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消息指出,為了將低對外購 AI 晶片的依賴,微軟投資支持的生成式 AI 應用大廠 OpenAI 已經開始自行設計與生產相關晶片的計畫,並且已經接觸了包括博通 (Broadcom) 等多家晶片大廠。不過,根據 wccftech 報導,OpenAI在 接觸了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之後,因為台積電將有機會為 OpenAI 提供製造晶片的產能,使得先前傳出將募資 7 兆美元來興建晶圓廠,進一步生產 AI 晶片的 OpenAI 有所改變想法。
報導表示,不久前 OpenAI 與博通的談判,就已經談及相關的事項。事實上,與 GPU 大廠輝達相同,博通因其網路和 ASIC 產品而成為另一隻炙手可熱的 AI 晶片企業。因為博通所開發的產品可以達成人工智慧伺服器連接,並允許開發人員憑藉著適合客戶的需求,開發客製化晶片。因此,與輝達類似的,博通的股價也在過去 12 個月中上漲了 78%。
英國《金融時報》也報導了 Sam Altman 與博通之間的討論,指出 OpenAI 對於其他競爭對手積極建立 AI 算力基礎架構的情況不會袖手旁觀。尤其是當他們開始面對面的直接競爭之際。報導還指出,OpenAI 還與博通一起參與了更廣泛 AI 產業發展,這些計劃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但是,對此說法 OpenAI 並不進行評論。
OpenAI 自產 AI 晶片態度有所變化,預計將交由台積電來生產
AI 應用蓬勃發展,台灣產業鏈成為國際大廠爭相拉攏的目標。繼 AI 晶片三巨頭 6 月齊聚台北國際電腦展,韓國兩大記憶體廠 SK 海力士與三星總裁 9 月都將首度來台參與國際半導體展。AI 浪潮下,台灣的重要性受世界矚目。
基於AI運算效能,先進製程邏輯晶片要與高頻寬記憶體(HBM)整合,台積電扮演重要關鍵角色,不僅SK海力士(SK Hynix)積極與台積電合作,三星(Samsung)先前也傳出高層來台拜訪台積電,扭轉過去台韓半導體產業競爭態勢,開創合作的新契機。
據統計,SK海力士HBM市占率約50%,居領先地位;三星HBM市占約40%,美光(Micron)約占10%,三星和美光皆急起直追。
為爭取與台廠合作,掌握AI商機,SK海力士總裁賈斯汀‧金(Justin Kim)和三星記憶體業務總裁Jung Bae Lee將於9月來台參與半導體展,於「大師論壇」演講。AI不斷發展,台灣位居產業鏈核心,持續吸引全球目光。
美國總統拜登今日宣布退選,目前副總統賀錦麗出線對戰川普的呼聲最高,但根據先前民調狀況仍是川普勝率較高,而針對川普近日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預告將重啟貿易戰。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陳馨蕙表示,從 2018 年開始至今,台廠早就做好準備,最怕的是成本增加。
川普近日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發表演說,再次重申「讓美國再度偉大」,並帶回美國夢,預計將會降低通膨、利率,重振經濟、削減公債與赤字,而經濟團隊的計畫核心是「為勞工大規模減稅」,調整內政問題,更承諾將終結氣候相關支出的「綠能新騙局」。
由於川普遭遇槍擊事件後當選機率攀升,針對川普揚言重啟貿易戰,對台廠有哪些影響?陳馨蕙表示,從 2018 的美中紛爭到 COVID19 疫情,然後是俄烏戰爭到如今的紅海危機造成的斷鏈,其實台商早就在做分散製造、去中心化、中國+1。
