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為什麼人總是喜歡比較呢? #知識達點滴 24052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歡迎光臨知識達點滴,打點你大腦的點點滴滴。讓我每天分享近期所學所思所感,用幾分鐘時間,給大腦注入一點營養劑,就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通達事理人情,變得更聰明。


💡 本日新知:人非常喜歡比較,這件事給大腦帶來的感覺等同性愛、金錢、迷幻藥?!

本日推薦:奇斯・裴恩《破梯效應》

本日提問:躺平與比較的人生,你比較喜歡哪一個呢?


人天生喜歡比較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比較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反應。

比贏了自然開心,我們會有一種贏家的優越感,但比輸了呢?那種焦慮感會加倍襲來,偏偏人類有點賤,總喜歡向上攀比,變成有錢的窮人,產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在《破梯效應》這本書中建議,我們要先察覺到自己的比較心態,接納它,而後冷靜下來檢視自己是否陷入不斷向上比較而後挫敗的迴圈。若是發現自己真的有這種狀態,那麼就試著向下比較,看看自己既有的成就與資源。

只有同時掌握自己缺失與擁有部分的人,才能真正踏實的朝自己想要的未來前進。

接著寫下自己最重視的事,非常專注的投入其中,進入心流狀態,享受樂在其中的感覺,漸漸的,你會發現想比較的感覺消失,「比較」這件事變得很不重要。

難道不能不比嗎?

會想寫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看了百靈果對反正我很閒的鍾佳播的訪談。發現他是個非常專注自己喜歡享受之事的人,正如前文所述,因為如此,所以所有比較都不重要了,因為他還有伙伴們真的玩得很開心,而且樂在其中。

另外,他也提到,他不會特別想要跟別人比較,因為心裡就是知道,自己的作品真的非常棒。那種自信與底氣,只有完全投入於自己創作的人能理解。當創作完成的那一刻,它就是完美的,不論別人怎麼說,至少創作的過程與感受已經賦予了這個作品完美所需的一切品質。

那種對自己全然的自信,完全不需要比較。

比較是人之常情,但若是不健康的比較,就得回頭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況。我很能理解比不贏的焦慮感,所以特別嚮往鍾佳播對於社會地位或成就的看淡。

《破梯效應》裡教導我們「正確的比較」,讓我們能不斷進步,打破階梯限制;而鍾佳播的生活態度就是「反正我就做我喜歡開心的事就好」,其他的不必想那麼多。這兩種態度沒有高低之分,全憑個人選擇。

不過兩者有個共通點:當我們每個人花少一點時間觀看別人的生活,而是真正專注於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真的就不會有多餘心力比較了。

看到這裡的你,會比較喜歡哪一種生活態度呢?

