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us | 觀後隨筆《再見機器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1980年的紐約曼哈頓,是當時音樂與街頭藝術的文化重地,但文化的薰陶卻沒有溫暖狗狗寂寞的心靈,反之日漸蒸騰於小狗的心中,周而復始的在夜晚獨自微波著起司通心粉、打掃著足夠生活兩人卻只有一人的單身套房,直到機器人的出現,才打開了狗狗塵封的心門


薩拉‧瓦倫 (Sara Varon) 同名繪本《Robot Dreams》

薩拉‧瓦倫 (Sara Varon) 同名繪本《Robot Dreams》

🏛️

至於設定紐約的曼哈頓,導演帕布羅貝嘉(Pablo Berger)也於「映CG Media」的專訪提及《再見機器人》與繪本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狗狗與機器人,紐約也化身成主角之一,大從中央公園、布魯克林、紊亂卻風趣的地下鐵,小至各式廣告牌、屋外的逃生梯以及對影壇各式各樣的致敬(都藏在各處細節裡)都原封不動的呈現於電影中。這樣的堅持與情誼,來自於紐約是帕布羅貝嘉就讀電影時的居住城市,它見證了帕布羅貝嘉的成長,也影響了他往後的創作生涯。

🐶

狗狗與機器人,一個期待有伴,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猶如初來乍到這個世界的新生兒;兩個單純且真摯的心,沒有海誓山盟的承諾,只有一個眼神、一瓶可樂、一首歌,那刻狗狗不再是曼哈頓裡的過客,他也成了別人的朋友,而且還是最好的朋友。直到機器人與狗狗因意外而分離,兩人在無數思念的夢裡重逢又在現實分離,兩顆落空的心會如何找到彼此


raw-image



一個等待、一個期待,電影無比真摯的情感,路過了或許是所有人的曾經、現在、或是將來,無論與我們共鳴與否,確定的是我們對「真誠」的依戀與期許;狗狗與機器人,可能是曾經的你,也或許會是未來的他。在這103分鐘裡,沒有語言的符號、沒有對性別的意識,我們只看得見兩顆真摯卻錯過的心。

是我們都忘了,還是本來就沒有那麽重要呢?

電影在簡潔童趣的清晰線條風格(clear line)底下,試圖問出現實的我們對於關係的追求,如果我們能在螢幕的真摯前,忘卻言語與性別,那現實的我們面對一段關係的選擇會是狗狗還是機器人呢?最終機器人教會了狗狗什麼是愛,與狗狗到最後的卻不是機器人,兩人停下腳步回憶曾經的時光,選擇留下了回憶與緣分的琥珀,帶走了成長的養分繼續前行,也在遺憾中,找到了自己選擇。

raw-image


可能沒有誰錯過誰,時而,風也仍會吹往曾經、浪花也仍會打往曾經,但至於未來,一切都是無悔與使然了。

《再見機器人》的情感柔化了現實的鋒利,帶領觀眾回到了心中跟狗狗與機器人一樣,最純粹的那面,想必也是口碑能夠在同期的《沙丘》旁持續發酵的關鍵。而童趣的光線下,背後留下的仍是現實課題的陰影,留給我們去撥開與解讀,這些餘韻的背後是成長、是作一段人生的白日夢,方可成為《再見機器人》撼動人心的力道。


