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週日工作滿檔,為了週二學校的報告幾天都處在備戰狀態中。


完成報告進度後,晚上還要清潔整理空間迎接週一的課程。


到了傍晚自己的進度有點落後,於是想問太太能否有時間支援。


電話中我自己也沒有說得很清楚,只是問她晚上有沒有空來幫忙?


太太說她跟女兒剛回到家,我的解讀是「沒有想要再出門」。


我回應,我的課業有點多,加上還有空間工作,所以結束可能會很晚(也許已經有一段時間這都是我的日常,可能太太也習以為常)。


接下來繼續完成報告作業時,尤其整個處在認知與理智工作階段,也無暇顧及感受。


完成報告資料時已經八點多,這時開始準備整理教室,似乎放鬆了腦袋,而有機會接觸自己的感受。


清理地板、伴隨著的是吸塵器的嗡嗡聲,這時才感到自己好失落、好疲累、也有些的孤單。


深入這些感受後,覺得自己對太太有情緒,有期待,也有些不滿⋯


繼續手邊的清潔工作,也同時看著這些內在湧現的感受,我並不急著處理它們,也允許它們存在。


嗯~失落很真實、孤獨感很真實、疲累也很真實、不滿也是此刻真實的感受,但是誰要為這些負責呢(準備抓戰犯)?


接下來~發現在不滿中有焦慮,焦慮在說什麼呢?繼續看下去。


喔~焦慮說已經好幾天了,明天一早還要到校,現在工作還沒完成,回家都不知道會幾點⋯


喔~原來心跑到下一刻跟明早去了,趁著發現的間隙,看著這些想法感受,問了一下自己,感受想法是誰的?又是誰需要為它們負責呢?


有了這個停頓,我發現這個提問不需再思考、也不用找誰負責的答案,只要接納自己有這些情緒、想法,允許它繼續在內在流動即可。


當下內心安頓不少,開始能夠全然的與空間跟當下的工作連結。


漸漸的那些感受好像也慢慢散去,隨之的是一種平靜愉悅,腦海中出現在這個空間的很多情景,主要是很多人在這裡學習、成長,也更深的接觸自己。這時感到自己的清潔、準備工作都很有意義。


接下來自己全然享受在那個當下與空間、與自己相處的感覺。


整理完教室,一切就緒後,再回到我的小空間,再檢查自己接下來還未完成的作業,有閱讀要完成的提問,有紙本練習的作業。這時的自己已經沒有焦慮只有享受。


作業交出後,回顧剛剛所經驗的情緒之旅,也能在諸多感受中,持續的前進並完成工作。先給自己送上欣賞,這是真正跟自己貼近的體驗。


捨不得馬上就離開這個平靜又滿足的時刻,於是利用這個時間靜心與晚課。


回到家,看見太太跟扎西,睡得很安穩,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


想起在教室工作時翻騰的感受跟未得到滿足的期待,對比此刻內在的平靜。


在一段關係的開始,我們都希望另一半能夠幸福、平安。但有時內心卻會因為他們正在享受他們的平安時,自己感到不平靜。


而我們在關係中的承諾跟彼此的付出,不就是僅僅希望我們的另一半幸福?


