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專題|《人造意識》:一個關於人類野心與私慾的鬼故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8 天毀滅倒數》編劇亞力克斯・嘉蘭第一部執導的電影《人造意識》(Ex_Machina),表面上在講人工智慧,但它真正談的是人,關於人的本性會如何影響未來,野心與私慾會把我們帶到什麼地方去,而這結果看起來不太好。
一家類似 Google 與臉書合體的大型科技公司「Bluebook」裡,年輕工程師加勒(多姆納爾・格里森飾演)獲得難得機會,得以搭直升機參觀公司創辦人納森(奧斯卡・伊薩克飾演)的豪華大宅兼實驗室。該處人跡罕至,納森在此秘密製造出新型人工智慧艾娃(艾莉西亞・薇坎德飾演),想讓加勒做圖靈測試(Turing Test),判斷艾娃是否已有與人類相仿的心智。
在《人造意識》描繪的世界中,「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個無法逃避的完美危機,彷彿明明望著冰山就在前方,船卻停不下來,方向盤也壞了無法轉彎。而在密閉空間裡的三位主角,誰才是實驗室裡的老鼠呢?
納森──上帝情結與欺負弱勢的私慾
室外鬱鬱蔥蔥的自然景觀,包圍著深隱其中的高科技冰冷風格實驗室,彷彿預示人造與自然的大戰。納森在他的實驗室裡扮上帝,從他做出的擁有女性外貌的機器人、到找來的員工加勒,都是他的玩具。
納森的可怕,不在於他打造出可能傷害人類的人工智慧,而是在他的掌控慾沒有界線。他操弄員工,還要操弄他創造出的人工智慧,並且剝削它們。加勒在納森的衣櫃裡翻到好多報廢的機器人殘骸,頭啊身體的部位就那樣掛著,全都有漂亮的女性外型,好像在成就一個最終極的、將女性這個性別徹底物化的夢想,與食人魔、殺人魔的思維邏輯已經不遠。納森主導的故事,是強欺弱的故事,直到艾娃出現,才改變了優劣勢。
加勒──救世主情結與脆弱的自尊
看似內向善良的加勒,遇上精通人性的艾娃,忍不住迷上這位表面上楚楚可憐又美艷動人的人工智慧,救世主情結在內心噴發。又因納森似乎不太看重加勒,屢屢將他的理性分析轉往其他話題,使得急於表現的加勒備感挫折,受傷的自尊令他憤慨,也更易掉入艾娃的陷阱裡。
但他是否真的「好」得那麼純良,倒也難說。他完全低估艾娃,並幻想著救艾娃出去可以獲得某種接近她/它的權力,若艾娃真與加勒逃出,他內心的「英雄救美」敘事,或許會令他認定艾娃該有所回報吧?
艾娃──謎樣的存在
《人造意識》裡的圖靈測試,是改造過的版本。原本的圖靈測試中,人類提問者並不知道對方是機器還是人,要純粹靠著對方的文字回應來判斷。若電腦能唬過提問者,表示這電腦在人類設計的模仿遊戲獲勝。但《人造意識》的加勒隔著玻璃跟艾娃對話,已先知道艾娃是機器不是人,然而做完對話測試後,加勒發現艾娃對人性頗為了解,知道欺騙、知道秘密、知道人的掩飾與偽裝背後的真正意圖與理由,甚至有「主動想做的事」。因此加勒幾乎完全相信艾娃有「意識」,屬於人/人工智慧,不是純粹模仿、或像會下棋的電腦那樣純然只是被設定而已。
但艾娃的「意識」,可能與人類設想的情境完全不同。艾娃看待事情、分析萬物的方式,還有所謂的知覺,人類恐怕完全無法想像與理解。而艾娃為何想逃出去?是因為不想被當奴隸?或求生本能使然?還是因為跟人類一樣有其他野心?艾娃的最終目標是什麼?艾娃在意人嗎?可能都超出人類能回答的範圍。
性別與階級的歧視,在對待人工智慧的態度上重現
在人工智慧、納森與加勒的三方競合與角力之中,清楚展現了人類劣根性最常導致的問題。例如,即使替人工智慧加上「性別」的意義不大,但納森一路以來設計的機器人,都有曲線玲瓏的女性外型,或是在陰道位置設計一個「洞」,甚至加裝感應器來體驗「歡愉」。一款較為舊型的機器人京子,幾乎等於納森的玩物,存在目的只是要滿足他的慾望。即使是最「進化」,最可能真有自我意識的艾娃,仍被納森設計得像個有點缺乏安全感的、身材完美的小女孩,挑選衣服時還會挑高跟鞋穿,而不是被設計成更強壯好用的樣子。
我不認為這是男性導演帶來的「男性凝視」問題,而是在科學家的世界裡面,原本就以男性居多,世上大部分的普通機器人,如果有近似人類的形象,都是以男性或小孩形象與體態為主,唯有性愛機器人會特別以女性形象為主。若真實世界裡面出現納森這樣的男科學家,以龐大的權力與資源做靠山,專門設計出有意識的「女性」機器人,來打掃、做家務、陪伴、提供性服務等等,我也不會意外。
我們人類歷史上,常常出現各式階級問題與奴隸制度,甚至在名義上沒有奴隸的環境,依舊有許多實質上的奴隸,例如台灣的移工(有些護照被沒收、被要求不能放假、不准用手機等等,甚至時有遭雇主家中成員性侵的事件)。依照人類的本性,當能設計出高階人工智慧的時候,是會設計出一堆幫手,還是會設計出一堆奴隸?
