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54|讓部落格/個人網站更好!要具備哪些特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閱讀筆耕,目前和雨果.Hugo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54|讓部落格/個人網站更好!要具備哪些特徵?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54|讓部落格/個人網站更好!要具備哪些特徵?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歡迎 @icebee321@michenhk0927Anny S成為第三季 Matters 嗜讀者(策展小天使),一起為 Matters Discord 🏞|創作者經濟imo 頻道嚴選更多好文 💪。

目前還有一位名額,有意願報名的朋友詳見活動辦法喔!

當被策展的文章獲得社區 4 顆 ❤️ emoji,嗜讀者和該文章(伯樂和千里馬)同時被支持 0.5 USDT(還能參與每雙週 Billboard 資金池分配)。

第三季結束時,嗜讀者們均分 20000 LikeCoin 資金池。

嗜讀者升級【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進階觀看權限,為期 3 個月。


❏ 本週焦點

🔸 讓部落格更好的特徵
🔸 有種「說話方式」很危險!在台灣常聽到
🔸 一些很重要,需要維持的習慣
🔸 主動閱讀:如何成為更好的讀者
🔹 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會把骨架藏起來嗎?
🔹 家弒絕招》該伸出援手還是先求自保?
🔧 2024 個人知識管理運作流程
🔧 極珍貴 ㊙️ 來看看 1983 年的 Steve Jobs 說什麼
🌍 寫下「絕望者之歌」的白人底層,JD Vance 如何揮舞加密旗幟走上副總統之路?
🌍 MCS 區塊課直播錄影:基本面研究&撸空投指南
💪 主編後記:精粹成永久筆記的 2 個準則,實例研討


讓部落格更好的特徵 by Daniel

  • 用旁注(Sidenotes)取代注腳(Footnotes)
  • 點擊「目錄內容」就能跳轉到頁面相應段落
  • 顯示閱讀進度條
  • 次標題自帶連結,利於「只分享特定段落」給朋友
  • 造訪「系列文」時容易往返
  • 用「對話圖片」輔助表達
  • 可溯源的程式碼片段
  • 給予外部連結,能夠預覽畫面更好
  • 提供 RSS 訂閱
  • 推薦其他好網站

閱讀筆耕 🙋 IMO:滿「溢」度帶來推薦

作者列出許多他心目中,讓部落格/個人網站「更舒服」的特徵,且不吝推薦把這些環節做到極致的創作者。

最近我在讀汪志謙老師的《峰值體驗》,一個健康的行銷流程會在「進店→轉化→複購→推薦」都面面俱到。我覺得最後一關最難,意味著客戶得到了超乎預期的服務,滿意度破表,這溢出來的愛變成了自發性轉介紹的驅動力。

逛部落格/個人網站相當於「進店」,作者在「店裡」得到了良好的閱讀體驗,現在他要把愛這些店的原因(特徵)都分享給你。

 

雨果・Hugo 🙋 IMO:國文課本蘊含先進的使用者體驗

旁注的設計幫閱讀體驗加分許多,沒想過還有除了注腳以外的呈現方式。

後來想想,旁注其實跟以前中學國文課本上注釋的設計是一樣的(如附圖)。原來以前的國文課本就這麼重視「使用者體驗」!

國文課本注釋通常列於原文的旁邊以利對照

國文課本注釋通常列於原文的旁邊以利對照

再來是目錄部分,我更喜歡「側邊目錄」帶來的體驗,因為在閱讀過程中,目錄不隨著捲動文章而消失,可以隨時比對目前進度在整篇文章的位置。


有種「說話方式」很危險!在台灣常聽到 by 姚詩豪

「你整天打扮有什麼用?頭髮漂亮可以當飯吃嗎?」

「你學那麼多東西要幹嘛?老闆又不會給你加薪!」

「你跟客戶解釋那麼多要幹嘛?客戶又不會買更多!」

我身邊不少人,一輩子的決策邏輯就是:只做那些有具體回報,看得到成果,可以清楚說出理由的事⋯⋯這樣看似理性,但其實忽略了人生的不確定性,也忽略了自己的天賦熱情。只走清晰可見的路,到頭來卻會發現,自己走的根本不是自己的路。畢竟人生只有一次,沒人能看清楚那條屬於自己的未來!

閱讀筆耕 🙋 IMO:讀書只追求「有用」?

這篇貼文聊到功利主義,令我想到一個話題:讀書只追求「有用」?

不是的!

