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

含有「高齡」共 2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企業職涯導師培訓課程能有效協助傳承企業中高齡人力的再運用及經驗,幫助主管與資深同仁,從當前企業員工面臨的職涯機遇與挑戰,到不同職涯階段的應對,透過深入講解與案例實作,有效激發員工的工作主動性,進一步達成提升員工留任率的目標。   為支持企業單位建立友善員工
Thumbnail
昨天收到書店老闆的「與咖啡有約」邀請信,才驚覺自己跟著這間書店已經快五年了。對我而言,有趣的事往往會逐漸成為習慣,而這種「習慣化的有趣」也讓我在教學中找到許多啟發。 即將開始的113-2學期,我負責的三門課程因應學校經費的調整而有所變動,也因此與好友展開了新的對話,針對不同情境設計出更具彈性的課程
Thumbnail
自2021年元旦以來,連續49個月人口數呈現「生不如死」的狀態。事實上,台灣正面臨少子化、老齡化、人口流失三大問題,這不僅影響勞動市場,也將對社會福利、經濟發展與國家競爭力帶來深遠衝擊。透過國際案例與不同角度的分析,我將從多個層面探討人口困境的可能解決方案。 1. 少子化:生不如死的困境 202
立法院日前由藍委提案老人福利法第22條條文修正草案,主張65歲上長者免健保費,這個法案,令人訝異。看似福利,但將造成醫療體系崩壞、對未來老人更不利。為什麼? 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有何不同? 首先,在討論65歲以上老人是否應免健保費時,需要釐清兩個重要概念: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這兩者在設計
Thumbnail
Kazama-avatar-img
Kazama
2025/02/13
3
回覆
3
回覆
2024年11月,一場連結織品藝術家、攝影師與失智長者的跨世代藝術展覽。展出失智長輩順意阿嬤和鳳鳴阿公的創作,畫作展現了他們在老化過程中豐富的生命樣貌與創作潛能。展覽亮點之一為青銀共創作品「織.記憶的漁網」,藝術家陳彥瑋與南部失智據點長輩共同完成。攝影師林劭謙則記錄下整個活動過程,留下珍貴影像。
Thumbnail
利他與自我成長的交匯點 從小,師長們經常教導我們要多行善事,例如幫助老婆婆過馬路、捐發票,或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些話從許多長輩口中時常聽到,但這些行為究竟能帶來什麼幫助呢? 對我而言,或許有幫助,或許沒有。然而,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些行動能成為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積累底氣的戰績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安立格
2025/01/22
3
回覆
3
回覆
sugar-avatar-img
sugar
2025/01/23
發文者
回覆
回覆
當時他一邊裝袋,一邊回憶的說,「蛋板捲」是日據時代就有的日本食物,發明歷史已不可考,也跟大家熟悉的「厚蛋燒」(厚焼き卵)、「玉子燒」(玉子焼き)。「雞蛋卷是(だし巻き卵)不同,是他在年少時跟一位日本人學的,日本師傅當年只收了三位徒弟,其他兩位都比他年長,如今都已仙逝作古,全台就剩下他獨賣
Thumbnail
本文分享中年子女如何與高齡父母開啟關於身後事的對話,以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文章以自身的經驗出發,說明如何與父母討論身後事安排,例如火葬、土葬等方式,以及喪葬儀式的細節,例如是否需要念經或道士等。文章最後強調與父母深聊的重要性,才能瞭解父母真正的想法,避免日後發生爭執或遺憾。
Thumbnail
身為律師的作者,分享了父親驟逝後,如何以確保母親老年安養為核心,分配遺產的經驗。文中描述了與家人討論遺產分配的過程,並說明如何將房屋、現金、債權和農地分配給母親,以確保其晚年生活無虞。文章以「父母安,始能子女安」為核心價值觀,強調確保父母有足夠的安養費用為處理遺產分配的首要考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