raw-image


|Director|

Pablo Berger

|Writers|

Pablo Berger

Sara Varon

2024

avatar-img
5會員
15內容數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喜歡電影? 在螢幕前的我們,都不是在追求一個斬釘截鐵的答案 追求的,是感受這份熱情交織在一起的片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nes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車上,無疑是近期以來看過藝術層次、文學性數一數二高的電影,濱口龍介過去的電影似乎都不曾在台灣引起過什麼話題性,而在車上的實力證明了這不是導演、團隊的問題;戲中戲環環相扣的互文性、冷冽的攝影風格、強而有力的後勁,都是在車上耐人尋味的原因。 對於長達四十分鐘的開場戲感到很驚艷,故事巧妙
3/5在車上
在車上,無疑是近期以來看過藝術層次、文學性數一數二高的電影,濱口龍介過去的電影似乎都不曾在台灣引起過什麼話題性,而在車上的實力證明了這不是導演、團隊的問題;戲中戲環環相扣的互文性、冷冽的攝影風格、強而有力的後勁,都是在車上耐人尋味的原因。 對於長達四十分鐘的開場戲感到很驚艷,故事巧妙
3/5在車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遺憾的本身也是愛過的痕跡時,回憶和溫柔才能夠化作祝福,送到早已遠去的彼此身邊。」 電影:汪汪夢裡人 再見機械人 Robot Dreams (2024) 導演:Pablo Berger
Thumbnail
《Robot Dreams再見機器人》是由帕布羅貝嘉自編自導的一部劇情動畫電影,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講述了1980年代的紐約市曼哈頓,一隻狗和一個機器人之間形影不離的友誼。本片在76屆坎城影展特別展映單元進行全球首映,獲得普遍正面評價,並且在劇情,角色情感刻劃深度等方面獲得讚賞。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港譯《汪汪夢裡人》是筆者近期大愛之動畫,。由細膩的表達和與大眾相關經歷的共鳴感,筆者在片尾一幕,《September》一曲奏起時,隨著激昂的音樂,但同時又哭到不要不要的,那畫面的確相當深刻,加上正藉失戀時期的時候,勾起許多不捨的回憶和思念。另一個大重點,如果你也是經典電影迷時,定必在
Thumbnail
再見,究竟是再見,還是再、見呢? 小時候我不喜歡說再見,因為好像有一種再也見不到的感覺,所以都說掰掰、明天見,長大後才發現,再見也好,再、見也罷,「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
Thumbnail
1980年,一隻在紐約生活的寂寞小狗,為了想要有個伴,下單了一隻機器人陪伴。
Thumbnail
    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英文原名《Robot Dreams》)改編自兒童圖文作家莎拉.維倫(Sara Varon)同名漫畫,由西班牙名導帕布羅.貝嘉(Pablo Berger)執導與製作,入圍2024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故事敘述住在曼哈頓的狗狗不耐寂寞,購買、組裝了機器人羅伯特,有了彼此的
Thumbnail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西班牙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不論是中文片名,或英文原名《Robot Dreams》,都深具意境。一部談論「告別」的作品,以數個「夢境」刻畫角色情感關係。全片未出現任何一句台詞,甚至以「狗狗與機器人」作為主角,卻令觀眾在走出影廳的那刻起,在心上吹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Thumbnail
狗狗與機器人,是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縮影。英文片名「Robot Dreams」顯然更加逸趣橫生,當我們以為主角是寂寞的狗狗時,殊不知被組裝啟動的機器人,或許才是現代人類的象徵。生命是一場夢境,在想像的世界裡,我們得以看見真實。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遺憾的本身也是愛過的痕跡時,回憶和溫柔才能夠化作祝福,送到早已遠去的彼此身邊。」 電影:汪汪夢裡人 再見機械人 Robot Dreams (2024) 導演:Pablo Berger
Thumbnail
《Robot Dreams再見機器人》是由帕布羅貝嘉自編自導的一部劇情動畫電影,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講述了1980年代的紐約市曼哈頓,一隻狗和一個機器人之間形影不離的友誼。本片在76屆坎城影展特別展映單元進行全球首映,獲得普遍正面評價,並且在劇情,角色情感刻劃深度等方面獲得讚賞。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港譯《汪汪夢裡人》是筆者近期大愛之動畫,。由細膩的表達和與大眾相關經歷的共鳴感,筆者在片尾一幕,《September》一曲奏起時,隨著激昂的音樂,但同時又哭到不要不要的,那畫面的確相當深刻,加上正藉失戀時期的時候,勾起許多不捨的回憶和思念。另一個大重點,如果你也是經典電影迷時,定必在
Thumbnail
再見,究竟是再見,還是再、見呢? 小時候我不喜歡說再見,因為好像有一種再也見不到的感覺,所以都說掰掰、明天見,長大後才發現,再見也好,再、見也罷,「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
Thumbnail
1980年,一隻在紐約生活的寂寞小狗,為了想要有個伴,下單了一隻機器人陪伴。
Thumbnail
    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英文原名《Robot Dreams》)改編自兒童圖文作家莎拉.維倫(Sara Varon)同名漫畫,由西班牙名導帕布羅.貝嘉(Pablo Berger)執導與製作,入圍2024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故事敘述住在曼哈頓的狗狗不耐寂寞,購買、組裝了機器人羅伯特,有了彼此的
Thumbnail
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西班牙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不論是中文片名,或英文原名《Robot Dreams》,都深具意境。一部談論「告別」的作品,以數個「夢境」刻畫角色情感關係。全片未出現任何一句台詞,甚至以「狗狗與機器人」作為主角,卻令觀眾在走出影廳的那刻起,在心上吹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Thumbnail
狗狗與機器人,是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縮影。英文片名「Robot Dreams」顯然更加逸趣橫生,當我們以為主角是寂寞的狗狗時,殊不知被組裝啟動的機器人,或許才是現代人類的象徵。生命是一場夢境,在想像的世界裡,我們得以看見真實。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