知識付費平台「帆書」創辦人樊登在《讀懂一本書》提過,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讀一些詩詞、小說、哲學,似乎在生活起不到多大作用,其實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

我認為廣泛性地閱讀能帶來「反脆弱」的好處,因為人生際遇多變,當機會來臨時,不確定哪一本書(也包括因這本書而結緣的人)會幫到你。像我很可能就是因為《比特幣投資金律》——主題是區塊鏈世界的科普——和現在服務的「鏈習生 CHAINEE」品牌搭上線。


一些很重要,需要維持的習慣 by 游舒帆

  1. 保留獨處時間(me time)

這段時間就只想自己的事,或者只思考跟自己有關的事情。解決自己的問題與煩惱,才有足夠的心力去解決別人的。

  1. 閱讀與寫作(更新+整理資訊)
  2. 復盤這陣子的狀況,並且寫下來
  3. 為自己喝采

來自外界的聲音我們很容易聽見,但你有好好聽過自己內心的聲音嗎?有經常為自己喝采嗎?我們都需要認同自己的價值,生命才會持久且豐富。

  1. 他人的陪伴與傾聽(帶來療癒與啟發)

雨果・Hugo 🙋 IMO:交流是一種昇華彼此生命的方式

我喜歡這邊提到的重要習慣,我會說這是滿均衡的配比,因為不僅有獨處,就連跟其他人的互動都有考慮到

有時候遇到問題卡關,自己兜圈子怎麼樣都轉不出去,結果與其他人聊沒幾句,就獲得解決問題的靈感甚至解答,我不覺得這是什麼伸手牌,反而是一種在交流中昇華彼此生命的方式。


主動閱讀:如何成為更好的讀者 by Anne-Laure Le Cunff

研究顯示,如果我們不主動與新資訊互動,我們會在 24 小時內忘記多達 70% 的新資訊。這條「遺忘曲線」(orgetting curve)表明,儘管我們大量攝取新知,我們實際上只保留了閱讀內容的一小部分。

⋯⋯積極參與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主動閱讀」(active reading)是指帶著理解、評估和記住相關內容的決心去閱讀。這主要依賴於批判性思維。

▍10 種主動閱讀策略:

  1. 了解作者的目的(Understand the author’s purpose)
  2. 調整閱讀速度(Adjust your reading rate)
  3. 註解內容(Annotate the content)
  4. 改述(Paraphrase)
  5. 分塊(Use chunking)
  6. 連結要點(Connect the dots)
  7. 以視覺化方式組織資訊(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visually)
  8. 評估內容(Evaluate the content)
  9. 參考資料(Consult a reference)
  10. 總結想法(Summarize the ideas)

▍主動閱讀的結構化方法

Survey(快速略讀)→Question(問題意識)→Read(主動閱讀)→Retrieve(萃取)→Review(回顧)

閱讀筆耕 🙋 IMO:好工具,動手做

這 10 條主動閱讀策略中,像是第 3~7 條需要「動手做」,這時我們需要「好工具」帶來事半功倍,而且愈做愈有趣,也能累積成就感。

以我而言,我奉行卡片盒筆記思維,搭配 Heptabase 軟體:

  • 分塊平時看到不錯的文本,先擷取心有所感的一小段,然後對其進行 IMO(節錄評論法)做成小卡片,每張卡片只有一個重點。
  • 連結寫下新的一張卡片時,多想想它和舊卡片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性,找到這個關聯性,並建立雙向連結(Backlinks)。
  • 視覺化這是 Heptabase 的強項,在無邊無際的白板(Whiteboard)上想插入卡片、圖片、心智圖都可以,無拘無束組織你的思考。

此外,電子報的「主編後記」是我敦促自己,每雙週一定要發展出至少一張「永久筆記」的動力源。邀請你免費試用 Heptabase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Matters 文章推薦策展

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會把骨架藏起來嗎? by 閱讀筆耕

⋯⋯作者和讀者的關係就像棒球場上的投捕搭擋,雙方都是主動的,寫作的路數可以投出直球、滑球、指叉球、伸卡球等球路,而閱讀的藝術在於盡可能「接住」每一種訊息的技巧。

一個主動閱讀的讀者,會運用下列提問,來協助他理解一本書:

  •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對應分析閱讀規則一至四)
  •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對應分析閱讀規則五至八)
  •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對應分析閱讀規則九~)
  •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對應分析閱讀規則九~)