陳馨蕙指出,根據自己從 2018 年就開始做的調查顯示,原本台灣電子業的確有高達 5~7 成是被客戶要求分散製造,但如今反而是自己想要前往海外設廠,因為台廠已經看到這是一個機會,藉此能接到更大的生意訂單,而這就是所謂的供應鏈重整。
簡單來說,陳馨蕙認為,從 2018 年川普啟動貿易戰至今,貿易戰已經成為一個假議題,最初台灣業者還在考慮要回台灣或是去東協,現在調查的狀況已經不一樣,反而都是台廠自己考慮要去南美洲、歐洲或美國,如今最擔心的反而是成本負擔、各國法規、組織管理的問題。
陳馨蕙強調,76.9% 半導體業者認為供應鏈重組最大的風險是成本攀升,但短鏈就是要跟終端客戶結合,尋找成本轉嫁管道,還有人力配置問題,因為各國法規不同,像是美國的工會很強,遮些人事成本的提高,才是現在台廠關注的焦點議題,已經不是貿易戰是否要走出台灣的問題。
拜登退選、川普勝率高對台廠影響?專家:早已做好準備「最怕這件事」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民主黨同僚日益加大的壓力下,21 日宣布放棄代表民主黨競選連任,並支持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接替他成為黨內候選人,在 11 月總統大選與共和黨候選人、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決。
上個月以來多起事件一再動搖激烈的白宮競爭,包括拜登 6 月 27 日首場總統候選人辯論表現大翻車,使他的民主黨同僚敦促他退出選舉,7 月 13 日川普於賓州造勢時遭狙擊所幸無大礙,上週則任命 39 歲共和黨參議員范斯(J.D. Vance)擔任競選夥伴。
如果賀錦麗獲得正式提名,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主要政黨競選中領先的黑人女性。過去做為加州前總檢察長和前參議員,她在 2020 年與拜登競爭總統候選人提名失敗,轉擔任拜登副手。
「我很榮幸獲得總統的背書,我的目標是贏得並獲取這項提名」,賀錦麗發表聲明表示,「「我將竭盡全力團結民主黨,並團結我們的國家,然後擊敗川普。」此外,川普 21 日告訴外媒 CNN,他相信賀錦麗更容易被擊敗,有信心贏得這次大選。
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即將發布財報,市場除關心電動車市場需求外,也對自駕和儲能業務的發展寄予高度期待。
MarketWatch報導,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師Andres Sheppard指出,特斯拉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的使用率成長將是財報中的關鍵。若FSD帶來穩定的經常性收入,將有助特斯拉在調降汽車售價之際提高利潤率、帶來現金流。
Sheppard指出,特斯拉對FSD的透明度一直不足,期待進一步量化,FSD的展望也是看多和看空的分析人士看法最為分歧的問題;特斯拉先前調降FSD價格以衝刺使用率,目前月費為99美元,一次性買斷價格為8,000美元。
分析師也期待得知特斯拉儲能電池的進一步消息,包括發展、交付狀況和今年剩餘期間的展望。特斯拉先前公布,今年第二季已部署9.4吉瓦時(gigawatt-hours,GWh)的儲能產品,創最高季度成績。Baired分析師先前曾預期,儲能業務表現將成為特斯拉財報中的最大亮點。
特斯拉將於週二(7月23日)發布第二季財報,FactSet數據顯示,分析師預估每股盈餘將為61美分、營收將為243億美元,大幅低於去年同期的91美分、249億美元。
市場對特斯拉即將發表的無人自駕計程車Robotaxi寄予高度期待。不過,馬斯克近期表示,因新車型有部分設計變更,將把Robotaxi的發表時間從8月推遲至10月。
Sheppard指出,延遲發表Robotaxi讓市場有些失望,但於今年稍晚發表後,可望進一步提振股價。
