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投機,可能只有一線之隔,你能掌握到未來的資訊,所作的決定,這樣個叫投資,例如TSMC、家登、牧德、鈦昇,你不能掌握未來的資訊,只是一個做夢題材,那個叫做投機。所以同樣的公司,同樣是未發生的事,對某些人來是說是投資,對某些人來說叫投機,差別就在資訊的掌握多寡和資訊的判定而已,判斷正確的就叫先知先覺。
股市中,先知先覺的是贏家,而且是好整以暇的面對股市的波動,巴菲特是這類,才能人家恐懼我貪婪。
後知後覺的就是搶進搶出,輸:贏50%: 50%,忙了半天,也能小賺
不知不覺的就是人來瘋,那個熱門搶那個,也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一隻老鼠,卻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淪為韮菜族,等著被收割。
選股條件中,常常獲利成長比歷年EPS要重要,精元是例子,EPS好,殖利率好,但是沒有什麼想像題材,穩穩的賺,但是股價是一灘死水,不動如山,對想要賺差價的人來說,有如雞肋,但是對只求每年5%殖利率的人來說,這檔是非常好的標的,填息機率高,或許高股息ETF那一天會挑中它,因為除了精元、捷敏KY還能達標,目前已經找不到幾家每年有5%殖利率的公司了。
簡單的說,目前市場看重成長性多於穩定的EPS,也就是未來比過去更重要
只要不是盲從,所有人擇股時的動作,都會看一下過往的獲利紀錄,和股利發放的紀錄、目前的本益比、殖利率,決定要不要投資這檔股票。我是一定會看這些條件的,因為我是以基本面選股的。
但是所有揭露的資訊,你知、我知、有心的人都知道,為什麼股市只有少數的人最後能勝出?
大家都知道的已公佈的獲利訊息,但是每個人有不同的要求標準。
更重要的是對於未來的公司發展的判斷,這個資訊,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知道的人,也不是每個人的判斷都一樣,更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信心或對資訊解讀有同樣的做法,所以投資的策略,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及執行做法。
未發生的事必須時時追蹤檢討,才能修正錯誤,調整判斷,靠的是多閱讀產業發展趨勢,公司法說會,投資研究報告。
有一句話,大家可以想想,如果看好的公司,利多實現時,你不可能有低價可以撿,因為"大家"都知道,只有在公司財報還沒實現預期的利多時,甚至目前財報利空時,你才有便宜價可撿,問題是你知道這利多嗎?你又相信這利多嗎?答案是80%以上的人不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也沒有感覺或不相信,投資還是投機?關鍵在你掌握了多少。
一個公司在確立它的投資價值時,如果掌握到產業趨勢及公司營運狀況在預期的事還沒有發生時,股價往往在低點,此時買進,才能有倍數獲利。這裏強調要已經掌握到獲利預估。因為也有些"做夢"的虛幻的題材,獲利完全未知,卻因題材而飆翻天的,所羅門是例子,機器人、CPO都還很遠,股價已經本益比上百倍。這種是投資還是投機,對我而言,我從各種資訊都估不出來價值,所以我看是投機,遲早要醜媳婦見公婆,財報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映不出股價該有的獲利時,就是怎麼上去'怎麼下來。
當我推薦一些股票時,不要認為我沒有深入查看歷年財報,一般人能看的,我都看到了,我最後決定重押時,一定是我看到了一般人沒有感覺到的訊息,相信我是基本面派的朋友,可能會小買,100%相信我多年的朋友,會充分瞭解我說的,投資的比我還多。當然,所有未發生的事,都有變數,而"時間"往往是是最大的變數,預期時間到了,該發生的利多,卻常常延誤,所有做研發的,都知道Delay 是常常出現的結果,有的人的信心撐不到開花結果,功虧一簣。時時刻刻追蹤自己關心的議題的進度,就能降低風險,我以前的投資,跟一般人一樣'是利多搶進,利空搶出,只是比後知後覺多一點貼近先知先覺,但是現在,我會深入看一下利空或利多跟"預期"的差異,或是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再來做決定,而且經常是反著做,利多時賣股~因為已經在車上等很久了'或是等利空搶進~因為早就知道這利空可能出現,等著投資人殺低撿便宜,以便等待期望的未來利多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