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於2023年】范克萊本金獎得主費亞多:音樂是靈魂之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鋼琴家費亞多,即將再度來台。

鋼琴家費亞多,即將再度來台。


 睽違21年,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金獎得主、74歲鋼琴大師弗拉基米爾.費亞多(Vladimir Viardo)在台北舉辦大師班,席間他除了示範演奏,還信手捻來各種音樂小故事,並鼓勵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勇於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想法,「別彈得像是音樂盒一樣精美,這樣沒有靈魂。」 ●音樂如時光、如水流  費亞多師承自俄國鋼琴大師瑙莫夫與瑙莫夫的妻子伊麗娜,是1973年第4屆美國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首位俄國金獎得主,寫下一頁傳奇。現定居於美國,台灣也有許多他在美國教學時的學生。    費亞多表示,回顧他的人生,從小他感覺自己的童年,彷彿比他的一生還要長,「我在5、6歲的時候,對時間的流逝就有很強的感覺,時間像是捧在我手上的水一樣,從指尖中流逝。」 ●外婆天天都打我、督促我練琴  費亞多的母親也是一名歌者,良好的音樂教育正是來自於他的外婆安排,「我的外婆曾因政治入獄,在我6歲時,她從監獄出來,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有很長的灰色頭髮,我可以感受到她堅強的意志力。」  費亞多說,他之所以開始彈鋼琴,也是因為外婆,「她讓我媽媽變成聲樂家之後,接下來就是要讓我也要走音樂的路,我開始每天練4小時的琴。」  費亞多表示,外婆每天都打他、督促他練琴,「我那時天天都在哭,後來成為演奏家之後,每次音樂會前都很痛苦地在準備,外婆也看見了,她跟我說:我很抱歉,讓你6歲那年開始彈琴,我以為那是一個很容易的生涯。」  但費亞多並沒有因為辛苦而放棄他熱愛的音樂,他表示,他的母親因常常在外巡演,他平常不太有機會見到媽媽,「我偶爾見到媽媽時,她還會說:既然你常常哭,那我們就不要彈了好嗎?但我還是想繼續。」 ●音樂是從靈魂而來  費亞多表示,對音樂持之以恆的熱情,他也深受俄國鋼琴大師涅高茲啟發,「曾經有人問過涅高茲,鋼琴的聲音(音樂)是從何而來?當時他第一個直覺反應回答:當然是從聽見的聲響而來。但他很快地就修改答案,他認為『音樂是從靈魂而來』。」  費亞多認為,一個人對音樂的喜愛,不是只有喜愛一件樂器,而是反映了對生命的喜愛。  費亞多表示,他的恩師瑙莫夫對他的影響無法計算,師生二人之間的默契,甚至不需要言語就能意會對方想法,「我在跟瑙莫夫學之前,是先跟他的太太伊麗娜學,當時她就常常告訴我:你實在是太像我先生了。」 ●與恩師瑙莫夫對話如鳥語  後來費亞多成為瑙莫夫的學生,他形容兩人的溝通是用一種「鳥的語言」對話模式,「有次瑙莫夫上大師班,我上去彈布拉姆斯,外面的學生也進來聽。他只要一個動作,一個聲音,我就知道他要做什麼,要怎麼彈,台下目瞪口呆,這種沒辦法解釋的語言,對我而言很有趣,就像沒有人可以解釋愛是什麼一樣。我很高興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1973年費亞多拿下范克萊本大賽金獎後,曾因美蘇政治關係,而有過一段被禁止出俄國的日子,他形容那段日子,「沒有黑魚子醬,還是有黑麵包吃。我只是不能出俄國,但是當時在境內還是有很多音樂會,我也學了很多曲目,我記得我在嚴冬中巡演,水都變成冰了,沒有暖氣,我就拿吹風機往被子吹取暖。」 ●我是冒險型的鋼琴家,沒有黑烏魚子,還有黑麵包  費亞多說,自己比較屬於「冒險型」的鋼琴家,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每個鋼琴家所嚮往演奏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他也是在32歲時才開始學,「我那時每天晚上都有一個噩夢,就是在台上彈拉三的開頭主題,但是每次彈完前面就接不下去了,為了好好睡覺,我只好開始練這首;我每次學一首協奏曲大概三到四周,但是拉三我最後練了三個月才練起來,而且每次上台彈都還是會流汗。」  費亞多表示,樂譜上常常都有新發現,「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有很多我們忘記的事,或是連我們的老師輩都忘記的事,所以要努力去發掘,像是我60歲時才發現梅特涅的譜上有很多過去沒發現的事,但我還是要學。」 ●李希特是我鄰居,他練琴都用計時器  費亞多說,演奏樂器每天都是在跟自己搏鬥,他提及摯友、鋼琴大師李希特,常常也對自己很嚴格,「我跟他很熟,他有一個下西洋棋用的那種計時器,假如每天練4小時琴,他會計算扣掉翻譜、上廁所、停下來忙其他雜事的時間,他發現每次說要練4小時,但是真正彈琴的時間只有3小時,然後他會把缺的時間記下來,再補練回來,最高紀錄他曾欠自己150小時,他也真的又補練回來給自己。」  費亞多表示,這是一個許多古老知識和精華快速消逝的年代,「現在有太多東西變得太表面,像是貝多芬有三種不同的斷音,現在普遍只看得到兩種,海頓、莫札特有很多即興段落可以發揮,但我們可能已經遺忘了,所以我更要自己去發掘和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欣恬的藝文筆記。Artsy Tea Talk
37會員
138內容數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如果你也相信文字報導的力量,歡迎持續關注我的粉專和文字。我會盡我所能地訪問、盡可能地寫,願字裡行間的一切,有天成為你願意一再造訪的天地。
2025/04/25
國光劇團攜手翃舞製作,推出京劇與現代舞跨界新作《精衛》,將於4月26至27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以《山海經》中銜石填海的精衛鳥為靈感,穿越神話與歷史,透過詩歌、戲曲與舞蹈的交融,探索歷史人物汪精衛的詩人靈魂。 《精衛》從神話視角出發,精衛鳥(黃宇琳飾)在海天交界與汪精衛的詩魂相遇。汪精衛(
