是自我的陪伴卻是自己的責任。

或許那是第一次角色在認真思考獨立跟成長的議題。在學習揚升之路的這段路上,有一種很大的體會是揚升也是在把力量收回的自我賦權,還是嬰兒的時候總是要外境的父母撫養自己,在練習成熟的過程把這樣接住自己跟撫養自己的能力自我尊重的能力,說不的能力,允許他人做自己的包容,這些點點滴滴都只能靠自己去學習跟成長。


如何放下對外境的抓取,學會有邊界的角色生活,透過閱讀這些書的累積,越能放下夢中的信念自然的願能往夢境外面走。

喜歡書中很多的練習還有很多的章節,是在故事內用善巧的方式扭轉很多根深蒂固的信念,如果有意願練習去看見這些念頭,對於認識集體意識的小我會有很深層的認識。


當你不再相信你對你伴侶的看法,你便回到自己的生命實相裡。從這個堅實的立足之地,你會深深地欣賞他,卻沒有半點想要進入他的私密空間——他的感受生成之處——的衝動,開始全心全意、不求任何回報地愛他。


當你放棄干涉,不再試圖影響並控制他時,你會遇見一個美好得遠超出你所能想像的人。


試圖贏得自己的愛,和尋求他人的愛一樣痛苦,其結果也同樣令人無法滿足。而停止追尋的方法是相同的,當你眞誠地去質疑那些跟你有關、未經檢驗的想法時,愛就發生了。


在每一個針對痛苦關係所做的轉念作業裡——無論是跟你的伴侶、跟你母親,或是跟你同事之間的關係——你總會發現,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了你的壓力,外面那個人不可能是你的問題。


認為「我應該愛自己」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愛。愛是我們的本質,當你在不愛自己的時候認為你應該愛自己,那純粹是妄想。此刻,「我不應該愛自己」這個反轉句是不是更真實?你怎麼知道你不應該愛自己?因為你的確不愛,這就是事實——至少就現在而言。事實不需要尊重靈性觀念。「我應該愛自己」 呃,是在哪個星球上?愛不是一種行為,你不必做任何事來表達愛,當你開始質疑自己的腦袋時,你會發現,只有你那些充滿壓力的念頭可以阻礙你去體驗愛。



在一次次了解現象、解釋跟覺察的道路上,那段剛開始的旅程,是轉念作業的練習在協助角色,打破很多鐵打不動的觀點跟信念。回到夢裡,書中的很多提問語句,至今偶爾在太過入戲的夢裡協助角色轉回空性的大海。



累積了四年的一念之轉筆記,四年當中所有大小事都認認真真的拆解信念

累積了四年的一念之轉筆記,四年當中所有大小事都認認真真的拆解信念

raw-image



角色的好學生屬性,用著無比認真的心情想找到「答案」,或許那次一次深刻的人性探尋,每一次只要生活中有著故事的碰撞,角色都會義無反顧的當日找到時間,提筆反思寫下一個個腦海中的信念。那也是第一次發現,看似險惡的世界,原來是自己内在訊號的照見。



《寫六道題》


1.誰讓你感到憤怒、挫折、迷惑,為什麼?誰激怒了你?他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歡的?

我對 (人名)感到 ,因為

例:我對保羅感到很生氣,因為他不肯聽我說話、不肯定我,我說的事他都要反駁


2.你要他如何改變,你期待他怎麼表現?

我要 (人名)去做

例:我要保羅承認他錯了,並向我道歉


3.他應該(或不應該)做、想、成為或感覺什麼呢?你想給他什麼樣的忠告?

(人名)應該(或不應該)

例:保羅應該照顧好他自己,他不應該老愛跟我爭辯


4.你需要他怎麼做,你才會快樂?

我需要 (人名)去做

例:我需要保羅聽我說話,並尊重我


5.此刻,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呢?請詳細描述一下。

(人名)是

例:保羅不公正、傲慢自大、講話很大聲、不誠實、行事踰矩,而且不關心別人



6.你再也不想跟這個人經歷到什麼事?

我再也不要(經歷到)

例:我再也不要感受到保羅對我的不肯定。我再也不要看到他抽煙,毀掉他的健康



《四句反問》

1.那是真的嗎?

2.你敢肯定那是真的嗎?

3.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你會如何反應呢?

4.沒有那個想法時,你會是怎樣的人呢?



