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獲新生這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心臟移植在台灣是一個不容易的手術,除了技術上的難度之外,器官捐贈的風氣式微,大家不喜歡塵世的器官被重複使用。心衰竭的病患需要心臟移植的判決一旦定讞,便進入了漫長的等待程序,那顆舊的、已經回天乏術的心臟,卑微而奮力地跳動,是為了等待合適的新心臟,終結它不被看好的演出。病人每天慶幸自己睜開眼睛又活過一天的同時,卻矛盾地希望在某處有一個人生命畫下句點。

raw-image

了無生氣的日子會終結在尖銳的電話響起,有一個活生生的心臟跟你配對成功,此時必須在六小時之內回到醫院,手術室團隊已經就緒,迫不急待在你胸前劃一刀,因為在這場戰役裡,時間是最不能妥協的變數。
生命的旋律會在這一天劃一拍休止符,然後進入下一個章節,不管你願不願意,不管你是不是已經在下周約好趕赴一場宴席,都得在無色無味的巨塔內彈奏新生命的第一個章節。

移植後的排斥跟感染是天秤的兩端,必須抑制你的免疫系統,讓它不要攻擊新的心臟,但是在抑制免疫之後,緊接而來的挑戰是細菌無孔不入的感染,當醫療團隊戰戰兢兢地滴定各種藥物,盡可能維持天平的平衡時,那些關於皮膚搔癢、水腫等藥物副作用只能視為必要之惡並束手無策,對你來說卻是再真實也不過的苦難。

好不容易等到配對的心臟、重獲新生的這一天,就像是童話故事裡王子與公主終於幸福快樂地在一起,沸沸揚揚、大肆慶祝。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時候我們也不能預測新生活從哪時候會開始出錯。

raw-image

最近遇到兩個心臟移植術後超過五年的病人,曾經都是重獲新生故事裡的主角。
李先生在十年前換心時,正是意氣風發的不惑之年,在加護病房中醒來時,他老婆欣慰的微笑、他新生之後眼中散發的光芒還歷歷在目,最近再次看到他,中間經過了兩次中風,第二次的中風造成肢體功能不可逆的缺損,他失去了左手左腳的控制,坐進輪椅、穿上成人尿布,同時失去進入社會的能力,當美好遺失,他只能蜷曲在家,想著新生命開始變質的那一天。
我們一直希望他可以振作一些接受訓練,讓目前的活動功能再改善一些,但當他抬起空洞的雙眼,說:「For what?」,我們卻忍不住將眼神避開,試著不去描繪新生命的樣貌。
楊太太說他在六十歲的時候換心,換完之後不再動不動就喘,胸腔裡的心臟終於穩定不再惶惶不安,新的心臟讓她的生命充滿無限可能。然而,七年後,醫師卻是因為她的不活動而會診我們,她說:「我現在偶爾下樓買菜,偶爾開車去基隆...」,她的外勞在一旁搖搖頭,用唇語說阿嬤幾乎不出門。

raw-image

如果新生活不一定如預期的海闊天空,那麼重獲新生是不是還不容錯過?

如果在抵達幸福的終站之前有敗下陣的機會,我們還應該奮力奔跑不放棄嗎?

