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和李偉的投資理念碰撞,不僅在於回報率的差異,更在於對風險的認知和管理。張明是一位忠實的指數化投資者,他堅信市場指數型ETF和債券的組合是最穩健的投資方式。這種9比1的配置,讓他在享受市場長期增長的同時,也能在波動中保持穩定。
另一方面,李偉則大膽地利用槓桿策略,借貸資金購買高股息股票,再將股息收入用來支付貸款利息和再投資,從而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年化22%的驚人回報。對於李偉來說,風險管理就是精明選擇標的和適當風控,他認為這樣的投資方式相對安全且高效。
兩人的投資策略在一次投資論壇的聚會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指數投資對決高股息套利,投資理念的碰撞,誰將最終勝出?不懂風險的是誰?來討論這個故事。
最近有朋友跟我聊天說這個借錢投資,總覺得2008年這種股市大跌、金融海嘯可能會再來一次,而且怕失業、系統性下跌。奇怪,你都可以想到,應該就要去思考怎麼去避免。
其實很單純,假設你今天手上有100塊,額外借個20塊,其實基本上是活化資產、善用資源。不做這件事情,原則上就是讓自己手上的錢不斷被通膨吃掉。但是若好好的去運用,就有機會可以讓你的資產滾出更多資產。你借的少,原則上就算是下跌也不會導致你破產,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投資本來就是一個有風險的事情,重點不是風險,重點是你要知道控制風險。我們出門都有可能被車撞,所以不出門,那基本上就是本末倒置。股息cover貸款的利息不足,你有其他現金流來補,例如,像薪資,或是有租收入之類的,有的話就OK。
跟你走在路上被車撞到這種有機率是一樣的事情。只要你要去想怎麼去避免,那把這個風險控管好就好。只要想不要風險這件事又想要報酬,那你的想法就相對是單純。即使投資整體市場,你也是有系統性風險,其實都一樣。心理的障礙克服不了,就賺不到錢。有些人會做股債比抓9比1,即使你抓8比2一樣,股債同跌你就受不了了。
指數對決高股息套利,有些人講說借貸買高股息,這怎麼是套利呢?股息殖利率高於貸款利率的投資方式,原則上它就是套利。它當然是有風險。
這個故事,張明是一個忠實的指數化投資者。他很堅信市場指數ETF,它是一個最穩健的投資方法。他每天關注市場的動向,仔細去研究各類的投資理論,而且經常在投資論壇上分享自己的見解。
他的投資組合當中,指數型ETF跟債券的比例是9比1,這讓他感到非常安心。張明認為這種配置,不僅可以享受到市場長期增長,而且還可以在市場波動時提供一定的穩定性。有些朋友很奇怪,網路上很喜歡笑別人說你投資就求安心,奇怪,你股債配置不是也是求安心嗎?哪裡不一樣了?
