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羅睺羅的眼淚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佛陀說:「當知瞋心,甚於猛火。」人時常因為瞋怒而亂了行為,一發脾氣就六親不認,損人又害己。如果希望自己不論遇到什麼狀況都不會動怒,時時與人親切和藹的感覺,則必須擁有非常柔和的心念,而柔和的心源自於「慈悲」。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和羅睺羅出去托缽,受到一群無賴漢戲弄,有人把泥沙放進舍利弗的缽內,有人打了羅睺羅一拳,血從面頰流了下來,但他倆都不理會那些無賴漢的欺侮,逕自走了。舍利弗告訴羅睺羅:「你不要生氣,我們要憐憫眾生,起慈悲心,這是佛陀教我們的;這是我們修行的逆增上緣。」

 

羅睺羅流著淚回答說:「我沒有生氣,也不埋怨,我很感謝佛陀,教導我慈悲的心念與忍耐的功夫。佛陀一生為了眾生辛勤地教化,而眾生卻如此的頑劣,心中充滿憎恨,逞強欺弱。社會的動亂與天下的災禍,就是起因於眾生缺少慈忍心。我是因為悲憫他們,才流淚啊!」

 

大家若像舍利弗與羅睺羅一樣,以慈悲心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人、事,自然能夠擁有非常柔和、清明的心念,即使面對逆境亦能忍耐,不現怒容、不出惡言;並且憐憫那造作惡業的人,而不生瞋念之心。

 

若社會上人人都以慈悲心與忍辱行相互對待,那還會有動亂與災禍呢?必然是人人幸福、處處吉祥啊!


◎​慧林 部落格:

https://heartlaw.pixnet.net/blog/listall/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66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5/11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如果方向錯了或出了偏差,後續的修行一定會遇到不少障礙。不過,要確立圓滿的見地,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卻很不容易。一是身邊的善知識太少,二是佛教的經典太多,難於抉擇。
Thumbnail
2025/05/11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如果方向錯了或出了偏差,後續的修行一定會遇到不少障礙。不過,要確立圓滿的見地,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卻很不容易。一是身邊的善知識太少,二是佛教的經典太多,難於抉擇。
Thumbnail
2025/05/09
殺業重的,殺業重的人瞋恨心重,中國人所謂怒火傷肝,他就得肝病;肝跟眼有關係,他得眼病,眼病就是視力衰弱,他看不見,看東西模糊,這都是瞋恨、殺生的業報。第二種飲酒過量,喜歡喝酒,常常喝得大醉,這心臟肯定不好,引發心臟的病、口病。 淫欲的罪業會引發你腎臟的病、耳病,這都屬於這一類的。
Thumbnail
2025/05/09
殺業重的,殺業重的人瞋恨心重,中國人所謂怒火傷肝,他就得肝病;肝跟眼有關係,他得眼病,眼病就是視力衰弱,他看不見,看東西模糊,這都是瞋恨、殺生的業報。第二種飲酒過量,喜歡喝酒,常常喝得大醉,這心臟肯定不好,引發心臟的病、口病。 淫欲的罪業會引發你腎臟的病、耳病,這都屬於這一類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欲入佛門,先學關公。以忠義的情操,取代淡薄、自私的人性,具足人格、天格,自可邁向佛格。」人生在世,不可不學 伽藍菩薩的精神,若是缺乏忠義之心,猜忌、嫉妒等種種惡心必將隨至,於個人生命毫無增益,對社會族群更是大不利,少於和諧、見異思遷、背恩絕義之事頻仍,則鬥爭、天災人禍亦永無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欲入佛門,先學關公。以忠義的情操,取代淡薄、自私的人性,具足人格、天格,自可邁向佛格。」人生在世,不可不學 伽藍菩薩的精神,若是缺乏忠義之心,猜忌、嫉妒等種種惡心必將隨至,於個人生命毫無增益,對社會族群更是大不利,少於和諧、見異思遷、背恩絕義之事頻仍,則鬥爭、天災人禍亦永無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這就是「顛倒」!再大的恨意,受過再大的傷害、屈辱,應該用佛法來善加思惟它的業因果報,應該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五道輪轉罪福報應經》、《三世因果經》、《玉曆寶鈔》.....這些書。《玉曆寶鈔》可以看五十遍、一百遍,看了有一個定見,再看自己人生的際遇。不單指這一件事,會明白很多事情。
Thumbnail
這就是「顛倒」!再大的恨意,受過再大的傷害、屈辱,應該用佛法來善加思惟它的業因果報,應該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五道輪轉罪福報應經》、《三世因果經》、《玉曆寶鈔》.....這些書。《玉曆寶鈔》可以看五十遍、一百遍,看了有一個定見,再看自己人生的際遇。不單指這一件事,會明白很多事情。
Thumbnail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