在多了學生這個身份後,太太擔待了許多,我們都還在適應這樣的生活步驟,而我們也都在學習、發現、並且不斷的成長、前進中。

avatar-img
18會員
38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諮商實務課有對高中生輔導的實作,也需要全程錄影接受老師的督導。 課堂上的學習對我來說雖然有些吃力,但我喜歡老師督導的時段。 覺得在督導時老師很像鱷魚🐊或大白鯊🦈,因為一咬著就不會輕易放開,而這個咬住通常別具意義。 在督導過程中老師透過影片觀察我們與個案的應對方式,除了鼓勵、示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從拾課本的生活,總是過得充實,雖還有工作要兼顧,但至少孩子都成年獨立了,也不用太費心。 自己看待時間更加珍貴了,也沒什麼本錢再浪費,只是過去從每週回去探望媽媽,去年九月至今只回去過六次(都數得出來),幾乎假日都有工作或作業需要完成。 清明連假也沒休息,一直到昨天才跟太太利用一早快閃高雄佛
一個亞隆,各自表述,其實,他只是他。 自己很喜歡歐文亞隆,他是美國心理治療界大師級的人物。 日前因為學校的報告,蒐集相關資料時,看到他雖九十幾歲,確還在2024年初再婚的消息。 對岸~這個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也對這位大師多所推崇。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同時,對岸有些社群間引發了諸多
心理系有一堂課需要到某慢性精神障礙機構陪伴病友。 上午到機構的時候被分配到一名男孩,他說自己今年27歲,我想剛好跟我的小兒子一樣大。 男孩一頭短髮,長得酷酷帥帥的,言談中跟我想像的病友印象不太一樣。 聊天中我關心的問到他在機構多久?他回:在這邊三年多,但之前在另一個機構十年左右。
有時在新團體開展的時候,介紹薩提爾模式的自我欣賞跟感謝,都會有學員提出疑惑,也不外乎是這幾點。 什麼都沒做也可以欣賞自己嗎? 做了一些「本來就應該」的事,有需要這樣欣賞自己嗎? 一直自我欣賞會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太自戀、自我了⋯ 我也許無法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但只能從自己過
在諮商實務課有對高中生輔導的實作,也需要全程錄影接受老師的督導。 課堂上的學習對我來說雖然有些吃力,但我喜歡老師督導的時段。 覺得在督導時老師很像鱷魚🐊或大白鯊🦈,因為一咬著就不會輕易放開,而這個咬住通常別具意義。 在督導過程中老師透過影片觀察我們與個案的應對方式,除了鼓勵、示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從拾課本的生活,總是過得充實,雖還有工作要兼顧,但至少孩子都成年獨立了,也不用太費心。 自己看待時間更加珍貴了,也沒什麼本錢再浪費,只是過去從每週回去探望媽媽,去年九月至今只回去過六次(都數得出來),幾乎假日都有工作或作業需要完成。 清明連假也沒休息,一直到昨天才跟太太利用一早快閃高雄佛
一個亞隆,各自表述,其實,他只是他。 自己很喜歡歐文亞隆,他是美國心理治療界大師級的人物。 日前因為學校的報告,蒐集相關資料時,看到他雖九十幾歲,確還在2024年初再婚的消息。 對岸~這個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也對這位大師多所推崇。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同時,對岸有些社群間引發了諸多
心理系有一堂課需要到某慢性精神障礙機構陪伴病友。 上午到機構的時候被分配到一名男孩,他說自己今年27歲,我想剛好跟我的小兒子一樣大。 男孩一頭短髮,長得酷酷帥帥的,言談中跟我想像的病友印象不太一樣。 聊天中我關心的問到他在機構多久?他回:在這邊三年多,但之前在另一個機構十年左右。
有時在新團體開展的時候,介紹薩提爾模式的自我欣賞跟感謝,都會有學員提出疑惑,也不外乎是這幾點。 什麼都沒做也可以欣賞自己嗎? 做了一些「本來就應該」的事,有需要這樣欣賞自己嗎? 一直自我欣賞會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太自戀、自我了⋯ 我也許無法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但只能從自己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無助感,透過敘事增能的對話方式,理解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求。隨著內心的安靜,她開始重視家庭間的愛與連結,意識到即使身處困境,仍然能創造幸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識與相信,從而改變自己的視角與心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在生活的重重挑戰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擾:課業、愛情、家庭、人際、健康、夢想和金錢。生活雖然艱難,但我們一直在努力。祝福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出路並感謝自己的堅持。
閒來無事,思索生活和內心感受,經歷過疲累的工作後,開始關注生活品質和健康,期待一切會好轉,紀錄了22天的離職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工作坊和心理諮商結案的分享。作者透過參加各種活動和課程,感受到身心平靜和活力的回歸,並分享了對情緒的看法和心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充實生活與工作的同時,也感到生活處處都是瑣事和壓力的困擾。作者透過回顧自己的日常生活,表達了對於專注與放鬆之間的掙扎,並反思了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Thumbnail
最近學心理諮商的兒子回家過春假,我興高采烈地分享我在方格子開沙龍的經歷。他倒是不太驚訝,畢竟,在柴米油鹽中哀嘆的媽媽,偶爾也會作困獸之鬥: 自組讀書會,寫寫文章發表在極小眾的領域什麼的。 畢竟是情商比較好的老二,他禮貌性地表達了關注,問我都寫些什麼,是什麼樣的媒體平台? 不是先該關心我的「心路歷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Thumbnail
您好,我是就業輔導員。 我好久沒有打文章了,因為自己的這段時間的情緒管理真的很糟糕,不管是在自己的內心還是工作上,總覺得自己的心靈上面是匱乏的,本想把這些情緒打成文字抒發在這之上,但又怕自己會變成抱怨這種意念...。於是,選擇沉默,不去表示些甚麼想法,可是我現在的文字裡面,也有可能會摻雜一些負面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無助感,透過敘事增能的對話方式,理解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求。隨著內心的安靜,她開始重視家庭間的愛與連結,意識到即使身處困境,仍然能創造幸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識與相信,從而改變自己的視角與心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在生活的重重挑戰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擾:課業、愛情、家庭、人際、健康、夢想和金錢。生活雖然艱難,但我們一直在努力。祝福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出路並感謝自己的堅持。
閒來無事,思索生活和內心感受,經歷過疲累的工作後,開始關注生活品質和健康,期待一切會好轉,紀錄了22天的離職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工作坊和心理諮商結案的分享。作者透過參加各種活動和課程,感受到身心平靜和活力的回歸,並分享了對情緒的看法和心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充實生活與工作的同時,也感到生活處處都是瑣事和壓力的困擾。作者透過回顧自己的日常生活,表達了對於專注與放鬆之間的掙扎,並反思了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Thumbnail
最近學心理諮商的兒子回家過春假,我興高采烈地分享我在方格子開沙龍的經歷。他倒是不太驚訝,畢竟,在柴米油鹽中哀嘆的媽媽,偶爾也會作困獸之鬥: 自組讀書會,寫寫文章發表在極小眾的領域什麼的。 畢竟是情商比較好的老二,他禮貌性地表達了關注,問我都寫些什麼,是什麼樣的媒體平台? 不是先該關心我的「心路歷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Thumbnail
您好,我是就業輔導員。 我好久沒有打文章了,因為自己的這段時間的情緒管理真的很糟糕,不管是在自己的內心還是工作上,總覺得自己的心靈上面是匱乏的,本想把這些情緒打成文字抒發在這之上,但又怕自己會變成抱怨這種意念...。於是,選擇沉默,不去表示些甚麼想法,可是我現在的文字裡面,也有可能會摻雜一些負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