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看到為角色死亡、影集結束悲傷,是人類正常反應

看劇看到為角色死亡、影集結束悲傷,是人類正常反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1. 一個長壽影劇結束時、或你喜歡的重要角色離開不再出現,你會感到強烈的悲傷難過嗎?這是人類正常反應。
  2. 澳洲有個長壽肥皂劇《鄰居》,從一九八五年上映到二〇二二年,上映超過九千集,在澳洲與英國有廣大的觀眾群。在劇集結束後,心理學家針對1289位忠實觀眾做了一些調查,探討影迷與角色的關係。
  3. 知名的《六人行》影集在二〇〇四年結束時,心理學家也進行過類似研究。雖然未來可以買DVD,也會反覆重播,但觀眾還是會認為「這些角色不會回來了」,彷彿一個時代結束。這種悲傷,稱為「擬社會分手」(parasocial breakup)。
  4. 這些研究認為大致來說,影集或角色的「離去」,對投入感情的觀眾,就好像「失去了一位現實世界的普通朋友」。好比一位你在社交場合說過話、叫得出名字、頗有熟悉感與好感的朋友,突然中風過世,你難免會感到震驚,會難過、感傷一陣子。
  5. 觀眾投注的情感,跟影劇的長度有關。《鄰居》、《六人行》是長壽劇,《冰與火之歌》演了八季,台灣如民視、三立的八點檔長壽劇集也都扣人心弦。
  6. 《鄰居》演了三十七年,很少有觀眾可以從頭看到尾。許多對《鄰居》有感情的觀眾,一星期可能只看一、兩集。所以,讓觀眾隨時從中間看還能接上劇情,也是設計劇本時的重點。
  7. 這些研究認為,「孤獨感」是讓觀眾沉浸在劇情裡的重要原因。陷入孤獨感的人,容易在看劇的過程裡感受到與角色的連結。
  8. 自信心、自我價值感較低、在社會上遭遇較多挫折的人,也可以從影劇裡的正面、成功角色,尋求自我認同的標的。
  9. 在複雜的家庭與人際關係裡受挫的人,也會較容易與影劇裡的角色產生共鳴。
  10. 這些長影劇、肥皂劇的正面社會意義之一,是可以提供日漸疏離的社會大眾與角色的感情連結。缺點是可能會讓需要努力工作、學習、運動、尋求各種正能量的人一直沉浸在影劇裡,變成負面循環。
  11. 看劇的過程裡有可能增加我們「同理」(或說「共情」)的能力,理解角色、感同身受。所以當劇集或角色要結束時,我們也會因此感傷。
  12. 研究也發現,這類對明星、名人、網紅的「擬社會關係」,必須建立在聲音以及影像的反覆刺激上。從「廣播電台」普及,「擬社會關係」就在全世界蔓延,電視台的影像讓名人光環效應更加強化。到了社群網站時代,人人都可以當網紅、成為粉絲投注感情的對象。
  13. 不過,這種單方向的感情連結,有時也會給演員帶來壓力。當演員的公開行為與角色設定差異太大時,粉絲難免會感到內心的矛盾與衝突,這會削弱粉絲對角色的感情連結,也可能會讓演員公開活動的影響力降低。
  14. 所以,偶像團體會限制談戀愛或要求保密,因為她(他)們承載的是----眾多孤單寂寞、或對世界還保有許多想像空間的人的情感與期待啊。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2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在當父母或當阿公阿嬤的人,該如何看待年輕人明明生活富足、資源豐富,陷入壓力、焦慮、憂鬱的比例卻越來越高?
夫妻有個共同帳戶,一起決定家用支出,會比分開支付不同帳單,享有更好的婚姻品質----專家這麼說,你同意嗎?
喜歡打掃的人心情會變好?還是心情好的人會更願意打掃?美國有一家清潔用品公司Clorox,會持續發佈跟清潔打掃有關的調查。雖然不如學術研究嚴謹,但可以鼓勵大家多動手打掃,順便讓身體動動,這些數據還是值得看一下。
現在當父母或當阿公阿嬤的人,該如何看待年輕人明明生活富足、資源豐富,陷入壓力、焦慮、憂鬱的比例卻越來越高?
夫妻有個共同帳戶,一起決定家用支出,會比分開支付不同帳單,享有更好的婚姻品質----專家這麼說,你同意嗎?
喜歡打掃的人心情會變好?還是心情好的人會更願意打掃?美國有一家清潔用品公司Clorox,會持續發佈跟清潔打掃有關的調查。雖然不如學術研究嚴謹,但可以鼓勵大家多動手打掃,順便讓身體動動,這些數據還是值得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