Thumbnail
2025/04/25
國光劇團攜手翃舞製作,推出京劇與現代舞跨界新作《精衛》,將於4月26至27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以《山海經》中銜石填海的精衛鳥為靈感,穿越神話與歷史,透過詩歌、戲曲與舞蹈的交融,探索歷史人物汪精衛的詩人靈魂。 《精衛》從神話視角出發,精衛鳥(黃宇琳飾)在海天交界與汪精衛的詩魂相遇。汪精衛(
Thumbnail
2025/04/25
導演吳念真「人間條件」系列,幾乎每集都會以一首主題曲貫穿情感核心,《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選用蘇芮的經典名曲《一樣的月光》,今晚在國家戲劇院將會是睽違16年後的首登場,之後要到高雄、台中、台南等地巡迴演出。 在今日下午總彩排記者會上,原卡司黃韻玲、林美秀、
Thumbnail
2025/04/25
導演吳念真「人間條件」系列,幾乎每集都會以一首主題曲貫穿情感核心,《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選用蘇芮的經典名曲《一樣的月光》,今晚在國家戲劇院將會是睽違16年後的首登場,之後要到高雄、台中、台南等地巡迴演出。 在今日下午總彩排記者會上,原卡司黃韻玲、林美秀、
Thumbnail
2025/04/23
在多項國際比賽上表現出眾的新生代鋼琴家劉舒涯(Sophia Liu)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演奏展現純熟的技巧,也流露出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情感,2008年出生、現年16歲的她,像是內在有個老靈魂,對於音樂與人生的思考都很透徹、成熟。從4歲時在日本接觸到琴鍵,到如今的音樂舞台,劉舒涯的音樂旅程
Thumbnail
2025/04/23
在多項國際比賽上表現出眾的新生代鋼琴家劉舒涯(Sophia Liu)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演奏展現純熟的技巧,也流露出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情感,2008年出生、現年16歲的她,像是內在有個老靈魂,對於音樂與人生的思考都很透徹、成熟。從4歲時在日本接觸到琴鍵,到如今的音樂舞台,劉舒涯的音樂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費亞多,上個世代最後的寶鑽,高齡73歲仍然堅持表演。費亞多的靈魂燃燒著濃濃的北國之魂,琴鍵上總有火似地的表現,帶給人們希望之光。今年六月,費亞多將再度來臺。這次場館從誠品升級國家級規格,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音樂廳各有一場獻給臺灣樂迷的獨奏會。
Thumbnail
第20屆法國里爾鋼琴節以「莫札特馬拉松」為主題,閉幕音樂會由鋼琴老將艾馬爾、新秀哈絲姬兒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Adam Laloum、伊莉莎白大賽首獎得主Jonathan Fournel接力演出三首莫札特鋼琴協奏曲,順利落幕。音樂節很特別,三首鋼琴協奏曲是接續演出,沒有安排中場休息,但也不覺得
Thumbnail
第20屆法國里爾鋼琴節以「莫札特馬拉松」為主題,閉幕音樂會由鋼琴老將艾馬爾、新秀哈絲姬兒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Adam Laloum、伊莉莎白大賽首獎得主Jonathan Fournel接力演出三首莫札特鋼琴協奏曲,順利落幕。音樂節很特別,三首鋼琴協奏曲是接續演出,沒有安排中場休息,但也不覺得
Thumbnail
 睽違21年,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金獎得主、74歲鋼琴大師弗拉基米爾.費亞多(Vladimir Viardo)在台北舉辦大師班,席間他除了示範演奏,還信手捻來各種音樂小故事,並鼓勵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勇於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想法,「別彈得像是音樂盒一樣精美,這樣沒有靈魂。」 ●音樂如時光、如水流
Thumbnail
 睽違21年,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金獎得主、74歲鋼琴大師弗拉基米爾.費亞多(Vladimir Viardo)在台北舉辦大師班,席間他除了示範演奏,還信手捻來各種音樂小故事,並鼓勵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勇於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想法,「別彈得像是音樂盒一樣精美,這樣沒有靈魂。」 ●音樂如時光、如水流
Thumbnail
維也納隨想曲出版於1910年,是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Fritz Kreisler最早以自己的名字發表的作品之一。Kreisler以演奏家身分迎來演奏生涯的第一次高峰,但作為作曲家,他大部分的作品卻不用自己的名字發表。該曲透過對小提琴技巧和音樂的巧妙處理,展現出維也納宮廷風情。值得反覆琢磨和聆聽。
Thumbnail
維也納隨想曲出版於1910年,是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Fritz Kreisler最早以自己的名字發表的作品之一。Kreisler以演奏家身分迎來演奏生涯的第一次高峰,但作為作曲家,他大部分的作品卻不用自己的名字發表。該曲透過對小提琴技巧和音樂的巧妙處理,展現出維也納宮廷風情。值得反覆琢磨和聆聽。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