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有感:融入當地主流文化和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知什麼原因?新近叮噹在瀏覽短片的時候,總是出現不少關於香江人移居英倫為主題內容的製作。很多短片製作人更是從離境一刻,便開始記錄自己和家人離鄉別井到異地生活的點點滴滴。

是的,當今資訊非常發達,要記錄自己生活經歷不再是一件難事,所以不少人樂此不疲地公開自己的移民生活,一則為短暫人生留下美善,二則亦可成為別人指路明燈,何樂而不為?倘短片大受歡迎的話,說不定可以借此謀生,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移民生活!

誠然不少移居英倫的香江新移民已經在彼邦生活超過兩年時間,甚或快滿三年了。無獨有偶,很多新移民的短片均在分享和討論如何「融入」西方人的世界。事實上,叮噹無暇觀看所有移居英倫的香江人短片,亦沒有追蹤這些短片製作人,她只是看了標題,點擊一至兩個短片,了解一下就是了。不過大部份短片的內容都是異曲同工,主要是分享新移民所面對的遭遇和衝擊。叮噹作為一個半舊不新的移民,她怎不理解呢?

raw-image

姑勿論人們懷著什麼因由移民他鄉,要適應新生活總是充滿挑戰。先不談人因離開故地而產生的不安情緒,就是身體要適應環境上的各種轉變已經不容易了,更別遑論要「融入」當地主流文化和生活。可惜,大部份移居英倫的香江新移民只關注語言和文化上的適應,完全忽略了身體適應環境的轉變過程。

那一年,叮噹移居花旗剛滿六個月,一位波蘭籍中醫師曾與叮噹分享一段話,她苦口婆心地說,很多移民輕看了身體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大部份人只關注生活上的適應,卻疏忽了照顧身體適應新環境的需要,因為那些看似非常容易適應的項目,例如時差適應、空氣、氣候、食水和食物的轉變等等….. 原來動輒也要經過最少半年時間,身體才勉勉強強適應下來,個别例子有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可完全適應轉變 。

醫師的話深深印在叮噹心裡,故此,她常以此鼓勵自己或身邊的移民朋友,在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情緒變化以外,更要善待身體,不能對自己過份苛求,否則適得其反,更難適應異地生活。

叮噹曾閱讀一些花旗學者對情緒病的研究,其中一個觀點非常有趣。研究指出失業對情緒有非常重大的影響,文章列舉各種失去工作的情況,如被辭退而突然失業、退休失業又或因為移民外地而失業等等…… 人們因著失去工作而產生種種情緒,那一種不安、失落和傷痛原來與失去摯愛親人的悲傷情緒沒有兩樣,意即失去工作有若失去親人一樣叫人傷悲和失望。

不少個案更說明男性因移民而面對工作上的轉變,又或暫時失業,情緒上的衝擊往往比女性大得多。因此新移民單單要照顧身體和情緒上的適應已經不輕易,還要追求「融入」主流西方文化和生活,這未免是對自己要求太苛刻了。

先撇開語言和文化不談,很多移民例子告訴我們,第一代新移民大部份都在原居地生活了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早已建立了一套生活模式。移民他鄉,人們都只是努力在別國生活中重建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於是他鄉遇故知,同聲同氣的人自然會走在一起圍爐取暖,因此不少國家的大城市均建有唐人街、越南城、韓國街、小印度、小意大利和波蘭小社區等等,都是新移民彼此關顧和支援的好例子。

raw-image

好些移民第一代及其年長的子女可能因為語言不通,一生都只在唐人街出沒,屬好屬壞,見仁見智。因為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怕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箇中苦樂,别人實不應強加意見批評。個人認為,在他鄉出生的第二代移民又或是第三代移民才可以稱得上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會,成為土生土長的一員。

raw-image

我們這些第一代移民,充其量做到適應外國生活,知道西方人的風俗習慣,可以不依靠翻譯員去處理銀行事務、醫療計劃、子女教育、税務處理、交通事宜和其他生活需要,算很不錯了,至於能否「融入」西方主流社會,結交西人朋友等等都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也許,香江人習慣了凡事講求效率,事事要快,就是移民他鄉,也要求自己加快適應,儘快「融入」別國生活。老實話,移民生活不上五至十年,稱不上完全適應,如今新移民在大談「融入」,是不是分享得太早呢?況且,「融入」不是指有一份工作、認同别國的文化、食物和風俗,結交幾個西人朋友那麼簡單,它是需要長時間對國家的認同和了解,並且用心關注國家的施政,繼而履行公民的責任。試問這一種深度的「融入」,第一代的移民如何輕易做到?畢竟新移民需要關注的事情太多,有心無力吧?!

