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2224字)
上禮拜六拿暈藥給婆婆吃,
見了她,
她唉聲嘆氣的說:「不想活了。」
原來她照顧公公,讓她覺得心煩及勞累。
公公去年診斷出有失智症(輕微症)目前正在服藥中。
但公公聽了,心中也有不悅,
就對著婆婆說:「就放手讓我去做事情,煮飯、出門,
沒辦法兩個人都一直在一起,而且妳的要求也不要這麼高。」
婆婆也很不悅的回答公公說:「你怎麼這樣子講呢?」
兩個老人又開始鬥嘴。
公婆倆結婚40多年,
而婆婆是個繼母沒有生小孩,
公公的原生4個子女沒有住在一起,
公婆從年輕到老,出國或旅遊,
都是同進同出,婆婆時常說:「兩人就好像連體嬰一樣。」
若是公公獨自出門運動、找朋友吃飯,從年輕時婆婆就有個習慣,
總是會打電話再三叮嚀公公,
走好扶好,不要去危險地方,
不要做一些冒險的事情,
婆婆從以前就把公公當作老爺
或小孩那般照顧。
現在兩老75歲,另一個85歲,
身體及頭腦已經不像年輕那般靈活,
但四肢仍可爬山、出遊,活動自如。
他們的家庭,
公婆一直扮演著嚴父嚴母的角色,
公公的原生子女從小就對父親及繼母,百般畏懼,
自然養成不會表現熱情的態度。
婆婆曾說一句話:
「做父母的,只要有錢,子女自然就會依靠過來。」
公婆年輕時很努力賺錢,
和其他家庭一樣,也會望子成龍,
嚴格要求子女的過程之下,子女們逐漸與長輩有著一道牆,
長大之後,子女們都很上進,
經濟獨立,
各自有家庭及工作忙碌。
這兩年疫情過後,
人與人之間互動相對減少,公婆也拒絕同輩間的聚會,
一手帶大的孫子,也在其他縣市讀書,
於是兩老開始覺得孤單。
前些年公公的原生子女,個個都已經退休,
彼此多了閒暇時間,但也不會因此而增加互動次數,
只是繼續維持從小到大,一直以來的模式,
如此這般而已。
若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公公的子女們,
不需依賴,不必長輩操心,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繼續回應婆婆的話:
「人生漫長,那麼您回想還有什麼事還沒做?還有哪些還沒探索?及體驗?」
婆婆還算開明,呼應她的話,不會生氣,只是連續說:「沒有,只是想要一了百了而已。」
公公搶著回應婆婆的話,就說:
「人不可以有這種想法!人生就是這個樣子,要懂得放手,最後我也只是走了而已呀!」
婆婆說:「你都把事情講得很簡單,遇到事情再來說。」
兩老又開始,你一句我一句的鬥嘴起來。
此時我幫不上什麼忙,只是說:「我有事,要先告辭了。」
過幾天打電話給婆婆,詢問要不要一起和孫子出遊,安排三天兩夜旅行,
她一聽到就說:「好喔,心裡很開心,很期待。」
並且她開始滔滔不絕的分享,前2天和公公坐火車,到了鄉下某個小站,四處走走逛逛⋯⋯。
在我要打這通電話之前,心中早有盤算,
婆婆一定會參加旅遊,而且上週婆婆那種憂鬱情形
瞬間拋到腦後,因為只要是和孫子出門,
就是她喜歡的事。
再說,上週她把媳婦當作垃圾桶,
兩老當著我的面吵一吵把話講開,倒一倒內心的話,
心中應該舒坦許多,之後,兩老再度手牽手,
一起出遊,
事情從以前都是這樣子,
循環著。
也可以猜得到,未來,暑假結束幾個月後,
婆婆可能又要找媳婦,倒垃圾,
訴說她照顧公公的這件事,很累、又疲倦,
這種就好像她被困在人生循環之中。
但是很納悶的是,公公不覺得需要被照顧,覺得婆婆要放手。
然而婆婆覺得公公需要被照顧,
並且老一輩有這麼個觀念,
男主外女主內,老婆打點三餐做家事,
媳婦取進門必須延香火、照顧老人,
養小孩這件事,是養兒防老,子女應該要孝順。
年輕的時候公婆與他的子女相處,
繼母高高在上的赫斥,嚴父採取物理性質的處罰,
為的是要子女聽話及上進,
而做子女的內心是身感恐懼及受傷害,
互動就是如此,
子女長大成人後,
不是任何教育、道德責任,
就要硬性強求子女必須做改變,
其實子女的表現已經是盡力了。
而我這個扮演媳婦的,上班及帶小孩,
又忙著顧好自己虛弱的體質,
所以婆婆曾隨口說:「媳婦都沒有用。」
尚不符合老一輩要求的,傳統完美媳婦,
隨著時間推移及自己的孩子長大,
不再那麼在意公婆所說的話。
因為身處於三明冶夾心的中年人,
仍然在抗爭高通膨,為更長遠生存,努力打拼奮鬥。
婆婆說照顧公公很累的這件事情
此時做子女的出面建議婆婆,
可以申請家服或移工,找人分擔家務事,
請婆婆去探聽同輩的如何辦理申請。
然而申請家護照顧,每個月可能要花上幾萬塊,
那個人可能要住在她們家裡,由她們教導及指揮分擔家務,
這一切就要看婆婆願不願意接受。
另外婆婆憂鬱及頭暈情形,也已經安排專業醫師做相關檢查治療。
醫療的發達,長壽的生命,
而身在此階段的長輩們或
即將步入此階段的中年人們,
未來如何找到出路,是不是可在能力範圍內提前準備及執行,
獨立個體,是否可以獨立生活,擁有這種生活能力。
生活模式,想要照著自己的意思走,
不管處在於哪個年齡層,
都可以試著問自己還有25歲的勇氣嗎?
找尋方法,如此才能真正找到出口,
否則日子循環著,直到身感不適,
永遠不滿意現在活著的樣子
(試著走出自己的生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