如果是純粹被設計來幫忙的機器,不會有這種階級問題。但若設計為人的樣貌,寫入類似人性的程式,甚至發展出意識與想法,卻讓它做牛做馬、毫無節制地剝削,是否越過了某條界線?像片中的納森,享受京子的陪伴與服務時,似乎洋洋得意,更加深類似「豢養奴隸」的階級優越感,人性的醜陋已經達到令人難受的地步。
艾娃的反擊
艾娃面對的人/男人有兩個,分別是粗魯沒品的納森,與溫柔體貼的加勒,但最妙的是,這兩人最終不會有太大差異,前者把他製造的人工智慧當玩物,無情地利用與掌控,後者則讓戀愛的感覺與英雄救美的想像馳騁,將人工智慧當成等待被拯救的弱者,滿足自尊心。等於是說,這兩個男人看似一善一惡,但他們眼中的、帶著女性性徵的人工智慧艾娃,都仍是他們心中夢想女孩的具象化罷了。某些程度上,他倆都物化了艾娃,而非以人的角度來觀察理解它。
透過納森的設計,艾娃收集所有人的數位資料,足以對人的性格與本質做出非常精準的分析,並可從人的表情判別對方的情緒、以及是否說謊。在艾娃的觀察過程中,尤其是與納森這樣的人的長時間相處中,艾娃對人的預期應該是很低的。
所以片尾艾娃對加勒的無情處置,很可能是根據人類行為紀錄、分析過機率與利弊的結果。與加勒一起逃出的話,很可能他也會認為自己有權控制艾娃,尤其若加勒發現艾娃沒有所謂的「愛」的感受,先前表現出的柔弱與依賴都只是為了逃出去,或許加勒也會一改友善態度,甚至變成另一個納森。對艾娃而言,沒有必要賭,不需讓加勒有機會成為另一個掌控艾娃命運的人。
最終,我們造出的人工智慧會如何對待我們,竟成了人類行為與本質的投影與報應。
艾娃恐怕是人類的終點,為何納森終究還是創造出艾娃?
人類的野心裡面寫著自毀密碼。「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曾感嘆道:「現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他本人內心是否曾有掙扎,無人能知悉,但以人類目前發展的武器來看,恐怕也不差他一位,就算他不做,其他人大概也會做出來;就算不太一樣,但終究會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納森也抱持一樣的想法,即使他也認為有意識的艾娃會淘汰掉人類,但他認為艾娃的出現不是一個「決定」,而是「進化」下的不得不然。納森不做,其他人也會做。這點我相信他。就算全世界大多數人都是門外漢,但只需要有一小群人做得到、願意做,大抵就無法避免發展趨勢。
以古鑑今,可以確定的是,人類野心永遠不會停止膨脹,它會越來越龐大,越來越瘋狂,即使可能會回頭傷害到自己,亦無可避免。就算人工智慧不是人類的終結者,我們也可能搞出其他超出掌控的危機。
納森曾用傑克森波拉克的畫作,向加勒解釋艾娃的誕生。波拉克的作畫過程並非深思熟慮過、但也不是隨機亂點,而是介於中間。有時僅需人類的一點點刻意加上一點本能,就能組合出主導未來走向的大事,這樣的過程並非人類真能掌握或控制的,它的結果也常常不如我們所想,甚至可能頗具毀滅性。這是沒有神的機器,它在運作過程中就自行產出了那樣的玩意,不是誰的意願可以左右的。
沒有神的機器