撫心自問,叮噹若不是嫁給一個西人,生活上有丈夫的幫助和照顧,她可能還在適應移民的生活也說不定?叮噹既有西人丈夫的指引,事半功倍下,她距離完全「融入」花旗的語言、文化和了解國家的架構、運作和政策尚有很多不足之處,更何況那些赤手空拳的新移民要「融入」西方主流社會,怎可能不是困難重重呢?

現階段,叮噹會勉勵所有新移民不要著急加快適應移民生活的速度,好好正視自己情緒的發展,不要強行抑壓或收藏,只有這樣關注和照料自己的身心靈,人才能慢慢地適應新的生活,然後欣然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空間。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到頭來只會苦了自己和家人,何必呢?

「融入」與否?對於第一代的新移民來說,可能並不太重要,是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叮噹不明白為什麼要有一個沙龍?
11會員
282內容數
歲月中的點點滴滴就是叮噹珍貴的回憶......
2025/03/26
二零二零年一月三十日,香江殖民地宗主國英倫(British)正式脫離歐盟,隨即遇上全球疫病大流行,國內頓時失去大量基層勞動人口,於是有人站在道德諸峰,義正辭嚴建議開放移民政策予合資格持有「英倫國民(海外)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 BNO」護照的香江人......
Thumbnail
2025/03/26
二零二零年一月三十日,香江殖民地宗主國英倫(British)正式脫離歐盟,隨即遇上全球疫病大流行,國內頓時失去大量基層勞動人口,於是有人站在道德諸峰,義正辭嚴建議開放移民政策予合資格持有「英倫國民(海外)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 BNO」護照的香江人......
Thumbnail
2025/02/28
新近叮噹聽到很多關於香江人移居海外的失敗個案,眾多例子都離不開居留資格未獲審批,亦即未能成功獲得合法居住身份。當然人們遇見這些挫折已經很不幸,倘身上盤川又盡,加上不能以合法身份工作的話,那徬徨失措是必然的結果......
Thumbnail
2025/02/28
新近叮噹聽到很多關於香江人移居海外的失敗個案,眾多例子都離不開居留資格未獲審批,亦即未能成功獲得合法居住身份。當然人們遇見這些挫折已經很不幸,倘身上盤川又盡,加上不能以合法身份工作的話,那徬徨失措是必然的結果......
Thumbnail
2024/07/12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2024/07/12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現今可以慢慢大方討論起自己的性向的台灣社會中,那樣壓抑與被排擠而漂泊的人生或許是年輕一輩不容易想像的事,但卻是至今還未能被接納的人,繼續的人生!
Thumbnail
在現今可以慢慢大方討論起自己的性向的台灣社會中,那樣壓抑與被排擠而漂泊的人生或許是年輕一輩不容易想像的事,但卻是至今還未能被接納的人,繼續的人生!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Thumbnail
想跟大家宣布一件小事情,沒什麼特別,但覺得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況也不錯^^
Thumbnail
想跟大家宣布一件小事情,沒什麼特別,但覺得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況也不錯^^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不知什麼原因?新近叮噹在瀏覽短片的時候,總是出現不少關於香江人移居英倫為主題內容的製作。很多短片製作人更是從離境一刻,便開始記錄自己和家人離鄉別井到異地生活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不知什麼原因?新近叮噹在瀏覽短片的時候,總是出現不少關於香江人移居英倫為主題內容的製作。很多短片製作人更是從離境一刻,便開始記錄自己和家人離鄉別井到異地生活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
Thumbnail
對於第一代漂的人,適應了這裡的一切,孩子們說著異鄉的言語,這裡是他们的故鄉但對我們似乎依然是異鄉人。不知不覺几十年過去了,起初憂愁地抱怨,在四季中熬得有抑郁的心情。然而在一個地方住的久一些,连路上的腳印痕跡,街邊的樹一點點長大,更是經歷的人和事都無法磨滅,心被那裡的一切纏裹難以割舍,把他鄉當做故鄉。
Thumbnail
對於第一代漂的人,適應了這裡的一切,孩子們說著異鄉的言語,這裡是他们的故鄉但對我們似乎依然是異鄉人。不知不覺几十年過去了,起初憂愁地抱怨,在四季中熬得有抑郁的心情。然而在一個地方住的久一些,连路上的腳印痕跡,街邊的樹一點點長大,更是經歷的人和事都無法磨滅,心被那裡的一切纏裹難以割舍,把他鄉當做故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