閱讀筆耕 🙋 IMO:再細究「主動閱讀」

上一篇文章既然討論到「主動閱讀」,自然而然要把這主題的開山始祖《如何閱讀一本書》請出來,更細膩地指出,積極參與內容互動的秘訣在於「懂得分析」

raw-image

  

家弒絕招》該伸出援手還是先求自保? by 閱讀筆耕

不爆雷,非關主線劇情,這邊只抓主角米莉在學校攻讀社工學位時,課堂上教授帶學生研討的兩個案例:

第一個 case study 是 1964 年一名女子在皇后區的公寓外慘遭暴行,有 38 名街坊鄰居聽到她的呼救,卻沒有一個人出面協助或報警。

「旁觀者效應,這個社會心理現象指的是當旁觀者愈多,願意提供協助的人就愈少。」教授說。

如何讓好人停止袖手旁觀?

第二個 case study 是 2007 年一位售票音樂會高朋滿座的小提琴家,假扮成街頭藝人在演奏和音樂會一樣的曲目,整天只吸引 50 個人駐足,對他的琴盒丟下零錢。

「他擺出琴盒,裡頭放著錢。大家因此假設他需要金錢上的協助,而因為人們不想幫忙,所以沒理會他。他們覺得,停下腳步表示自己一定得要幫忙。」米莉說。

該伸出援手還是先求自保?特別是在這詐騙橫行的年代。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2024 個人知識管理運作流程 by Miley Chen

探索 EXPLORE → 採集 CAPTURE → 組織和延展 ORGANIZE & DEVELOP → 行動 ACTION

  • ⋯⋯我認爲這整個流程是一種思考的迭代,因為在這個階段中,我很有可能回頭反覆進行探索與採集,以增加我【組織與延展】的素材。
  • 比起猶豫不決更優先採取【行動】,行動是開啟新的探索的鑰匙、是改變狀態的推力,也是看見現有思考缺口的方式。

閱讀筆耕 🙋 IMO:讀完,然後行動

這篇文章和剛剛討論的「主動閱讀」主題是承先啟後,所以也收錄進來。

對的!不管你是閱讀技巧/知識管理多純熟的讀者,最後一定要把這些腦海裡的所知所想,轉化為實體的行動,分享是一種行動,決策是一種行動,樂於不斷「實驗」學到的新方法(留下管用的,屏棄無效的)也是一種行動。

I write because I don't know what I think until I read what I say.

——Flannery O'Connor

關於「行動」這件事,也是我在萃取永久筆記時,很重要的一個評估準則,詳見文末主編後記的討論。

 

極珍貴 ㊙️ 來看看 1983 年的 Steve Jobs 說什麼 by HKEPC

在演講中 Steve Job 預測,到 1986 年個人電腦銷售量將會超過汽車,十年內人們在電腦上花費的時間將超過開車。對於二十世紀 80 年代初期來說,這個說法簡直是天方夜譚⋯⋯。

註:影片出處應是來自〈Steve’s talk at the 1983 International Design Conference in Aspen〉一文。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寫下「絕望者之歌」的白人底層,JD Vance 如何揮舞加密旗幟走上副總統之路? from 動區

與其他任何一位競選者相比,副手選擇 Vance 更能表明川普想要鎖定「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的忠實支援者並確保他們投票——即使這意味著失去更多溫和派和獨立選民。Vance 的言論有時比川普的言論更嚴厲、更激烈,他的立場也更極端。

Vance 會利好加密行業嗎?

  1. Vance 曾公開反對 SEC
  2. 稱讚並持有加密貨幣
  3. 川普與 Vance 行情

閱讀筆耕 🙋 IMO:加密產業利多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許多 JD Vance 介紹文中最為詳盡的:舉凡他的生平經歷、對美國各大政治議題(以阿戰、烏俄戰、墮胎、關稅、非法移民、對中政策⋯⋯)的表態、與矽谷科技重鎮的關係,還有幣圈人最在意的「對加密產業的態度」。

令人振奮的是,Vance 幾乎百分之百篤定是一位加密產業盟友,他是第一位持有比特幣的總統大選候選人

  

MCS 區塊課直播錄影第一集 by MCS 幣圈研究所

這裡是 Max的區塊鏈空間旗下的 MCS 幣圈研究所,這個頻道將陸續上傳我們 Discord 社群的「MCS 區塊課」直播存檔。


本次課程第一集,由 MasWooX 和 masonnn 兩位主講人分享幣圈的「基本面研究」以及「撸空投指南」兩個主題⋯⋯。


電子報的最末,要向你預告 8 月 2 日(五)晚上的【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當天邀請到「自信溝通學院」創辦人孫育芝 Daisy 來作客。