「也不一定。」莫子的聲音如果當時就聽見的話,應該也會顯化出不同的旅途吧。


當年仍在學習內在撫養、學習自我成熟,透過一念之轉跟父母療癒,以為找到了萬靈丹,嘗試著回到0-6歲之間被家庭與社會種下的各種信念,當時還不明白這也是一種入戲,於是那四年日夜不休的,内在像是害怕功德不夠一樣,十分努力的「一念之轉」。


那一場夢,在日日夜夜的累積下,才發現原來每一個生活中的事件,内在有如此多的解釋跟定義。嘗試一次次回到原生家庭療癒尋找答案,一次次從那些生命的碎片裡重新長回自己。

一頁又一頁的筆記當中,累積了許許多多對自己的評判,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裡,總是要先體驗非愛的過程才能找到真愛。或許也是因為徹底的看見內在有如此多尚未癒合的傷口訊號,這些就像是一片一片的鏡子,往後照出了意識之後廣大的空性,「沒有這些對境,很難找到身後的覺察」


當時還不懂得何謂不解釋的旅途,看見覺察就是如實的,勇敢地寫下腦海中的信念,才赫然發現角色是如此評斷著自己

當時還不懂得何謂不解釋的旅途,看見覺察就是如實的,勇敢地寫下腦海中的信念,才赫然發現角色是如此評斷著自己

每寫一篇日記,就是一次對自己的剖析,對自己腦袋中的手術,而且這段路只能自己走過,這時意願就成為了最大的「資糧」

每寫一篇日記,就是一次對自己的剖析,對自己腦袋中的手術,而且這段路只能自己走過,這時意願就成為了最大的「資糧」

當時的字跡,很大程度展現了當時的情緒跟意識狀態,以為「變更好」才是愛自己,才會有人愛,一直都是一種條件交換

當時的字跡,很大程度展現了當時的情緒跟意識狀態,以為「變更好」才是愛自己,才會有人愛,一直都是一種條件交換

唐鳳曾說,心的傷口就是光的入口,當可以直視那些很羞恥的過往再次翻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布施的文章最終來提醒的對象一直都是自己,為自己而寫、為自己而參,那樣的累積總有一天會沁透所有烏雲的吧

唐鳳曾說,心的傷口就是光的入口,當可以直視那些很羞恥的過往再次翻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布施的文章最終來提醒的對象一直都是自己,為自己而寫、為自己而參,那樣的累積總有一天會沁透所有烏雲的吧




於是開始體會,只要不解釋,只要回到空性的家,冰山下的情緒與信念一次次消除,甚至有天能覺察到整個意識的海洋,才發現一日日的累積下重新學會尊重了自己每個腳步

於是開始體會,只要不解釋,只要回到空性的家,冰山下的情緒與信念一次次消除,甚至有天能覺察到整個意識的海洋,才發現一日日的累積下重新學會尊重了自己每個腳步



只是最初的當年,還沒遇到莫法,尚未了解這場夢自己從未離開過家,一念之轉在頭腦的訊號中近近遠遠的探險著。也因為過往憂鬱的痛楚,使自己如燙傷患者急救醫的急迫,在日夜馬不停蹄的速度下逼自己找到個答案來安心。


有時候回頭看見黑歷史,要能不評斷、不解釋,是一種給自己的布施。

當年即使不溫柔,甚至是帶有條件的逼迫自己的練習,但也因為有那樣勇敢往內看噩夢的旅程,那些好黑好痛的信念得已被攤在陽光下,一次次還給虛空。



是的,曾有一段學習顯化的時間裡,無比憎恨自己竟顯化了這樣的苦難人生。為什麼都要用那麼大的戲劇來提醒自己呢?


走了好遠好遠(如果夢裡還有地球距離這件事),即使「一念之轉」只是故事,其實是入戲的練習,即使在最初看見杯子裡有沙,結果起了更多的自我評判,只讓杯子陷入了更多的混濁。但那又如何呢?


一切都是剛剛好,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路。沒有那段迷路,怎麼會更珍惜找到答案的平靜呢。


小我一直都想要成為完人,因為完美才能被愛,才值得迎接豐盛,所以在夢裡的小我,哪肯放下「變更好」的錯覺。

但是那個小我,不也是好好陪伴我們入夢的載具嗎?為什麼要那麼厭惡地想推開這副身體,難道遠去天邊才是一種慈悲嗎?