特斯拉股價7月19日下挫4.02%,收239.20美元,今年迄今仍下跌逾3%。
AI 時代來臨,機器人導入 AI 模型成為趨勢。美國智慧物流機器人公司 Serve Robotics 被 AI 晶片霸主 NVIDIA 相中,取得約 10% 股權。19 日在此利多加持下,Serve Robotics 股價扶搖直上,盤中漲幅逾 200%。
Markets Insider等外媒報導,根據NVIDIA 7月18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呈交的Form 4表格,NVIDIA於4月22日將手上的Serve Robotics可轉債轉換成股票,以每股轉換價2.42美元取得Serve Robotics 105萬股,投資金額略高於370萬美元。
完成轉換後,NVIDIA總計持有3,727,033股Serve Robotics股票,相當於約10%股權。
受此消息激勵,7月19日Serve Robotics股價最高衝上8.97美元,漲幅飆漲241%,終場收在7.55美元,大漲187.07%。
Serve Robotics成立於2017年,主要研發淨零排放的智慧物流機器人,為Uber Eats等外送平台配送訂單,其他大股東包括7-11和Uber。
可轉債具有「債權」與「股權」的雙重特性,持有人可在未來依轉換價,將債券轉為普通股,也可選擇在債券到期時賣出,拿回本金與利息,兼顧保本與套利。
NVIDIA 相中 Serve Robotics 入股10%,股價飆 187%
芬蘭新創公司 Solar Foods 最近投資 4 千多萬歐元,建造第一座「生物質」(biomass)工廠,驗證最新糧食生產概念。工廠核心是容量 2 萬公升的發酵槽,每年可生產 160 公噸生物質,足夠製作 600 萬份餐點。
地球人口爆炸增長及氣候劇烈變動,各國維持糧食生產穩定充足越來越不易,需要新生產方式。Solar Foods 近十年致力研發如何生產「革命性蛋白質」Solein,為糧食生產找到突破性解決方案。Solein 利用特殊微生物「製造」,特殊處在只需給予二氧化碳和氫氣,無需其他養分,細菌就可製造蛋白質。
Solar Foods 表示,蛋白質生產效率比農牧業更有效率,理論上只要有電力和空氣就能生產人類所需食物。Solein 外觀呈黃色粉末狀,營養成分接近肉乾,有人體各種必需胺基酸,也有大量維生素。
瓦伊尼卡博士原是芬蘭國家研究所科學家,認識到某類不需一般「養分」只要氫氣為能量來源的微生物,與其他科學家合作後,以水電解反應提供氫氣,並捕捉空氣二氧化碳,即可促進微生物生長繁殖。瓦伊尼卡心想:「如果是生長可食用生物質,就能將電力轉成食物了。」
經近十年研發,當初好點子發展成產品。Solar Foods 今年稍早新聞稿稱,Solein 生產不依賴傳統農業及特定天氣,甚至可在沙漠、極地及外太空等惡劣環境生產。生產 Solein 不需飼養動物或種植物,為世界最永續蛋白質,因「生產 1 公斤 Solein 只需消耗等量植物蛋白質使用的 1% 水和 5% 土地,且排放二氧化碳也僅五分之一」。
2022 年新加坡政府就核准 Solein 產品,今秋獲美國監管部門批准,推出一款產品。市場需求逐漸成長後,Solar Foods 將建造更多發酵槽,為全球糧食安全開闢另一條路。
芬蘭新創 Solar Foods 生產環保永續蛋白質,不受環境氣候限制
在數位貨幣的浪潮中,台灣央行數位新台幣(CBDC)計畫似乎箭在弦上。對於沒有銀行帳戶的人來說,不記名錢包是否能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讓金融服務觸手可及?
同時,如何確保年長者和低收入群體在數位貨幣普及後,依然能輕鬆使用數位貨幣,將是一大挑戰。借鑒其他國家CBDC試點和發行的成功經驗,怎樣才是適合台灣的策略?數位新台幣能否為台灣金融未來帶來新希望?
