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裡的太陽》新導演奧山大史向觀眾展現了「新事物中的新氣味」,影像裡獨有的清新氣息源自溜冰場上反射的光線,也是男孩凝視著溜冰女孩的視線,炯炯有神好似映射出多種的色彩,對於缺乏運動細胞的小男主角拓也來說,他被小櫻溜冰練習的模樣所吸引。如同課堂上朗誦的字句,該如何在這份新鮮事物中得到幸福?幸運的是荒川老師察覺了拓也羨慕的神情,他決定成為男孩的伯樂,教導拓也走上花式溜冰之路。
電影營造的氛圍極其舒適,身兼攝影師的奧山導演,運用自己學習七年的溜冰經驗,上場跟拍旋轉移動中的男女主角,透過燈光美術創造彷彿在鏡花水月當中的夢幻場景。最令我驚豔的是男主角的選角,飾演拓也的越山敬達,散發笨拙呆萌的氣質,卻有著像照顧小動物般的迷人魅力,相形之下,從日本各地試鏡徵選出的女主角中西希亜良,則較沒有更加出彩的演繹,因此重要的調和工作落在了池松壯亮飾演的荒川老師身上,電影前半段描繪三人相互凝視的狀態,錯過彼此眼神的設計實在耐人尋味,老師看穿了男孩想學花式溜冰的心思,男孩或許是出於愛慕抑或是欣羨著女主角散發的自信與自在,女主角則希望得到老師正面的肯定與回饋。三人因著雙人溜冰檢定有了共同相處的機會,當老師帶著他們到大自然中冰凍的湖面上練習,他們嬉戲打鬧共舞的時光,直到這一刻回想起來,都還是會忍不住嘴角上揚。
從棒球、冰上曲棍球到花式溜冰,拓也接觸的各類運動,在亞洲文化中常被劃分成特定性別才能從事的運動,隨著冬日降下初雪,冰上曲棍球與花式溜冰就此成了男孩和女孩們各自歸屬的運動項目。片中的關鍵轉折處也在於此,小櫻質疑老師為何帶著拓也從事「女生的運動」,並以此攻擊老師的同性性向,孩子們有時口出惡言,看似殘忍直接,卻也顯示當代日本社會依然保守的性別意識,以荒川老師所承受的「心痛」與「離別痛」,讓觀眾意識到該從自身著手,讓性別刻板積累出的厚雪消融。電影結尾處編劇更是畫上了巧妙的一筆,讓這對正在道別的師生在湖畔拋接「棒球」,話語間是如此誠懇,筆者非常鍾意這場戲,讓男性角色回歸外界認定的「男性運動」,意味著他們的人生也不只有單一選項,無論未來拓要想成為溜冰國手或是棒球選手,他無需像母親所言必須「二者擇一」。
溜冰鞋練習久了終究會合腳,一如拓也身上寬大的制服,老師叮囑他很快就會合身了。這無疑呼應了《我心裡的太陽》的主題,從初雪、大雪到湖面結冰,直至融化的過程,這就是「成長」,沒辦法考取雙人檢定考的遺憾,因為春天到來而無法繼續學習溜冰,也不能再追隨荒川老師。更打動我心卻是另一條支線,拓也和朋友如此寶貴的情誼,在他決定好要學習花式溜冰後,他在學校屋頂向好朋友坦白,「加油歐!」朋友爽快地接受並尊重拓也的選擇,甘願成為下一個受氣包守門員,甚至當他見到拓也和小櫻共同完成指定曲的練習時,他在場邊大力地鼓掌給予拓也支持,如此具溫度的角色增添了故事的厚度。
《我心裡的太陽》收集著溜冰場邊的白雪,冰敷著被球餅擊中的「成長痛」,同時也傳遞出包子般燙手的暖意,熱呼呼地直抵觀眾心裡。不擅言語表達的三人都如Humbert Humbert演唱的片尾曲,迴盪在導演心中因而創造出這部作品,片中荒川老師有著一顆老靈魂的設定,開著古董車塞進錄音帶,播放著90年代復古歌曲一邊哼唱,配樂選曲好聽的程度堪比《我的完美日常》。「你會慶幸自己有來到這裡嗎?」荒川老師的戀人如此提問,作為觀眾的我也要如實已答,慶幸自己能在大銀幕上見證這麽可愛脫俗的日式小品,以電影結尾小櫻全神貫注的最後一舞奪走我的目光,倚著他們在凝視中看見那真實的幸福,我也得以勇往直前面對未來。
🎶必聽歌曲:#HumbertHumbert《#ぼくのお日さま 》
🎶延伸聽歌:#鄭宜農 《#太陽 》
▂▂▂▂▂▂▂▂▂▂▂▂▂▂▂▂▂▂▂
台北電影節場次:
06/30 (日)21:00 台北信義威秀十廳
07/01 (一)21:10 台北信義威秀十一廳(得獎作品加映)
目前兩場都還有座位歡迎購票觀賞
▂▂▂▂▂▂▂▂▂▂▂▂▂▂▂▂▂▂▂
#我心裡的太陽 #mysunshine #奧山大史 #池松壯亮 #若葉龍也 #越山敬達 #映画 #坎城影展 #cannesfilmfestival #台北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