翻看當時的筆記,回首看見,手中長年緊握的刀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放下,那樣的灑脫多不簡單,

每一個自我苛責的訊號就是劃在心窩上,菩薩說,那並不必要,

面對那個仍在學習走路的孩子,用棍子鞭打並不會使她走的健康、

徹底評判對待那個孩子也並不會帶來幸福,

否認的移開目光也無法忽視內在的情緒,

妳曾認為很骯髒汙臭的泥土,若能使人激起出世的心,於是刀也不用再拿了。



那樣連滾帶爬的過往,就算是場惡夢,是否願意去尊重,因為那小我仍舊有著前進的意願並且紮紮實實的踏步。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苦難,菩薩在空中如是說。



當黑盒子打開之後,看見黴菌在哪裡,不要離開目光,就像帶著刷子輕輕地刷洗,擦乾了就會帶來乾淨的環境一樣。

當時的自己,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盡力去覺照、盡力去學習了,如果重新站在當年的自己面前,妳是否願意多給她一些微笑跟擁抱?


既然已經明白沒有時間與空間,也就沒有所謂的太遲,那聲我願意,哪,不遠的妳是否聽見?


對於當時自我苛責的懺悔,如今已走來溫和的祝願,布施出去地愛逐漸地回流,於是有更多力氣站在一體裡。

此刻手中緊握的舍利陪伴著,看著妳在夢裡已走了好遠好遠。



隨著一次次寫下那些字句,一路沉澱了好多年好多年,遇到了很多溫柔的貴人和書,最後掉入空之後,才明白一切都是剛剛好的存在,才知道怎麼回頭接住那樣看似黑暗的夢。



至今回想起來,那段當時認為簡直致死的傷慟,現在早已模糊遠去。所以現在看起來超級可怕的噩夢,用不解釋的空空蕩蕩,遲早也能化為浪花退回海裡。


謝謝當時的自己,經歷了那麼大的痛苦卻沒有放棄,雖然當年尚未消去救世主的情節想要拯救著自己,親愛的妳,已經開始上路探詢著內心。那樣的勇氣,再也不想去忽略。



這年若說真的打磨出甚麼,就是放下了評判跟鞭子毆打著自己,明白修行並不是種修理。


理解的,外面看似有誰拿著喇叭、拿著鞭子講著可怕的話語,至今依然會因為離電影螢幕太近而入戲,但當年的你也因為不知道怎麼寬恕自己於是也不知道怎麼寬恕她人,妳並不是故意。




現在只想給你一個深刻的擁抱,或許陪伴你哭完,然後輕輕地退回訊號後,看見那搖搖晃晃的黑影,只是一朵快要飄過天邊的烏雲而已。

原來這個遊樂場是自己選擇走進的恐怖屋,但我們為了那些逼真的道具而太過入戲。


我知道你如此害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此生的父母沒有機會教會妳接住那個哭泣的自己,於是這麼多年妳一直好用力逼自己奔跑。


也知道可能是此生尚未有人教過妳,再大的雷雨過後真的也會天晴,執著想改變著天氣並不是最佳的解藥。


我知道的,妳一直希望有人好好承接妳的悲傷跟無力,當時年幼的妳站在那以為母親要離去的公園前只能切斷了自己的感知,獨自一路堅強面對過於巨大的情緒走來,妳一直希望有人陪伴的心缺於是顯化了那樣的伴侶,妳以為總算找到了頭腦心心念念的原因,但也直到今天妳才理解,原來只要再故事退後一點點,妳其實一直圓滿無缺。



很遺憾你曾遭遇過這些惡夢,那一定十分的嚇人跟恐懼,直到清醒過後的現在,才有力氣跟覺察去清晰的看見,當年入戲的你竟只是對著某一個訊號源咆嘯顫抖著,還在鏡子前咬著牙斥責著自己,

看穿那樣的夢,才明白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會想落淚,而淚水化成了綠度母。

妳最終也只是想擁自己入懷,對自己的心疼最終也會化為很柔的風吹起,把那些噩夢遠離。



不怕不怕,有空相陪。

無條件的愛在心頭待了三秒鐘,試著再多一點點變成五分鐘、繼續拉長變成一小時的愛,是的,就只是無條件的定在那裏,多待一點,深刻明白,妳一直都是。



退後一點點,深深呼吸,一次次的故事碰撞中,看著那冰山一次次消失在夢裡。於是一點點確信,這場夢醒來後的安然,是妳最想回去而且一直沒離開過的家鄉。



有沒有一種可能,妳之所以選擇了那麼可怕的夢,只是為了快快清醒?





已經醒了,切莫再忘記。







延伸閱讀:一念之轉系列轉貼文

238會員
109內容數
萬花筒之星KS、城門CP、本命天使惡魔小姐年上組、小魔女亞蘇、京吹明日香織、動物朋友藪包、所有米可創作的百合車文都將收錄此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