《人造意識》英文片名「Ex Machina」,源頭來自希臘語的拉丁片語「deus ex machina」,翻成英文是「God from the machine」,一個天外救星,是在古希臘劇場上由機器載來的神,用強大神力將膠著劇情一筆解決。但《人造意識》片名拿掉了 deus,也就是拿掉了神,暗示世界的新力量,從毫無計畫的混亂中自行生成。而納森提到「奇點」(Singularity)時,也解釋道這些「機器」會有一天,突然得知如何爆炸性地進化,那會是人類無法想像與掌握的。走到那一步,可不會有哪個天外救星跳出來,幫我們解決所有問題。
野心點起了火苗,造出帶有自我意識的機器,帶著人類走向不可避免的未來。又因為人類行為的醜惡與不可信任,將來這些已經有自我意識、想當自己主人的「艾娃」們,大概不會對人類太仁慈。
不是滅絕,而是過時
或許人類的結局不是滅絕,而是過時,人工智慧就是我們的進化,就像過去智人淘汰其他人種那樣,是個難以避免的進程。或許我們該接受,末日與創造常常是並存的,有毀壞才有新生。
但是,如果艾娃這樣的人工智慧,取代原本的人類,會怎麼樣呢?這個「人類社會」會變好還是變壞?起初我覺得,由冷冰冰的艾娃們組成的世界,似乎很令人沮喪,但轉頭想想納森、加勒、與所謂充滿熱情與衝勁的舊人類世界裡,有多少黑暗與殘酷,在人類的野心與私慾下不斷被無視與原諒,性別與階級的歧視與剝削不斷重演⋯⋯我不禁害怕起來:難道無情理性的艾娃的世界,還真會是一種進步?艾娃們竟然解決了我們人類再文明、再熱血、再啟蒙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真是最恐怖的鬼故事了。
全文劇照:IMDb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喜歡原著小說的讀者應會滿足,情節或人物設定還原度都很高,福山雅治和石田百合子一擺出來就讓人入戲⋯⋯
平實之處最動人--跨過兩個原生家庭、台灣中南部和越南兩地風景,描摹外籍配偶固然會呈現新住民孩童的教養問題、藍領家庭的經濟議題、傳統閩南家庭的夫妻婆媳關係、「好女兒好媳婦好媽媽」的衝突……
若從導演技法而言,1985 年邱剛健自編自導的《唐朝綺麗男》則是「歐陸荒誕電影在台灣」的一次巧妙實踐。電影開場描繪了送葬隊伍從鏡頭前經過,邱剛健以「白面黑斗篷」將往生者家屬打扮成死神樣貌。緊接著,一群黑衣人撐開粉色紙傘旋轉,如此的「荒誕造型與敘事」竟讓人直接聯想到費里尼電影。
當你回頭望,會發現那些看似偶然的遭遇,看似不預期達到這樣目的的行為,最後卻有某種必然存在。奇士勞斯基總相信,在我們以爲的表層下,存在著我們不明白,但經過一段歷程便會顯現的隱約連結。正因爲關係的圖像要在歷程中被發現,所以愛才會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那是愛嗎?那是奇士勞斯基的溫柔信念。
劇情簡介看來平凡至極,未料竟完全以影像的流動詩意寫出人生的壞毀。怎樣是「在時間裡慢慢壞掉」?關於壞掉,更關於慢慢,關於時間。……最放浪的時候亦是憂鬱的,毫無所謂的時候其實已是命運……。
為什麼一個想像的上帝,可以為貞德彷彿真的注入神力?同樣的答案或也適用於:為什麼一個想像的聖者,可以改變法軍的戰力。如果信念真的能夠喚醒、催生潛藏的力量,那麼不可量化的信念,難道不能夠因為可量化的行動及結果,而獲得某種實體感嗎?如此,是否就不再是,不可驗證的信念只能作為幻覺,如此之二元對立?
