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有感:融入當地主流文化和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知什麼原因?新近叮噹在瀏覽短片的時候,總是出現不少關於香江人移居英倫為主題內容的製作。很多短片製作人更是從離境一刻,便開始記錄自己和家人離鄉別井到異地生活的點點滴滴。

是的,當今資訊非常發達,要記錄自己生活經歷不再是一件難事,所以不少人樂此不疲地公開自己的移民生活,一則為短暫人生留下美善,二則亦可成為別人指路明燈,何樂而不為?倘短片大受歡迎的話,說不定可以借此謀生,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移民生活!

誠然不少移居英倫的香江新移民已經在彼邦生活超過兩年時間,甚或快滿三年了。無獨有偶,很多新移民的短片均在分享和討論如何「融入」西方人的世界。事實上,叮噹無暇觀看所有移居英倫的香江人短片,亦沒有追蹤這些短片製作人,她只是看了標題,點擊一至兩個短片,了解一下就是了。不過大部份短片的內容都是異曲同工,主要是分享新移民所面對的遭遇和衝擊。叮噹作為一個半舊不新的移民,她怎不理解呢?

raw-image

姑勿論人們懷著什麼因由移民他鄉,要適應新生活總是充滿挑戰。先不談人因離開故地而產生的不安情緒,就是身體要適應環境上的各種轉變已經不容易了,更別遑論要「融入」當地主流文化和生活。可惜,大部份移居英倫的香江新移民只關注語言和文化上的適應,完全忽略了身體適應環境的轉變過程。

那一年,叮噹移居花旗剛滿六個月,一位波蘭籍中醫師曾與叮噹分享一段話,她苦口婆心地說,很多移民輕看了身體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大部份人只關注生活上的適應,卻疏忽了照顧身體適應新環境的需要,因為那些看似非常容易適應的項目,例如時差適應、空氣、氣候、食水和食物的轉變等等….. 原來動輒也要經過最少半年時間,身體才勉勉強強適應下來,個别例子有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可完全適應轉變 。

醫師的話深深印在叮噹心裡,故此,她常以此鼓勵自己或身邊的移民朋友,在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情緒變化以外,更要善待身體,不能對自己過份苛求,否則適得其反,更難適應異地生活。

叮噹曾閱讀一些花旗學者對情緒病的研究,其中一個觀點非常有趣。研究指出失業對情緒有非常重大的影響,文章列舉各種失去工作的情況,如被辭退而突然失業、退休失業又或因為移民外地而失業等等…… 人們因著失去工作而產生種種情緒,那一種不安、失落和傷痛原來與失去摯愛親人的悲傷情緒沒有兩樣,意即失去工作有若失去親人一樣叫人傷悲和失望。

不少個案更說明男性因移民而面對工作上的轉變,又或暫時失業,情緒上的衝擊往往比女性大得多。因此新移民單單要照顧身體和情緒上的適應已經不輕易,還要追求「融入」主流西方文化和生活,這未免是對自己要求太苛刻了。

先撇開語言和文化不談,很多移民例子告訴我們,第一代新移民大部份都在原居地生活了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早已建立了一套生活模式。移民他鄉,人們都只是努力在別國生活中重建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於是他鄉遇故知,同聲同氣的人自然會走在一起圍爐取暖,因此不少國家的大城市均建有唐人街、越南城、韓國街、小印度、小意大利和波蘭小社區等等,都是新移民彼此關顧和支援的好例子。

raw-image

好些移民第一代及其年長的子女可能因為語言不通,一生都只在唐人街出沒,屬好屬壞,見仁見智。因為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怕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箇中苦樂,别人實不應強加意見批評。個人認為,在他鄉出生的第二代移民又或是第三代移民才可以稱得上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會,成為土生土長的一員。