如今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重要議題:金融包容性與數位落差。這個議題關乎社會公平,以及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特別是在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即將推出之際,如何確保所有群體都能平等享受金融服務,成為刻不容緩的挑戰。
首先是無銀行帳戶人群的金融需求。這些人可能因為信用紀錄不佳、收入不穩定或居住地偏遠等原因,無法享受傳統銀行服務。對此,不記名電子錢包可能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錢包不需要綁定銀行帳戶,使用者可以在便利商店或特定地點儲值,進行小額支付和轉帳。
然而,這種方式也面臨監管挑戰,尤其是在防制洗錢和打擊資恐方面。因此,金融監管機構需要在普惠金融和風險控制之間取得平衡,例如可以考慮設置交易限額,或要求大額交易時進行身份驗證。
我們也必須關注數位落差問題,特別是年長者和低收入群體在使用數位金融服務時可能面臨的困難。大部分老年人可能無法輕易適應全面數位化的金融環境。為解決這個問題,在推行CBDC的同時,或許可保留足夠的實體ATM和銀行櫃檯服務。
我們可以學習瑞典的經驗,做為一個現金使用率極低的國家,瑞典的CBDC開發主要是為了應對現金消失可能帶來的金融排斥問題。瑞典央行特別強調離線支付功能的重要性。這對台灣有重要啟示。雖然台灣的現金使用率仍然較高,但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我們也需要未雨綢繆,考慮如何藉由CBDC來確保所有公民,特別是老年人和偏遠地區居民,都能享受到數位金融服務。
同時,考慮到台灣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災害風險,開發具有離線支付功能的CBDC對於提高金融系統的韌性也十分必要。此外,瑞典在CBDC開發過程中與民營企業的密切合作,也為我們提供了參考。台灣可以考慮邀請本地金融科技公司參與CBDC的設計和測試,以促進創新並提高系統的實用性。
最後,讓我們看看歐洲央行的數位歐元。做為一個跨國貨幣聯盟的CBDC,數位歐元面臨著獨特的挑戰,如何在各成員國間協調政策、如何處理跨境支付等。雖然台灣不存在類似的跨國貨幣問題,但歐洲央行在隱私保護、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等方面,仍然值得我們關注。此外,歐洲央行強調CBDC不應取代現金,而是做為現金的補充功能,這一點也值得台灣考慮。畢竟,維護使用現金的選擇權不僅關乎個人自由,也是確保金融系統韌性的重要手段。
數位新台幣 CBDC 會取代現金成為新寵嗎?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
如果你是 LINE 的使用者,即便沒買過貼圖,也可能曾在 LINE 的聊天對話框中,看過這隻亮橘色、說起話來有點浮誇的白爛貓;甚至,在真實世界的超商、百貨、展館,也常會發現牠的身影。
創造出白爛貓這個貼圖明星的麻糬爸,本名是林昱辰,憑著白爛貓家族角色,曾多次在台灣拿下LINE貼圖MVP,他也是入選貼圖名人堂的第一人。每年台灣消費者傳送貼圖的榜單中,也幾乎都少不了白爛貓。
麻糬爸並非一開始就以貼圖創作者為職業,大學畢業後,他先是在夜市擺攤創業,後來因故結束夜市的工作,多了空餘時間,熱愛畫圖的他,才決定開始嘗試LINE貼圖創作。
2015年,他以自家法鬥犬麻糬當作原型,搭配日常生活用語,上架了第一組貼圖。「完全沒賣」,他說:「銷售量都是我自己送親朋好友的。」
但他沒有放棄,大約一個月後,又推出另一組風格相對更強烈的貼圖臭跩貓,「那時有在貼圖小舖的前面一、兩頁找得到我的作品」,他逐漸揣摩出市場喜好,並嘗試將前兩個角色的個性融合,於是有了後來暴紅的白爛貓。
他透露,其實在白爛貓之前,他也曾一度嘗試將麻糬與臭跩貓兩個角色人形化,「結果人形角色是我賣最差的一個」。
然而,他雖然不是第一次出手就可以立刻暴紅的創作者;卻是追求熱銷長紅的創作者標竿。
自律,是他能達到今日成績,很重要的一項特質。麻糬爸經紀人陳將才稱他是一個自律狂。
和他有過多次合作經驗,LINE台灣貼圖暨創作者事業部副總經理呂苔君也提到,他基本上是一個不會拖稿的創作者。