❏ IMO 人物誌|@孫育芝 Daisy 深度說書分享《溝通的方法 》

Daisy 目前的職位是外商業務行銷,2022 年獲公司最佳新人獎、2023 年獲頒超級業務;她也是「主題讀書會」行政團隊成員及「自信溝通學院」職場溝通講師。

IMO 人物誌|@孫育芝 Daisy 深度說書分享《溝通的方法 》

IMO 人物誌|@孫育芝 Daisy 深度說書分享《溝通的方法 》

  • 原本擔任公司內勤,能夠安安穩穩準時上下班的 Daisy,為什麼會突然想挑戰業務角色?
  • 她又是在什麼起心動念下創辦「自信溝通學院」,願意花大把時間消化許多不同類型的職場書籍,跟學員交流分享?
  • 這本《溝通的方法》有什麼魅力?又是如何在眾多職場書籍中成為她分享的首選呢?

邀請你來一探究竟,體驗職場溝通力無痛升級的快感!

❍ 時間:2024/08/02(三)20: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Zoom 線上會議室
❍ 主持人:雨果 Hugo
❍ 嘉賓:孫育芝 Daisy

人生的境遇是無數個看似無關的小點,當下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點的意義,直到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才會發現它們竟然連成一條有意義的線。
 
——蘋果(Apple)創辦人 Steve Jobs

❏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浩瀚的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比特幣而已,如果你想要有系統地學習這些知識,並且不受人數、時間、場地(海外地區朋友敲碗已久)的限制,可以研究一下課綱,報名《鏈習生》平台這門新手友善的線上課程: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另一門課重視實戰,由美國私募基金分析師領軍的專業幣圈投資顧問團隊「呢喃貓」手把手帶大家從已習得的知識基礎上,把一身的武功實際運用出來。

股票操盤人轉戰幣圈! 精選 10 招實戰獲利策略

不論你是完全零基礎的投資小白,或是希望提升獲利能力的新手,都是最適合這些課程的學員;還可以在學員專屬 LINE 社群即時交流,閱讀筆耕也在群裡,歡迎前來與我相認喔!😊

