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禿鷹』,反思投資及買房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做生意不是比誰賺得多,要看誰活得長。不要想一步登天,要一步一腳印,穩扎穩打。」--------<繁花 爺叔>


以前看這句話,總是覺得:「胡扯,我年輕氣盛、精通財金知識,憑什麼不能?」但隨著年紀漸長,越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倒不是說真的無法在短期內賺大錢,機會仍然遍地都有。但更難的在於一夕爆富後,如何守住這些財富。

因為一個人的認知實力,決定了他值得匹配多少財富,以及能否守住。

如果在自己尚未擁有相應的實力,那麼就很可能因為後續的誘惑、失誤,反而踏下更大的錯誤,賠上更多的錢。


最近在找書看時無意間找到網路的小說「禿鷹」,看封面以為是單純的言情小說,但看完簡介後,發現角色、故事內容都是跟股票、金融投資有關,有種繁花的既視感,覺得很有趣就來看一下,沒想到一看就停不下來,一口氣用一個下午把 28 章全都看完。


先說結論,很驚訝這部小說可以把金融知識直接無痛融合到言情小說,讀起來很過癮。

.小說以 2018 年中美貿易戰為背景,故事在說以長線、基本面投資為主的台股投資經理人鍾梓軍(男主角)因未婚妻家庭要求要在台北買房,因資金需求要賺快錢,而接受某大集團的私人投資部門挖角高薪挖角,成為了「地下經理人」,代為操盤集團裡一些來路不明的資金,並與專門坑殺散戶的「禿鷹集團」合作,炒股營利。

本來想說賺一波就可以全身而退,但一步錯步步錯。除了開始和未婚妻有爭執外,還和一位富家千金扯上關係,最後面臨一系列的困境抉擇。

小說中的鍾梓軍其實已經是人生勝利組了,原本的管理的基金績效也很好,穩穩的做可能幾年後就財富自由了。真的改變他一生的轉捩點,在於人生的一個抉擇。當剛好需要一筆錢時,而又有一個給高薪、高獎金的集團來挖角,又有誰能忍得住誘惑?

即使他們做的是灰色操作,也就是炒股集團,利用各種內線消息、對敲、超高槓桿等花式操作操作等來炒高目標公司的股價,然後再獲利跑人,留下的就是那些在股市最高點被騙上車的散戶。

例如,小說中的男主角就是透過多個帳戶對敲的方式把某 IPO 股票炒作到天價後拋售並反手做空,最後再在低點時回補,賺得盆滿鉢滿,留下在高點進場的散戶,血虧到家破人亡。

相似的案例,在過去的股票市場中屢見不鮮,對於賠錢的散戶當然是悲劇,但對那些賺到錢的人來說,一旦嚐到了甜頭,即使知道賺的不是乾淨錢,但還回得了頭嗎?

又或者是,想回頭但也無法了。常看很多人操作開著超高槓桿(當然也不乏大神,這邊指以賭徒心態參與市場的人),總想著賭能爆賺一波,他們總是會說:「等我贏完這波,我就會回到長線穩健投資」。然而,一旦賺到後有了信心,又有多少人能抗拒下一次更大的機會?特別是當人們又面臨資金壓力時。

就如小說中後期,男主角鍾梓軍的女友爸爸是某大集團的老闆,並且正準備進行某併購案,而男主角就面臨著是否偷偷竊取內線消息讓炒股集團大賺一筆,以賺取天文數字的豐厚獎金;又或是守住道德底線,擋住財富誘惑堅守愛人?


我覺得這部小說最吸引我的是,除了言情小說該有的愛恨情仇外,更多的是透過男主角的職業生涯,生動書寫了在台股市場廝殺的情節。

舉凡融資、開期貨槓桿、多空操作、內線交易運作、炒股集團的花式操作等等,變成一邊看小說還一邊學金融知識了xd除了股票市場上的廝殺,我覺得台灣房市的議題也很值得深思。故事中的男主角之所以走向歪路,就是因為被未婚妻父母要求要在台北全額買房,但台灣人都知道,台北房價是貴到哭。

以 2023 年的房價所得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來看,台北約 28.7 倍,首爾約 27.7 倍,東京約 12.4 倍、倫敦 16.7 倍、新加坡 15.7 倍、紐約 10 倍,放在全球來看,台北的房價都算是貴的,昂貴程度僅次於對岸的一線城市。

raw-image


華人又秉持著有土斯有財的想法,這就造成了不管房價漲得再兇,台灣家庭還是會希望最終能有自己的房子。然而,站在理財的角度來看,這真的是最優解嗎?

撇除富豪不說,對一般中產家庭來說,想在台北買房都需要動用大筆貸款,而金錢講究的是機會成本,究竟該不該把我們辛苦賺來的錢 All in 到自住房?