有一天,張明看到新聞的時候,他看到一個報導,報導當中有一位投資者利用槓桿的策略去獲取豐厚的回報。這個投資者叫做李偉,他借貸資金投資高股息股票,再將獲得的股息用來支付貸款利息和再投資,這種所謂錢滾錢的策略。
讓李偉在短短的幾年內實現了財富增長。張明他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看了這個報導,他就開始笑了。他覺得這風險真的太高了,怎麼會是這樣做呢?他說這種人根本就不懂得風險管理,自言自語起來了。他說借貸投資看似可以去賺大錢,但是其實風險很高,如果市場不景氣,或是所買的股票出現問題,這後果不堪設想。
不久之後,這兩個人竟然在一個投資論壇的線下聚會上相遇了,兩個人就開始討論投資,討論起來各自的投資策略。張明就跟李偉問,李偉就開口問了張明,你投資回報是怎麼樣?張明就講:「我回報還OK,指數ETF加債券的組合,讓我感到很心安。雖然回報率沒有你這麼高,但是風險也低的多」。
張明是這樣講,李偉就笑了笑,「穩定是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能夠利用槓桿讓回報翻倍,甚至更多,那不是更好嗎?我通過借貸買高股息ETF,現在回報率已經達到了年化22%」,比這個巴菲特爺爺還強(巴菲特在1965年~2021年在股票投資上的年複合報酬率為20.1%)。
張明就搖了搖頭說道:「李偉,你的回報確實驚人,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這背後的風險?如果市場出現波動,或者你買的股票股息減少,甚至不發股息,你還能夠支付貸款利息嗎?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就會陷入財務危機」。
李偉不以為然,他就講:「風險本來就有,但是你只要精明去選擇標的跟適當的風險管理,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況且高股息ETF本身就是穩定的現金流來源,這樣子的投資方式其實比你想像的還安全」。
張明堅定的說:「我還是覺得指數化投資,市場跟債券的組合才是長期穩定增長的關鍵。市場波動無法預測,但是指數化投資市場,讓我享受整個市場的成長,而不用擔心個別股票的風險。再加上債券的穩定性,讓我可以更安心的度過市場低谷」。
李偉就反駁他,他就嗆他說:「但是你的回報率相對比較低,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年化報酬率(高),達到財富自由。而我的策略可以較短的時間實現比較高的報酬,這也是一種有效的財務管理方式」。
在這場辯論上面,這個聚會上面,因為其他人有聽到他們在討論,於是就熱烈的討論起來。有些人支持張明,認為說穩健的指數化投資,市場跟債券這種配置是一個長期投資的正統。也有人是認同李偉的,他說有人認為在你風險控制的情況底下,利用這種槓桿投資高股息ETF,可以快速累積財富,這當然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最終,張明跟李偉雖然他們在投資理念上出現分歧,但是都尊重對方的選擇。張明依舊堅持他的指數化投資跟債券配置,但是李偉也是堅持他的這個槓桿投資策略。兩個人的故事成為投資論壇上的一個經典案例,提醒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策略的時候,你要考慮到回報之外,而且要考慮到風險管理跟個人承受的能力。
這篇故事是請ChatGPT-4寫的一段故事,比GEMINI還好。所以我就分享這個故事給大家,其實大家聽完你就可以去思考,我們在投資的路上到底求的是什麼?
有些人就會恥笑,怎麼投資求心安?我就問你,投資你不求心安,你求的是什麼呢?你要求不心安嗎?
所以其實,投資方法百百種。在這個故事裡面,我們剛才看到,這個李偉他所用的方式,他會不會是一個風險很高的方式?其實未必。如果他了解他所投資的標的,而且真正的保持好控制風險的方法,比如說他做這種槓桿投資,他是有把握的,而且他借貸的比例也不高。而且他的現金流是可以cover貸款的利息的話,說實在,它真的是一個讓你的資產可以適當擴大的方法,但不見得是翻倍或是翻好幾倍,那樣講就有點好笑。
但是,邏輯上來說,它的確是可以讓你的財富做到擴大的效應。其實很多公司,比如說你買波克夏,開公司也是有做槓桿,只是人家是專業經理人在經營這間公司。槓桿本來就有一些缺點跟優點存在,就看運用的人。
這其實也是很多人在目前在臺灣使用或是在國際上使用的方式,這也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說有些時候,這兩派的人可能會覺得說,另外一派的方法可能就不是那麼高明。我覺得其實也沒有所謂高明不高明的問題,而是你適不適合去運用。我想其實都是很好的方式。
大家如果自己去思考一下,你可以思考一下到底你的方法是哪一種,那你是站在哪一個角色去看待另外一種方法的人呢?我想其實在市面上,有這兩種做法的人其實超多。你可以去思考你自己的方法是怎麼樣,你也可以去思考一下別人的方法是怎麼做。未必說你一定要帶著一個對立或是有色眼光去看,例如,借錢就是不好的事情,或是追求績效者,買市場績效就是跟市場一樣,它可能沒有超額報酬。
不論哪種方式,適合自己,其實都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就看你怎麼運用。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