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新刊【香港幻象】⇒ 不忘過去、毋忘自己,活得磊落真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尤其,比起台灣,香港人在逼仄中綻放出俐落的自信,與混搭東西洋時尚的嗅覺,更被留在膠卷上。

本期《釀電影》從「大銀幕上的香港日常,究竟是不是『幻象』?」問起,深入地回顧香港電影,以及創作者/表演者。

開場大專題【我心中的東方淚珠】,瞄準陳果、王家衛、林嶺東、許鞍華四位赫赫有名,各有鮮明風格與主題關懷的導演,深入談他們的創作與香港地景、港人心境、文化與生活場域的相互體現。特別規劃的兩大影星專題,一是永遠為後世所念的倩影張國榮,我們收錄了不受世代藩籬所限的、四位「哥迷」動人的緬懷文字;二是撐起台灣第四台文化的最大功臣周星馳,以活潑的拆解、問答、對話單元,再訪星爺宇宙。

本期還邀請到香港策展人、影評人、導演一起圓桌會談,談出了香港電影追求的終歸是一個「爽」字的颯爽結論;加上各類小單元回顧港片裡的愛情面貌、那些傳唱萬里的電影金曲,以及經典影片裡的其人其事,越是挖掘,越發現我們所聽、所聞、所感懷的香江,是那麽多樣。

本期專題能夠完成,還要特別感謝香港的攝影師/學者/行動藝術家黃宇軒,素未謀面的他一聽聞我們的企畫,便慷慨支援無數幀精彩的照片,連同夥伴「香港遺美/Hong Kong Reminiscence」,助我們築起這本從封底到封面、道地港味十足的新刊。能有一雙(以及參與撰文的好幾雙)在地港人的眼睛相助,讓挑戰這次命題的我們,多了幾分底氣。

《釀電影》vol.16 香港幻象
Lucid Dreams of Hongkongers
2024, Aug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釀電影 vol.16 精彩內容

【All memories are traces of tears|我心中的東方淚珠】

  • 陳果:回望前身的永恆告別/蒲鋒
  • 王家衛:因早預見了離散,所以開到荼糜/馬欣
  • 林嶺東:窺視體制,欲望暴力/譚以諾
  • 許鞍華: 無根可尋,倒退未來/陳穎

【Album|電影 ╳ 城市 ╳ 音樂】

  • 電影圖鑑|夢迴香港:那些被遺忘的戀夢/黃曦
  • 城市圖鑑|街邊印象:我城與香港散步學/黃宇軒
  • 電影音樂清單|銀曲之夜:回首黃金年代的電影歌曲/黃曦

【Interview|人物專訪】

  • 港片不求真實,而是要爽!──港人圓桌 feat. 卓男 ╳ 陳志華 ╳ 黃綺琳 ╳ 張硯拓
  • 看電影的路上──Schoolgirl Byebye/黃曦

【Tribute|張國榮紀念專題】

  • 再見的另一方:想同你唱千千闕歌/黃曦
  • 記得回來,我的神明:喜歡張國榮的 2500 天/曾勻之
  • 從《英雄本色》到《金玉滿堂》:哥哥終歸是老么/陳栢青
  • 從《家有囍事》到《春光乍洩》:假如張國榮是個污名/陳穎

【Special|特別企畫 ╳ 特別收錄】

  • 特別企劃|習得周星馳,人人有功練/葉紹平
  • 特別收錄|周星馳、阿兩和 B 級芭比:時代形變,我不小心洩氣了/黃曦

【Columns|專欄】

  • 經典影評|《手捲煙》:流年似水,情懷再見/15 噸的書
  • 經典影評|香港,千般相思不會錯付:再看《胭脂扣》/曾勻之
  • 在黑盒子上寫字|《大象席地而坐》:生命雖是一片荒原,但所有人都活著/鄧九雲
  • 魔女的條件|凱特布蘭琪──成為一個真正的反派/ab
  • 天清清地靈靈|來搞鬼作怪的!──《殭屍先生》與龍虎武師/洪筱婕
  • 光影與味蕾|在混亂中安靜地、不合時宜:馬欣的香港美學 feat. 硯拓主編/蔡嘉瑋
  • 釀選書|《半蝕》/黃于真

【A Little Talk|編輯室時間】

  • 主編 ╳ 樹洞時間
  • 編輯室 ╳ 悄悄話

❍ 典藏影癡【年費】雜誌方案

NT$1,550,可獲得 4 本釀電影季刊(從最新一期開始,每季各 1 本),和 12 個月線上全站閱讀權限。平均每個月只要 NT$129,就能啜一口電影釀的酒!

or

❍ 典藏影癡【季費】雜誌方案

NT$460,獲得 1 本釀電影季刊,和 3 個月線上全站閱讀權限。平均每個月只要 NT$153,就能啜一口電影釀的酒!