麻糬爸不諱言,當然也會有想要放假的時候,但來自粉絲的各種期待,經常讓他捨不得休息。「會好想把這些東西變成創作,畫出來給大家看」,他形容,自己是痛苦但又很快樂。
而以他目前九年累計上架超過160組貼圖來看,幾乎是每月平均都可以有一到兩組貼圖上架,如果以一組貼圖40張計算,就是數千張貼圖的產出。
對許多創作者來說,要長期穩定發表貼圖,最大的挑戰就是找哏。畢竟LINE貼圖已經上線超過十年,在台灣,可以購買的貼圖數量超過1,000萬組,可以想像,這當中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貓、狗角色,也可以找出幾百種表達謝謝和對不起的圖案。找新哏,非常困難。
麻糬爸也說,現在畫一組靜態貼圖,最快一週就可以交稿,但前期蒐集創作素材的時期會是無期限。
而他可以做到不缺哏的方法,就是緊追各種時事動態,不論國內、國外的新聞,還是社群的熱門話題,包括Instagram、Facebook、Threads,還有TikTok、YouTube等,全部都要看過。
不過還是有些課題是靠自律和勤快解不開的。之於麻糬爸,最難的一件事,是要接受大量的寂寞時刻。
「創作的時候都是很孤獨的,你有很多想法靈感,都要透過自己內化、消化它,創作過程都是閉關狀態。」他說:「一趕稿起來,可能一個月幾乎都沒跟活人講過話。」實際上,在訪問這天之前,除了拿外送,他已經一個星期沒有踏出家門,笑說自己已經很久沒看到白天的太陽。
然而,也如同他說的,因為這些角色是你創作出來的,只有你自己最清楚知道,角色呈現的動作形態會是什麼樣子。這些東西很難跟別人分享。各種情緒都只能靠自己消化。
就像是許多創作者都經歷過貼圖銷售不如預期,自我懷疑的時刻,麻糬爸當然也不例外。要如何挺過那種受挫的感覺,就是艱難的挑戰。因為有時可能只要稍微調整一下角色的個性、造型,貼圖的銷售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但這件事在貼圖上架銷售前,沒有人有肯定的答案。
「你永遠都在摸索,也只能靠自己去觀察」,他說。
但即便九年來他都在不斷學習面對寂寞,去年他也差一點走不過這一關。
「我的狗狗去年10月離開。那時候真的很難過,覺得我已經沒辦法再畫了。」談起愛犬麻糬,他忍不住落淚,麻糬是他投入貼圖創作的起點,更是陪他對抗寂寞的重要夥伴,「現在沒有牠,有時覺得,我的工作室好空曠。」
少了麻糬的陪伴,在這條創作路上,他只能更勇敢。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接近,外界認為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勝券在握,目前媒體都將鏡頭聚焦在副手 J·D·范斯(J. D. Vance)身上,但在整個競選過程,最不能忽略的是「川普時代的國師」彼得.提爾(Peter Thiel)這一號人物,他也是推動川普總統大選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在介紹提爾之前,先解釋一下他與川普的關係。在 2016 年川普首次競選時,提爾公開表示支持,他認為川普是個「建造者」,並捐贈 125 萬美元,成為川普 2016 年競選總統最大捐贈者之一。川普勝選後,還在當年底與提爾會面,並對他說「你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
有本書提到,提爾在川普選舉時便是川普和矽谷自由主義分子的中間橋梁。川普勝選後,他也如願進入幕僚團隊,有權安插自己人,安排投資公司承包利多的計畫,影響美國科技政策。
提爾多年一直強調,他總統大選通常支持「更悲觀」的候選人,「如果過於樂觀,那表示你脫節了」。過去美國 30 年代、40 年代和 50 年代擁有龐大而瘋狂的力量,建造胡佛水壩、執行曼哈頓計畫,並開始太空計畫,但現在「偉人」要在政府中取得成就的日子已經不在。
提爾藐視政客硬背的樂觀主義,鄙視聯邦政府現在受到規則束縛、抑制創新,他認為美國的自由主義已經凝結成近乎虛無主義,足以摧毀美國政府。提爾坦言,「『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是 100 年來所有候選人中最悲觀的口號,因為你說我們不再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對於一位主要總統候選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口號。」但這也成為 2016 年捐錢給川普競選團隊的動機之一。
