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曦花苑特別專欄【花間築夢人】:〈 我的花路經營分享 〉(近程策略篇)

寧曦花苑特別專欄【花間築夢人】:〈 我的花路經營分享 〉(近程策略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寧曦花苑特別專欄-【花間築夢人】

撰文︱劉曉燕

(中學教師/
DFA 國際認證花藝師/
寧曦花苑兒少繪本花藝種子教師
HTRC 園藝治療認證
韓國 IFDA 鮮花.不凋花.花束包裝證書)

--♦〈 我的花路經營分享 〉(近程策略篇)♦--

我沒有實體店面和教室,因為還有正職無法全力經營,而店面的成本也是相當驚人。在創業初期,營業額是無法超越店租成本的。但回歸到網路行銷的現實面,就必須大海撒網。網路行銷者往往為流量所苦,我想說的是,不要被流量宰制、限制了我們的想像,甚至動搖自己的經營路線。流量沒有想像中重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做到某種質感高度,去吸引同頻的客人,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碼!以下分享一些行銷的策略。

◇投放廣告

臉書的廣告必須下重本才有明顯效果。我自己無法這樣下廣告,也不想投放鉅額廣告再把成本轉嫁到課費上。所以我廣告下得不算多,但是開課通常會下一點廣告,有得意的作品時也會下一點廣告。下廣告那幾天也會密集發文、在廣告文下的留言貼其他連結(本文貼連結的觸及會比較低),衝高其他貼文的觸及,讓廣告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地緣及曝光

因為沒有自己的教室,一開始我就鎖定文青性格的場域一一咖啡店來上課。很幸運我家隔壁的咖啡店可以讓我免場租、只要點低消就可以用空間。

在咖啡店這樣公開的場所上課,不一定是最合適的,但是有一點廣告效果和詢問度。

身邊的親友也是我經營的客群,一開始一定必須靠熟人訂單。但後來發現有的熟人生意真的不好做,常常是我不開心的來源。因為如此,我更想突破我的客群。

◇打樣品變結緣品

我認識的一位塔羅師姐姐曾經點醒我:花藝教學需要的是在地客,太遠的人其實不太會來上課。所以我一些打樣品都會送咖啡店擺,並加上QR Code,咖啡店的店員也會幫我介紹。

◇實體通路的擴展

因為常常在咖啡店放花,後來總店老闆娘來跟我學花了,也開始我的週花第一筆固定訂單。我的週花努力了快一年才有這筆訂單。週花的打樣很簡單,只要有進花就可以配一套打樣、拍照。週花和拜拜花必須推,因為是固定保底的訂單。

後來總店老闆娘說我可以做花束寄賣,之前我幫忙做佈置的咖啡店也有讓我寄賣,又展開了我另一個行銷通路。

之前我很想去市集,因為條件不符合所以申請不到。後來可以寄賣,其實比市集沒有壓力且有彈性。

◇贊助活動或做愛心

如果時間、體力許可,加上有時候必須消化沒有用完的花,我會在一些場合免費或成本價贊助佈置。除了回饋親友,也是在做行銷,並累積一些作品照。後來有台北的婚佈創業新手,因為看到我的佈置照,而來詢問合作事宜。

我有時候也會贊助捐血活動公益花束。

◇創業心得

我覺得不要過度依賴廣告,應該說行銷應該多角化,去觸及各種潛在的客群。而產品是最佳代言人,產品風格能打到關鍵的客群,才會變成真實的訂單,也通常是長期固定的訂單。所以如何淬鍊屬於自己的產品風格,而不是只用低價吸引短線客,才是經營客群和製造流量的重點。

Ribbon Bunny Fleur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7588627506




avatar-img
寧曦花苑的沙龍
12會員
58內容數
「寧曦花苑」致力於「傳遞花藝美學」,除了與多間國小合作推廣兒童花藝、親子花藝,也長期舉辦DFA、ADFA國際花藝檢定課程,以及CP 值超高的休閒花藝課。近一年來,與鶯歌樂齡學習中心合作,成為樂齡花藝的拓點教室。此外每年還會不定期舉辦花藝沙龍活動,包括主題式花藝創作研習、野外採集花藝創作活動等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寧曦花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有人問我,有什麼人生覺得很珍惜的時光,我可能會提起這段在鶯歌習花的日子。進到教室,放下東西,例行的嚕一下貓。快速轉換的場景,找到生活的喘息空間。學習花藝,讓我覺得很活在當下。起初習花的動機,單純想在展覽或是創作中與自己的陶藝作品互相搭配。沒想到在機緣巧合中,竟在考試的自選作品……
從教學流程的設計來講,阿嬤感覺很懂。引起動機、發展活動、問答法、做中學(不示範)。我們插好之後,阿嬤就開始讚美、各種愛語。即使要指正,阿嬤會點一下、叫我們自己弄,她說自己做才會懂。阿嬤也會很直接說學生插花的缺點,不厭其煩地說。……
每個走創作、創意之路的人,終極目標都是要樹立自己的識別度,如果沒有識別度、被取代性很高,是很容易被淹沒在茫茫市場裡的。而且模仿和複製,本非藝術的本質。
如果有人問我,有什麼人生覺得很珍惜的時光,我可能會提起這段在鶯歌習花的日子。進到教室,放下東西,例行的嚕一下貓。快速轉換的場景,找到生活的喘息空間。學習花藝,讓我覺得很活在當下。起初習花的動機,單純想在展覽或是創作中與自己的陶藝作品互相搭配。沒想到在機緣巧合中,竟在考試的自選作品……
從教學流程的設計來講,阿嬤感覺很懂。引起動機、發展活動、問答法、做中學(不示範)。我們插好之後,阿嬤就開始讚美、各種愛語。即使要指正,阿嬤會點一下、叫我們自己弄,她說自己做才會懂。阿嬤也會很直接說學生插花的缺點,不厭其煩地說。……
每個走創作、創意之路的人,終極目標都是要樹立自己的識別度,如果沒有識別度、被取代性很高,是很容易被淹沒在茫茫市場裡的。而且模仿和複製,本非藝術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