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考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修行中難免會遇到魔考,作為一個修行者,遇到任何人的謾罵、毀謗,如果把他當成是菩薩在罵我們、考驗我們,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修行倘若沒有魔來考,是不會有所進步的。

 

假如修行有困難、有困擾,應該要忍受,把這種不如意的情況當成是我們的考驗,看看我們忍耐的信心有多大、勇氣有多少。修行裡也會遇到精神上、內在的嚴厲考驗,若修行中能突破外境的魔考,如此才能越來越謙卑、我執越來越小,也更能忍受逆境,佛祖的力量才能與我們合一而不受干擾與阻礙。

 

修行不是一遇到什麼情況就退轉、就信心動搖、就怨天尤人,這樣子如何堪做修行人!修行應該瞭解自己,不用看別人。看自己勇氣有多少?信心有沒有高超?每天照顧自己的勇氣、照顧自己大丈夫的風度、照顧自己的道心,不讓它減少、不讓它消滅、不讓它動搖,這才是我們的責任。

 

任何的修行人,如果他把這個世界擺在次要,把「道」擺在第一,不管他考驗多大、多小,一定可以解脫,這是最好的衡量方法。因為這個世界的存在,就是為了要綁住我們,這個世界的喜、怒、哀、樂,都是為了要考驗我們的信心和勇氣、考驗我們大丈夫的風度、考驗我們的道心。如果每個人隨隨便便修行都可以成佛,那佛豈不和凡夫一樣嗎?

 

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能忍耐、什麼都不能做、什麼考驗都不能通過也能成佛,那佛有什麼好?怎麼會值得人天讚嘆?怎麼會值得做「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呢?所以要成佛、成菩薩,應該瞭解清楚,任何不如意的情況都是為了考驗我們,應該要勇敢活下去,即使很痛苦,也會轉眼即過。任何最黑暗、最長的晚上,也會有天明來臨之時,因此,痛苦或快樂亦然。所以,這個世界沒什麼好留戀、沒什麼好執著的!只有一個東西永久,就是內心的「觀音」。

 

魔只是個考驗,是在人生的學校中偶爾要接受的考試,在這世上除了自我訓練之外,沒有別的課業,任何情況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堅強。星雲大師曾說:「世間上一半是佛的、一半是魔的,如果不能容忍魔的那一半,沒有魔來考是無法了解自己的修行能耐有多少。無論在社會或寺院道場,來到這世間,必定都會有障礙,因為如此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有多強壯、決心有多大,所以沒有什麼魔!魔就是我們自己。」


 

文/摘錄自人間通訊社


◎慧林 部落格:

https://heartlaw.pixnet.net/blog/listall/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583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5/09
殺業重的,殺業重的人瞋恨心重,中國人所謂怒火傷肝,他就得肝病;肝跟眼有關係,他得眼病,眼病就是視力衰弱,他看不見,看東西模糊,這都是瞋恨、殺生的業報。第二種飲酒過量,喜歡喝酒,常常喝得大醉,這心臟肯定不好,引發心臟的病、口病。 淫欲的罪業會引發你腎臟的病、耳病,這都屬於這一類的。
Thumbnail
2025/05/09
殺業重的,殺業重的人瞋恨心重,中國人所謂怒火傷肝,他就得肝病;肝跟眼有關係,他得眼病,眼病就是視力衰弱,他看不見,看東西模糊,這都是瞋恨、殺生的業報。第二種飲酒過量,喜歡喝酒,常常喝得大醉,這心臟肯定不好,引發心臟的病、口病。 淫欲的罪業會引發你腎臟的病、耳病,這都屬於這一類的。
Thumbnail
2025/05/08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遇到了《華嚴經》,遇到了淨宗法門,這就說明什麼?你遇到成佛的緣分。如果你要能夠依教奉行,你這一生就功德圓滿了,做佛去了。作佛是什麼?回歸到華嚴境界,這個緣多稀有、多難得!
Thumbnail
2025/05/08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遇到了《華嚴經》,遇到了淨宗法門,這就說明什麼?你遇到成佛的緣分。如果你要能夠依教奉行,你這一生就功德圓滿了,做佛去了。作佛是什麼?回歸到華嚴境界,這個緣多稀有、多難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當你修行到最艱難的時期, 你最親近的人就會出來作妖,這是鐵律! 人間處處是道場, 最大的道場便是在你最親近的人身上, 越是你最親近的人, 越能為你創造出金剛道場, 最痛的傷, 恰恰是最親近的人賜予你的, 因為別人無法進入到你的心, 傷你者,必助你, 最終成就你的,
Thumbnail
當你修行到最艱難的時期, 你最親近的人就會出來作妖,這是鐵律! 人間處處是道場, 最大的道場便是在你最親近的人身上, 越是你最親近的人, 越能為你創造出金剛道場, 最痛的傷, 恰恰是最親近的人賜予你的, 因為別人無法進入到你的心, 傷你者,必助你, 最終成就你的,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