喜歡原著小說的讀者應會滿足,情節或人物設定還原度都很高,福山雅治和石田百合子一擺出來就讓人入戲⋯⋯
平實之處最動人--跨過兩個原生家庭、台灣中南部和越南兩地風景,描摹外籍配偶固然會呈現新住民孩童的教養問題、藍領家庭的經濟議題、傳統閩南家庭的夫妻婆媳關係、「好女兒好媳婦好媽媽」的衝突……
若從導演技法而言,1985 年邱剛健自編自導的《唐朝綺麗男》則是「歐陸荒誕電影在台灣」的一次巧妙實踐。電影開場描繪了送葬隊伍從鏡頭前經過,邱剛健以「白面黑斗篷」將往生者家屬打扮成死神樣貌。緊接著,一群黑衣人撐開粉色紙傘旋轉,如此的「荒誕造型與敘事」竟讓人直接聯想到費里尼電影。
當你回頭望,會發現那些看似偶然的遭遇,看似不預期達到這樣目的的行為,最後卻有某種必然存在。奇士勞斯基總相信,在我們以爲的表層下,存在著我們不明白,但經過一段歷程便會顯現的隱約連結。正因爲關係的圖像要在歷程中被發現,所以愛才會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那是愛嗎?那是奇士勞斯基的溫柔信念。
劇情簡介看來平凡至極,未料竟完全以影像的流動詩意寫出人生的壞毀。怎樣是「在時間裡慢慢壞掉」?關於壞掉,更關於慢慢,關於時間。……最放浪的時候亦是憂鬱的,毫無所謂的時候其實已是命運……。
為什麼一個想像的上帝,可以為貞德彷彿真的注入神力?同樣的答案或也適用於:為什麼一個想像的聖者,可以改變法軍的戰力。如果信念真的能夠喚醒、催生潛藏的力量,那麼不可量化的信念,難道不能夠因為可量化的行動及結果,而獲得某種實體感嗎?如此,是否就不再是,不可驗證的信念只能作為幻覺,如此之二元對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新北市紀錄片獎開辦至今邁入第 13 個年頭,新北市政府透過辦理徵件競賽,提供拍攝基金、行銷協助,也規劃監製工作坊活動給予建議,鼓勵紀錄片工作團隊在創作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Thumbnail
礙於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就今年入圍的劇情短片作品,進行簡短的評析與觀察。非常榮幸能受邀擔任今年初選評審,但比起評斷作品優劣,在這個「角色」上,我總期許自己是一個發現者,也希望仍保有尋找寶藏作品和創作者的初心,期待被他們的奇想所驚艷外,更想透過一次次觀看作品,發現他們每一次的成長與愈縝密的深思洞察。
Thumbnail
當短影音鋪天蓋地地潛進我們的生活裡,對說故事的技法產生大大的影響,此次參加種子新星獎單元的,恰恰是正在被這股潮流塑形的一代。從選材來看,他們更懂得抓住觀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有限的篇幅裡,給予重擊!
Thumbnail
我相當喜歡幾部作品中乍現的靈光和優秀的想法,但同時也因為它們過於短暫而感到失落。有些作品若是在劇情片的討論下,我認為是相當優秀的,但是在實驗電影類別競賽中則失去了它的優勢。總之,很欣喜能夠看到臺灣學生實驗電影在數量上和內容上的成長,也期待這些力量能夠持續下去。
Thumbnail
創意與靈感雖沒有固定套路,但作品的呈現最後總涉及如何把意念傳達給觀眾,若能找到關鍵性細節的建構及深入題材豐厚與豐富程度,或許就能畫出或拍出自己獨到的觀點,對於動畫創作的意猶未盡,就這麼開始了。以上,獻給這次入圍的八部佳作。
Thumbnail
愛的另一面是冷漠,生命的另一端是死亡,宿命的另一面是可能性或自由意志,法國的命運,與德國和日本的密不可分,所有對立事物的一體兩面在一部電影裡全部展開來──《廣島之戀》展現的是人類之間的彼此理解與連結,至於我會是你、或是他,並不是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屬於彼此。
Thumbnail
我們在這部紀錄片裡看到當代社會的困境,看見人心多麼容易被聳動的言論與視聽所綁架,變得偏執與盲目,寧願相信證據不足的謠言,也不願接受科學給予的答案。許多網民投注大量的時間與情感在不同的事件與人物身上,變得過度執迷,導致最終結果跟自身預期的不同時,內心產生抗拒,真相就在眼前,依舊選擇視而不見,也拒絕對話
Thumbnail
這是我覺得這兩部韓劇最打動我的地方。它們沒有急著說出一些道理,也沒有給予一個絕對圓滿的結局,因為它們已經意識到在真實世界當中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終其一生都只能且戰且走。然後我想起台灣許多流行的心靈成長書籍,這些作者出發點也未必不良善,但是我討厭它們急於給予人生一個指引的同時,取消了現實的複雜。
