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看 Hollywood 電影長大的我,無形之中已內化了三段式電影結構的故事流程。直到進入編劇這個專業後,我才意識到我所看過的 99% 的電影都是按照三段式結構(Three Act Structure)進行的。
儘管許多人批評這種制式化的敘事方法,但我認為所有的故事和電影在某種程度上都遵循類似的結構。同時,我也深知自己還未成為 Quentin Tarantino(昆汀·塔倫蒂諾)、Christopher Nolan(克里斯托弗·諾蘭)這樣的大導演之前,我必須先學會「走路」,再學習如何「跑步」。因此,創作前期我皆遵循架構,並將重心放在「故事內容」上。
本篇電影分析,我將:
- 採用 Three Act Structure 拆解電影的每個轉折點
- 透過 6 個問題,分析主角的歷程
第一部分
三段式結構的示意圖:
三段式結構的基本概念:
將一部電影分成三個部分:
- ACT 1: 建構角色與世界
- ACT 2: 角色面臨困境
- ACT 3: 角色的解決方法與結果
重要轉折點名稱與含義:
- 觸發事件 inciting incidents
- 第一個轉折 1st act turn
- 中間點 Mid Point(俗稱意想不到的轉折)
- 第二個轉折 2nd act turn(俗稱墜落谷底 all is lost)
- 第三個轉折 3rd act turn(俗稱找到解法、得到救贖)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出這些轉折點。
同時必須思考「如果沒有這些轉折點」故事是否能繼續推進?
電影基本設定:
- 電影長度:95 分鐘(非傳統的 120 分鐘,因此時間的區隔也會不一樣)
- 主角:Joy。電影開場 Joy 做旁白 Voiceover (劇本裡 V.O 的代稱),引領觀眾進入她的世界

Inside Out 1 script p.1
拆解電影(以分鐘為單位)
故事開場:介紹 Joy
- 0:00~0:03 介紹 Joy 是誰、從哪裡來、介紹情緒控制台的操作方式

Inside Out 1 script p.1
- 0:03~0:05 介紹其他情緒出場:Fear, Anger, Disgust, Sadness
- 0:05~0:07 介紹 Personlaity 島嶼
觸發事件 inciting incidents: 小女孩搬家
- 0:07 正當 Joy 的自問自答「還有什麼能出錯呢!」時,下一秒就是小女孩獲得搬家的消息

Inside Out 1 script p.11
「搬家」便是整部電影的觸發事件。
觸發事件的設計對於主角來說必須是足以顛覆原本的世界。
- 0:17~0:25 Joy 和其他情緒準備好小女孩的自我介紹,但 Sadness 卻觸碰了記憶,導致小女孩在班上哭出來。形成了第一顆帶有悲傷的 core memory。
第一個轉折 1st act turn:Joy 被抽離主控台
- 0:25 嘗試改變 core memory 的 Joy 卻在拉扯中被吸出情緒控制台。
第一個轉折 1st act turn 通常會把主角帶離目標、或更靠近目標。
在這部電影裡,是帶離目標。
- 0:25~1:00 主角將面臨的兩個阻礙:
- 沒有 Joy 主導的主控台後,小女孩的 personality 島嶼開始崩毀
- 為了回到主控台,不可靠的大象是 Joy 唯一的希望
中間點 Mid Point:小女孩準備離家出走
- 1:00 由 Anger 和其他情緒主導的主控台引導小女孩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她決定離家出走
- 1:00~1:06 小女孩的決定同時也導致 Joy 更加急忙地想盡辦法回到主控台
中間點 Mid Point 通常是給觀眾的意外驚喜、轉折
第二個轉折 2nd act turn:Joy 掉進 memory dump
- 1:06~1:07 欲速則不達,Joy 掉進深淵,她即將消逝
- 1:07~1:12 大象決定犧牲自己,以幫助 Joy
- 1:12~1:18 Joy 了解 Sadness 的重要性,因此帶著他回到主控台
第二個轉折 2nd act turn 通常是讓主角掉入深淵。
在這部電影裡也非常符合字面意思
第三個轉折 3rd act turn:擁抱憂鬱
- 1:18~1:20 Joy 了解小女孩必須擁抱「難過」這項情緒,並成功阻止小女孩離開
- 1:20~ending Joy 學到了寶貴的一課「擁抱情緒,即使他不完美」
第三個轉折 3rd act turn 通常是找到解法、重獲新生
整理:

- 故事開場:介紹 Joy
- 觸發事件 : 小女孩得搬家
- 第一個轉折:Joy 被抽離主控台
- 中間點:小女孩離家出走,所有 Personality 島嶼倒塌
- 第二個轉折:Joy 掉進 memory dump
- 第三個轉折:Joy 決定擁抱 Sadness,使得小女孩得以接受悲傷的自己,並恢復 Personality 島嶼的運作
第二部分:
關於主角的 6 個問題
編劇在下筆寫劇本前,必須清楚了解故事大綱與角色的歷程,而下述的「6 個寫劇本前該問自己的問題」 能夠詳細檢視自己的骨幹是否足夠成熟到能夠開始寫劇本。詳細內容請參閱連結:《寫劇本前該問自己的幾件事》
而我們也可以反向操作,查看該部電影是否滿足 6 個問題:
1. 這是關於誰的故事?
2. 他想要什麼?
3. 為什麼他得不到?
4. 因此他決定做什麼事?
5. 為什麼他的方法沒有用?
6. 結局是什麼?
答案:
這是一個關於 Joy的故事,她是小女孩內心中的情緒,負責小女孩保持愉快的心情。Joy 的願望是讓小女孩永遠快樂。然而,當小女孩搬到一個新的城市後,Sadness 開始接管 Joy 的工作。隨著 Sadness 的影響越來越大,小女孩的情緒變得越來越複雜,Joy 試圖奪回對情緒的控制,然而,在這個過程中,Joy 必須學會接受和理解 Sadness 的重要性,才能幫助小女孩適應新環境。
從回答 6 個問題的答案裡,我們也能看出三段式結構的各個轉折點。
而這就是三段式結構的強大之處:為故事建立骨架。

END
資源分享:
- 完整版電影劇本:Inside Out script pdf file
相關資訊:

Thread 追蹤:
https://www.threads.net/@toveliu_1996

關於綠燈編劇:
「綠燈」(Greenlight) 是美國電影產業中的一個重要術語,表示某項電影已獲得製作公司的批准,正式進入拍攝階段。對於編劇和導演來說,這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綠燈編劇」旨在幫助彼此在電影創作的旅程中走向成功!
關於作者:
26 歲從科技業轉行的編劇家,曾就讀美國南加大電影導演與製作課程,現於墨爾本大學編劇碩士深造說故事的能力。我鑽研人性、自然、與科技的故事概念,並將其寫成電影及電視劇本。
Tove Liu is a screenwrit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A. Coming from a tech background, Tove's works explore the intersections of humanity, nature, and technology.
Thread 追蹤:https://www.threads.net/@toveliu_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