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動作,從呼吸及胸椎鬆動治療脊椎神經壓迫

四個動作,從呼吸及胸椎鬆動治療脊椎神經壓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優娜說他手麻,MRI顯示頸椎第五到七節空間狹窄,壓迫神經,看過幾個醫師,有的建議開刀,有的說可開可不開,試試保守治療,有共識的是,要千萬小心橫向的外力,避免造成進一步神經的壓迫,可能會有神經損傷。


  • 第一話


身為一個經常在姐家蹭吃蹭喝的物理治療師,當然是義不容辭的出診,也順便再蹭幾杯現磨咖啡(哈)。


第一次出診,疾病還在急性期,左邊頸肩筋膜浮腫,右邊則是保護性的張力過高,僵硬緊繃。

我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先用肌貼舒緩了左側的發炎,再帶幾個的動作讓右邊頸肩放鬆拉伸,結束這一回合。



  • 第二話


「姐,你家有什麼吃的?我忘記吃午餐了XD」

我在捷運上發訊,思忖著等一下優娜做動作時我要來填飽肚子,殊不知後來食物還來不及進肚,就下海示範了好幾次。


第二次出診,褪去急性的反應,我們看見病灶真實的樣貌。


胸椎動度明顯不足,吸氣時胸廓沒有該有的幫浦動作(pump handle)及把手動作(bucket handle),每一次吸氣都會誘發左邊頸肩張力。即使是靜靜地坐著呼吸,每天將近三萬次的吸吐,都在堆疊左邊頸肩肌群的張力(特別是lavetor scapulae & trapes),靜態就可以看到左邊頸肩空間略為縮短,因此讓頸椎的狹窄雪上加霜。

raw-image

相對於頸椎跟腰椎,胸椎動度很少,是不容易鬆動的一段,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動作時提供穩定的力量,但這一點點的動度卻是呼吸時胸廓動作很重要的一環。

這次的治療計畫是增加胸椎動度,讓呼吸回到常軌,減少左側頸肩的張力,先為頸椎撐出空間,但治療步驟要反過來做。


我先讓他抱著枕頭趴著,讓橫膈以上的肋骨、鎖骨、呼吸副肌因為有支撐放鬆,然後請他做腹式呼吸,三次深長的腹式呼吸是一回合,五回合之後,高張的左側頸肩逐漸放鬆,不再張牙舞爪。

然後是橋式,特別專注在脊椎回到地板時的分節動作,脊椎此時是做flexion,在一節節回到地板的同時,一節節打開小面關節,有些人的本體感覺不夠好,做不出分節動作,可以考慮用滾筒或彎板增加感覺輸入,或是利用徒手操作,卡住不該太早降下的腰椎或是骨盆。

raw-image

第三個動作是貓背式,像生氣的貓咪一樣拱背、像伸懶腰的貓咪一樣壓背,因為已經有前兩個動作增加胸椎動度,此時應該要能觀察到完整脊椎的動作,避免頸椎及腰椎的代償。

raw-image


最後是趴姿下做胸椎伸展,前面幾個動作要做到位,最後這個動作才能正確完成,並同時能訓練到肩胛的穩定。

raw-image



跟所有的醫療一樣,動作治療需要審慎的評估,並熟悉每個動作的目的,在執行時則需要仔細觀察是否達到效果以及動作的正確性、動作的順序等,就跟藥物處方一樣,需要精準滴定、缺一不可。

在核心肌群、脊椎動作控制尚未運動正確良好前,都需要一個好的動作教練,建議咨詢物理治療師或是相關醫療專業!


優娜當然還需要持續正確的運動,以維持脊椎運作良好,軟組織平衡,讓脊神經更有餘裕的同時,消除症狀,提高生活品質!

avatar-img
人間。Jacqueline
48會員
138內容數
在心臟復健領域二十年,經常遇見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裡,有真摯的情懷、有勵志的決心、有生死的取捨,不僅療癒人心,更幫助我們在人生每一次的轉折,都能有所借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間。Jacqueline 的其他內容
對於大多數合併肌肉骨骼問題的病患來說,這是個合理的運動處方,循環使用運動器材,並使用健全肌群(右下肢及上肢)為主的運動模式。 但如果是針對小兒麻痹患者,卻需要考慮幾個不同的方向:
門診轉介一位74歲的杯杯上來,兩個月前在台北市某大醫學中心開了主動脈置換手術。 內行人知道,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風險極高的急症,手術複雜度高,沒幾家醫院能開,術後併發症多,對照護團隊是很大的挑戰。 我正要跟他說,他很幸運逃過一劫坐在這裡。沒想到他開始抱怨...
2016年八月,我爸在家裡發作癲癇之前 我對這類需要密集動作復健的病人沒有太具體的概念
孫大偉是知名的廣告教父,因為製作許多膾炙人口的廣告而眾所周知,但是,對我來說,卻是在他成為我們的病人之後,才認識這位充滿創意的頑童。 他在中年之後才開始挑戰鐵人三項,第一年挑戰的時候失敗了,他的同事送他一座無敵鐵金剛的獎盃,上面寫著「銘謝惠顧」。第二年他不甘心重振旗鼓再挑戰一次,卻沒有那麼幸運了。
心臟移植在台灣是一個不容易的手術,除了技術上的難度之外,器官捐贈的風氣式微,大家不喜歡塵世的器官被重複使用。心衰竭的病患需要心臟移植的判決一旦定讞,便進入了漫長的等待
「剛剛護理站打電話來,我們一個舊病友林小姐上周中風,請我們去安排後續的治療⋯」 星期一的憂鬱,跟世間的苦難比起來,顯然是無病呻吟。
對於大多數合併肌肉骨骼問題的病患來說,這是個合理的運動處方,循環使用運動器材,並使用健全肌群(右下肢及上肢)為主的運動模式。 但如果是針對小兒麻痹患者,卻需要考慮幾個不同的方向:
門診轉介一位74歲的杯杯上來,兩個月前在台北市某大醫學中心開了主動脈置換手術。 內行人知道,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風險極高的急症,手術複雜度高,沒幾家醫院能開,術後併發症多,對照護團隊是很大的挑戰。 我正要跟他說,他很幸運逃過一劫坐在這裡。沒想到他開始抱怨...
2016年八月,我爸在家裡發作癲癇之前 我對這類需要密集動作復健的病人沒有太具體的概念
孫大偉是知名的廣告教父,因為製作許多膾炙人口的廣告而眾所周知,但是,對我來說,卻是在他成為我們的病人之後,才認識這位充滿創意的頑童。 他在中年之後才開始挑戰鐵人三項,第一年挑戰的時候失敗了,他的同事送他一座無敵鐵金剛的獎盃,上面寫著「銘謝惠顧」。第二年他不甘心重振旗鼓再挑戰一次,卻沒有那麼幸運了。
心臟移植在台灣是一個不容易的手術,除了技術上的難度之外,器官捐贈的風氣式微,大家不喜歡塵世的器官被重複使用。心衰竭的病患需要心臟移植的判決一旦定讞,便進入了漫長的等待
「剛剛護理站打電話來,我們一個舊病友林小姐上周中風,請我們去安排後續的治療⋯」 星期一的憂鬱,跟世間的苦難比起來,顯然是無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