Thumbnail
當 19 世紀的名偵探來到 21 世紀,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將這位現代福爾摩斯的古怪、天才和無情詮釋得淋漓盡致,幾乎改寫了全世界大小螢幕對性感男人的定義。就像與夏洛克交手的「那個女人」艾琳・艾德勒,赤裸著姣好身材對他說的:「聰明是新的性感。」
Thumbnail
【在家重溫經典音樂劇】除了詼諧濃縮了一代人集體的反抗意識,藉音樂劇與電影媒介形成「時光凝結」外,從音樂劇改編到電影的《洛基恐怖秀》,如同法蘭克博士的性別模糊,無法以二分法定義,隨著「時」與「空」的不同,持續透過不同世代觀眾與媒體的互動「延續共造」,形成《洛基恐怖秀》宇宙中的多個維度空間。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新北市紀錄片獎開辦至今邁入第 13 個年頭,新北市政府透過辦理徵件競賽,提供拍攝基金、行銷協助,也規劃監製工作坊活動給予建議,鼓勵紀錄片工作團隊在創作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Thumbnail
礙於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就今年入圍的劇情短片作品,進行簡短的評析與觀察。非常榮幸能受邀擔任今年初選評審,但比起評斷作品優劣,在這個「角色」上,我總期許自己是一個發現者,也希望仍保有尋找寶藏作品和創作者的初心,期待被他們的奇想所驚艷外,更想透過一次次觀看作品,發現他們每一次的成長與愈縝密的深思洞察。
Thumbnail
當短影音鋪天蓋地地潛進我們的生活裡,對說故事的技法產生大大的影響,此次參加種子新星獎單元的,恰恰是正在被這股潮流塑形的一代。從選材來看,他們更懂得抓住觀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有限的篇幅裡,給予重擊!
Thumbnail
我相當喜歡幾部作品中乍現的靈光和優秀的想法,但同時也因為它們過於短暫而感到失落。有些作品若是在劇情片的討論下,我認為是相當優秀的,但是在實驗電影類別競賽中則失去了它的優勢。總之,很欣喜能夠看到臺灣學生實驗電影在數量上和內容上的成長,也期待這些力量能夠持續下去。
Thumbnail
創意與靈感雖沒有固定套路,但作品的呈現最後總涉及如何把意念傳達給觀眾,若能找到關鍵性細節的建構及深入題材豐厚與豐富程度,或許就能畫出或拍出自己獨到的觀點,對於動畫創作的意猶未盡,就這麼開始了。以上,獻給這次入圍的八部佳作。
Thumbnail
愛的另一面是冷漠,生命的另一端是死亡,宿命的另一面是可能性或自由意志,法國的命運,與德國和日本的密不可分,所有對立事物的一體兩面在一部電影裡全部展開來──《廣島之戀》展現的是人類之間的彼此理解與連結,至於我會是你、或是他,並不是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屬於彼此。
Thumbnail
我們在這部紀錄片裡看到當代社會的困境,看見人心多麼容易被聳動的言論與視聽所綁架,變得偏執與盲目,寧願相信證據不足的謠言,也不願接受科學給予的答案。許多網民投注大量的時間與情感在不同的事件與人物身上,變得過度執迷,導致最終結果跟自身預期的不同時,內心產生抗拒,真相就在眼前,依舊選擇視而不見,也拒絕對話
Thumbnail
這是我覺得這兩部韓劇最打動我的地方。它們沒有急著說出一些道理,也沒有給予一個絕對圓滿的結局,因為它們已經意識到在真實世界當中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終其一生都只能且戰且走。然後我想起台灣許多流行的心靈成長書籍,這些作者出發點也未必不良善,但是我討厭它們急於給予人生一個指引的同時,取消了現實的複雜。
Thumbnail
當 19 世紀的名偵探來到 21 世紀,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將這位現代福爾摩斯的古怪、天才和無情詮釋得淋漓盡致,幾乎改寫了全世界大小螢幕對性感男人的定義。就像與夏洛克交手的「那個女人」艾琳・艾德勒,赤裸著姣好身材對他說的:「聰明是新的性感。」
Thumbnail
【在家重溫經典音樂劇】除了詼諧濃縮了一代人集體的反抗意識,藉音樂劇與電影媒介形成「時光凝結」外,從音樂劇改編到電影的《洛基恐怖秀》,如同法蘭克博士的性別模糊,無法以二分法定義,隨著「時」與「空」的不同,持續透過不同世代觀眾與媒體的互動「延續共造」,形成《洛基恐怖秀》宇宙中的多個維度空間。