川普選擇 39 歲俄亥俄州的參議員范斯作為競選搭檔,獲得科技界、創投界人士支持。然而,范斯 2022 年 11 月才當選聯邦參議員,外界認為推動范斯贏得席位、當選川普副手的關鍵在於提爾。
外媒 Business Insider、《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都不約而同提到,范斯的突然崛起與提爾、矽谷資助脫離不了關係,而提爾也長期致力於「讓自己選擇的人走上榮耀之路」,認為如果沒有他的金援,川普 2016 年的勝選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據報導,身為矽谷的造王者,提爾擁有由忠誠的技術專家和投資者組成的龐大網絡,稱為「提爾宇宙」。其中,提爾有兩個重要門徒,他準備把他們推到政治浪尖上。
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指出,「過去幾年,每宗大型科技公司的交易都受嚴格審查,聯邦貿易委員會一直阻止各類型和規模的科技公司併購交易,如亞馬遜、Google、Meta 及微軟與動視暴雪的交易」。
外界認為,川普上任後很可能會鬆綁對加密貨幣監管、大型科技公司併購的政策,創投出身的范斯可能對新創公司、小公司更友善,但他也對 Meta、蘋果和 Alphabet 等大型企業諸多批評,並對科技壟斷採取強硬立場,因此上任後如何調整仍有待觀察。另外野可能和社論所提到的一樣,川普在軍事科技相關支出會不斷上升。
但無論如何,雖然表面上離開川普團隊,提爾仍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斷擴展權利,而且不再犯同樣錯誤,現在川普副手、共和黨成員、矽谷科技人士許多都是他的人馬,未來如何將他的思想擴展到政治圈,改變整個矽谷生態圈、美國社會乃至於全球,作為川普的「國師」,都將留下深遠的影響。
扮演「造王者」角色!川普時代背後國師,矽谷天王彼得.提爾是誰?
職場上的大疏離時代來了。繼「大離職潮」,新一波「大疏離潮」(Great Detachment)正在席捲美國職場。
原因在於,跳槽的加薪幅度正在下滑。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數據顯示,兩年前跳槽者和原職位員工,薪資中位數增幅分別是8.5%、5.9%,但現在則是5.2%、4.5%,差距明顯縮小。
而且職缺變少,找工作時間也拉長。彭博指出,今年5月職缺數和2022年1,200萬高峰相比,足足減少三分之一;而求職時間則從2021至2022年只需1到2個月,延長到現在的3到5個月。
種種跡象顯示,疫情後快速復甦的勞動市場已經結束,雇主自然也不必耗費大量心力留才。獵頭顧問邦恩(Kelly Bonn)直指,雇主勢必會對員工要求更高,但對有工作的人而言,要離開現有穩定職位、尋找新機會,也會更加審慎,「因為他們不想失業。」
蓋洛普工作場域管理實踐研究總監威格特(Ben Wigert)告訴《財星》(Fortune),這會讓原本就對工作失去熱情的員工,陷入更深困境。員工越年輕,就越有可能找新機會,可能是他們不滿意現在的工作,或是想在職涯初期得到更大影響力。
換言之,這些人投入工作時,也會思考該如何離職,但受到就業市場限制,可能無法有任何機會,只好日復一日從事手邊工作,和雇主間的關係也弱化,成為「大疏離潮」的一環。
大疏離潮與過去在職場上蔚為風潮的「安靜離職」類似。但在疫情、大離職潮創造就業市場相對有利員工的條件後,讓員工對工作,比以前有更高期望,使他們在大疏離潮中採取先蹲後跳的策略。
例如,來自紐約州的搜尋引擎優化分析師霍莉蘭(Colleen Holleran),原本薪資不到5萬美元(約台幣162萬元),但兩年前找到現在工作後,不只大幅加薪66%、可以遠端工作,去年又升職為高級分析師,薪資再度提高近25%,今年還預計會有一次大幅加薪。
儘管她自承不積極尋找跳槽機會,目前工作薪酬、靈活度、學習和發展均符合其需求,但她也向《華爾街日報》坦言,目前公司規模較小,倘若有比目前薪資高50%或更高的新工作,會讓她考慮離開現職。
對此,企業可以採取哪些措施,扭轉局面?