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言歸正傳,財富自由是每個人的夢想,而想達到這個目標,投資就是我們這一生必須面對的課題。投資股票、買房、長線投資、短線投資、是否開槓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且各有千秋。


但我想讀完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啟發是,要堅持自己的初衷、多行不義必自斃。

就像<繁花>裡的台詞:「一個人應該有三個錢包,第一個是你實際上有多少錢,第二個是你的信用,人家錢包裡的錢,你可以調動多少,第三個是別人認為你有多少錢。」。

有時看似賺了大筆財富,但失去的卻是永久的信用。而在市場上想生存,比的永遠是誰能活得比較久。好久沒有打那麼長的書評,而且還是看小說xd

但看完這部真的蠻推的,推薦大家想看小說、但又想同時學習金融知識的都可以看看,小說共 28 篇而且是免費的,應該一個下午可以看完當茶餘飯後的點心。


禿鷹小說連結:https://www.kadokado.com.tw/book/31233



146會員
32內容數
半導體、消費產業投資人/分析師/CFA。信奉價值投資,也同時熱愛三國及日本戰國歷史。 FB/IG 粉專: Min 投資說書小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n 投資說書小棧 的其他內容
《時勢》讀書心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類大歷史》 讀書心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影評|從小說到電影:《控制》的侷限性創作|坡上的擬態從小說轉移到電影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侷限性創作」。它得要給出一定的畫面、基調、色調、氣氛、環境變因、人設的具現化。因此多層次的小說想像就會被電影給定調成以一個畫面、一個維度出發的觀點、感受判讀。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電影化的作品為何總是打不中觀影者的喜愛。或許大家都忽略了這是一個很難的工作啊。畢竟小
Thumbnail
avatar
老鳳
2023-12-25
Netflix 獵魔士:從小說到電玩,再到影集的奇幻旅程 🧙🏻⚡️💫獵魔士 (共3季) | 評價 8/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netflix/80189685 在Netflix的海量影集中,"獵魔士"無疑是其中的璀璨明珠。這部改編自Andrzej Sapkowski的奇幻小說系列,並由其衍生的電玩系列,已經在全球吸引
Thumbnail
avatar
awwrated
2023-06-29
從小一開始讀英文小説到三年級納尼亞傳奇第一次上課念繪本給他聽,他一直在旁邊走來走去……這樣也不是辦法,我必須找到他喜歡的書。於是我找了一本他可能會喜歡的書….他居然終於坐在身旁了。
Thumbnail
avatar
英文小說閱讀尚書房
2022-12-18
【職場讀書人選書】從小說的複眼 看見我們假裝看不見的現實—《複眼人》 不論是災難類或「反烏托邦」主題,這類的作品之所以迷人,除了通常具有壯闊、巨觀的場面外,那種建立在已知事實基礎之上,卻明確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機率極低的「安全感」,或許也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玩遊戲一般,是一種體驗,卻不需要因此承擔損失什麼的風險。然而,《複眼人》卻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依舊虛實交錯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2-01-28
建議先從小說看起│喬治歐威爾原作改編電影《1984》喬治歐威爾的小說《1984》膾炙人口,讓許多人看完覺得欲罷不能,想再三閱讀,因此在1980年,由Michael Radford改拍成電影,並且於1984年10月1日上映。
Thumbnail
avatar
英系女生阿德麗塔
2021-05-31
母愛就該無私?照顧小孩就該無微不至到犧牲自己嗎?從小說《沒有鑰匙的夢》釋放被母職神話禁錮的疲憊母親吧!養兒育女的壓力到底有多大?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母親還能算好母親嗎? 把自己還在襁褓中的嬰兒推進男廁,佯裝成寶寶被人拐走的假象,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被誤會成「精神失常」的母親。 到底這位母親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又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行為呢? 2012年日本作家辻村深月在產後寫下《沒有鑰匙的夢》這本以「女性視角
avatar
羽絨
2021-04-05
【顧天晴的小說教學】(二十七)題材:從戀愛告訴你,如何塑造內在衝突   讀大學的時候,曾有個母胎單身的女生問過我一個問題:   「欸欸,會不會因為我這麼吵,所以永遠都交不到男朋友啊?」
avatar
顧天晴
2021-01-03
略論短篇小說(五):突顯與隱藏無論寫故事還是文章,很多朋友都希望讀者能盡量接收最多的信息,那些都是作者心裡很想他們知道的事,而使作品出現問題的,都是這些冗贅的信息。這導致兩個缺點,一是使作品出現不相關的「雜訊」,使讀者難以接收來自故事或文章的清晰而正確的信息;二是作者難於梳理和組織那些「雜訊」,使它們成為多餘的部分,反而使作品的
Thumbnail
avatar
鄭子遴
2020-06-06
【菜鳥談】從小說到電影改編──令人失望的背後,是難以變動的操作?我們現在來做個小實驗:找出一部你超級喜愛、並且曾改編成電影的作品,然後抓出它讓你失望、理應表現出來的精彩章節,動作也好、心理戲也好、一段對話也好,嘗試把它放進電影片段裡──感受到了嗎?它的存在是不是很突兀?
Thumbnail
avatar
Moonrogu
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