raw-image

我們這些第一代移民,充其量做到適應外國生活,知道西方人的風俗習慣,可以不依靠翻譯員去處理銀行事務、醫療計劃、子女教育、税務處理、交通事宜和其他生活需要,算很不錯了,至於能否「融入」西方主流社會,結交西人朋友等等都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也許,香江人習慣了凡事講求效率,事事要快,就是移民他鄉,也要求自己加快適應,儘快「融入」別國生活。老實話,移民生活不上五至十年,稱不上完全適應,如今新移民在大談「融入」,是不是分享得太早呢?況且,「融入」不是指有一份工作、認同别國的文化、食物和風俗,結交幾個西人朋友那麼簡單,它是需要長時間對國家的認同和了解,並且用心關注國家的施政,繼而履行公民的責任。試問這一種深度的「融入」,第一代的移民如何輕易做到?畢竟新移民需要關注的事情太多,有心無力吧?!

撫心自問,叮噹若不是嫁給一個西人,生活上有丈夫的幫助和照顧,她可能還在適應移民的生活也說不定?叮噹既有西人丈夫的指引,事半功倍下,她距離完全「融入」花旗的語言、文化和了解國家的架構、運作和政策尚有很多不足之處,更何況那些赤手空拳的新移民要「融入」西方主流社會,怎可能不是困難重重呢?

現階段,叮噹會勉勵所有新移民不要著急加快適應移民生活的速度,好好正視自己情緒的發展,不要強行抑壓或收藏,只有這樣關注和照料自己的身心靈,人才能慢慢地適應新的生活,然後欣然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空間。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到頭來只會苦了自己和家人,何必呢?

「融入」與否?對於第一代的新移民來說,可能並不太重要,是嗎?

歲月中的點點滴滴就是叮噹珍貴的回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零二三年十月中旬,丈夫請了工人更換陽台及後院的甲板(deck),可惜工人收了工資,卻做不好工作,兩項翻新工程都強差人意,叫人失望不已。半年後,大熊又再聘請工人修補甲板做不好的地方,此外還更換了陽台的幾個重要支柱......
從前人們傳情達意,多以一紙書信來表達心聲。時移世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溝通模式更上一層樓,人們從一通電報進入電話傳情。資訊年代啟動後,電郵瞬間成為人們通話的工具。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電郵又被下載在手提電話裡的應用程式所取代,潮流下,已經很少人兒再以電郵作為溝通媒介了......
親愛的爸爸,叮噹愛你,女兒祝爸爸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英語中有一句話「Each day only comes once in your life」,大意是生命中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活好一天。正因如此,我們不得不珍惜每一天,更不要讓這一天留下遺憾,亦別讓自己有任何後悔......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儘管大多數時事和金融評論員對於「金磚國家(BRICS)」一直嗤之以鼻,認為這些獨裁國家聚在一起建立組織,無非是圍爐取暖,不自量力地夢想取代美元(Dollar )主導世界經濟的地位。人們盡情恥笑一下便夠了,無須過份擔心「金磚國家」可以威脅花旗的盟主地位......
二零二三年十月中旬,丈夫請了工人更換陽台及後院的甲板(deck),可惜工人收了工資,卻做不好工作,兩項翻新工程都強差人意,叫人失望不已。半年後,大熊又再聘請工人修補甲板做不好的地方,此外還更換了陽台的幾個重要支柱......
從前人們傳情達意,多以一紙書信來表達心聲。時移世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溝通模式更上一層樓,人們從一通電報進入電話傳情。資訊年代啟動後,電郵瞬間成為人們通話的工具。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電郵又被下載在手提電話裡的應用程式所取代,潮流下,已經很少人兒再以電郵作為溝通媒介了......
親愛的爸爸,叮噹愛你,女兒祝爸爸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英語中有一句話「Each day only comes once in your life」,大意是生命中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活好一天。正因如此,我們不得不珍惜每一天,更不要讓這一天留下遺憾,亦別讓自己有任何後悔......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儘管大多數時事和金融評論員對於「金磚國家(BRICS)」一直嗤之以鼻,認為這些獨裁國家聚在一起建立組織,無非是圍爐取暖,不自量力地夢想取代美元(Dollar )主導世界經濟的地位。人們盡情恥笑一下便夠了,無須過份擔心「金磚國家」可以威脅花旗的盟主地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