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最新研究顯示,所有厭倦感都是可以避免的。參與該研究的塔特爾(Corey Tatel)建議,主管應和員工定期進行有意義的雙向對話,才能提升員工敬業度、留任率。
大離職潮結束!員工騎驢找馬、與主管關係淡薄的「大疏離時代」來了
根據最新數據,迪士尼頻道的觀眾數從 2014 年的每日 200 萬,2023 年驟降至僅剩 13.2 萬。取而代之的是YouTube Kids。更令人意外的是,2022年Disney+訂閱者中,超過60%是家中沒有孩子的成年人。
這一趨勢不僅影響迪士尼的串流媒體業務,還可能對其主題樂園和商品等其他業務部門產生負面影響。
迪士尼的魔法王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它成功地將自己打造成全球兒童娛樂的代名詞,建立起一個價值1,850億美元(約台幣6兆元)的龐大帝國。但現在,孩子們似乎不再被米奇的笑容所吸引,轉而投入YouTube的懷抱。
Qustodio的報告進一步證實了此趨勢。該調查涵蓋全球超過40萬個家庭,包含4到18歲的未成年人。
結果發現,過去兩年,每年都有63%的孩子使用YouTube,而且2023年YouTube和YouTube Kids的觀看時間持續增加。
相比之下,付費串流平台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唯一使用率提升的Netflix,在觀看分鐘數上反而有所下滑。
為什麼兒童觀眾對Disney+、Netflix等付費串流媒體來說如此重要?前任迪士尼兒童節目的資深高層阿施伊姆(Tom Ascheim)曾告訴《華爾街日報》,因為每項數據都表明,有小朋友的家庭不僅觀看電視的時間更多,取消訂閱的比例也更低。
面對這一挑戰,迪士尼執行長艾格(Bob Iger)正在積極應對。他再度回歸領導人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與Epic Games合作,將迪士尼角色帶入《要塞英雄》(Fortnite)等熱門遊戲中,並在YouTube上發布短片系列以吸引年輕觀眾。然而,這些努力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數。
迪士尼的困境,反映了整個傳統媒體行業面臨的挑戰。在爭奪串流媒體主導地位的過程中,許多公司似乎輕忽了兒童市場的重要性。
反觀YouTube上,以童星為主角的節目如「Kids Diana Show」(1.23億訂閱者)和「Ryan’s World」(3,700萬訂閱者)正吸引著數百萬兒童的注意力。
「孩子們在這些平台上看到了自己的成長;他們看到像自己一樣的孩子在創作內容,」華納媒體前研究執行副總裁胡扎禮克(Liz Huszárik)告訴《商業內幕》。
但現實是,美國的兒童數量正在急劇減少,開發新IP所需的時間與投資,讓越來越多公司選擇認輸。如Netflix在2022年遇到成長趨緩時,也選擇縮減了兒童節目。從某種意義上,迪士尼也跟進了上述做法,該公司已將業務範圍從兒童領域擴展到體育、新聞和一般娛樂領域。
但它的特殊挑戰是,如何在追求成人觀眾和維持其兒童友好形象之間取得平衡。因為,追求成人觀眾可能有助於Disney+的盈利,但也會讓它面臨來自同業如Netflix等更強的競爭。
迪士尼帝國的根基正在動搖。如果無法重新贏得新一代的心,這個百年老店可能會失去下一代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