今天的知識達點滴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我是在人生這堂課中陪你學習思考成長的好同學Yuni 很高興跟你分享我的課堂筆記 希望能為你帶來一點點正面的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歡迎光臨知識達點滴,打點你大腦的點點滴滴。讓我每天分享近期所學所思所感,用幾分鐘時間,給大腦注入一點營養劑,就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通達事理人情,變得更聰明。 ❓ 本日提問:透過想想自己不想要的後果,恐嚇自己開始行動有效嗎? 今天所閱讀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些破碎,想不出要分享些什麼,於是便想跟大家聊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前幾天好友生日,我要藉助牌卡占卜的力量,才能解救我幾乎要想破頭殼的大腦,決定要送什麼禮物好。雖然感情很好,但並不是會每天膩在一起聊天的關係,看了對話記錄才發現,上次聊天居然已經是一年前。即使如此,這段情誼與送禮傳統對我而言也不是說捨棄就捨棄的……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是由一世紀時的作家普魯塔克提出的形上學悖論。忒修斯雅典國王,也是希臘史詩中著名的英雄之一。其中為人熟知的事蹟便是還在當王子的時候,自告奮勇成為祭品,前往破解怪獸米諾陶洛斯的迷宮,並將之擊殺,從克里特島光榮而歸……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歡迎光臨知識達點滴,打點你大腦的點點滴滴。讓我每天分享近期所學所思所感,用幾分鐘時間,給大腦注入一點營養劑,就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通達事理人情,變得更聰明。 ❓ 本日提問:透過想想自己不想要的後果,恐嚇自己開始行動有效嗎? 今天所閱讀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些破碎,想不出要分享些什麼,於是便想跟大家聊
說起分析心理學,大家可能會想到榮格(Carl Gustav Jung),可能會覺得他的學說充斥著超自然色彩,是偽科學。我們暫且先將這些爭論擱置一旁,不可否認的是:榮格他提出的見解,確實拯救了許多受苦的人的靈魂,而且他的理論,至今仍保有一定影響力。 這看起來很像結語的話只是個引子……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前幾天好友生日,我要藉助牌卡占卜的力量,才能解救我幾乎要想破頭殼的大腦,決定要送什麼禮物好。雖然感情很好,但並不是會每天膩在一起聊天的關係,看了對話記錄才發現,上次聊天居然已經是一年前。即使如此,這段情誼與送禮傳統對我而言也不是說捨棄就捨棄的……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是由一世紀時的作家普魯塔克提出的形上學悖論。忒修斯雅典國王,也是希臘史詩中著名的英雄之一。其中為人熟知的事蹟便是還在當王子的時候,自告奮勇成為祭品,前往破解怪獸米諾陶洛斯的迷宮,並將之擊殺,從克里特島光榮而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生活中,有許多的喜怒哀樂,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事物,有的人我們喜歡,有些人另我們討厭,而且偏偏我們不喜歡的,可能是假裝、是自大、是以老賣、是愛說謊,其實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討厭,因為我們不是那種人,不想成為那種人,所以才會討厭! 我們可能從小到大,在自己心靈最純潔時,遇到不好的大人,給我們不好的印象,
比較的意義是什麼?這世界有人,就存在比較這件事。為了社會的遊戲規則而比較,或為了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比較,人們各司其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專長與性格適合不同的位置,而這所謂的「不同」就是比較出來的。比較沒有不好,世人看待比較的心態負面了才會產生不好的行為和影響。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關於「羨慕」與「忌妒」,無論是大人與小孩,我覺得這都是人生中必學的課題,也是父母應分享給子女的知識、經驗。而為什麼談他,主要也是因為他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正念種子|人比人,害死人❌請別再跟孩子說「你要跟某某人看齊」以及「看看路邊的乞丐,想想我們多幸福」|正向心理學VS.社會比較理論
Thumbnail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當你過於在意與你無關的人事物時,也悄悄的形成了比較狀態。慣性比較,只會讓你更討厭自己。 - 雖然說嫉妒、羨慕是人之常情,但社交媒體會將這種情緒無限放大,什麼異國旅行的風景照、愜意的午茶時光側寫...,日漸沈迷於網路上的虛幻世界,會使你進而與真實世界失去情感連結,也會極度自卑焦慮,對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怎麼辦?有時候人好像會發現自己對一些人有種說不清的不順眼;原初在上一秒只是路人的,下一秒便在內心狠批成了仇人。可以說,這背後是中了比較競爭的局,心生了羨慕嫉妒恨嗎?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在比的究竟是什麼?是誰的妝最自然?誰最會享受生活?誰的文字最深刻?誰最得小動物親近?還是誰最有孩童長輩緣?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生活中,有許多的喜怒哀樂,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事物,有的人我們喜歡,有些人另我們討厭,而且偏偏我們不喜歡的,可能是假裝、是自大、是以老賣、是愛說謊,其實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討厭,因為我們不是那種人,不想成為那種人,所以才會討厭! 我們可能從小到大,在自己心靈最純潔時,遇到不好的大人,給我們不好的印象,
比較的意義是什麼?這世界有人,就存在比較這件事。為了社會的遊戲規則而比較,或為了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比較,人們各司其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專長與性格適合不同的位置,而這所謂的「不同」就是比較出來的。比較沒有不好,世人看待比較的心態負面了才會產生不好的行為和影響。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關於「羨慕」與「忌妒」,無論是大人與小孩,我覺得這都是人生中必學的課題,也是父母應分享給子女的知識、經驗。而為什麼談他,主要也是因為他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正念種子|人比人,害死人❌請別再跟孩子說「你要跟某某人看齊」以及「看看路邊的乞丐,想想我們多幸福」|正向心理學VS.社會比較理論
Thumbnail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當你過於在意與你無關的人事物時,也悄悄的形成了比較狀態。慣性比較,只會讓你更討厭自己。 - 雖然說嫉妒、羨慕是人之常情,但社交媒體會將這種情緒無限放大,什麼異國旅行的風景照、愜意的午茶時光側寫...,日漸沈迷於網路上的虛幻世界,會使你進而與真實世界失去情感連結,也會極度自卑焦慮,對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怎麼辦?有時候人好像會發現自己對一些人有種說不清的不順眼;原初在上一秒只是路人的,下一秒便在內心狠批成了仇人。可以說,這背後是中了比較競爭的局,心生了羨慕嫉妒恨嗎?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在比的究竟是什麼?是誰的妝最自然?誰最會享受生活?誰的文字最深刻?誰最得小動物親近?還是誰最有孩童長輩緣?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