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週記】系列文顧名思義,主要是會紀錄筆者在每週所觀影並有感而發的電影,以簡短文字的形式書寫心得,其中新舊片都會有。而本週電影重點,包括有:著名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經典浪漫電影《四月物語》、由真實命案為故事藍本並橫跨港台攝製的《失路人》,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經典奇幻動畫電影《貓的報恩》。
這根本是暗戀主題兼純愛浪漫類型電影的極致啊!《四月物語》全片長僅有 67 分鐘,劇情也只聚焦於一名來自北海道的鄉村女孩前往大城市東京的大學唸書的各種瑣碎的純樸日常,以及遇到新鮮的人事物,但是本片卻恰巧證明了即便是再簡單普通不過的故事也能拍的非常好看又充滿韻味,只要你懂得好好地說故事,懂得去捕捉賞心悅目又令人觸動的鏡頭。
除此之外,我從來沒想過竟有如此輕盈卻又有力的劇情轉折。特別是看到電影的最後才驚覺發現,原來片中前段的大部分時間,看似節奏緩慢鬆散而悠閒愜意的大學生活情節,實則都有所其呼應與連貫性,也都在為第三幕重頭戲而鋪墊,為最後的情感爆發所醞釀。尤其再配上一氣呵成的結局,進而成功牽動觀眾跟隨著女主的情緒波動泛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漣漪,讓人看得不由自主地感到讚嘆,完全是教科書等級的作品。
總之大推!對我而言,在觀畢《四月物語》當下的最大感受是——實在相見恨晚,原諒我這麼遲才看到它,也彷彿找到了一部最能夠代表我人生的電影,況且它的歲數居然還跟我一樣大,我相信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觀看管道:KKTV
若是光看劇照或海報的話,還一度以為《失路人》會像是《戲夢巴黎》等片般敘述三角戀關係中情愛糾葛的作品。雖說類似兩男一女的主角組合通常多少都有被影響到,甚至直接作為參考的對象,但《失路人》的正片內容卻完全是兩回事。由來自澳門的導演張志威與台灣導演林芷芸共同執導的首部長片《失路人》實際上改編自真人真事,是一門發生於 2016 年在香港荃灣灰窰角街工廈的水泥藏屍案,由於嫌犯們在事發後潛逃到台灣避難而曾轟動港台兩地一時。
同時滿有意思的是,《失路人》並不似過去香港真實奇案片般賣弄色情及血漿為主,而是藉此來譬喻該時代的青年對於人生未來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迷茫感。上一輩大人們建構的社會制度及價值觀所帶來的種種壓力與不公,在如此環境底下成長的年輕一代因心智未成熟而惹是生非,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巧妙地對應了主角群開非法賭場的背景設定和劇情轉折——彷彿人的每一次抉擇都是一場賭注。但平心而論,這部片在劇本的執行力實在是不太理想,其中最令人非解的便是不時刻意塞入充滿戲劇性又可有可無的動作戲碼,以至於不論是作品試圖探討議題的文本深度,抑或是製造緊張刺激的娛樂效果都未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結果電影到頭來陷入兩邊不討好的窘境。
只不過,話雖如此,但無可否認本片在技術層面上的表現仍有不少的可取之處,例如片中既有不少夜景的拍攝,透過技法純熟的光影構圖再搭上綠色調濾鏡的運用,以及利用各種室內場景所營造出封閉狹窄的空間感,在能看出來創作團隊有其巧思的同時,也成功充分展現電影該有的美學質感,以新導演作品來說是較為驚喜的地方,也是《失路人》片中為數不多的亮點。電影的最後更以香港經典搖滾樂團 Beyond 的《誰伴我闖蕩》一曲來收尾,以表達青年主角群仍在人生方向迷失的意境,也算是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當然亦不能不提飾演被害者弟弟的實力演員朱柏康,儘管他的戲份並不多,但每一次出場卻是令人印象深刻。由於該角色天生口吃而不善於言語表達的人設,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僅靠眼神與肢體表演方式來詮釋,可謂異常出色且渾身是戲,堪稱是全片演員中的 MVP。
觀看管道:KKTV
老實說,身為貓奴一名,《貓的報恩》大概是少數讓我無法完全心動的作品。而其中有一大部分原因,正是來自於它的畫風。縱使本片繪本十足的線條筆觸所勾勒出的場景畫面屬實令人賞心悅目,但貓咪與人物的畫風卻始終對不上我個人的口味。
而且不知是何謂緣故,它也跟我們過去所熟悉的吉卜力畫風都相差甚遠,也許是為了有意做出區分(根據官方的說法,《貓的報恩》正是《心之谷》女主月島雫後來所創作出小說故事,所以理應兩者在不同的世界觀),又或者是挑戰新的嘗試(類似於後來展現精湛水墨風技法的《輝耀姬物語》)。但不可否認的是,《貓的報恩》在極其緊湊流暢的劇情發展之下,確實讓人看的很是過癮。又或者,像是片中既荒誕卻搞笑效果十足,又兼具天馬行空且豐富想像力之橋段,都足以引人捧腹大笑而樂開懷。
只不過,儘管《貓的報恩》稱得上符合吉卜力那套不搞續集的原則,可是該片自我複製的痕跡卻是頗顯而易見。其實說它是貓咪精簡版的《千與千尋》,我想一點也不為過。也使得本該是特色而具有代表該工作室的印記,終究成為一把雙刃劍。
總之整體來說,《貓的報恩》不論是娛樂性或創意度,都仍不失為值得一看的輕鬆小品,但綜觀以上種種觀點,它在我個人心中的定位一直都不太高。
觀看管道: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