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凱米颱風停止上班上課,趁著早上風雨漸歇來了趟半馬自主訓練。
那種在雨中奔跑的感覺仿若回到小學一年級上體育課,剛下雨時趁著老師還來不及把整班小毛頭趕回教室,死皮賴臉在雨中盡情瀟灑。
不過颱風天還是要留意安全,畢竟颱風假不是假,還是在家跟家人窩在一起吃泡麵才是最幸福的!什麼是指數?
我一直在想,每檔被動型ETF都有所追蹤的指數,但是許多投資人甚至是金融從業人員對於指數是什麼或是為什麼要追蹤指數仍然一隻半解(曾經遇過從業超過20年的資深交易室主管跑來詢問相關議題,當時我的訝異程度絕對不亞於川普認為台灣偷走半導體生意)。
其實一言蔽之:指數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表彰目標市場的每天的價值的變化
例如說元大的0050或是富邦的006208都是追蹤『臺灣50指數』,這條指數所表彰的就是臺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五十大之上市公司的價格變化。
而近期指數也從市值型指數發展到目前帶了一些主動操作意味的Smart Beta指數,例如群益00919所追蹤的『特選臺灣價值高息指數』就是透過篩選因子進行成分股挑選,因此被歸類為Smart Beta指數。
今天我們就細拆『特選臺灣價值高息指數』的指數編製框架,讓大家未來在研究ETF的時候能夠更快掌握指數的核心重點。
參考資料
這邊可以查看特選臺灣價值高息指數指數介紹,完整版的指數編制規則也可以在這邊下載。
這邊可以查看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的基本資料,裡面可以查閱簡單的指數邏輯以及ETF的相關資訊。
先來看看框架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指數編制規則分成幾個區塊
- 採樣母體:定義出指數會從哪個交易所、從市值多少金額以上的標的篩選出備選成分股。
- 流動性篩選:實務上都會設定流動性標準避免選到流動性不佳的標的,一方面考量ETF持股交易的難易,一方面考量流動性差的成分股不足以表彰目標價值。
- 指標篩選:指數編制規則中的核心價值,一條指數如何篩選成分股都寫在這邊,超重要!
- 權重規則:為了避免指數過度的偏向某檔標的,例如0050以及006208持有台積電的權重超過50%,買了這兩檔ETF就等於是花一半的錢買台積電,雖然也確實是表彰了台積電在台股權重,但過度的集中就失去了ETF可以分散持股風險的優次,因此近期推出的指數很多都自帶權重限制。
- 成分股調整規則:一年調整幾次,調整日是哪一天,換股緩衝條件通通寫在這。
再來就進入實戰啦~特選臺灣價值高息指數的指數編制規則,嘔心瀝血精簡版
- 採樣母體:
上市櫃市值前300大
- 流動性篩選:
日平均成交金額指標大於8,000萬,若檔數不足150檔則由日平均成交金額指標由高至低補齊。
- 指標篩選:(最重要但是三行結束)
- 近四季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為正數。
- 排除定期審核生效日前已除息之年配息股票。
- 依照股利率進行排序
- 權重規則
- 使用股利率加權,再依照自由流通股數指標調整權重。
- 成分股權重上下限制為0.5%~10%。
- 有設計「預擬資產管理規模」
- 成分股調整規則:(最不重要但是字最多,不寫這麼多好像很難講明白)
- 成分股調整:每年五月以及十二月換股,審核資料截至 5 月的第 10 個交易日、 11 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關於指數調整的重要時間點可以參考:ETF認真系列:指數調整的重要時間點。
- 換股緩衝:股利率排名在第15名以內之個股優先納入,既有成分股排名在第46名之後則成分股刪除。排名第16至45名視為候選成分股,以既有成分股優先,按排名挑選成分股。
- 權重調整:每年三月及九月調整權重,以二月及八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為審核資料截止日;若於審核資料截止日,任一成分股權重不符合權重上限,超過部分將依成分股權重比例重新分配,並以其後之第七個交易日為審核基準日。
- 定期審核結果,於審核基準日之後,間隔五個交易日後生效。於指數定期審核生效日(含)起設有八個交易日的指數調整過渡期,將定 期審核異動之權重分配在吧個交易日內調整。
一份有充滿數學計算公式,乍看之下有如天書的指數編制規則說穿了重要幾個地方其實也就這樣,重點其實也就一千個字左右。
最重要的指標篩選甚至能夠濃縮成三行結束!過去覺得ETF選股黑箱的投資人看到這邊應該捶心肝。
快速結論:
實際上指數編制規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盡量去勾勒出指數長什麼樣子,並不是什麼黑箱秘密。如果我想用一句話去描述『特選臺灣價值高息指數』長什麼樣子,大概是這樣的:從市值三百大的上市櫃股票篩選出每天成交值超過8000萬的個股,再從這些個股選出近四季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為正數,現金股利最高同時還沒除息的股票。
是不是很簡單啊:)
願天下投資人終成有錢人
By Aj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