如果新生命炫彩奪目,該將過去被否定的篇章收藏在哪裡? 過往的努力、曾經的精彩會不會一筆勾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Jacqueline
48會員
138內容數
在心臟復健領域二十年,經常遇見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裡,有真摯的情懷、有勵志的決心、有生死的取捨,不僅療癒人心,更幫助我們在人生每一次的轉折,都能有所借鏡。
人間。Jacqueline的其他內容
2024/12/08
老師是交大退休的英國文學老師,每次治療他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立正站好,然後儘量不要講出拙劣的英文。 一般心臟手術後總是要在加護病房待上幾天,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那段日子總是苦痛沈悶,很多的管線、滴滴答答的儀器、還有隨時有人會從你床邊走過。 老師是我少數見過在那段時間還可以保持優雅的微笑,並隨時隨地表達他
Thumbnail
2024/12/08
老師是交大退休的英國文學老師,每次治療他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立正站好,然後儘量不要講出拙劣的英文。 一般心臟手術後總是要在加護病房待上幾天,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那段日子總是苦痛沈悶,很多的管線、滴滴答答的儀器、還有隨時有人會從你床邊走過。 老師是我少數見過在那段時間還可以保持優雅的微笑,並隨時隨地表達他
Thumbnail
2024/07/05
這個下午 人間各種親情大戲 都在小小的治療室上演
Thumbnail
2024/07/05
這個下午 人間各種親情大戲 都在小小的治療室上演
Thumbnail
2021/03/21
2016年八月,我爸在家裡發作癲癇之前 我對這類需要密集動作復健的病人沒有太具體的概念
Thumbnail
2021/03/21
2016年八月,我爸在家裡發作癲癇之前 我對這類需要密集動作復健的病人沒有太具體的概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聽說有一台器官捐贈,不過要等二判,等通過後,有可能明天進來手術室。」從leader學姊口中聽說。 從學姊口中得知:「聽說病人很年輕,是小腦自發性出血,人是清醒的到急診,照了電腦斷層發現是小腦出血,卻突然意識改變後緊急插管,無瞳孔反射,現在在加護病房。」
Thumbnail
「聽說有一台器官捐贈,不過要等二判,等通過後,有可能明天進來手術室。」從leader學姊口中聽說。 從學姊口中得知:「聽說病人很年輕,是小腦自發性出血,人是清醒的到急診,照了電腦斷層發現是小腦出血,卻突然意識改變後緊急插管,無瞳孔反射,現在在加護病房。」
Thumbnail
我的好朋友給了我很多建議指導我大綱應該如何寫會比較恰當,但我寫這篇文章時,其實我滿腦子都想著希望心臟科醫生看了不要「噹」死我,因為我就是寫一個浪漫罷了,這是一個心臟病患想要追求愛情跟心靈寄託的故事,但他要找的對象卻不是那麼順利,他最後的結局是圓滿成功還是徒增傷悲,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欣賞吧!
Thumbnail
我的好朋友給了我很多建議指導我大綱應該如何寫會比較恰當,但我寫這篇文章時,其實我滿腦子都想著希望心臟科醫生看了不要「噹」死我,因為我就是寫一個浪漫罷了,這是一個心臟病患想要追求愛情跟心靈寄託的故事,但他要找的對象卻不是那麼順利,他最後的結局是圓滿成功還是徒增傷悲,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欣賞吧!
Thumbnail
本來以為是戲劇節目的長度 原來是迷你劇集XD 而且有點類似紀錄片 稍微沉悶一點 不過是很難得的題材! 器官移植或許常常看見 但額外旅程詳細地描述了各個不同視角 以及術後的治療和如何共生共存 是蠻不同的面向👍 還有各種不同立場間的對立 很多時候沒有對錯 就是思考層面不同而已 除了為了將捐贈者和受贈者
Thumbnail
本來以為是戲劇節目的長度 原來是迷你劇集XD 而且有點類似紀錄片 稍微沉悶一點 不過是很難得的題材! 器官移植或許常常看見 但額外旅程詳細地描述了各個不同視角 以及術後的治療和如何共生共存 是蠻不同的面向👍 還有各種不同立場間的對立 很多時候沒有對錯 就是思考層面不同而已 除了為了將捐贈者和受贈者
Thumbnail
雖然,我以前常聽說人要為自己而活,但重生之後的我總覺得村上春樹說得真對:「人無法為自己再生。要為了別人才行。」 想著我愛的人,我要活著,因為活著才能繼續和他們一起繼續生活。這說來滿是對人世間的眷戀,但沒辦法,我只是個凡人,所以,我的想法就只能如同個平凡人那樣平凡,而我也很喜歡像個平凡人這樣生活著。
Thumbnail
雖然,我以前常聽說人要為自己而活,但重生之後的我總覺得村上春樹說得真對:「人無法為自己再生。要為了別人才行。」 想著我愛的人,我要活著,因為活著才能繼續和他們一起繼續生活。這說來滿是對人世間的眷戀,但沒辦法,我只是個凡人,所以,我的想法就只能如同個平凡人那樣平凡,而我也很喜歡像個平凡人這樣生活著。
Thumbnail
我很感謝今年七夕情人節正是我重生後的滿月日,老天爺許我一個浪漫的誓言,興許是巧合,抑或是美好的預言。多年前,我總一直埋怨上天為何總是待我如此不公?讓我在童年老是哭泣,又讓我正值美好青春的年紀驟然知道自己罹病,我曾以為自己是全世界最悲情的人物,卻忘了那份憂傷的情緒是自己對世界關上一道又一道門後的失落。
Thumbnail
我很感謝今年七夕情人節正是我重生後的滿月日,老天爺許我一個浪漫的誓言,興許是巧合,抑或是美好的預言。多年前,我總一直埋怨上天為何總是待我如此不公?讓我在童年老是哭泣,又讓我正值美好青春的年紀驟然知道自己罹病,我曾以為自己是全世界最悲情的人物,卻忘了那份憂傷的情緒是自己對世界關上一道又一道門後的失落。
Thumbnail
因為對器官捐贈這個題材有興趣 所以就想看看 器捐的議題其實還算處理得不錯 真的有更認識一點吧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整齣戲沒有到特別吸引人# 還有一些剪接很亂 沒有特別有感的男女主感情線# 而且就職人劇來說有點太多了! 也沒有很甜蜜 感覺只是為了鋪陳最後女主也有親人過世... 你一定要記住,生死對我們來說
Thumbnail
因為對器官捐贈這個題材有興趣 所以就想看看 器捐的議題其實還算處理得不錯 真的有更認識一點吧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整齣戲沒有到特別吸引人# 還有一些剪接很亂 沒有特別有感的男女主感情線# 而且就職人劇來說有點太多了! 也沒有很甜蜜 感覺只是為了鋪陳最後女主也有親人過世... 你一定要記住,生死對我們來說
Thumbnail
心臟移植在台灣是一個不容易的手術,除了技術上的難度之外,器官捐贈的風氣式微,大家不喜歡塵世的器官被重複使用。心衰竭的病患需要心臟移植的判決一旦定讞,便進入了漫長的等待
Thumbnail
心臟移植在台灣是一個不容易的手術,除了技術上的難度之外,器官捐贈的風氣式微,大家不喜歡塵世的器官被重複使用。心衰竭的病患需要心臟移植的判決一旦定讞,便進入了漫長的等待
Thumbnail
民國92年12月,心臟重建中心迎接第一位病人 至今我不敢老王賣瓜說是台灣第一 只能說如果是我自己的家人朋友需要 我會讓他千山萬水也要到這裡完成重建的路 每年冬季我們總想做些什麼 為這個地方下最完美的
Thumbnail
民國92年12月,心臟重建中心迎接第一位病人 至今我不敢老王賣瓜說是台灣第一 只能說如果是我自己的家人朋友需要 我會讓他千山萬水也要到這裡完成重建的路 每年冬季我們總想做些什麼 為這個地方下最完美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