raw-image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還記得去年在國影翻到《釀電影》時,腦中閃過「如果能在這裡工作好像很酷」的念頭,沒想到今年便幸運地碰上實習的職缺,也幸運地能夠順利錄取。回顧這段實習,雖然僅短短的三個多月,但這期間我也觸碰了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對於好奇的「編輯」一職也有了初步的解惑,可以說是心滿意足地從釀電影畢業啦~
跑片人早在各家電影院的後門等著接送大明星,加長禮車是腳踏車一輛,在十幾個鐵盤固定腳踏車後座,下一個換本符號浮上之前,腳踏車沿著台北柏油路面猛力踩著踏板往前輸送,銀色輪軸交錯一如電影放映機吞吐膠片正快轉。——《髒東西》
《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拍下這些生命的電影工作者們,不斷地靠近世界上層層相疊的石頭山,將橫亙在你我之間,屬於家國、歷史、生命、個人的傷痕加以記錄,為的也並不只是記憶,而是揭開一些不該被無視的瘡疤,打開一道生命的縫隙,將一剎的真實永遠保存,望有一日,苦痛能真的成為過去。
三十年前,作家艾倫.萊特曼寫下《愛因斯坦的夢》,為那位上一世紀的人類天才做了三十個「夢」,夢見不同運行規則的時空,及其中人們的心思。那之後,此書的討論度始終不墜;也有越來越多劇作者透過搬弄時間,探索人性可能的角落與極限。也一如《愛因斯坦的夢》,所有這些故事到最後,真正想談的還是我們這只有一次、人人公
無疑地,這是《釀電影》創刊以來,分量最重的一個專題。 今年稍早,當得知國家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在籌備楊德昌大展,我們就知道這期的主題非此不可了。作為一個台灣的影評媒體,楊德昌導演其人其藝,是我們遲早要挑戰的題目;作為一個影迷,本次放映的楊導作品之完整、見世的無數件文物之豐富,都讓這個時機再看
還記得去年在國影翻到《釀電影》時,腦中閃過「如果能在這裡工作好像很酷」的念頭,沒想到今年便幸運地碰上實習的職缺,也幸運地能夠順利錄取。回顧這段實習,雖然僅短短的三個多月,但這期間我也觸碰了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對於好奇的「編輯」一職也有了初步的解惑,可以說是心滿意足地從釀電影畢業啦~
跑片人早在各家電影院的後門等著接送大明星,加長禮車是腳踏車一輛,在十幾個鐵盤固定腳踏車後座,下一個換本符號浮上之前,腳踏車沿著台北柏油路面猛力踩著踏板往前輸送,銀色輪軸交錯一如電影放映機吞吐膠片正快轉。——《髒東西》
《半夢半醒的世界》保留了小野田故事的梗概,卻是用荷索喜愛的「夢路徑(dreaming-tracks)」方式去逼近、還原那些日子。「夢路徑」是荷索喜歡的 Bruce Chatwin 寫澳洲原住民時講的,那裡的人在歌曲裡透露了真正的移動與橫越,由此寫下屬於人的地圖,而夢亦標示著這些軌跡。
拍下這些生命的電影工作者們,不斷地靠近世界上層層相疊的石頭山,將橫亙在你我之間,屬於家國、歷史、生命、個人的傷痕加以記錄,為的也並不只是記憶,而是揭開一些不該被無視的瘡疤,打開一道生命的縫隙,將一剎的真實永遠保存,望有一日,苦痛能真的成為過去。
三十年前,作家艾倫.萊特曼寫下《愛因斯坦的夢》,為那位上一世紀的人類天才做了三十個「夢」,夢見不同運行規則的時空,及其中人們的心思。那之後,此書的討論度始終不墜;也有越來越多劇作者透過搬弄時間,探索人性可能的角落與極限。也一如《愛因斯坦的夢》,所有這些故事到最後,真正想談的還是我們這只有一次、人人公
無疑地,這是《釀電影》創刊以來,分量最重的一個專題。 今年稍早,當得知國家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在籌備楊德昌大展,我們就知道這期的主題非此不可了。作為一個台灣的影評媒體,楊德昌導演其人其藝,是我們遲早要挑戰的題目;作為一個影迷,本次放映的楊導作品之完整、見世的無數件文物之豐富,都讓這個時機再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Thumbnail
近年香港電影人以戲明志似乎已成習慣,但我更樂見《九龍城寨之圍城》這套港產IP改篇商業作能於兩岸三地跑出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對某些電影有感覺,不是因為內容有多吸引人,而是它喚起了腦海中的許多記憶與情感,陰目偵信就是其中之一。 我不知道編劇或導演在思考劇情架構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意圖,但邊看著陰目偵信,我腦海中不斷浮現的,就是這句話:「Hi!香港人,你們還好嗎?」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釀電影想邀請你們一起——寫下你/妳曾經見過的香港,或是帶給你的生命重要轉變的香港電影。 活動即日起至 2024 / 9 / 09,本次獎項共有 3 名,將得到《釀電影》vol.16「香港幻象」雜誌 1 本。
Thumbnail
近年香港電影人以戲明志似乎已成習慣,但我更樂見《九龍城寨之圍城》這套港產IP改篇商業作能於兩岸三地跑出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對某些電影有感覺,不是因為內容有多吸引人,而是它喚起了腦海中的許多記憶與情感,陰目偵信就是其中之一。 我不知道編劇或導演在思考劇情架構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意圖,但邊看著陰目偵信,我腦海中不斷浮現的,就是這句話:「Hi!香港人,你們還好嗎?」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