結帳時輸入【創作者經濟 IMO】專屬優惠碼「IMO300」,都可以折減 300 元,讓我們在 Web3 世界裡一起成長學習,還要獲利!💪


❏ 主編後記:精粹成永久筆記的 2 個準則,實例研討

1. 換個場合,把溝通平台正式化
2. 就地解決,三段式回覆   
3. 把事情做對、做好     
4. 俯瞰,有大局觀 

上週(第 53 期)週報針對「超認真少年挨轟」事件寫下 4 條 IMO,如果要精粹成卡片盒筆記中的「永久筆記」,該怎麼做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98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創作者經濟 IMO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27.7K會員
757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真正理想的生態該像可攜的門號、電郵地址,即使更換幾多次服務商,身份、資料與社交圖譜都能帶著走,這種可攜性、可組合性和資料永續儲存,正是 web3 的核心追求。 ——高重建
Thumbnail
2025/04/30
真正理想的生態該像可攜的門號、電郵地址,即使更換幾多次服務商,身份、資料與社交圖譜都能帶著走,這種可攜性、可組合性和資料永續儲存,正是 web3 的核心追求。 ——高重建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想靠自己雙手,堅持走路。​ 而我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就是讓作品更快好、更好看。 同時,我也更看好,關於創作的未來,​ 是屬於有想法的人,而不是刻苦的人。 ——林育聖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想靠自己雙手,堅持走路。​ 而我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就是讓作品更快好、更好看。 同時,我也更看好,關於創作的未來,​ 是屬於有想法的人,而不是刻苦的人。 ——林育聖
Thumbnail
2025/04/15
「完美主義」是「高效」的敵人,也可說是我們不想行動的藉口。 一開始不用去想怎麼做才最好,「量大」才有可能「質精」。 ——公益讀書會創辦人 Hugo
Thumbnail
2025/04/15
「完美主義」是「高效」的敵人,也可說是我們不想行動的藉口。 一開始不用去想怎麼做才最好,「量大」才有可能「質精」。 ——公益讀書會創辦人 Hug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生的境遇是無數個看似無關的小點,當下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點的意義,直到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才會發現它們竟然連成一條有意義的線。 ——蘋果(Apple)創辦人 Steve Jobs
Thumbnail
人生的境遇是無數個看似無關的小點,當下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點的意義,直到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才會發現它們竟然連成一條有意義的線。 ——蘋果(Apple)創辦人 Steve Jobs
Thumbnail
每一分你都當成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去拚,但不論那分是成功是失敗,一旦那分過去了,就過去了。這樣你才能把自己從過去解放出來, 再次全心全意投入到下一分當中。
Thumbnail
每一分你都當成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去拚,但不論那分是成功是失敗,一旦那分過去了,就過去了。這樣你才能把自己從過去解放出來, 再次全心全意投入到下一分當中。
Thumbnail
最聰明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你沒辦法事先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眼前的這些有朝一日會以某種形式被串聯起來。
Thumbnail
最聰明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你沒辦法事先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眼前的這些有朝一日會以某種形式被串聯起來。
Thumbnail
深夜靈感,紀錄五年成果。賈伯斯的經歷啟發,用心學習,尋找連結。投入每一刻,為未來成長加油。
Thumbnail
深夜靈感,紀錄五年成果。賈伯斯的經歷啟發,用心學習,尋找連結。投入每一刻,為未來成長加油。
Thumbnail
1。請把自己的人生當做一個產品來規劃。 2。把自己當成產品規劃師(PM) 3。這樣你就不會迷路,不會瞎忙,不會沿路亂拿亂撿東西。 人生只有85年,過了就過了,不會重來。時間就是我們唯一的人生貨幤,用完了就用完了。 這麼珍貴的貨幣(時間),應該用在最值得事上面才是,例如 你的產品階段是? (
Thumbnail
1。請把自己的人生當做一個產品來規劃。 2。把自己當成產品規劃師(PM) 3。這樣你就不會迷路,不會瞎忙,不會沿路亂拿亂撿東西。 人生只有85年,過了就過了,不會重來。時間就是我們唯一的人生貨幤,用完了就用完了。 這麼珍貴的貨幣(時間),應該用在最值得事上面才是,例如 你的產品階段是? (
Thumbnail
《賈伯斯傳 Steve Jobs》是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唯一授權的自傳,由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寫。本文介紹艾薩克森如何被說服為賈伯斯寫傳記,和分享賈伯斯打破被父母棄養的宿命,看似悲劇的出生卻遇上盡力栽培他的養父,後來成功打創蘋果產品。文中也感概賈伯斯與親生父親戲劇性的重遇。
Thumbnail
《賈伯斯傳 Steve Jobs》是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唯一授權的自傳,由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寫。本文介紹艾薩克森如何被說服為賈伯斯寫傳記,和分享賈伯斯打破被父母棄養的宿命,看似悲劇的出生卻遇上盡力栽培他的養父,後來成功打創蘋果產品。文中也感概賈伯斯與親生父親戲劇性的重遇。
Thumbnail
瞭解人生決策過程中的關鍵能力,包括把握人生精度、看透世界本質、提升決策品質、思維進化與重啟、領導/管理智慧鑑識以及精進商業模式。學習在判斷力、思考維度、槓桿和深度思考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改變思維模式和成功經營模式,挑戰自我,在市場競逐中找到關鍵的能力。
Thumbnail
瞭解人生決策過程中的關鍵能力,包括把握人生精度、看透世界本質、提升決策品質、思維進化與重啟、領導/管理智慧鑑識以及精進商業模式。學習在判斷力、思考維度、槓桿和深度思考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改變思維模式和成功經營模式,挑戰自我,在市場競逐中找到關鍵的能力。
Thumbnail
對於生活中的每一類問題,你都可以建立一個應對系統,用系統的方式解決。——《佛畏系統》萬維綱
Thumbnail
對於生活中的每一類問題,你都可以建立一個應對系統,用系統的方式解決。——《佛畏系統》萬維綱
Thumbnail
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主要探討了許多主題,包括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抽象思維、羅振宇新節目帶來的啟發、AI 取代人類職業的路徑順序、維持低調的挑戰,李笑來寫的《人人都能用英語》心得和 2023 年閱讀十問等。
Thumbnail
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主要探討了許多主題,包括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抽象思維、羅振宇新節目帶來的啟發、AI 取代人類職業的路徑順序、維持低調的挑戰,李笑來寫的《人人都能用英語》心得和 2023 年閱讀十問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