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說法是自投羅網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日本土派媒體社論《朝野團結爭取參與WHA》,文中有意無意的誤導一九七一年2758號決議之法理意義,刻意切割中華民國與台灣之法關係。該文同時提到,賴總統就職演說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在野黨應該肯定賴總統這一席話,是作為主權國家最基本的道理等。

然誠如FACEBOOK「許慶雄の憲法私塾」所云: 「聯合國2758號決議之後,國際社會已經認定中華民國自1971年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繼承與代表。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國號,至今仍存在聯合國憲章23條裡。美國與國際社會一再警告,台灣繼續維持中華民國體制,中國北京政府就可以主張繼承與代表台灣。美國不斷重新提起2758號決議,目的是喚醒台灣人民必需廢棄中華民國體制,台灣人民不可以自欺欺人,維持中華民國體制,自己號召北京政府併吞台灣!」

也就是說,1971年是決定中華民國法定位的關鍵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是導致中華民國法定位轉變的主要依據。2758號決議是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會議上表決通過,有關「”恢復“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之決議。在此之前,中華民國曾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並且由台灣出發,以全中國代表之身分出席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然自1971年至今,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被北京政府繼承,台灣也未宣布要自中國分離獨立(宣布獨立),因此1971年之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被北京政府繼承,因而淪為一個中國之下的非法政權(地方性事實政府)直到今天,同時也是北京政府可以順理成章併吞台灣的主要依據。

法政乃不同性質之領域,在實際運作上「法理為主導、政治則為輔助方法」,才是正確、正規的基本概念。從「聯合國2758號決議」(法理),可見賴總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政治性說法,一方面是為安撫、欺騙各黨派的台灣人,一方面在國際上則是為避開美、中對峙維持中立,因為承認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其實具有台灣領導人向中國北京投靠之意義。對此台灣本土派團體應該要有正確的認識,有必要採取積極主動的具體行動,論述互不隸屬的意義。

誠如上述,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

總之,台灣人有權利要求所有的政治團體,向2400萬台灣人公開正確的說明「中華民國體制的法定位與真相」。惟有台灣人了解正確的「中華民國體制法定位與真相」之後,才能傳達正確的「台灣獨立建國的必要性」,並取得更多台灣選民的支持。台灣人不能再任由政治人物逃避、欺騙,台灣人民必須在正確認知之前提下,依據國際人權規約「住民自決權」,發動「改變一個中國憲法和外交政策」的全民投票,在符合民主程序的全民投票之後,台灣才能建立國家。

12會員
10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諾魯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個令人驚訝的轉變中,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國——諾魯共和國,決定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關係。這一舉動令人震驚,考慮到諾魯與中華民國長期以來的友好關係。
Thumbnail
avatar
呷新聞 Eat News
2024-01-15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雙重國籍因為柯文哲把中國籍配偶徐春鶯列入不分區立委名單,就算她已經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但要當公職或民代,有一個雙重國籍不得擔任條款,那就造成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算不算雙重國籍?這跟洛基影集的時間悖論一樣精彩喔! 中華民國憲法裡並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增修條文只有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但法律
avatar
Bob Chen
2023-11-02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一這個短篇導讀系列,要講William C. Kirby所著作的《Germany and Republican China》。雖然是老書,但這本講德國與中華民國關係的書,筆者在目前網路上,卻很少有提到,就算提到也多是斷章取義。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二德國陸軍遭到縮編:
凡爾賽條約嚴格限制了德國軍隊的規模,這導致大量的專業軍官被解雇。這有兩個結果,其一是新德國陸軍汰弱留強,組織人力反而得到精實,其二是大量專業軍官失業,亟需找尋可以符合其專業的工作。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 「德國與中華民國」之三Max Bauer簡介:
德軍退役軍官,曾參與一次大戰,在1927年受當時的廣州政府邀請擔任顧問。在中國的幾年,他成為國民黨的經濟顧問,且深受蔣介石本人的信賴,負責在國民政府與德國工業界間牽線,建立起雙邊良好的溝通管道。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 —「德國與中華民國」之四(這一章的細節很多,就不贅述了,只講大的重點。)第四章 國民黨的工業策略:第一部分 :1932年前的工業策略。 混亂與爭執:
總發展綱領,雖然確實是依照孫中山的遺訓處理,但受限客觀的現實問題,並不能盡如人意。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五第五章 新關係:如前幾章所提,德中關係是走走停停,原因相當複雜。所以在1933年,納粹上台掌權後,產生了許多不一樣的變化。第一部分 :納粹的態度。加速軍備化:
希特勒進軍萊因區,宣布德國的再武裝,對中國的直接影響是,大量的軍工產品,跟德軍的擴充相比還是太多了,多出的產品需要有出口....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六第六章:法西斯與新生活運動 此章主要著重在探討,德國與中國關係的文化部分。第一部分 :中國看德國 肯定的態度:
中國普遍的看法是,德國人精神上力求精確,做事有無比的熱忱。穩健且踏實,充滿活力又具被耐心。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七第七章:中國的現代化 此章很多數字跟實行結果,筆者主要講影響狀況跟大致結論,細節不多敘述。 第一部分:雙邊的進出口關係。 1933-1937:
進出口量翻了好幾倍,中國在1937成了德國出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從中國進口的貨物,也相對上升到第三大進口國。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八與結尾第八章:尾聲 此章將總結過去幾章,在1937年中日正式爆發戰爭後,1939歐戰爆發,讓局勢更加複雜,1941年美國參戰,一切都不同了。 第一部分 :中日戰爭爆發。 局勢概觀:日本的勢如破竹,以及蔣介石的精銳中央軍潰敗,使得德國面臨不一樣的遠東關係。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